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

[44]醥(piǎo):清酒。

[45]負鍤(chā):扛鍬。

[46]杪(miǎo):末。

[47]窈(yǎo)窕(tiǎo):深邃貌。

[48](yǎo):雌雉的鳴聲。此泛寫鳴叫。

[49]次:住所。

[50]抱犢:《神仙傳》卷六載王烈入河東抱犢山中,見一石室。《太平御覽》卷四五引《隋圖經》:“卑山今名抱犢山,四面危絕,山頂有二泉。後魏葛榮亂,百姓抱犢上山,因以名之也。”此處雙關“抱犢”之義與山名。抱犢山與下句之鳴雞山皆在王績家鄉附近。

[51]聞雞:《太平御覽》卷四五引《隋圖經》:“鳴雞山在懷戎縣東北,本名磨笄山……每夜有野雞鳴於祠屋上,故亦謂爲鳴雞山。”此處雙關聞雞叫聲與山名。

[52]藋(diào):即灰菜,可食。

[53]石菌:靈芝。

[54]金芝:仙草。

[55]山精:山鬼。

[56]木魅:木怪。傳說樹林老化成精怪。

[57]萃(cuì):聚集。

[58]拾紫:博取官位。紫,貴官印緩或服飾的顏色。此代官職。

[59]還丹:道家講煉丹。把九轉丹再煉,化爲丹,名還丹,以爲服之可白日昇天。此代成仙。

[60]紅藜:藜草俗名紅心灰藋,莖老可作杖。促節:密節,指老莖。

[61]籜(tuò):竹皮。班文:斑紋。

[62]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63]阮籍:阮籍善林間長嘯。見《三國志·魏志·阮瑀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64]劉伶:劉伶嗜酒,著《酒德頌》。此以劉伶代指好飲的朋友。

[65]柴戶:簡陋的居室。

[66]老萊:即老萊子。楚國隱士,逃世耕於蒙山之陽,葭牆蓬室,木牀蓍席,衣縕食菽,墾山播種。楚王聞其賢,登門相聘,拒不出仕。見皇甫謐《高士傳》。

[67]鄒生:指鄒衍,戰國齊人。《列子·湯問》:“師襄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張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此化用,以鄒生谷爲地名。

[68]鍛沼:用嵇康山陽鍛鐵事。《晉書·嵇康傳》載:嵇康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潁川貴公子鍾會,精練有才辯,前往拜訪,嵇康不爲之禮,而鍛不輟。沼,水池。

[69]杏壇:《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後以杏壇泛指授徒講學處。又傳說三國吳董奉在杏林修煉成仙,因以謂道士修煉處。

[70]鼓吹:漢有十八曲鼓吹樂,作爲皇帝進膳及宴羣臣的音樂。此喻作賦只供玩賞,不涉教化。

[71]彈丸:喻狹小無用。

[72]鳴鶴:荀隱字。《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

[73]伯鸞:梁鴻字。《後漢書·逸民傳·梁鴻》:梁鴻博學尚節介,“勢家慕其高節,多之,鴻並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樑伯鸞者。’鴻聞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跪牀下請曰:‘竊聞夫子高義,簡斥數婦,妾亦偃蹇數夫矣。今而見擇,敢不請罪。’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耳。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隱居之服。’乃更爲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

[74]蕭然:清靜冷落貌。自保:自得其安樂。

[75]:白,水草。芰(jì):菱角。

[76]阪(bǎn):山坡。

[77]棠:甘棠。《詩經·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鄭玄箋:“茇,草舍也。召公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

[78]散稻:《太平御覽》卷八三九引《吳志》:“鍾離牧,字子幹,會稽山陰人。少居永興,自墾田,種稻二十餘畝,臨熟而縣民認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墾之耳。’遂以稻與縣民。”散,分給於人。

[79]無用之器:《莊子·逍遙遊》雲有大瓠之瓢,擁腫捲曲之樗,皆指無用之用。此謂不以無用爲大用,徹底忘懷世事。

[80]非常之寶: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隋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皆爲不同一般之寶物,“非常之寶”蓋謂此。

[81]抵:擲。《太平御覽》卷五八一引《鹽鐵論》:“崑山之傍,以玉璞抵烏鵲。”

[82]揮金:《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揮,拋開,扔出。薙(tì):除草。

[83]浮游:任情漫遊。《莊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何往。”

