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欹器賦並序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趙郡(今河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子。以父蔭補校書郎,歷幕職。長慶間爲翰林學士,歷鎮浙西、陳許、西川等地。與李宗閔、牛僧孺政見有歧,各立黨派。大和七年(833)以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旋出爲興元節度使,累轉浙西觀察使。武宗朝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執權柄,以功封衛國公。宣宗立,罷相,迭貶至崖州司戶,卒於貶所。李德裕論文主氣勢,”鼓氣以勢壯爲美“;又主自然,”文之爲物,自然靈氣“(皆見《文章論》)。其文風古雅平實。有《李文饒集》,包括《會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別集》十卷、《外集》四卷。賦存《別集》,約三十餘篇。

欹器,一種容器,形狀傾斜不穩,水滿則倒,故古人常置座右以爲不可驕滿之戒。序中癸丑爲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路公爲路隋。德裕與路隋同爲相。大和八年,德裕出爲興元節度使,九年貶袁州長史,路隋因爭德裕不當貶而罷相出爲鎮海軍節度使,卒於道。據此可知此賦作於袁州。

癸丑歲,餘時在中樞[1],丞相路公見遺欹器。贈以古人之物,永懷君子之心。嘗欲報以詞賦,屬力小任重,朝夕盡瘁,固未暇於體物[2]。今者公已歿世,餘又放逐,忽睹茲器,悽然懷舊,因追爲此賦,置公靈筵。

昔周道砥平[3],既安且寧,赫赫公旦[4],配德阿衡[5]。謂難守者成[6],難持者盈[7],始作茲器,告於神明[8]。至仲尼憲文武之道[9],思周公之德,入太廟而觀器[10],睹遺法而嘆息。且曰:”月滿而虧,日中則昃[11],彼天道而常然,欲久盛而焉得!“乃沃水於器[12],察微要終,挹彼注茲[13],受之若衝[14]。虛則臲卼[15],似君子之困蒙[16];中則端平,若君子之中庸[17]。既滿則跌,霆流電發。器如坻[18],水若河決,非神鼎之自盈[19],異衢樽之不竭[20]。蓋欲表人道之隆替[21],明百事之有節。

然茲器也,不以中而自藏,不以跌而自傷,其過也如彼薄蝕[22],其更也浸發輝光。得其道者,居則念於豐蔀[23],動乃思于謙受[24],顏既復而不遠[25],惠屢黜而何咎[26]!知任重之必及,悟物盈之難久,雖神道之無形[27],常參然於前後。昔與君子,同秉國鈞[28],公得之爲賢相,餘失之爲放臣,睹遺物之猶在,懷舊好而悲辛。欲克己以復禮[29],永德報於仁人。

(《李文饒文集·別集》卷一,《四部叢刊》影印本)

[1]中樞:朝政大權所在。

[2]體物:鋪陳描摹事物的形態。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

[3]砥平:平,平等,平均。

[4]公旦:周公姬旦,武王弟。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以輔成王。

[5]阿衡:《尚書·太甲》:”惟嗣王不專於阿衡。“孔穎達疏:”伊尹,湯倚而取平,故以爲官名。“引申爲輔佐帝王。

[6]守成:保持已取得的成就。

[7]持盈:保守成業。《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8]”始作“二句:此言周公作欹器,不見於史籍記載。

[9]憲:效法。《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10]太廟觀器:《荀子·宥坐》:”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11]昃:太陽偏西叫昃。《周易·豐》:”日中則昃。“

[12]沃:注水。

[13]挹:酌取。《詩經·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

[14]衝:空虛。《老子》:”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15]臲(niè)卼(wù):動搖不穩。

[16]困蒙:《周易·蒙》:”六四,困蒙,吝。“

[17]中庸:不偏叫中,不變叫庸。《論語·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18]坻(tuì):山崩。揚雄《解嘲》:”功若泰山,響若坻。“

[19]神鼎:《太平御覽》卷七五六引《晉中興書》:”神鼎者,仁器也,能輕能重,能息能行,不炊而沸,不汲自盈。“

[20]衢樽:《淮南子·繆稱訓》:”聖人之道,猶中衢而致尊邪?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高誘注:”尊,酒器也。“

[21]隆替:興替。

[22]薄蝕:《呂氏春秋·季夏·明理》”其月有薄蝕“高誘注:”薄,迫也。日月激會相掩,名爲薄食。“

[23]豐蔀(bù):《周易·豐》:”豐其蔀,日中見鬥。“豐,大。院中架木,上覆以席,所覆之席叫蔀。指貧者所居。

[24]謙受:《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25]顏:指孔子弟子顏淵。孔子許其不遷怒,不貳過。《周易·復》:”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26]惠:指柳下惠,即春秋時魯大夫展禽。《論語·微子》:”柳下惠爲士師,三黜。“

[27]神道:《周易·觀》:”聖人以神道設教。“孔穎達疏:”神道者,微妙無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見,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神道。“

[28]國鈞:國家重任。

[29]復禮:《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

此賦以欹器爲喻,大講”月滿則虧,日中則昃“的道理,對於自己的遭遇並沒有什麼憤激之言,僅言”顏既復而不遠,惠屢黜而何咎“,認爲自己”力小任重“,諄諄告誡自己克己改過,可謂敦厚之極,因而被稱爲”有大臣風度“。姚崇曾作《撲滿賦》,二賦用意相同,作賦之意在於存鑑誡。宋代范仲淹、宋祁、劉攽等人的許多賦,都沿襲這種作法。李德裕爲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其論朝政大事洋洋灑灑,說古道今,發語輕重。而其賦多是小題材,反映了這位大政治家的多重性格。

(尹佔華)

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9章 茶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34章 劍閣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2章 青苔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53章 渥窪馬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69章 寒鬆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59章 墨池賦第34章 劍閣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2章 青苔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49章 茶賦第25章 美人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6章 出門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
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9章 茶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34章 劍閣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2章 青苔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53章 渥窪馬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69章 寒鬆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59章 墨池賦第34章 劍閣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2章 青苔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49章 茶賦第25章 美人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6章 出門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