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

王績

王績(589—644),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隋大業中舉孝廉,授秘書省正字。爲縣丞,嗜酒遭劾,歸居鄉里。唐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日飲一斗,時稱“斗酒學士”。太宗貞觀初,再調有司,爲大樂丞。旋棄官,隱居河、汾間,號東皋子。性簡放,詩文取法阮籍、陶潛,風格素樸清新,賦亦疏放有致。今人韓理洲據各本整理的《王無功文集》(五卷本會校)存賦九篇,《遊北山賦》《元正賦》《三月三日賦》《燕賦》爲完整之作。

《遊北山賦》約作於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王績五十三歲,爲其兄文中子王通卒後二紀之年(參康金聲、夏保連《王績集編年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此年王績亦有《北山》詩,全篇取《遊北山賦》“舊知出處絕氛埃”等十句略加變化而成。

餘周人也[1],本家於祁[2]。永嘉之際[3],扈遷江左[4]。地實儒素[5],人多高烈[6]。穆公銜建元之恥[7],歸於洛陽;同州悲永安之事[8],退居河曲[9]。始則晉陽之開國[10],終乃安康之受田[11]。墳壠寓居[12],倏焉五葉[13];桑榆成列,俄將百年[14]。績南山故情[15],老而彌篤[16]。東坡餘業[17],悠哉自寧。酒甕多於步兵[18],黍田廣於彭澤[19]。皇甫謐之心事,隴畝終焉[20];仲長統之規模,園林幸足[21]。獨居南渚,時遊北山[22]。聊度日以爲娛,忽經年而忘返。西窮馬谷[23],北達牛溪[24]。丘壑依然,風煙滿目[25]。孫登默坐,對嵇阮而無言[26];王霸幽居,與妻孥而共去[27]。窗臨水石,砌繞鬆篁[28]。歌田園之去來[29],亦已久矣;望山林之故道,何其悠哉。詩者,志之所之[30];賦者,詩之流也[31]。式抽短思而賦焉。

[1]周:殷古公亶父自邠遷岐,定國號周。其地在今陝西岐山縣。武王滅商,以周爲天下之號,都鎬,即今陝西西安市西北。成王營洛邑,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平王東遷,都洛陽。黃河中下游是其中心轄區,包括今汾河流域在內。

[2]祁:漢置祁縣,在今山西祁縣東。杜淹《文中子世家》:“文中子……謂所親曰:‘我周人也,家於祁。’”又:“十八代祖殷仕漢至雲中太守,以賢良稱。肇家於祁。”呂才《東皋子後序》雲其“太原祁人也”。

[3]永嘉:晉懷帝年號。晉惠帝期間,八王內亂,匈奴貴族劉淵乘機起兵建漢國。永嘉四年後漢兵破洛陽,俘懷帝。史稱“永嘉之亂”。

[4]扈遷:隨從遷移。江左:指長江下游東部地區。《文中子世家》:“文中子……謂所親曰:‘永嘉之亂,蓋東遷焉。’”

[5]儒素:儒者的品德操行。

[6]高烈:志行高尚,性情剛烈。

[7]穆公:《文中子世家》:“虯始北事魏。太和中爲幷州刺史,創家臨河汾。曰晉陽穆公。”銜:怨恨。建元:齊高帝年號。《中說》附錄《錄關子明事》:“穆公之在江左也,不平袁粲之死,恥食齊粟,故蕭氏受禪而穆公北奔。”故建元之恥,當指南齊高帝蕭道成簒宋事。

[8]同州:《文中子世家》:“穆公生同州刺史彥,惟曰同州府君。”王績的曾祖父。永安:北魏孝莊帝年號。此時期,大都督爾朱榮擅權,任意殺封,諸王叛亂,蕭衍乘機攻伐,孝莊帝雖然盡力平叛,但未能阻止國家敗落。

[9]河曲:黃河九曲之地,此指河汾間。

[10]晉陽:指晉陽穆公王虯。《文中子世家》記王通言:“高祖穆公始事於魏。魏、周之際,有大功於生人。天子賜之地,始家於河汾,故有墳壠,於茲四代矣。”呂才《東皋子後序》:“高祖晉穆公(當爲晉陽穆公)自南歸北,始家河汾焉。”

[11]安康:《文中子世家》:“彥生濟州刺史傑,惟曰安康獻公。安康獻公生銅川府君,諱隆,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安康獻公王傑,王績祖父。受田:接受分封土地。

[12]墳壠:墳墓。指祖先寄居。

[13]五葉:五世。

[14]俄:旋即,不久。

[15]南山:劉向《列女傳》卷二陶答子妻:“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故以南山故情指歸隱。

