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危昂:高聳仰向。歇向:相向無前。
[115]歊(xiāo)爛:光盛貌。歊,氣上出貌。(pēn)射:噴射。歕,吐。
[116]金根:金根車,瑞車名,天子乘輿。玉輅(lù):天子車,以珠玉爲飾。
[117]太常:官名,掌宗廟禮儀。少伯:官名。
[118]火列門旆:紅色的門旗排列如火。門旆,立於門旁的旗。
[119]霜交陛戟:階陛上陳列的戟森嚴如霜。
[120]元元:百姓。《史記·匈奴傳》:“元元萬民。”
[121]億兆:億萬人民。《晉書·周嵩傳》:“下收億兆元元之命。”增增:衆多貌。《詩經·魯頌·宮》:“丞徒增增。”毛亨傳:“增增,衆多貌。”
[122]金吾:執金吾,天子護衛,掌檄巡京師,備非常水火之事。
[123]肱:臂。
[124]遞:互相。攀援:攀持援引。聳仰:聳企仰望。
[125]齊屨(jù)企:穿着鞋一同企立,即同企立。冠騰:人首騰踊。
[126]太史:史官。
[127]卿雲:祥雲。《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128]豐澤:豐厚的德澤。
[129]上元:陰曆正月十五日,賞燈節,夜觀燈。休徵:吉祥美善的徵兆。班固《東都賦》:“爰考休徵,三光宣精。”
[130]司寇:官名,古六卿之一,掌刑罰。緩刑:放寬刑罰。
[131]冢卿:最高的重臣。《左傳·襄公十四年》:“先君有冢卿,以爲師保而蔑之。”降德:降施德澤。
[132]秩山川:整頓山川。問耆老:慰問耆老。耆老,年老德高之人。《史記·魯世家》:“敬事耆老。”
[133]周雨露:普遍降下恩澤。《申鑑·雜言》:“惠如雨露之降。”均邦國:使國家均平、公正。
[134]竭:盡。
[135]闐塞:充滿。
[136]揭金雞:吉時頒佈大赦詔時,設金雞於竿頭,以示吉辰。參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四。揭,高掛。太清:天空。
[137]正色:蒼天。《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138]慶忭(biān):慶喜歡樂。
[139]不逾辰:不超過一個時辰,形容時間短。雷:響,動。四域:天下。
[140]驅周驟漢:緊隨周代和漢代。
[141]於廓煥爛:開闊燦爛。
[142]臨:到。
[143]貞觀:正觀。《周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144]靈宮:此指含元殿。巖巖:宮殿高貌。《文選》左思《魏都賦》:“巖巖北闕,南端攸遵。”李周翰注:“巖巖,高也。”
[145]交贊:交加讚美。
[146]乾道:天道,至健之德。《周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帝度:天子的體度。
[147]豈:難道。
夫瑤臺之美[1],不可以刑萬國[2];土階之陋[3],不可以儀天下[4]。奢不遜而儉固[5],允執中於大位[6]。《洪範》曰[7]:“皇建其有極[8]。”富哉!上聖之宏議也[9]。詩歌楚室[10],頌美泮宮[11],諸侯之事也[12];雲夢甘泉[13],宴恢景福[14],僻王之志也[15]。論諸侯,曷若以戴天子[16];嘉僻王,曷若以尊聖人[17]。烈烈盛唐,祖武宗文[18]。五帝赧德[19],六王慚勳[20]。而政本乎慈[21],用過乎儉[22]。夫蒼生所奉者惟君[23],所愛者惟親[24]。寧有君親宅體於卑室[25],而臣子得安其身乎[26]?故有熊明庭[27],帝姚總期[28],從人慾也。天垂定星[29],《易》有《大壯》[30],君人者法焉[31],聖朝猶斥其華而憑其質[32],今爲是殿也者[33]。惟鐵石丹素[34],無加飾焉[35]。身居玄眇[36],心與萬姓,同畎畝之勞[37],以是臨衆[38],何衆不賓[39]?以是享神[40],何神不若[41]?其天德歟[42]!雖欲宮崑崙而館不周[43],城八極而隍四海[44],猶未足儲鴻醇而俯丕耀[45],豈鹹鎬一京之所在[46],崇四瀆之前式[47],敕懷鉛之小臣[48],俾讎書于禁中[49],正百代之遺文[50]。由是循環天造[51],耳目日新[52],敢頌成功[53],告於神宗[54]。無愧《斯干》之什[55],式昭聖德之容[56]。