[84]江潭:《楚辭·漁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85]佞佛:沉迷於佛教。

[86]媚道:喜愛道家學說。

[87]無譽無功:《莊子·逍遙遊》:“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譽無功,即無名無功,獨善其身,不求建樹。王績《自作墓誌文並序》:“自爲之字曰無功焉。人或問之,箕踞不對。蓋以有道於己,無功於時也。不讀書,自達理。不知榮辱,不計利害。”

[88]形骸自空:此蓋謂莊子所追求的無己境地。讓自己的精神,從形骸驅體中突破出來,而上升到自己與萬物相通的根源之地。

[89]老圃:老菜農。

[90]四皓:《史記·留侯世家》:“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司馬貞《索隱》:“四人,四皓也,謂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甪里先生。”皇甫謐《高士傳》卷中:“四皓者,皆河內軹人也。……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秦始皇時,見秦政虐,乃退入藍田山……共入商洛,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祖聞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己。”通常稱商山四皓。

[91]八公:《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淮南王陰結賓客”司馬貞《索隱》引《淮南要略》:“(劉)安養士數千,高才者八人: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晉昌,號曰八公也。”龐眉:眉毛花白,狀老態。葛洪《神仙傳》卷四:“八公皆變爲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復爲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風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形易貌,一人能乘雲步虛,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變萬化,一人能煎泥成金,一人能浮於太清之上。”

[92]小童:《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適遇牧馬童子,請問爲天下之道,小童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郭象注:“乘日:日出而遊,日入而息。”成玄英疏:“晝作夜息,乘日遨遊,以此安居而逍遙處世。”

[93]仙人:《莊子·逍遙遊》:“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馭風:駕風。御同馭。

[94]鄉老:《漢書·百官公卿表》:“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杖頭安鳥:《太平御覽》卷三八三引《續漢書》:“仲秋之月,縣皆按戶比,民年七十者授之玉杖。長九尺,端以鳩爲飾。鳩者,不咽之鳥也。欲老人不咽,所以愛民也。是月也,祠老人星於國南遠郊。”此化用,喻安閒。

[95]邦君:地方長官。早爲諸侯之稱。《詩經·小雅·雨無正》:“邦君諸侯,莫肯朝夕。”車邊畫熊:杜佑《通典》卷六五引《古今注》:“武帝天漢四年,令諸侯王大國朱輪,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國特熊居前,麋皆居左右。”《後漢書·輿服志上》:“公侯乘安車,朱班輪,飛,倚鹿較,伏熊軾。”此喻地方長官仕途暢達。

[96]心期:心與心通,兩相期許。暗(àn)合:默契。

[97]解車:猶言稅駕,解駕,即停車。

[98]愚公谷:《說苑·政理》:“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爲何谷?’對曰:‘爲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對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視公之儀狀,非愚人也,何爲以愚公名之?’對曰:‘臣請陳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傍鄰聞之,以臣爲愚,故名此谷爲愚公之谷。’”後借喻隱居之地。

此賦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至“瞿曇六年而遐想”,感嘆世事滄桑,言己志於任物孤遊。第二部分至“鳳翮龍脣之素琴”,描繪北山風光,寄寓隱逸情懷。第三部分至“悠哉川哉”,回憶長兄王通事蹟,慨嘆物是人非。第四部分追述家世不幸,申抒隱居志趣。四部分皆圍繞隱逸情趣寫來,對現實、身世、功業、時光的感慨交融其間,表現得梗概多氣。賦中隱逸自適與人間窘束或明或暗構成對比,反映出王績三仕三隱而終歸東皋的內心衝突及無可奈何。體式爲俳,句子隨勢變異,錯落有致,尤其曠懷高情,真率寫出,語言清新,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評:“氣格遒健,能滌初唐俳偶板滯之習。”

(楊曉靄)

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72章 囚山賦第59章 墨池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9章 寒鬆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9章 寒鬆賦第16章 蟾蜍賦第59章 墨池賦第49章 茶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8章 賦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8章 賦賦第40章 紙鳶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40章 紙鳶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
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72章 囚山賦第59章 墨池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9章 寒鬆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9章 寒鬆賦第16章 蟾蜍賦第59章 墨池賦第49章 茶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8章 賦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8章 賦賦第40章 紙鳶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40章 紙鳶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