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靈臺賦(1)

韋承慶

韋承慶(639—706),字延休,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弱冠舉進士,補雍王府參軍,累遷太子司議郎,出爲烏程令。武后長壽中,累遷鳳閣舍人,兼掌吏部選事。尋坐忤大臣旨,出爲沂州刺史。未幾詔復舊職,後因病改授太子諭德。歷豫、虢等州刺史。長安初,尋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兼修國史。坐附張易之,配流嶺表。復起爲辰州刺史,入爲秘書員外少監,遷黃門侍郎,未拜卒。贈秘書監,卒諡溫。韋承慶屬文迅捷,辭藻之美,擅於一時。《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文集六十卷,已佚。《全唐文》錄文三篇,其中賦二篇。

此賦《文苑英華》歸於“諷諭”類。《新唐書·韋承慶傳》曰:“儀鳳中,詔太子監國,太子稍嗜聲色,興土功。承慶見造作玩好浮廣,倡優鼓吹歡譁,戶奴小人皆得親左右、承顏色,恐因是作威福,宜加繩察,乃上疏極陳其端,又進《諭善箴》,太子頗嘉納。承慶嘗謂人所以擾濁浮躁,本之於心,乃著《靈臺賦》,譏揣當世,亦自廣其志。”

歲已殫[1],夜向闌[2]。風威勁,霜氣寒。月斜臨於棟首,河半落於檐端[3]。心耿耿而不寐[4],魂煢煢而未安[5]。乃振衣危坐[6],隱几太息[7],繹思於今古之津[8],佇懷於天地之域[9]。

粵若天分地開[10],古往今來,物之播焉成萬品[11],人之生也配三才[12]。伊生人之爲貴[13],鹹賦職於靈臺[14]。彼靈臺者,含粹而起[15],惟神所止。想四大之樞機[16],執五成之端揆[17]。統精靈之往復[18],括性命之終始[19]。坎憑慧而宣聽[20],離假明而暢視[21]。六儀疏而承尊[22],百骸運而爲使[23]。若衆星之拱璇極[24],猶列國之宗玉扆[25]。

夫其鼓動陶甄[26],範圍涵育[27]。質微用廣,如土圭之準盈縮[28];精靈器要,譬灰琯之調涼燠[29]。撫二儀之斡運[30],必用此而休復[31]。閱庶類之區分[32],亦俟茲而大畜[33]。奧室資明於洞戶[34],飛軒寄轉於輕軸[35]。靈筠挺防露之篁[36],孤穎秀梢雲之木[37]。其高也,巍乎峻峙,傑爾孤標,上幹日月,迥冠雲霄;其深也,如海之渟[38],如淵之邃,窅萬仞兮沉以清[39],潛九重兮隱而[40]。其平也,周道如砥[41],君子之夷局[42];其險也,蜀門若劍[43],小人之跂躅[44]。彌性場而極覽[45],溥情囿而環矚[46]。鮮開曠而閒凝[47],多鬱堙而窘促[48]。萌一緒而千變,兆片機而萬觸[49]。無半刻而恬想[50],乃終年而汩欲[51]。大木百圍而窾竅[52],長河九支而屈曲[53]。怒則烈火扇於衝飆[54],喜則春露融於朝旭。懼驚懷其若墜,憂結念其如束。或漫漫而川浮,或迢迢而山屬[55]。繁襟霧合而煙聚[56],單思針懸而縷續。其驚時也,似飛蛾陵亂而投明燭;其趨利也,若飢烏聯翩而臻場粟。力方躓而獨騁[57],量已傾而未足。吹劍首而聒虞韶[58],握碔砆而衒荊玉[59]。纖埃不讓于山阜[60],巨海見排於井谷。沉浮兮靡定,去就兮多途。乍排下而進上,忽出有而入無。轉息而延緣萬古,回瞬而周流八區[61]。形寥寥於衽席[62],慮淼淼於燕娛[63]。乃榮乃華[64],如馳如驅。甚飛猱之喬木[65],遇奔兕之逸修衢[66]。雖杼軸而無已[67],吾未知其所圖。

[1]殫(dān):盡。

[2]闌(lán):晚。

[3]河:天河。

[4]耿耿:煩燥不安貌。

[5]煢煢:孤獨貌。

[6]危坐:端坐。

[7]隱(yìn)幾:倚着几案。

[8]繹(yì)思:整理思緒。

[9]佇(zhù)懷:集結心緒。佇,積儲。

[10]粵(yuè):語助詞,用於句首。

[11]萬品:多種類型。

[12]三才:天、地、人,合稱三才。

[13]伊:語助詞。

[14]賦職:授予職事。靈臺:心。《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郭象注:“靈臺,心也。”《釋文》引郭象雲:“心也。案謂心有靈智能任持也。”