頌曰[57]:帝作含元[58],含元言言[59]。崒若日觀[60],呀爲天門[61]。太階三層[62],遠法崑崙[63]。鎮茲秦野[64],揭以周原[65]。烈文祖宗[66],永錫孝孫[67]。孝孫有慶[68],於以施令[69]。奄甸萬姓[70],受天休命[71]。歌之頌之,管磬宜之[72]。穆穆皇君[73],壽考無期[74]。
既成斯文[75],客有勸之上者[76],對曰:“前王之宏祥詭瑞[77],乃聖朝之細事[78]。今休徵已厭於聰明[79],頌聲亦飫於天意[80]。私歌竊抃[81],乃臣子之常志[82]。又焉足以薦聞哉[83]?”客曰:“不然。今至尊明發不寐[84],有懷先皇[85],周文之孝也[86];允恭克讓[87],光溢海外[88],堯帝之謙也[89]。自即位已來,上下之休嘉[90],臣人之詠歌[91]。歌於睿躬則固辭[92],頌於宗廟則無[93]。今吾子之文明[94],昭乎累聖之耿光[95],美於大君之孝德[96]。可進而退,宜言而默[97],使雅頌之音,卷而不舒[98],尤坦蕩其胸臆[99],無乃過歟[100]?爲人之下者,有可達乎君親[101],雖濱於死[102],亦冒行之[103]。況宗廟或啓其心哉[104]?”臣華嘗聞遷善之規[105],願附升歌之末[106]
(《文苑英華》卷四八,中華書局影印本)
[1]瑤臺:以玉建築的臺閣。《管子·七臣七主》:“瑤臺玉鋪,不足處。”
[2]刑萬國:以爲天下之模式。刑,通“型”。
[3]土階:以泥土築階陛。《呂氏春秋·召類》:“茅茨蒿柱,土階三等。”《史記·五帝紀》:“堯堂高三尺,土階三等。”
[4]儀天下:以爲天下儀範法則。
[5]“奢不遜”句:奢侈是無止境的,節儉可以安固。《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論語·述而》:“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6]允執中:誠心執行中庸之道。《論語·堯曰》:“允執其中。”大位:帝位。
[7]洪範:《尚書》篇名。《尚書·洪範》孔安國傳:“洪,大。範,法也。言天地之。”
[8]皇建其有極:《尚書·洪範》:“次五曰建用皇極。”君王的建立有它的法則。此指建宮。極,法則。
[9]上聖:上代聖人。
[10]詩:指《詩經》。楚室:楚國的宮殿。《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毛亨傳:“楚宮,楚丘之宮也。”
[11]頌:《詩經》的頌詩,此指魯頌。泮宮:周代諸侯國學之宮,習饗射之處,東西門以南環水,以北建牆。與天子辟雍之四面環水相較,泮宮半面臨水,故稱。《詩經·魯頌·泮水》傳:“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宮也。”
[12]諸侯之事:此雲楚室、泮宮是諸侯之宮,其建築是諸侯之事。
[13]雲夢:雲夢澤,楚七澤之一。司馬相如《上林賦》。“楚有七澤,其一曰云夢。”甘泉:甘泉宮,在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本秦離宮,秦始皇建前殿,漢武帝增築。
[14]宴恢:疑爲宮殿名,或宴殿恢廓之意。景福:景福殿。《文選》何晏《景福殿》李善注引《洛陽宮殿簿》:“許昌宮,景福殿七間。”又引《典略》:“魏明帝將東巡,恐夏熱,故許昌作殿,名曰景福。”
[15]僻王:邪王。以享受娛樂爲事的帝王。
[16]曷(hé)若:何如。戴:愛戴,恭敬。
[17]聖人:聖哲的人。
[18]祖武宗文:崇尚武功和文德。
[19]五帝赧(nǎn)德:五帝與唐代的文武之德相比,感到慚愧。五帝,五聖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0]六王慚勳:六王在唐的功勳面前感到慚愧。六王:夏啓、殷湯、周武、周成、周康、周穆。
[21]政本乎慈:以慈愛爲施政的根本原則。
[22]用過乎儉:用費過於儉樸。
[23]蒼生:人民。君:天子。
[24]親:父母。
[25]宅體於卑室:居住在卑陋的屋室。
[26]得:能夠。
