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潭
喬潭,字源,樑(今河南開封)人。玄宗天寶三載(744)與岑參同登進士第。曾爲陸渾尉。師事元德秀,號門弟子,“以文傳後”(《新唐書·卓行傳·元德秀》)。《全唐文》卷四五一錄其文十一篇,其中賦七篇。
天寶元年(742),裴旻獻捷京師,玄宗置酒花萼樓,詔旻舞劍,喬潭作《裴將軍劍舞賦》。關於裴旻劍舞,《太平廣記》卷二一二引《獨異志》雲:開元中,將軍裴旻居母喪,詣道子,請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數壁,以資冥助。道子答曰:“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爲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厲,獲通幽冥。”裴旻於是脫去縗服,若常時裝飾,走馬如雲,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百人,無不驚慄。道子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爲天下之壯觀。《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載:“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爲‘三絕’。”
後元年秋九月[1],羽林裴公獻戎捷於京師[2]。上御花萼樓[3],大置酒,酒酣,詔將軍舞劍,爲天下壯觀。遂賦之,其詞曰:
將軍以幽燕勁卒[4],耀武窮髮[5],俘海夷[6],虜山羯[7]。左執律[8],右秉鉞[9],振旅闐闐[10],獻功魏闕[11]。上享之[12],則鍾以捍簴[13],鼓以靈鼉[14],千伎度舞[15],萬人高歌。秦雲動色,渭水躍波,有肉如山,有酒如河。君臣樂飲而一醉,夷夏薰薰而載和[16]。帝謂將軍,拔劍起舞,以張皇師旅[17],以烜赫戎虜[18]。節八音而行八風[19],奮兩階之幹羽[20]。
公於是乎貝冑朱而作色[21],虎裘錦裼而攘臂[22]。抗棱威[23],飄銳氣,陸離乎武備[24],婆娑乎文事[25]。合《桑林》之容以盡其意[26],照蓮花之彩以宣其利[27]。翕然鷹揚[28],翼爾龍驤[29],鋒隨指顧[30],鍔應迴翔[31]。取諸身而聳擢[32],上其手以激昂,縱橫耀穎[33],左右交光。觀乎此劍之躍也,乍雄飛[34],俄虎吼[35],搖轆轤[36],射牛鬥[37]。空中悍慓[38],不下將久,歘風落而雨來[39],果愜心而應手。
爾其陵厲清浮[40],絢練夐絕[41],青天兮何倚[42],白雲兮可決[43]。睹二龍之追飛[44],見七星之明滅[45],雜朱幹之逸勢[46],應金奏之繁節[47]。至乃天輪宛轉[48],貫索迴環[49],光衝融乎其外,氣渾合乎其間。若涌雪濤,如飛雲山,萬夫爲之雨汗[50],八佾爲之慚顏[51]。及乎度曲將終[52],發機尤捷[53],或連翩而七縱[54],或瞬息而三接。風生兮蒨旆襜襜[55],電走兮彤庭曄曄[56]。陰明變見[57],靈怪離躐[58],將鬼神之無所遁逃,豈蠻夷之不足震懾。
嗟夫,蘭子之迭躍[59],其技未雄;仲由之自衛[60],其舞未工。豈若將軍爲百夫之特[61],寶劍有千金之飾,奮紫髯之白刃[62],發帝庭之光色。所以象大君之功,亦以宣忠臣之力。或歌曰:“洸洸武臣[63],耀雄劍兮清邊塵,威戎夷兮率來賓[64]。焉用輕裾之妓女[65],長袖之才人[66]。”天子穆然[67],詔伶官[68],斥鄭衛[69]。選色者使覘乎軍容[70],教舞者俾觀乎兵勢[71]。激楚結風[72],發揚蹈厲[73]。僉謂將軍之劍舞[74],古未之制[75]。
(《文苑英華》卷八二,中華書局影印本)
[1]後元年:《唐文粹》作“元和年秋九月”,《全唐文》作“元和秋七月”,皆誤。後元年指玄宗即位後第二個元年,亦即天寶元年。《舊唐書·玄宗紀上》天寶元年“九月辛卯,上御花萼樓”。與序所云九月正合,當爲此年事。裴旻時爲右北平太守。李翰《裴將軍旻射虎圖贊》:“開元中,山戎寇邊,玄宗命將軍守北平州,且充龍華軍使,以捍薊之北門。公嘗率偏軍,橫絕漠,策匹馬,陷重圍,搖轆轤而百萬洞開,驅槖駝而沙場一掃,聲振北狄,氣懾東胡,棱威大矣。”
