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由鹿賦並序

呂溫

呂溫(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濟市)人,徙居洛陽。德宗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及第,又登宏辭科。授集賢殿校書郎。與韋執誼交往深厚,善王叔文,遷左拾遺。二十年(804)隨工部侍郎張薦出使吐蕃,充副使,被拘經年。順宗永貞元年(805)十月回京,累遷至刑部郎中。與宰相李吉甫有隙,貶道州刺史。憲宗元和五年(810)轉衡州刺史。其文藻贍精富,“根柢深厚,自不在同時劉夢得、張文昌之下”(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集部·別集類》)。今存《呂和叔文集》十卷,內有賦六篇,古賦唯《由鹿》一篇。

序“貞元己卯”,爲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文苑英華》《唐文粹》皆作“貞元丁卯”,即貞元三年(787)。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卷三:“呂溫《由鹿賦》’貞元丁卯歲‘,集作己卯。按丁卯乃貞元三年,己卯則貞元十五年。溫以貞元末擢第,則己卯爲是。”由鹿,用以誘捕羣鹿之鹿。宋祁《宋景文筆記》卷中:“唐呂溫作《由鹿賦》,曰由此鹿而致他鹿。予案《說文》曰:’率生馬者系生馬以來之,名。音由。‘呂得其意而不知《說文》有此字也。”

貞元己卯歲,予南出襄樊之間[1],遇野人縶鹿而至者[2],問之,答曰:“此爲由鹿,由此鹿以誘致羣鹿也[3]。”備言其狀[4],且曰:“此鹿每有所致[5],輒鳴嗥[6],不飲食者累日[7]。”予喟然嘆曰[8]:“虞之即鹿也[9],必以其類致之[10];人之即人也[11],亦必以其友致之。實繁有徒[12],從古然矣!”嗟乎!鹿無情而猶知痛傷,人之與謀實安殘酷者[13],彼何人斯[14]!彼何人斯!物微感深,遂作賦曰:

鹿之生兮,亦秉亭毒[15]。備齒角以無競[16],循性情而自牧[17]。姑有昧於行止[18],尚焉知乎倚伏[19]。舍爾崇林[20],輕遊近麓[21]。偶巧網之生致[22],蒙主人之全育[23]。飲以渫井[24],飼於芳庭[25]。寢臥荃柔[26],騰倚蘭馨。露往霜來,日安月寧。雖矯性之非樂[27],終感恩而不驚。曾不知養非玩物[28],用有深意。命曰由鹿[29],俾陷其類[30]。

涼秋八月,爽景清氣[31]。羈致山阿[32],縻於蹊隧[33]。設伏以待,翳叢而伺[34]。同氣相求,誘之孔易[35],將必慕侶[36],豈雲貪餌[37]?呦呦和鳴[38],麌麌狎至[39]。彼泯慮於猜信[40],此無情於誠僞[41]。孰是倉促[42]?禍生所忽[43]。毒鏑欻以星貫[44],潛機劃其電發[45],或洞胸而達腋[46],或折足而碎骨。望林巒兮非遠,顧町疃兮未滅[47]。風嗥澤而北至,日掩山而西沒。走駭侶於巖煙[48],叫飢麛於澗月[49]。苟行路之聞者,孰不心摧而思絕?

相爾由矣[50],野心而仁[51]。望純束兮驚惋[52],顧獲車兮逡巡[53]。視鼎中之消爛[54],觀杌上之割分[55]。忽哀鳴以感類,若沉痛之在身。雖復處之密邇[56],享以豐珍[57],比檻猿之駭躍[58],同海鳥之愁辛[59]。敢擇音而後死[60],思走險其何因?痛無知以相陷,含怨毒而莫伸[61]。