[27]有熊:黃帝之號。《太平御覽》卷一三引《帝王世紀》:“黃帝有熊氏,母曰附寶,有NFEA8氏之女也。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而孕。”明庭:黃帝朝見神靈之地,又作明廷。《史記·封禪書》:“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
[28]帝姚:舜帝。《說文》:“姚,虞舜居姚虛,因以爲姓。”總期:總章,舜聽政之宮。張衡《東京賦》:“黃帝合宮,有虞總期。”
[29]定星:營室星。《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疏引《釋天》:“營室,謂之定……言定星昏中,而正四方。”
[30]易:《周易》。大壯:卦名。《周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31]君人者法焉:即“後世聖人,取之大壯”。言人君效法大壯卦以建宮室。
[32]聖朝:唐朝。斥華憑質:排斥其奢華的建築風格,憑依其質樸的規制。
[33]是殿:指含元殿。
[34]鐵石丹素:建材用紅白鐵石。
[35]飾:修飾。
[36]玄眇(miǎo):深奧,指深宮。《淮南子·齊俗訓》:“玄眇之中,精搖靡覽。”
[37]同畎(quǎn)畝之勞:同感農耕的辛勞。
[38]臨衆:治民。
[39]不賓:不服。
[40]享神:祭神。
[41]不若:不順。
[42]天德:化育萬物、廣大無邊的自然德性。《周易·乾》:“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43]宮崑崙:在崑崙山上建宮。館不周:在不周山上建館。
[44]城八極:以八極爲城牆。八極,八方之隅。《淮南子·地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島八極。”隍四海:以四海爲城池。隍,城池。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45]鴻醇:大醇,大純,大德。丕耀:大光輝。鴻醇、丕耀,均指當時的天子德政而言。
[46]鹹鎬:咸陽、鎬京。
[47]四瀆:四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水、濟水。《禮記·王制》:“四瀆視諸侯。”前式:以前的法式。
[48]敕:命。懷鉛之小臣:文章之臣。《西京雜記》卷三:“楊子云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以爲稗補軒所載,亦洪意也。”
[49]讎(chóu)書:校書。禁中:殿中,指含元殿。
[50]正百代之遺文:校正前代的遺籍。
[51]循環:依循環繞。《說苑·修文》:“故三王術如循環。”天造:天工。
[52]耳目日新:外觀日日更新。
[53]敢:願。成功:建築竣工。
[54]神宗:堯廟。《尚書·大禹謨》:“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孔安國傳:“神宗,文祖之宗廟,言‘神’,尊之。”此指唐高祖。高宗時曾上高祖李淵尊號爲神堯皇帝。
[55]《斯干》之什:《斯干》之詩。斯干,《詩經·小雅》的篇名。
[56]聖德之容:具有聖明天子的德容。
[57]頌:讚美,爲一種文體。
[58]含元:含元殿。
[59]言言:高大貌。《詩經·大雅·皇矣》:“崇墉言言。”毛亨傳:“言言,高大也。”
[60]崒(zú):高峻貌。日觀:泰山日觀峰。在山東省泰安縣,可觀日出,故名。
[61]呀:大空貌。天門:天上之門,此指宮門。
[62]太階三層:臺階有三層。
[63]崑崙:山名。
[64]秦野:指今陝西之原野。
[65]揭:開。周原:地名,陝西省岐山縣東北岐山下。《詩經·大雅·綿》:“周原NFEAANFEAA。”
[66]烈文:光明而有文采。《詩經·周頌·烈文》:“烈文闢公,錫茲祉福。”
[67]永錫:永賜。錫同賜。孝孫:指當時天子。
[68]有慶:有福。
[69]施令:發佈命令。
[70]奄甸:奄奠,覆蓋治定。萬姓:人民。
[71]休命:大命,天之命令。《尚書·武成》:“俟天休命。”