[15]粹:精華。

[16]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樞機:比喻關鍵部位。

[17]五成:《禮記·樂記》:“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鄭玄注:“成猶奏也,每奏武,武曲一終爲一成。”此疑爲五情之訛,即喜、怒、哀、樂、愁。端揆(kuí):本指相位,比喻總領萬物變化的關鍵位置。

[18]精靈:靈魂。顏延之《釋達性論》:“若徒有精靈,尚無體狀,未知在天當何憑以立。”

[19]括:約束。

[20]坎(kǎn):卦名。《周易·說卦》:“坎爲耳。”憑慧:猶言大慧。《列子·湯問》:“帝憑怒。”張湛注:“憑,大也。”

[21]離:卦名。《周易·說卦》:“離爲目。”假明:猶大明。《周易·家人》:“王假有家。”陸績注:“假,大也。”

[22]六儀:祭祀、賓客、朝廷、喪紀、軍旅、車馬等六種儀禮,見《周禮·地官·保氏》。

[23]百骸:人的各種骨骼及全身。

[24]璇(xuán)極:至尊無上。

[25]玉扆(yǐ):飾玉的屏風。

[26]陶甄:猶言陶鈞,造就,治理。

[27]範圍:限定,規範。涵育:涵養化育。

[28]土圭:測日影、正四時和測度土地的器具。《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

[29]灰琯:也作灰管,佔時令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於律管中,故名。《晉書·律曆志上》:“又葉時日於晷度,效地氣於灰管,故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飛。”燠(yù):熱。

[30]二儀:指天地。斡運:旋轉運行。

[31]休復:休養恢復。

[32]庶類:衆多的物類。

[33]俟(sì):等待。大畜:《周易》卦名。能畜止剛健,故曰大畜。

[34]奧(ào)室:室西南隅曰奧。此指偏室。洞戶:敞開的窗戶。

[35]軒: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文選》左思《魏都賦》:“周軒中天,丹墀臨猋。”李善注:“軒,長廊之有窗也。”

[36]筠(yún):堅韌的竹皮。引申爲竹之別稱。篁(huáng):竹林。

[37]梢雲:高入雲霄。

[38]渟(tíng):水積聚不流。

[39]窅(yǎo):深遠。

[40]九重:指天。九重極言天高。(bì):神秘,幽深。

[41]周道:大道。砥:細磨石。比喻平坦。

[42]夷局:太平盛世。

[43]蜀門若劍:《文選》左思《蜀都賦》:“緣以劍閣,阻以石門。”劉逵注:“劍閣,谷名,自蜀通漢中道,一由此。”又謂劍門,兩岸峻拔如劍得名。有關,名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西北,大、小劍山之間。

[44]跂躅:曲折逶迤。

[45]性場:性情脾氣形成處。

[46]溥(fū):同“敷”,分佈。情囿:情感產生的苑囿。

[47]鮮(xiǎn):少。

[48]鬱堙:滯塞,不舒暢。窘促:困迫拘束。

[49]兆:預兆。

[50]恬想:靜想。

[51]汩(gǔ)欲:泉涌般生出。汩,泉水涌出的樣子。

[52]窾(kuǎn)竅:貫通。窾,空。竅謂孔洞。

[53]長河:黃河。

[54]衝飆:狂風。

[55]屬(zhǔ):連接。

[56]繁襟:複雜的心情。

[57]躓(zhì):跌倒。此指衰弱。

[58]吹劍首:劍首,劍環頭上的小孔,吹時發出微響,不動聽。《莊子·則陽》:“吹劍首者,吷而已矣。”聒(guō):喧擾,聲音嘈雜。虞韶:虞舜時的《韶》樂。班固《幽通賦》:“《虞韶》美而儀鳳兮,孔忘味於千載。”

[59]碔(wǔ)砆(fū):似玉的美石。《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瑊玏玄厲,碝石碔砆。”李善注:“碔砆,赤地白採,蔥蘢白黑不分。”衒(xuàn):炫耀。荊玉:相傳卞和得璞玉於楚之荊山,故以稱美玉。