客有感而言曰:“物誠有諸[62],人亦宜乎?摭事或比[63],原心則殊[64]。借如淮陰構禍,冤在神理[65],通說且拒[66],豨謀寧起[67]?堂堂蕭公,實曰知己[68],紿致鍾室[69],寧胡忍此?呂祿之難[70],誰非漢臣?交則不義,賣亦不仁。彼美酈生[71],既爲交親,誘襲軍印[72],豈無他人?於戲[73]!微獸傷類[74],如不自容[75],忍人賣友[76],而享其功。滅交道兮墜義風[77],曾麋鹿之不若[78],何仁信之可宗[79]?已焉哉!諒此世之茫茫[80],吾未見其始終。”

(《呂和叔文集》卷一,《四部叢刊》影明鈔本)

[1]襄樊:今湖北襄陽地區。

[2]野人:獵戶。縶(zhí):用繩拴縛而牽。

[3]致:召來,引誘來。

[4]備言:詳細介紹。狀:情況。

[5]所致:引誘到其他的鹿。

[6]輒:總要。嗥(háo):大聲鳴叫。

[7]累日:多日。

[8]喟(kuì)然:嘆息貌。

[9]虞:虞人,掌管山澤、苑囿、畋獵之官。此指獵人。即:就。指虞接近鹿。

[10]其類:鹿的同類,即由鹿。致之:使鹿來。

[11]即:接近,使之入圈套。

[12]實繁有徒:確實大量存在此類人。

[13]人之與謀:人對人的謀害。實安:着實安於。

[14]斯:作語助,用同“兮”。

[15]秉:依靠。亭毒:大自然的賦予。

[16]無競:不爭鬥。

[17]循:順着。自牧:自養,自己尋草吃。

[18]姑:暫且。昧:不明。行止:前進或停止。

[19]倚伏:《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指福禍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道理。

[20]舍:住。爾:此。崇林:深林。

[21]輕遊:悠閒地漫遊。麓:山坡,山腳。

[22]偶:遇。巧網:精心設置的羅網。

[23]蒙:接受。全育:精心餵養。

[24]渫(xiè)井:清潔的井水。

[25]芳庭:長有青草的院落。

[26]荃(quán):香草。

[27]矯性:違背自然習性。

[28]曾:竟然,根本。

[29]命:起名。

[30]俾(bì):使。陷:誘捕。

[31]爽景:燦爛的陽光。

[32]羈:拴,系。山阿:山丘。

[33]縻(mí):束縛。蹊(xī):小路。隧(suì):道路。

[34]翳(yì):遮蔽。

[35]孔:很,甚。

[36]慕侶:追尋夥伴。

[37]餌:引誘掉入陷阱的東西。

[38]呦(yōu)呦:鹿鳴聲。和(hè):應聲。

[39]麌(yǔ)麌:鹿羣聚集貌。狎(xiá):親近,親密。

[40]泯慮:無意,不考慮。

[41]此:指由鹿。無情:不想。

[42]孰是:誰能料到這樣。

[43]忽:不知不覺。

[44]毒鏑(dí):帶毒的響箭。欻(hū):突然。

[45]潛機:暗藏着的機關,如鐵夾、網、陷阱之類。劃其:迅疾地。

[46]洞胸:胸脯被穿透。

[47]町(tínɡ)疃(tuǎn):舍旁空地。《詩經·豳風·東山》:“町疃鹿場,熠耀宵行。”朱熹《詩集傳》:“町畽,室旁隙地也。無人焉,故鹿以爲場也。”町疃,當作町畽,此指鹿羣留下的足跡。

[48]走:跑。駭侶:逃脫於鏑、機而驚恐萬狀的鹿羣。

[49]麛(mí):幼鹿。

[50]相爾:一作“想爾”。

[51]野心而仁:禽獸之心還有仁德。

[52]純束:絲繩。驚惋:驚詫不已,悽惋難安。

[53]獲車:載有獵物的車。逡(qūn)巡:遲疑徘徊,欲行又止。

[54]鼎:大鍋。

[55]杌:案板。

[56]復:再。處:被安置。密邇:與獵人更親近的地方。

[57]享:招待。豐珍:豐盛的美味。

[58]比:類,同。檻猿:關在籠子裡的猿。駭躍:驚跳。

[59]海鳥:《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爲樂,具太牢以爲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愁辛:愁悲。