[72]管磬宜之:宜於用演奏簫笛石磬加以讚美。
[73]穆穆皇君:莊嚴美柔的天子。《詩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傳:“穆穆,美也。”
[74]壽考無期:長命長壽。
[75]斯文:指《含元殿賦》。
[76]上:上獻天子。
[77]宏祥詭瑞:宏大而變化不定之祥瑞。
[78]細事:小事。
[79]休徵:休美的徵兆。厭於聰明:爲天子所厭聞厭觀。
[80]飫:飽。天意:天子之心意。
[81]私歌竊抃(biàn):私人歌頌鼓掌。抃,拊手,鼓掌表示讚美。
[82]常志:永遠的追求。
[83]薦聞:上薦聞知於天子。
[84]至尊:天子。明發不寐:自夕至旦,不眠不休。
[85]有懷先皇:懷念先皇。《詩經·小雅·小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86]周文:周文王。
[87]允恭克讓:信誠恭敬,謙遜仁讓。《尚書·堯典》:“允恭克讓。”孔安國傳:“允,信。克,能。”
[88]溢:佈滿。
[89]謙:謙遜。
[90]休嘉:美善。《漢書·禮樂志》:“休嘉砰隱溢四方。”顏師古注:“休,美也;嘉,慶也。”
[91]詠歌:歌頌。
[92]睿躬:天子親自。
[93](yì):厭。
[94]文明:文章。指《含元殿賦》。
[95]累聖:代代的天子。耿光:明亮的光輝。指明德,盛德。《尚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
[96]大君:天子。《周易·師》:“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97]宜言而默:應言而不言。
[98]雅頌之音:指賦詩之作。卷而不舒:卷藏不舒展。
[99]坦蕩其胸臆:心中坦然廣大。《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
[100]無乃:莫非,豈不是。表示委婉語氣。
[101]達:通達,上獻。
[102]濱於死:近於死。
[103]冒行:冒死而爲。
[104]宗廟或啓其心:開啓己心,意爲以國家爲重。《北齊書·神武紀下》:“爲宗廟社稷,出萬死之策。”宗廟,指天下國家。
[105]遷善之規:君子以改過遷善爲貴的規戒。《法言·學行》:“是以君子貴遷善。”《孟子·盡心上》:“民日遷善而不知爲之者。”
[106]升歌:登堂而歌。《禮記·明堂位》:“升歌清廟。”《禮記·祭統》:“聲莫重於升歌。”附升歌之末,意思是將自己的《含元殿賦》比附在廟祭時演奏頌歌之篇什的後面。
評
宮殿之賦,李華之前,《文選》錄有東漢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和魏何晏《景福殿賦》。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規模宏大,鋪陳高大巍峨、色彩斑斕、建築奇特的魯靈光殿之建築,充分展現了漢大賦極力誇張的寫法。賦中對宮殿光怪陸離的摹繪,被劉勰贊爲“瑰穎獨標”(《文心雕龍·才略》)。何晏《景福殿賦》,李善注引《典略》曰:“何晏字平叔,南陽人也,尚金鄉公主,有奇才。頗有材能,美容貌。魏明帝將東巡,恐夏熱,故許昌作殿,名曰景福。既成,命人賦之,平叔遂有此作。”正因奉命應制,何晏於賦中歌功頌德,尤其對曹睿侈奢行爲大加讚揚,極力辯護,失賦之義尚光大主旨。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相比,何宴採用“時文”駢體體格,偶雜散句,語言更爲流暢。李華承前代京殿舊制,賦含元殿,亦極盡鋪排之能事。全賦依時空順序,鋪寫含元殿結構、繪飾、四時景觀、節候變化,體制宏大,層次分明。表現技巧靈活多樣,頗富創作性。就作賦宗旨而言,李華自謂“臣心輒極思慮,作《含元殿賦》,陋百王之制度,出羣子之胸臆。非敢厚自誇耀,以希名譽,欲使後之觀者,知聖代有頌德之臣焉。”(《含元殿賦序》)賦中雖亦不免歌功頌德,但能“體國經野,義尚光大”(《文心雕龍·詮賦》),說理成分大大增加,反映了中唐古文創作者“文以載道”的理想。
(楊曉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