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感舊賦並序

岑參

岑參(715—769),江陵(今湖北江陵市)人。天寶三載(744)進士及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曾兩次出塞,先後爲安西節度使府掌書記及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至德二載(757)歸朝任右補闕。大曆元年(766)赴蜀爲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僚屬,後轉嘉州刺史,秩滿罷官後卒於蜀中。岑參爲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其邊塞詩意奇、語奇,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有《岑嘉州集》十卷,皆爲詩。《文苑英華》存其賦一篇,及辭賦體《招北客文》。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九一、《全唐文》卷三五八。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定此賦作於天寶二年(743),可從。

參,相門子。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十五隱於嵩陽[1],二十獻書闕下[2]。嘗自謂曰:雲霄坐致[3],青紫俯拾[4]。金盡裘敝[5],蹇而無成,豈命之過歟!國家六葉[6],吾門三相矣。江陵公爲中書令[7],輔太宗;鄧國公爲文昌右相[8],輔高宗;汝南公爲侍中[9],輔睿宗。相承寵光[10],繼出輔弼[11]。《易》曰:“物不可以終泰,故受之以否。”[12]逮乎武后臨朝,鄧國公由是得罪。先天中,汝南公又得罪。朱輪華轂[13],如夢中矣。今王道休明,噫世業淪替[14],猶欽若前德[15],將施於後人。參年三十,未及一命。昔一何榮矣,今一何悴矣!直念昔者,爲賦雲。其詞曰:

吾門之先,世克其昌。赫矣烈祖,輔於周王[16]。啓封受楚,佐命克商[17]。二千餘載,六十餘代,繼厥美而有光。其後闢土宇於荊門,樹桑梓於棘陽[18]。吞楚山之神秀,與漢水之靈長。猗盛德之不隕[19],諒嘉聲而允臧[20]。慶延自遠,祐洽無疆[21]。自天命我唐,始滅暴隋,挺生江陵[22],傑出輔時。爲國之翰[23],斯文在茲,一入麟閣[24],三遷鳳池[25]。調元氣以無忒[26],理蒼生而不虧,典絲言而作則[27],闡綿以成規[28]。革亡國之前政[29],贊聖代之新軌,捧堯日以雲從[30],扇舜風而草靡[31],洋洋乎令問不已[32]。

繼生鄧公,世實須才,盡忠致君[33],極武登臺[34]。朱門復啓,相府重開,川換新楫,羹傳舊梅[35]。何糾纏以相軋,惡高門之禍來[36]?當其武后臨朝,奸臣竊命,百川沸騰,四國無政[37]。昊天降其薦瘥[38],靡風發於時令[39]。藉小人之榮寵,墮賢良於檻阱[40]。苟惛怓以相蒙[41],胡醜歷以職競[42]!既破我室,又壞我門。上帝懵懵[43],莫知我冤;衆人NFEACNFEAC[44],不爲我言。泣賈誼於長沙[45],痛屈平於湘沅[46]。

夫物極則變,感而遂通[47],於是日光回照於覆盆之下[48],陽氣復暖於寒谷之中[49]。上天垂鑑[50],祐我伯父[51],爲邦之傑,爲國之輔。又治陰陽[52],更作霖雨[53]。伊廊廟之故事[54],皆祖父之舊矩[55]。朱門不改,畫戟重新[56],暮出黃閣[57],朝趨紫宸[58],繡轂照路[59],玉珂驚塵[60]。列親戚以高會,沸歌鐘於上春[61]。無小無大,皆爲縉紳[62]。顒顒卬卬[63],逾數十人。嗟乎!一心弼諧[64],多樹綱紀,羣小見醜,獨醒積毀[65]。鑠於衆口,病於十指[66],由是我汝南公復得罪於天子。當是時也,偪側崩波[67],蒼黃反覆[68],去鄉離土,隳宗破族。流離,江山放逐[69]。愁見蒼梧之雲[70],泣盡湘潭之竹[71],或投於黑齒之野[72],或竄於文身之俗[73]。

嗚呼!天不可問[74],莫知其由。何先榮而後悴?曷曩樂而今憂?盡世業之陵替[75],念平昔之淹留。嗟予生之不造,常恐墮其嘉猷[76],志學集其荼蓼[77],弱冠幹於王侯[78]。荷仁兄之教導[79],方勵己以增修。無負郭之數畝[80],有嵩陽之一丘[81],幸逢時主之好文,不學滄浪之垂鉤[82]。我從東山[83],獻書西周[84],出入二郡[85],蹉跎十秋。多遭脫輻,累遇焚舟[86],雪凍穿履[87],塵緇弊裘[88]。嗟世路之其阻,恐歲月之不留。眷城闕以懷歸[89],將欲返雲林之舊遊[90]。