[2]羽林裴公:即裴旻。《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上》洗馬裴氏:“旻,左金吾大將軍。”顏真卿《贈裴將軍》:“大君制,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凌何壯哉。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若遊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雲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
[3]花萼樓:唐玄宗開元二年建,在興慶宮西,題“花萼相輝之樓”,取《詩經·小雅·棠棣》兄弟親愛之義。見《唐會要》卷三〇。
[4]幽燕:今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省一帶。古代燕趙之地,民以慷慨悲歌、尚氣任俠著名。
[5]窮髮:北方不毛之地。
[6]海夷:古代東方沿海的民族。
[7]山羯(jié):古匈奴族別部。
[8]律:軍法。
[9]鉞(yuè):古兵器,狀如大斧。
[10]振旅:整頓部隊。闐(tián)闐:聲勢浩大。《詩經·小雅·采芑》:“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11]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闕門,爲懸布法令處。此代指朝廷。
[12]享:犒勞。
[13]捍簴(jù):堅實的鐘架。
[14]靈鼉(tuó):指用鼉皮蒙的鼓。
[15]度舞:跳舞。
[16]夷:泛指邊地民族。夏:華夏,中原。薰(xūn)薰:和樂融洽。載:又。
[17]張皇:光輝炫耀。
[18]烜(xuǎn)赫:聲威震撼。
[19]八音:《尚書·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孔安國傳:“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風:八方之風。《左傳·隱公五年》:“夫舞所節八音而行八風。”《釋文》:融風(東北)、穀風(東)、清明(東南)、凱風(南)、涼風(西南)、閶闔(西)、不周(西北)、廣莫(北)。
[20]幹羽:《尚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後以幹羽泛稱廟堂舞蹈。幹,盾。羽,羽扇。皆爲舞者所執舞具。武舞執幹,文舞執羽。
[21]胄:頭盔。(qīn):線。《詩經·魯頌·宮》:“公徒三萬,貝冑朱。”
[22]裼(xī):裘上加的外衣。《禮記·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孔穎達疏:“裘之裼者,謂裘上加裼衣,裼衣上雖加他服,猶開露裼衣,見裼衣之美,以爲敬也。”攘臂:捋衣出臂,表示振奮。
[23]抗:高揚。棱威:威勢。
[24]陸離:參差錯綜貌。
[25]婆娑:輕揚盤旋貌。文事:禮樂制度等文治之事。
[26]桑林:樂曲名。《左傳·襄公十年》:“宋公享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杜預注:“《桑林》,殷天子之樂名。”容:節奏。
[27]蓮花:寶劍名。
[28]翕(xī)然:合攏貌。鷹揚:鷹展翅奮飛貌。
[29]翼爾:伸展貌。龍驤(xiāng):龍騰躍、昂舉。
[30]指顧:手指目視。
[31]鍔(è):劍刃。迴翔:鳥盤旋飛行,此指劍迴旋轉折。
[32]擢:聳起。
[33]穎:劍芒。
[34]乍:剛。
[35]俄:頃刻。
[36]轆轤:古劍名。其劍柄用玉作成轆轤形。
[37]牛鬥:星宿名。《晉書·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因登樓仰觀。煥曰:‘僕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耳。’”