[16]篤(dǔ):誠。

[17]東坡:東面的坡地,猶東皋。

[18]步兵:阮籍。《晉書·阮籍傳》載:阮籍本有濟世之志,適逢魏晉之際,天下動盪,名士少有全者,便不問世事,酣飲長嘯,彈琴竹林,瀟灑度日。曾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爲步兵校尉。故世稱阮步兵。

[19]彭澤:陶淵明曾爲彭澤令,當職期間,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見《晉書·隱逸傳·陶潛》。

[20]皇甫謐:《晉書·皇甫謐傳》:“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慾,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爲務,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聖、真之論。後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此藉以寫帶經而農、著書立說之追求。

[21]仲長統:仲長統不戀仕途,優遊自娛,以爲“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場圃筑前,果園樹後。……躕踷畦苑,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釣遊鯉,弋高鴻。諷於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見《後漢書·仲長統傳》。規模:氣概。幸:希望,嗜好。

[22]北山:當在絳州龍門境內。《舊唐書·隱逸傳·王績》:“績河渚中先有田數頃,鄰渚有隱士仲長子先,服食養性。績重其真素,願與相近,乃結廬河渚,以琴酒自樂。嘗遊北山,因爲《北山賦》以見志。”

[23]馬谷:谷名,在北山中。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一〇:“文中子游馬頰之谷。”

[24]牛溪:即白牛溪,在北山中。《困學紀聞》卷一〇:“文中子游馬頰之谷,遂至牛首之溪。龔氏本雲:子游黃頰之谷,遂至白牛之溪。愚按:《負苓者傳》:‘文中子講道於白牛之溪。’當從龔本。”

[25]風煙:猶風景。

[26]“孫登”二句:孫登性無恚怒,人或投諸水中,欲觀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時時遊人間,所經家或設衣食者,一無所辭,去皆捨棄。嘗住宜陽山,有作炭人見之,知非常人,與語,登亦不應。文帝聞之,使阮籍往觀,既見,與語,亦不應。嵇康又從之遊三年,問其所圖,終不答,康每嘆息。見《晉書·隱逸傳·孫登》。

[27]“王霸”二句:王霸,字儒仲,太原廣武人。少有清節,及王莽篡位,棄冠帶,絕交宦。後以病歸,隱居守志,茅屋蓬戶,徵至尚書,不稱臣。事見《後漢書·逸民傳·王霸傳》。孥:子。

[28]砌(qì):臺階。

[29]歌田園:陶淵明有《歸園田居》詩與《歸去來兮辭》。

[30]“詩者”二句:《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

[31]“賦者”二句:《文選》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

天道悠悠[1],人生若浮[2]。古來聖賢,皆成去留[3]。八眉四乳[4],龍顏鳳頭[5]。殷憂一代[6],零落千秋[7]。暫時南面[8],相將北遊[9]。玉殿金輿之大業[10],郊天祭地之洪休[11]。榮深情厚[12],樂不供愁[13]。何況數十年之將相,五百里之公侯[14]。兢兢業業[15],長思長憂。昔怪燕昭與漢武[16],今識圖仙之有由。人誰不願,直是難求[17]。聞鼎湖而欲信[18],怪橋山之遽修[19]。玉臺金闕[20],大海水之中流;瓊林碧樹,崑崙山之上頭[21]。不得輕飛如石燕[22],終是徒勞乘土牛[23]。已矣哉!世事自此而可見,何爲而惘惘[24]?棄卜筮而不佔[25],餘將縱心而長往[26]。任物孤遺,情之直上。覺老釋之言煩,恨文宣之技癢[27]。彼事業之遷斥[28],豈神明之宰掌[29]?物無往而鹹彰[30],生有資而必養[31]。嗟大道之泯沒[32],見人情之委枉[33]。《禮》費日於千儀[34],《易》勞心於萬象[35]。審機事之不息[36],知澆源之浸長[37]。鳥何事而嬰羅[38],魚何爲而在網?生物詭隔[39],精靈惚恍[40]。莊周三月而不朝[41],瞿曇六年而遐想[42]。

有是夫,況吾之不如先達矣!請息交而自逸[43],聊習靜而爲娛[44]。遂披林樾[45],進陟[46]。連峰雜起[47],復嶂環紆[48]。歷丹危而尋絕徑[49],攀翠險而覓修途[50]。聳飛情於霞道[51],振逸想於煙衢[52]。重林合沓以齊列[53],崩崖磊砢而相扶[54]。睹森沉於絕澗[55],視晃明於高嵎[56]。自謂摶風飆而出埃壒[57],邈若朝玄宮而謁紫都[58]。碧巒之下,青溪之曲。望隱隱而才通,聽微微而不屬[59]。眷然引領[60],茲焉頓足。步擁路而邅回[61],視橫煙而斷續[62]。古藤曳紫,寒苔布綠。洞裡窺書,巖邊對局[63]。彷彿靈蹤,依稀仙躅[64]。爐何代而銷金[65]?杯何年而溜玉[66]?石室幽藹[67],沙場照燭[68]。鬆落落而風回[69],桂蒼蒼而露溽[70]。月未側而先陰[71],霞方升而已旭。喜方外之浩曠[72],嘆人間之窘束[73]。

