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牡丹賦並序

舒元輿

舒元輿(789—835),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元和八年(813)進士及第。授鄠縣尉。長慶中爲裴度幕僚。大和時爲著作郎分司東都,與李訓相識。八年李訓用事,引爲尚書郎,九年遷御史中丞,兼判刑部侍郎,旋以本官同平章事。與李訓謀誅宦官,事敗被殺。《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舒元輿集》一卷,今佚。《全唐文》收其文一卷,其中賦一篇。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一四九、《唐文粹》卷六、《全唐文》卷七二七。《新唐書·舒元輿傳》稱”元輿爲《牡丹賦》一篇,時稱其工“,可見此賦在當時即流傳甚廣。蘇鶚《杜陽雜編》卷中載元輿死後,”上(文宗)於內殿前看牡丹,翹足憑欄,忽吟舒元輿《牡丹賦》雲:’俯者如愁,仰者如語,含者如咽。‘吟罷方省元輿詞,不覺嘆息良久,泣下沾臆。“洪邁《容齋隨筆》卷二”唐重牡丹“條:”歐陽公牡丹釋名雲:牡丹初不載文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詠花,當時有一花之異者,彼必形於篇什,而寂無傳焉。……予按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韻,又《秦中吟》十篇內《買花》一章幾百言,雲:’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一叢深色花,十戸中人賦。‘而諷諭樂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絕道花之妖豔……許渾亦有詩云:’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徐凝雲:’三條九陌花時節,萬馬千車看牡丹。‘又云:’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然則元白未嘗無詩,唐人未嘗不重此花也。“可見唐人愛重牡丹之風氣。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與焉。蓋遁於深山,自幽而芳,不爲貴者所知,花則何遇焉!天后之鄉西河也[1],有衆香精舍[2],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3],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寢盛。今則自禁闥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沵漫如四瀆之流[4],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遊之士如狂焉,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5]。近代文士爲歌詩以詠,其形容未有能賦之者,餘獨賦之,以極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業自許,今則肆情於一花,無乃猶有兒女之心乎?“餘應之曰:”吾子獨不見張荊州之爲人乎[6]?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觀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賦》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耳,與牡丹何異哉?但問其所賦之旨何如,吾賦牡丹何傷焉!“或者不能對而退。餘遂賦以示之。

圓玄瑞精[7],有星而景[8],有云而卿[9]。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發爲紅英[10]。英之甚紅,鍾乎牡丹,拔類邁倫,國香欺蘭[11]。我研物情,次第而觀。

暮春氣極,綠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曉驅[12]。動盪支節,如解凝結,百脈融暢[13],氣不可遏。兀然盛怒[14],如將憤泄。淑色披開,照曜酷烈,美膚膩體,萬狀皆絕。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15],殷者如血;曏者如迎,背者如訣[16];坼者如語[17],含者如咽[18];俯者如愁,仰者如悅;嫋首如舞[19],側者如跌;亞者如醉[20],曲者如折;密者如織,疏者如缺;鮮者如濯,慘者如別。初朧朧而上下[21],次鮮鮮而重疊。錦衾相覆,繡帳連接;晴籠晝薰,宿露宵裛[22]。或的的騰秀[23],或亭亭露奇[24];或颭然如招[25],或儼然如思[26];或帶風如吟,或泣露如悲;或重然如縋[27],或爛然如披[28];或迎日擁砌,或照影臨池;或山雞已馴,或威鳳將飛。其態萬萬,胡可立辨?不窺天府[29],孰得而見?乍疑孫武[30],來此教戰。其戰爲何?搖搖纖柯。玉欄滿風,流霞成波,歷階重臺,萬朵千窠。西子南威[31],洛神湘娥[32],或倚或扶,朱顏已酡[33]。角街紅[34],爭顰翠娥,灼灼夭夭[35],逶逶迤迤[36],漢宮三千,豔列星河[37]。我見其少,孰雲其多?

弄彩呈妍,壓景駢肩[38],席奪銀燭,爐升絳煙[39]。洞府真人[40],會於羣仙,晶熒往來,金列錢[41]。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驚早蓮[42]。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萬金[43],買此繁華,遑恤終日[44],以言相誇。列幄庭中,步障開霞[45],曲廡重樑[46],鬆篁交加[47]。如貯深閨,似隔窗紗,彷彿息嬀[48],依稀館娃[49]。我來觀之,如乘仙槎[50]。脈脈不語,遲遲日斜,九衢遊人[51],駿馬香車。有酒如澠[52],萬坐笙歌,一醉是競,孰知其他!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脫落羣類,獨佔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滿室。葉如翠羽,擁抱櫛比[53];蕊如金屑,妝飾淑質。玫瑰羞死,芍藥自失;夭桃斂跡,穠李慚出;躑躅宵潰[54],木蘭潛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55]。皆讓其先,敢懷憤嫉?煥乎美乎,后土之產物也[56]。使其花之如此而偉乎!何前代寂寞而不聞,今則昌然而大來?曷草木之命,亦有時而塞,亦有時而開?吾欲問汝,曷爲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文苑英華》卷一四九,中華書局影印本)