遂撫劍以歌曰:東海之水化爲田[91],北溟之魚飛上天[92]。城有時而復,陵有時而遷[93],理固常矣,人亦其然。觀夫陌上豪貴,當年高位,歌鐘鼎沸,鞍馬照地[94]。積黃金以自滿,矜青雲之坐致,高館招其賓朋,重門疊其車騎。及其高堂傾,曲池平,雀羅空悲其處所[95],門客肯念其平生?已矣夫!世路崎嶇,孰爲後圖?豈無疇日之光榮,何今人之棄予?彼乘軒而不恤,爾後曾不愛我之羈孤[96]?嘆君門兮何深[97],顧盛時而向隅[98],攬蕙草以惆悵[99],步衡門而踟躕[100]。強學以待[101],知音不無,思達人之惠顧,庶有望於亨衢[102]。

(《文苑英華》卷九一,中華書局影印本)

[1]嵩陽:嵩山之南。

[2]闕下:宮闕之下,指朝廷。

[3]雲霄:喻高位。坐致:自致。

[4]青紫:《漢書·夏侯勝傳》夏侯勝語:“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顏師古注:“青紫,卿大夫之服也。”

[5]金盡裘弊:蘇秦入秦,以連橫之策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大困而歸。見《史記·蘇秦列傳》。

[6]六葉:六世。指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六代。

[7]江陵公:指岑文本,岑參的曾祖父,嘗封江陵縣開國伯,貞觀十八年拜中書令。見《舊唐書·岑文本傳》。

[8]鄧國公:指岑長倩,岑參的伯祖父,永淳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垂拱中拜文昌右相,封鄧國公。武則天自立爲帝,因反對立武承嗣爲皇太子,忤武則天意,下獄,死。見《舊唐書·岑文本傳》。

[9]汝南公:指岑羲,岑參的堂伯父,睿宗時曾爲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景雲初,進侍中。坐預太平公主謀逆被誅。見《新唐書·岑文本傳》。其封汝南公不見記載。

[10]寵光:君主恩寵的榮光。

[11]輔弼:謂宰相。《尚書大傳》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12]“《易》曰”二句:見《周易·序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泰、否皆爲卦名。否爲塞、不通暢之義。

[13]朱輪華轂:貴顯者所乘之車。《漢書·劉向傳》:“今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

[14]噫:通“抑”,只是。淪替:淪落改變。

[15]欽若:敬順。《尚書·堯典》:“欽若昊天。”

[16]周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中》雲:“岑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異母弟耀子渠,武王封爲岑子,其地樑國北岑亭是也。子孫因以爲氏,世居南陽棘陽。”

[17]“啓封”二句:岑氏周時所封之地在何處無從確知,疑原在殷墟之地,春秋時屬宋國,宋國後爲楚、齊、魏三國所滅,其地入楚,故曰。

[18]荊門:山名,在今湖北江陵。此指荊州。棘陽:漢縣名,在今河南新野縣東北。棘陽古代屬荊州。

[19]猗(yī):嘆詞。隕:衰落。

[20]諒:誠,信。臧:美好。

[21]祐洽:福祐沾潤。

[22]挺生:形容獨特、不一般的出生。

[23]翰:文筆。此雲岑文本極有文才。

[24]麟閣:即麟臺,秘書省。天授初曾改秘書省爲麟臺。

[25]鳳池:鳳凰池,指中書省。據兩《唐書·岑文本傳》,岑文本貞觀元年除秘書省,後擢拜中書舍人、中書侍郎、中書令,上述二句所云即述岑文本的這段經歷。

[26]調元氣:即調陰陽,指當宰相。無忒:無差錯。

[27]絲言:《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孔穎達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漸大如綸。”後因稱天子詔旨爲絲綸。岑文本曾爲中書舍人,故云。

[28]綿(jué):指朝儀。《史記·叔孫通列傳》:“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爲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綿蕞野外。”裴駰集解:“如淳曰:置設綿索,爲習肄處。”、蕞同。