[1]天道:大自然。

[2]浮:虛浮無定。《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後來相沿謂人生爲浮生。

[3]去留:猶言過客。

[4]八眉:亦作八採、八彩。《藝文類聚》卷一一引《春秋元命苞》:“堯眉八採,是謂通明。”《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尚書大傳》:“堯八眉……八者,如‘八’字者也。”四乳:傳說周文王有四乳。《淮南子·修務訓》:“文王四乳,是謂大仁。天下所歸,百姓所親。”高誘注:“乳所以養人,故曰大仁也。”

[5]龍顏:《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爲人,隆準而龍顏。”司馬貞《索隱》:“高祖感龍而生,故其顏貌似龍,長頸而高鼻。”後因稱皇帝容貌,亦代皇帝。鳳頭:象徵高貴,亦代皇室妃嬪。

[6]殷憂:深憂。

[7]零落:衰敗。

[8]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爲尊位。此謂任官。

[9]相將:相互扶持。

[10]玉殿金輿:喻豪富顯貴。

[11]郊天:祭天。古代皇帝每年冬至在南郊祭天。祭地:祀地。時爲夏至,在北郊。洪休:大喜慶。

[12]榮:名位。

[13]供:獻。

[14]五百里:古代天子之國以外,每五百里爲一區劃,按距離遠近分封給諸侯。

[15]兢兢:小心謹慎貌。業業:畏懼貌。

[16]燕昭與漢武:燕昭王曾派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見《史記·封禪書》。漢武帝信鬼神,多次封泰山、臨東海,以求長生。見《漢書·武帝紀》。

[17]直:只。

[18]鼎湖:《史記·封禪書》載: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騎龍而去。後世稱其處名爲鼎湖。

[19]橋山:在今陝西黃陵縣西北。有沮水穿山而過,山呈橋形得名。《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裴駰《集解》引《皇覽》曰:“黃帝冢在上郡橋山。”此代黃帝墓。遽:疾速。

[20]玉臺:傳說天神居處。金闕:道家謂天上有黃金闕。

[21]瓊林碧樹:指玉樹。《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

[22]石燕:形狀似燕的石頭。傳說遇風雨即飛,雨止還化爲石。在今湖南零陵。見《水經注·湘水》。

[23]土牛:泥塑的牛,泥牛。《後漢書·禮儀志》:“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古以土牛於立春日施於門外,以示勸農。此藉以喻徒勞無用。

[24]惘惘:迷惘,失意。

[25]卜筮(shì):古時占卜,用龜甲稱卜,用蓍(shī)草稱筮。佔:推算吉凶。

[26]縱心:隨心所欲,順從志願。長往:永歸田園。

[27]文宣:文指周文王,宣指孔子。自漢以來,歷代王朝尊崇孔子,皆有封號,漢平帝追諡孔子爲宣尼公。技癢:此喻懷才思逞,急於用世。

[28]遷斥:升遷與斥逐,謂變化。

[29]宰掌:主宰,掌握。

[30]往:逝去。彰:顯明。

[31]資:依託,基礎。養:修養,培養。

[32]大道:天下公正之理。泯沒:滅亡。

[33]委枉:歸於虛假。

[34]費日:化用時間。千儀:各種禮儀。

[35]萬象:各種圖象。

[36]機事:智巧變詐之事。

[37]澆源:浮薄的社會風氣的源流。浸:漸。長(zháng):增長。

[38]嬰羅:被羅網纏住。

[39]詭隔:欺詐包瞞。

[40]精靈:神明。

[41]莊周:《莊子·山木》:“莊周遊於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慄林。……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莊周反入,三月不庭。”此處王績化用。

[42]瞿曇:即喬達摩,釋迦牟尼姓氏,亦用於稱呼釋迦牟尼。相傳釋迦牟尼二十九歲時出家修道,曾到尼連禪河附近樹林中單獨修苦行六年。

[43]交息:停止交往。

[44]習靜:修養靜心。

[45]樾(yuè):樹木交叉成蔭。

[46]陟(zhì):登。(qí)(qū):崎嶇。

[47]雜:並。

[48]復嶂:重疊聳立的險峰。

[49]丹危:紅色的高山。

[50]修途:平直通暢的路。

[51]霞道:雲霞繚繞之路。

[52]煙衢:煙霧瀰漫之道。

[53]合沓:交織。沓,重疊。

[54]磊砢(luǒ):壯大貌。

[55]森沉:冷深貌。絕澗:深不見底的水澗。

[56]晃明:明亮貌。高嵎(yú):高山紆曲處。

[57]傳(tuán):旋轉。飆(biāo):暴風。埃壒(ài):塵埃。《莊子·逍遙遊》:“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58]邈:遙遠。玄宮:相傳爲神仙居處。《莊子·大宗師》:“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紫都:道家傳說位於天上的仙都。