[60]音:同窨,地窖。一作蔭。死,一作止。

[61]毒:恨。

[62]諸:之乎的合音。

[63]摭(zhí):取。一作撫。

[64]原:推究。

[65]淮陰:指韓信。韓信曾在項羽軍中,項羽不用,逃歸劉邦,佐劉定三秦,收魏、韓、燕,合齊趙擊楚。楚亡後,劉邦信讒言,令武士縛信,後釋,不見用。終被呂后與蕭何謀害。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66]通:即蒯通。齊國人,曾勸韓信反劉自立。韓信以漢王劉邦遇己厚而拒絕不聽。蒯通說不聽,佯狂爲巫。

[67]豨:即陳豨。曾爲鉅鹿守。韓信與其計謀,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爲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於漢十年反叛漢。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68]蕭公:蕭何。韓信歸漢,不見用乃亡,蕭何追回韓信。劉邦責備蕭何,何曰:“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劉邦設禮拜韓信爲大將。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69]紿(dài):欺騙。鍾室:長樂宮懸鐘之室。呂后得知韓信爲陳豨內應,欲反,“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羣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皆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70]呂祿:呂后之侄。高祖劉邦崩,惠帝年幼,呂后臨朝稱制,封呂祿爲趙王、上將軍。呂后崩,祿與相國呂產顓兵秉政,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謀誅諸呂。曲周侯酈商之子酈寄與祿友善,使其說祿,勸祿速歸將軍印,以兵屬太尉,請樑王(呂產)亦歸相國印。祿然其計,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周勃。事成,呂祿被斬。見《史記·呂太后本紀》。

[71]酈生:即酈寄。

[72]誘:哄騙。襲:被奪。即前

[70]注事。

[73]於戲:感嘆詞,同“嗚呼”。

[74]微:小。

[75]如:好像。不自容:羞愧得無處隱藏自己。

[76]忍人:殘忍的人。

[77]交道:交往的原則。義風:義氣。

[78]曾(zēnɡ):竟然。

[79]仁信:仁愛、誠實,儒家思想的中心內容。宗:尊崇。

[80]諒:誠,確實。

此賦所詠,僅爲極普通的一隻由鹿,但作者引申評騭,談論“賣友”,識見深刻,取譬恰切。“賣友”現象,正如序中所言“實繁有徒,從古然矣”。雖然此問題,隨各個歷史時期交友的不同標準,顯得極爲複雜,但人之於人的不義、不仁,屢見不鮮,尤其在以同利爲朋的社會,表現更爲突出,也更見出此賦具有的歷史、現實意義。呂溫爲文,強調“文爲道飾,道爲文本”(《送薛大信歸臨晉序》),以爲“文者,蓋言錯綜庶績,藻繪人情,如成文焉,以致其理”(《人文化成論》)。又以爲“遇夫一物有可以整訓於世者,秉筆之士未嘗闕焉”(《望思臺銘序》)。反對章句穿鑿之文,卻能於自然樸實中不失彬彬文采。此賦以物喻人,擬人於物,情因物生,論由情起,深摯感人,體現出作者精妙的寫作技巧。

(楊曉靄)

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2章 大明宮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2章 青苔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36章 拔河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11章 七夕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49章 茶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60章 蒙泉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68章 賦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05章 春愁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9章 寒鬆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12章 青苔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8章 靈臺賦(2)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
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2章 大明宮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2章 青苔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36章 拔河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11章 七夕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49章 茶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60章 蒙泉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68章 賦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05章 春愁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9章 寒鬆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12章 青苔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8章 靈臺賦(2)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