[29]亡國:指隋朝。

[30]堯日:謂聖君。堯天舜日爲稱頌帝王盛德的習用語。雲從:形容衆多。《詩經·齊風·敝笱》“其從如雲”毛傳:“如雲,言盛也。”

[31]舜風:相傳舜作五絃琴,歌《南風》,見《孔子家語·辯樂》。《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32]令問:即令聞,好名聲。

[33]致君:使君主成爲聖明天子。

[34]極武:極盡武功。岑長倩曾任兵部侍郎、夏官尚書,夏官即兵部。故云。登臺:任宰相。

[35]“川換”兩句:《尚書·說命上》載殷高宗立傅說爲相,雲:“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說命下》又云:“若作酒醴,爾惟麴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故“舟楫”、“鹽梅”皆以指相事。

[36]高門:指顯貴之家。《史記·孟子列傳》:“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爲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37]四國:猶言四方。

[38]薦瘥(chài):《詩經·小雅·節南山》:“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毛傳:“薦,重。瘥,病。”

[39]靡風:之風。時令:隨時之政令。

[40]檻阱:囚車與陷阱。

[41]惛(hūn)怓(náo):《詩經·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惽怓。”毛傳:“惽怓,大亂也。”惽同惛。

[42]醜厲:惡人。《詩經·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醜厲。”

[43]懵(měng)懵:糊塗。

[44](wèi):可憎。

[45]賈誼:西漢人,年輕時即被文帝召爲博士,遷太中大夫,公卿嫉之,謫爲長沙王太傅。見《史記·賈生列傳》。

[46]屈平:即屈原。戰國楚人,佐懷王爲左徒,頃襄王時被讒,被放逐於沅湘之際。見《史記·屈原列傳》。

[47]感而遂通:《周易·繫辭上》:“《易》無思也,無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48]覆盆:喻黑暗。如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願借羲皇景,爲人照覆盆。”

[49]寒谷:深山溪谷,爲日光所不照。劉孝標《廣絕交論》:“敘溫鬱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

[50]垂鑑:原作“悔禍”,據《全唐文》改。

[51]伯父:指岑羲。

[52]陰陽:治陰陽謂作宰相。《尚書·周官》:“茲惟三公,論道經邦,夑理陰陽。”

[53]霖雨:《尚書·說命上》殷高宗說傅說:“如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54]廊廟:指朝廷。

[55]祖父:指岑文本。

[56]畫戟:排列於門前之戟,飾以畫。唐三品以上,門方可列戟。

[57]黃閣:漢丞相官署避用朱門,廳門塗成黃色,以別於天子,故相署稱黃閣。

[58]紫宸:唐宮殿名。《資治通鑑》卷二○一唐高宗龍朔三年四月“始御紫宸殿聽政”胡三省注:“蓬萊宮正殿曰含元殿,含元殿之後曰宣政殿,宣政殿北曰紫宸門,內有紫宸殿,即內衙之正殿。”

[59]繡轂:華美的車子。

[60]玉珂:指馬籠頭上的玉飾。

[61]歌鐘:《左傳·襄公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孔穎達疏:“言歌鐘者,歌必先金奏,故鍾以歌名之。”上春:指正月。

[62]縉紳:仕宦者之稱。

[63]顒(yōng)顒卬(áng)卬:《詩經·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毛傳:“顒顒,溫貌。卬卬,盛貌。”朱熹注:“顒顒卬卬,尊嚴也。”

[64]諧弼:《尚書·皋陶謨》:“允迪厥德,謨明弼諧。”孔穎達疏:“以輔弼和諧其政。”

[65]獨醒:衆人皆醉,唯我獨醒之意。語出《史記·屈原列傳》屈原語。積毀:謂毀謗之多。《史記·張儀列傳》:“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66]“鑠於”二句:《楚辭·九章·惜誓》:“故衆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鑠,融化。十指:《禮記·大學》:“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孔穎達疏:“言所指視者衆耳。十目謂十人之目,十手謂十人之手也。”

[67]偪(bī)側:相迫。《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偪側泌”李善注引司馬彪曰:“偪側,相迫也。”崩波:即“崩剝”,紛亂。

[68]蒼黃:指反覆變化。《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69]“”二句:謂流離於之中,放逐於江山之上。

[70]蒼梧:山名,相傳舜死葬於此。

[71]湘潭:縣名。相傳舜南巡而死,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與慟哭,淚下沾竹,竹上之文爲之斑斑然。見舊題任昉《述異記》捲上。