[1]天后:指武則天。西河:縣名。《舊唐書·則天皇后紀》雲武則天幷州文水人,唐時屬太原府管領,曾一度屬汾州。西河則屬汾州。故籠統稱西河爲武則天的家鄉。

[2]精舍:佛寺。衆香寺在汾州。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九:”牡丹,前史中無說處……開元末,裴士淹爲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衆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於長安私第,天寶中爲都下奇賞,當時名公有《裴給事宅看牡丹詩》。“

[3]上苑:皇宮中的林苑。武則天移植牡丹之說不見於唐人的其他記載。樂史《廣卓異記》卷二:”右按《唐書》,則天天授二年臘月,卿相恥輔女君,欲謀弒則天,詐稱花發,請幸上苑,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於是凌晨名花瑞草布苑而開。“後世小說家遂敷衍爲武則天怒貶牡丹於洛陽之事。

[4]四瀆:《爾雅·釋水》:”江、淮、河、濟爲四瀆。“

[5]上國:指京城長安。

[6]張荊州:張九齡,唐玄宗時名相,曾爲荊州長史。其《荔枝賦》今存。

[7]圓玄:謂天。瑞精:祥瑞與精華。

[8]有星而景:景星。《史記·天官書》:”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代之國。“

[9]有云而卿:卿雲,祥瑞之雲。《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10]紅英:紅花。

[11]國香:謂蘭花。《左傳·宣公三年》:”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

[12]韶光:春光。

[13]百脈:指牡丹的氣脈。

[14]兀然:靜立貌。

[15]赭(zhě):赤色的土。

[16]訣:訣別。

[17]坼(chè):裂開。

[18]咽:哽咽。

[19]嫋:搖動。

[20]亞:下垂。

[21]朧朧:暗淡貌。

[22]裛(yì):沾溼。

[23]的的:猶”得得“,特特,傑出貌。

[24]亭亭:直立貌。

[25]颭(zhǎn)然:風吹搖曳的樣子。

[26]儼然:整齊莊重的樣子。

[27]縋(zhuì):懸物使下垂。

[28]爛然:色澤鮮美貌。

[29]天府:謂繁華富庶的地方。

[30]孫武:春秋時軍事家。《史記·孫子列傳》載其吳宮教美人演練陣法事。

[31]西子: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勾踐將其獻與吳王夫差。南威:即南之威,古美女名。《戰國策·魏策二》:”晉文公得南威,三日不聽朝。“

[32]洛神:洛水女神宓妃。相傳爲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遂爲洛水之神。湘娥:湘水女神,即舜妃娥皇、女英。

[33]酡(tuó):飲酒面紅叫酡。

[34]角:通較,有比賽之意。

[35]夭夭:美盛貌。

[36]逶迤:曲折聯綿的樣子。

[37]星河:銀河。

[38]駢肩:並肩。

[39]絳煙:指香爐中發出的深紅色的煙霧。與上句”席奪銀燭“皆描寫看花之人,他們席子上擺着耀眼的銀燭,香爐裡冒出深紅色的煙氣。

[40]洞府:神仙居住的地方稱洞府。

[41]金(gāng)列錢:指宮牆上的裝飾物。《後漢書·班固傳》班固《兩都賦》:”金銜璧,是爲列錢。“李賢等注:”謂以黃金爲,其中銜璧,納之於璧帶爲行列,歷歷如金錢也。“

[42]早:《唐文粹》作”旱“。

[43]咳唾萬金:謂一言出口便價值萬金。

[44]遑恤:言小心侍候。

[45]步障:保護花的圍障。

[46]廡:廊屋。

[47]篁:竹林。

[48]息嬀(guī):春秋時息侯的夫人,楚文王滅息,以息嬀歸。

[49]館娃:館娃宮,吳王夫差爲西施所建。此指西施。

[50]仙槎:仙人所乘的木筏。

[51]九衢:指京城的街道。

[52]澠(shéng):水名。《左傳·昭公十二年》:”有酒如澠,有肉如陵。“

[53]櫛(zhì)比:形容密接相連,如梳齒般派列。櫛,梳子。

[54]躑躅:杜鵑花。

[55]紫薇:一種灌木植物。

[56]后土:古時稱地神爲后土。

此賦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爲開篇,作者想象牡丹如此之美是日月鍾情於她的緣故。第二部分對牡丹展開正面描寫:先寫初綻時的情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再寫花的繁茂,又用了一連串的比喻,遂將牡丹盛開的姿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第三部分轉寫遊人觀賞的盛況。最後一部分爲作者議論,在肯定”此花第一“的同時,又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爲何牡丹唐以前寂寞無聞?舒元輿出身寒族,銳於仕進,顯然此賦是有寄託的。此賦想象豐富,文辭華美。浦銑評此賦”穠豔極矣,不爾便與題不稱“(《復小齋賦話》卷下)。

(尹佔華)

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71章 夢歸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6章 蟾蜍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89章 蝨賦第36章 拔河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68章 賦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40章 紙鳶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0章 紙鳶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21章 麗色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25章 美人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50章 夢渴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61章 閔己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8章 靈臺賦(2)第12章 青苔賦第92章 大明宮賦
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71章 夢歸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6章 蟾蜍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89章 蝨賦第36章 拔河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68章 賦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40章 紙鳶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0章 紙鳶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21章 麗色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25章 美人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50章 夢渴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61章 閔己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8章 靈臺賦(2)第12章 青苔賦第92章 大明宮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