[38]悍(hàn)慓(piào):輕疾勇猛。
[39]歘風:一作“飆風”,暴風。
[40]陵厲:氣勢猛烈。
[41]絢練:疾速。夐絕:寥遠。
[42]青天:宋玉《大言賦》:“長劍耿耿倚天外。”
[43]白雲:《莊子·說劍》雲天子之劍,“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44]二龍:一雙寶劍。
[45]七星:寶劍名。
[46]朱幹:紅色大盾。逸勢:超絕的氣勢。
[47]金奏:擊鐘、鎛奏樂。鍾、鎛謂金。繁節:急促的節拍。
[48]天輪:《藝文類聚》卷一引《春秋元命苞》:“天周九九八十一萬里。”又引《渾天儀》曰:“天轉如車轂之運。”宛轉:曲折盤旋。
[49]貫索:星宿名,屬天市垣,共九星。
[50]雨汗:流汗。
[51]八佾(yì):古代天子專用的舞樂,縱橫各八人,共六十四人。佾,舞列。
[52]度(duó)曲:按曲譜歌唱。此指專供舞劍的音樂。
[53]發機:劍舞中最絕妙的動作。機,極細微的跡象。
[54]連翩:接繼不斷。
[55]蒨(qiàn)旆:絳色旗子。襜(chān)襜:搖動貌。
[56]彤庭:指皇宮。曄(yè)曄:光閃貌。
[57]變見(xiàn):變化顯現。
[58]離躐(liè):逃跑。躐,踏。
[59]蘭子:《列子·說符》:“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又有蘭子又能燕戲者,聞之,復以幹元君。元君大怒……拘而擬戮之,經月乃放。”迭躍:連續跳起。
[60]仲由: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弟子。子路有勇力。《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路爲衛大夫孔悝之邑宰。方孔悝作亂,子路欲燔臺殺之,石乞、壺黶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61]特:傑出。
[62]紫髯:孫權紫髯,見《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此用孫權射虎事。同書:“(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
[63]洸(guāng)洸:威武貌。
[64]率:都。來賓:來做賓,臣服。
[65]輕裾:輕薄的衣服。
[66]才人:宮廷女官。
[67]穆然:嚴肅恭敬貌。
[68]伶官:樂官。
[69]鄭衛:鄭衛之音。本指春秋戰國時鄭、衛兩國的地方音樂,音調與雅樂不同。《禮記·樂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論語·衛靈公》:“鄭聲淫。”後世依此,將其看成音樂。
[70]選色者:選美貌女子之人。覘(chān):觀看。
[71]俾(bì):使。
[72]激楚、結風:均古歌名,曲調高亢悽清。
[73]此句形容舞蹈動作威武有力。
[74]僉(qiān):皆,衆。
[75]制:舞式。
評
劍舞流傳,歷史悠久。初爲軍中樂舞,《史記·項羽本紀》載:鴻門宴上,即有項莊舞劍的表演。舞者持雙或單劍,舞姿英武颯爽。至唐,裴旻劍舞,冠絕於時,更自成體式。《明皇雜錄》記李隆基教授梨園弟子,“每授曲之終,皆廣有進奉,時公孫大娘能爲鄰里曲及裴將軍滿堂勢、西河劍器渾脫舞”。此賦描摹,蓋爲裴將軍滿堂勢。賦中對裴旻精湛的劍術、獻捷時躊躇滿志的風采,刻畫得惟妙惟肖,確有奇觀滿目、劍風盈耳的美感,更具盛唐氣吞大荒、烜赫戎虜的威武氣概。李調元曾就喬潭《秋晴曲江望太一納雲賦》《關圖巨靈擘太華賦》詞語的運用評其“虛實兼到,紙上有聲”(《賦話》卷一)。由此賦確能看出他運用語言的功力,而對劍舞酣暢淋漓、縱橫恣肆的揮灑摹寫,極爲罕見。喬潭之賦當推此爲第一。
(楊曉靄)
登故宜城賦並序
蕭穎士