[59]屬(zhǔ):連接。

[60]眷然:依戀嚮往貌。引領:伸長脖子。

[61]擁路:草木遮蔽的路。邅回:徘徊。

[62]橫煙:繚繞林間的雲霧。

[63]“洞裡觀書”二句:葛洪《神仙傳》卷二載:中山衛叔卿服雲母得仙,乘雲車、駕白鹿訪漢武帝,後返太華山。帝遣使者往尋,得叔卿子度世,遂共往華山覓之。望見絕巖之下,叔卿與數人博戲於石上,紫雲覆其上,白玉爲牀,謂其子曰:“後數百年,土滅金亡,汝歸,當取吾齋室西北隅大柱下石函,中有神素書,按方合服之,一年可乘雲而行,道成來就吾於此。”後度世與使者俱仙去。

[64]躅(zhuó):足跡。

[65]銷金:道家鍊金術。《抱朴子·黃白》:“道士說黃白之方……以鐵器銷鉛,以散藥投中,即成銀。又銷,以他藥投之,乃作黃金。”

[66]溜玉:《山海經·西山經》:“山……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郭璞注:“《河圖玉版》曰:‘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亦此類也。”

[67]藹(ǎi):通靄,雲氣。

[68]沙場:平沙曠野。

[69]落落:高超不凡貌。

[70]蒼蒼:茂盛貌。溽(rù):溼。

[71]未側:未偏西。

[72]方外:世俗之外。浩曠:廣闊開心貌。

[73]窘束:困迫,拘束。

況乃幽谷藏真,傍無四鄰。紫房半掩[1],玄壇尚新[2]。逢閬風之逸客[3],值蓬萊之故人[4]。忽據梧而策杖[5],亦披裘而負薪[6]。荷衣薜帶[7],藜杖葛巾[8]。出芝田而計畝[9],入桃源而問津[10]。崑山若礪[11],渤澥揚塵[12],栽碧柰而何日[13]?種瓊瓜而幾春[14]?自然詭異,非徒隱淪[15]。乃有上元仙骨[16],太清神手[17],走電奔雷[18],耘空蒔朽[19]。河間之業不齊貫[20],淮南之術無靈受[21]。咒動南極[22],符回北斗[23]。偓佺贈藥[24],麻姑送酒[25]。青龍就養於甲辰[26],玄牛自拘於乙丑[27]。永懷世事,天長地久,顧瞻流俗,紅顏白首。儻千歲之可營[28],亦何爲而自輕?昔時君子,曾聞上徵[29],忽逢真客[30],試問仙經。談九華之易就[31],敘三英之可成[32],拭丹爐而調石髓[33],裛翠釜而出金精[34]。珠流玉結,雪曜霜明[35]。鹹謂刀圭暫進[36],足使雲車下迎[37]。紛吾人之狹見[38],攬羣疑而自拂[39]。使捉足而鹹安[40],亦何爲乎此物?彼赤城與玄圃[41],豈憑虛而構窟[42]。但水月之非真[43],譬聲色之無佛[44]。過矣劉向[45],吁嗟葛洪[46]!指期系影[47],依方捕風[48]。誰能離世?何處逃空?假使遊八洞之金室[49],坐三清之玉宮[50],長懷企羨,豈非樊籠[51]?徒勞海上[52],何事雲中[53]?昔蔣元詡之三徑[54],陶淵明之五柳[55],君平坐卜於市門[56],子真躬耕於谷口[57]。或託閭閈[58],或潛山藪,鹹遂性而同樂,豈違方而別守[59]?

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8章 靈臺賦(2)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9章 茶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25章 美人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0章 紙鳶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36章 拔河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61章 閔己賦第70章 瓶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89章 蝨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60章 蒙泉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71章 夢歸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50章 夢渴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6章 蟾蜍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34章 劍閣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50章 夢渴賦第26章 石賦並序
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8章 靈臺賦(2)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9章 茶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25章 美人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0章 紙鳶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36章 拔河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61章 閔己賦第70章 瓶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89章 蝨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60章 蒙泉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71章 夢歸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50章 夢渴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6章 蟾蜍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34章 劍閣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50章 夢渴賦第26章 石賦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