[72]黑齒:古代南方種族名。《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爲髓些。”

[73]文身:在身體上塗刺花紋。《穀樑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髮文身。”範寧注:“文身,刻畫其身以爲文也。必自殘毀者,以闢蛟龍之害。”

[74]天不可問:《楚辭》屈原《天問》王逸注:“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因書其壁,呵而問之。”

[75]陵替:猶言零落。

[76]嘉猷:好的謀劃。

[77]荼蓼:謂辛苦。荼,苦菜。蓼,水草名,亦曰辛菜,味辛辣。《詩經·周頌·小毖》“予又集其蓼”毛傳:“言辛苦也。”

[78]弱冠:古代男子二十稱弱冠。

[79]仁兄:岑參有兩個哥哥:岑渭、岑況。

[80]負郭田:近城的土地,最爲貴。《史記·蘇秦列傳》:“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81]一丘:岑參早年居嵩山少室山,故云。

[82]滄浪垂鉤:在滄浪水上釣魚。指隱居。

[83]東山:此指少室山。嵩山在長安之東,故可稱東山。

[84]西周:指京城長安。

[85]二郡:意謂來往於長安、洛陽之間。二郡指長安、洛陽。

[86]“多遭”二句:脫輻,言輻條脫落,車子不能前進。焚舟,謂水路行舟,舟爲火所焚。兩句皆是寫世事之艱難。

[87]穿履:《史記·滑稽列傳》東郭先生:“衣弊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

[88]塵緇:黑色灰塵。謝朓《酬王晉安》:“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

[89]眷:顧。

[90]雲林:指山中。

[91]“東海”句:葛洪《神仙傳》卷七:“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向到蓬萊,水淺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爲陵陸乎?’”

[92]“北冥”句:《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93]“城有時”二句:城復,《周易·泰》:“城復於隍。”言城崩而傾覆於隍中。陵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爲谷,深谷爲陵。”喻世事的變遷。

[94]照地:謂光彩映地。

[95]雀羅:《史記·汲鄭列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填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96]“彼乘軒”二句:乘軒指顯貴者。二句意謂:那些高貴者你(指天)尚且不優待,難道以後就不可憐我的飄泊孤獨嗎?是相信自己必有後福的意思。

[97]君門深:《楚辭》宋玉《九辯》:“豈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98]向隅: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99]蕙草:香草名。

[100]衡門:《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指簡陋的居所。

[101]強學:勉力而學。

[102]亨衢:四通八達的大道。

岑參曾祖父文本、伯祖父長倩、堂伯父羲皆官至宰相,然岑長倩、岑羲皆因罪被誅,故岑家至岑參實已中衰。此賦因思往日之光耀,着重敘述岑文本、岑長倩的功業,又描寫了岑長倩因得罪武后其家族被放逐的悲慘情況。至於岑羲因依附太平公主被殺一事,作者只以“復得罪於天子”一筆帶過,也算是一種得體的處理方法。作者將家世變故歸結爲“天不可問,莫知其由”,將當年複雜而激烈的政治鬥爭迴避過去,是煞費苦心的。自己負有振興家業的責任,但世路崎嶇,人生多舛,自己屢遭挫折,不如回家鄉過隱居生活。賦之最後以一歌作結,歌詞之意乃慨嘆世事滄桑,盛衰無常;彼盛難免有衰,我衰亦當有盛。“強學以待”,“庶有望於亨衢”,還是於進用充滿期望。此賦雖爲感嘆身世之作,但寫得感情充沛,大氣磅礴,嘆而不悲,傷而不頹,體現了盛唐人的精神風貌。

(尹佔華)

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40章 紙鳶賦第16章 蟾蜍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56章 出門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9章 寒鬆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1章 閔己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6章 出門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6章 蟾蜍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6章 出門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21章 麗色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2章 青苔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68章 賦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36章 拔河賦第21章 麗色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95章 江南春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16章 蟾蜍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60章 蒙泉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6章 拔河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75章 醉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
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40章 紙鳶賦第16章 蟾蜍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56章 出門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9章 寒鬆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1章 閔己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6章 出門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6章 蟾蜍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6章 出門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21章 麗色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2章 青苔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68章 賦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36章 拔河賦第21章 麗色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95章 江南春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16章 蟾蜍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60章 蒙泉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6章 拔河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75章 醉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