蕭穎士(717—760),字茂挺,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人。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擢第,授金壇尉,會其父被推按,官不成。開元二十六年(738)在揚州參軍任,開元二十九年(741)授秘書省正字。約於天寶二年(743),爲有司劾罷,客居濮陽。時有多人從之受業,號“蕭夫子”。天寶八載(749),自集賢校理貶廣陵參軍,十載罷,轉徙吳越。因史臣推擇至京,待制史館,以不屈於李林甫,免官。更調河南府參軍。十三載(754),託疾罷,客陳留。十五載(756)三月江陵郡大都督府長史、本道採訪防禦使源洧闢爲掌書記。同年(肅宗至德元載)十一月,入淮南節度使李成式幕,李成式表爲揚州功曹參軍。上元元年(760)客汝南,卒。門人諡曰“文元先生”。生平事蹟見李華《蕭穎士文集序》(見《文苑英華》卷七○一)。爲文宗經尚用,賦、駢文、古文兼長,格不近俗,健爽自肆,與李華並稱,影響及於國外。有文集十卷,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文》錄其文二卷,卷三二二收其賦十一篇。
今存蕭穎士賦,除《至日圓丘祀昊天上帝賦》《聽早蟬賦》《滯舟賦》外,其餘九篇均有序說明創作背景。如玄宗天寶元年(742)蕭穎士爲秘書省正字,奉使蒐括圖書,十月,至臨河,作《登臨河城賦》。天寶八載(749),自集賢校理貶廣陵參軍,作《伐櫻桃樹賦》以刺李林甫。天寶十載(751)八月,罷廣陵參軍,飄泊吳越,于越州傳舍作《白鷳賦》。十一載(752)四月至河南府參軍任,作《莎草賦》,以喻己託非其所之窘迫。十四載(755),旅居滑州韋城縣,左脅生腫,時於逖、張南容在陳留,遠致蓮蕊散,作《蓮蕊散賦》。《文苑英華》題下注曰:“丙申歲,避地襄陽,見召掌節度書記,陪幕府源公赴江陵作。”丙申爲十五載(756),穎士避亂奔襄陽,源洧闢掌書記,後從洧移鎮江陵,經宜城,作此賦。後者爲蕭穎士最著名的賦。宜城,故城在今湖北宜城縣南。
丙申歲[1],避地襄陽[2],見召掌節度書記[3],陪幕府源公赴江陵作[4]。
升彼墟兮[5],遐眺荊江[6],邇矚樊沔[7]。頹沲以隱嶙[8],欹缺而[9]。野茫茫其靡極[10],何人戶之單尠[11]。悵青春兮始交[12],又白日兮將晚。悲世事之艱阻,慨征途之未返。憑寒皋以盡目[13],究林莽之深淺。煙回起於殘燎[14],鳥羣飛於絕[15]。曾是感時而戀舊,孰不酸辛而俛也[16]。矧乎宇縣乖剌[17],關河阻遏[18]。去枌榆兮地表[19],離骨肉兮天末[20]。涕橫墜以若注,懷永痛其如割。悠悠蒼天,不日不月,曷其有佸[21]?
[1]丙申歲: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此年正月,安祿山於洛陽稱大燕皇帝。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奔蜀。七月,太子李亨即位靈武,改元至德,是爲肅宗。
[2]襄陽:唐稱襄州襄陽郡,今湖北襄陽。
[3]見召:被召。掌節度書記:節度使屬官掌書記,負責草擬箋奏。掌,主持,職掌。
[4]幕府:將軍出征時,以隨地駐屯的營幕爲辦公之所,即幕府。源公:指源洧。《舊唐書·源乾曜傳》附源洧:“及安祿山反,既犯東京,乃以洧爲江陵郡大都督府長史、本道採訪防禦使,攝御史中丞。”江陵:唐上元元年升荊州爲江陵府,治所江陵。在今湖北江陵。
[5]墟:故城,廢址。
[6]遐:遠。荊:荊山。今湖北南漳西。江:長江。
[7]邇:近。矚:望。樊:城名。此地南臨漢水,與襄陽隔水相望,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沔:沔水,漢水上游。漢水入江處謂沔口,即今湖北漢口。
[8]頹沲:下流的水。沲,當作“沱”,江水的別流。隱嶙:突起。
[9]欹(qī):傾斜。(zhǎn)(chǎn):山峻貌。
[10]靡:無。
[11]尠(xiǎn):同“鮮”,少。
[12]青春:春季。
[13]皋:水邊地。
[14]燎:放火燒田除草。此謂戰火焚燒的田野。
[15](yǎn):山峰。
[16](mǐn)俛(miǎn):努力,奮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