[60]山阜:山丘。

[61]八區:八方。

[62]衽席:朝堂宴享時所設的席位。

[63]淼(miǎo)淼:水遼闊貌。此謂思慮渺茫。燕娛:宴享歡娛。

[64]乃:副詞,相當於“又”。

[65](qiāo):跨過。形容身手輕靈敏捷。

[66]兕(sì):似牛的獸。一說雌犀。逸:奔跑。修衢:長而寬的路。

[67]杼軸:織布的梭和織機的軸,組織經緯成布。此喻思緒的組織。

爾其清濁兩資[1],臧否兼司[2],有縵者而密者[3],幾附之而益之[4]。勇怯於焉競爽[5],明晦所以相欺[6]。或外靜而中躁[7],或情慍而顏怡[8];或趣暌而跡偶[9],或言信而誠疑。眉睫兩連而相對,山河萬重而在茲。莫睹其深沉之實抱,徒見其俯僂之虛姿[10]。類陰陽之不測,匹神鬼之難期[11]。不可審之以權量[12],不可卜之以蓍龜[13]。爭度長而自我,各守勝而爲師。設皇綱而懸帝制[14],張地絡而舉天維[15]。雖衆條之所檢轄[16],在斯軔而不能持[17]。徵善惡於遙祀,訪賢愚於羣冊。軒昊用之而司契[18],堯舜守之而光宅[19],湯武任之以爲王[20],桓文仗之而作伯[21]。弘聖道者謂之周孔[22],肆凶德者攝爲桀跖[23],體仁成曾史之行[24],毓智舉良平之策[25]。六國起爭交之端[26],三方構鼎峙之跡[27]。政焚書而聘暴[28],巨誦典而崇僻[29],嚭讒胥而獲誅[30],靳譖原而受斥[31],軻發匣而揮匕[32],如睨楹而抗璧[33]。蕭朱始諧而末釁[34],餘耳初好而終隙[35],寵包詐而暱躬[36],牢蘊邪而附石[37]。究迴穴於今古[38],鬱繽紛於載籍[39]。匪外物之所嬰[40],諒乃心之攸敵[41]。

若乃無損無益,不盈不衝[42]。湛虛明其若鏡[43],坦宏量其如空[44]。靜凝神而合道,動應物而修功。得至無於象外[45],垂妙有於寰中[46]。既吻合而懸解[47],且兼忘而大同[48]。象罔之珠易索[49],槖籥之用無窮[50]。入窅冥而超宇宙[51],翔寥廓而矯樊籠[52]。斯上聖之神理[53],邈先幾而感通[54]。諒凡情之靡得[55],徒仰止於餘衷[56]。至於宅義依仁[57],棲貞履順[58],崇禮讓之扃闥[59],聳溫恭之牆仞[60]。赴壑而全忠[61],處龍鄉而執信[62]。情居損而能酌,時處遁而無慍[63]。遊書圃而摭芳[64],挹文河而澡潤[65]。循雅度而成則[66],服嘉言而遣吝[67]。乃懿士之清規[68],實吾人之所徇[69]。持弱操而知勉[70],飾微躬而底慎[71]。思不忮而不求[72],絕相靡而相刃[73]。慨投筆而長想,聊綴音於末韻[74]。

(《文苑英華》卷六○,中華書局影印本)

[1]資:積蓄。

[2]臧否(pǐ):褒貶。

[3]縵(màn):無紋飾者。

[4]幾:表疑問,問數量。

[5]勇怯:勇敢與懦弱。競爽:爭爲表現,以顯於世。《左傳·昭公三年》:“晏子曰:‘二惠競爽猶可。’”杜預注:“競,強也。爽,明也。”

[6]相欺:互相哄騙。

[7]躁:急。

[8]慍(yùn):怒。顏怡:面部露出喜色。

[9]暌(kuí):隔開,分離。

第61章 閔己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89章 蝨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18章 靈臺賦(2)第18章 靈臺賦(2)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0章 紙鳶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4章 劍閣賦第68章 賦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60章 蒙泉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6章 出門賦第59章 墨池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111章 七夕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8章 賦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89章 蝨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68章 賦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49章 茶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50章 夢渴賦第62章 別知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1章 閔己賦第69章 寒鬆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2章 大明宮賦
第61章 閔己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89章 蝨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18章 靈臺賦(2)第18章 靈臺賦(2)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0章 紙鳶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4章 劍閣賦第68章 賦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60章 蒙泉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6章 出門賦第59章 墨池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111章 七夕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8章 賦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89章 蝨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68章 賦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49章 茶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50章 夢渴賦第62章 別知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1章 閔己賦第69章 寒鬆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2章 大明宮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