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成而動舉必有功”爲韻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明經及第,貞元十九年(803)書判拔萃及第,元和元年(806)又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爲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膳部員外郎、祠部郎中知制誥等。長慶二年(822)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旋出爲同州刺史。轉浙東觀察使。又爲武昌節度使,卒於任上。元稹詩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爲新樂府理論的重要鼓吹者。他的制誥文變傳統的駢體爲古體,在當時影響很大。今存《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補遺》六卷,其中賦佔一卷,共五篇,皆爲律賦。
這是一篇律賦,描寫兵部所舉行的一次馬射活動。馬射爲唐代武舉科目,《新唐書·選舉志上》:“其外,又有武舉,蓋起於武后之時。長安二年,始置武舉。其制有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馬槍、翹關、負重、身材之選。”鄉試通過者,亦以鄉飲酒禮送兵部再選。
大司馬以馳射而選才[1],衆君子皆注目而觀藝。至張侯之所[2],乃執弓而誓,誓曰:“今皇帝制羽舞以敷文德[3],擇材官而奮武衛[4],兼以超乘者爲雄[5],不惟中鵠者得祭[6]。用先才捷,志亦和平。以多馬爲能[7],故以馬爲試;以得祿爲美[8],故以鹿爲正[9]。豈獨武人之利,實唯君子之爭。”射者皆曰:“諾。雖吾善之末習[10],庶一舉而有成。”
於是馬逸騤騤[11],士勇伾伾[12],蓄銳氣,候歌詩。初聽《採》之章[13],共調白羽[14];次逞穿楊之妙[15],忽縱青絲[16]。旁瞻突過,鹹懼發遲。曾驥足之展矣[17],翻猿臂而射之[18]。揮弓電掣,激矢風追,方當耦像[19],決裂麗龜[20]。砉爾摧班[21],示偏工於小者;安然飛鞚[22],故無憂於殆而[23]。信候蹄之不爽[24],則舍拔之無遺。故司射舉旌以效勝曰[25]:“爾能克備[26],我爵可期。賈餘勇者,宜乘破竹之勢[27];善量力者,當引負薪之辭[28]。”由是靡不爭先,莫肯爲後,皆曰:“措杯於肘[29],十得其九。”忝明試者,亦何嘗而不有。破的之術,萬不失一,凡獻藝者,豈自疑於無必!衝冠怒發,揚鞭氣逸,引滿雷砰[30],騰凌飆疾[31],皆窮百中之妙,盡由一札而出[32]。乃知來者之藝,蓋亦前人之匹。若此,則蹲甲壯基[33],揚觶觀孔[34],信一場之獨擅,終六轡之末總[35]。豈比乎浮雲迥度,開月影而彎環[36];驟雨橫飛,挾星精而搖動[37]。
雖當至理[38],不忘庸功[39]。天子垂衣[40],儼鵷行於北闕[41];夏官司馬[42],閱騎從於南宮[43]。貢士之程,職司其舉。會款塞五方之俗[44],用校埒百夫之御[45]。得俊爲雄,唯能是與。星郎草奏[46],上獻拱辰之防[47];天驕解顏[48],喜見射鵰之侶[49]。客獨顧之而笑曰:“此蓋有司之拔萃,固非吾君之右汝[50]。我有筆陣與詞鋒,可以偃干戈而息戎旅[51]。”司文者聞之而驚曰:“爾其自礪於爾躬[52],吾將獻爾於王所。”
(《元氏長慶集》卷二七,《四部叢刊》影印本)
[1]大司馬:秦漢時官名,主管軍事。此以指兵部尚書。
[2]張侯:名不詳。
[3]羽舞:《周禮·地官·舞師》:“教羽舞,帥而舞四方之祭祀。”鄭玄注:“羽,折白羽爲之。”
[4]武衛:武力衛護。《尚書·禹貢》:“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
[5]超乘(shèng):跳躍上車,示勇武。
[6]中鵠:射中靶心。箭靶中心叫鵠。得祭:《禮記·射義》:“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不得與於祭。”可知這是古代的一種禮儀。
[7]多馬:《禮記·投壺》:“請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本指籌碼。由籌碼之“碼”而及騎馬之“馬”,爲作者音義上的假借。下文由“祿”及“鹿”,亦如此。
[8]祿:《全唐文》作“鹿”,非是。
[9]正(zhēng):《孔叢子·小爾雅·廣器》:“射有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鵠,鵠中者謂之正。”古時箭靶(即侯)用布或皮革製成,上畫熊、虎、豹、麋、鹿等獸形。《儀禮·鄉射禮》:“士布侯,畫以鹿豕。”故曰以鹿爲正。
[10]五善:《左傳·襄公四年》:“叔孫穆叔如晉,工歌《鹿鳴》之三,三拜曰:’臣獲五善,敢不重拜。‘”杜預注:“五善,謂諮、詢、度、諏、謀。”
[11]騤(kuí)騤:馬強壯貌。《詩經·小雅·采薇》:“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12]伾(pī)伾:有力貌。《詩經·魯頌·》:“以車伾伾。”
[13]採:《詩經·周南》的篇名。《周禮·射人》:“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樂以《採》。”
[14]白羽:指箭。
[15]穿楊:《戰國策·西周》:“楚有養由基者,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柳即楊。
[16]青絲:指馬繮繩。
[17]驥足:馬足。《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魯肅遺先主書:“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18]猿臂:形容臂長,據說臂長人善射。《史記·李將軍列傳》:“廣爲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19]耦象:並立的靶子。《周禮·掌次》:“射則張耦次。”《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可見古代射時爲二人一組同時出場。《廣雅·釋詁》:“耦,二也。”
[20]麗龜:《左傳·宣公十二年》:“樂伯……麋興於前,射麋麗龜。”杜預注:“麗,著也。龜背之隆高當心。”謂射中麋鹿的高處且直貫其心臟。此處“決裂麗龜”以言正射中目標。
[21]砉(xū)爾:象聲詞,箭破之聲。摧班:《文選》曹植《七啓》“拉虎摧斑”李善注:“斑,虎文也。”班通斑。此喻中的。
[22]飛鞚(kòng):飛馬。鞚爲馬勒。
[23]殆而:危險的樣子。
[24]候蹄:《穀樑傳·昭公八年》:“車軌塵,馬候蹄。”範寧注:“發足相應,遲疾相投。”謂馬步伐的節奏一致。不爽:無差錯。
[25]司射:主持射事之人。效勝:考覈勝負。
[26]克備:全勝。
[27]破竹:喻乘勝勢。《晉書·杜預傳》:“今兵威以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28]負薪:不能射的託詞。《禮記·曲禮下》:“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
[29]措杯於肘:《莊子·田子方》:“列禦寇爲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射箭時擡起的左肘能放杯水,表示十分鎮定。
[30]雷砰:喻箭離弦之聲。
[31]飆疾:喻馬之疾馳。
[32]一札:一片,指同一箭靶。札,《文苑英華》作“孔”。
[33]蹲甲壯基:蹲甲,踞甲。基謂養由基。《左傳·成公十六年》:“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基,《文苑英華》作“潘”。
[34]揚觶(zhì)觀孔:揚觶,舉觶。觶爲酒器。孔謂孔子。《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
[35]六轡:古代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共八轡,但兩驂馬的內兩轡系在軾前不用,故御者只執六轡。轡爲馬繮繩。《詩經·秦風·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一場”句言養由基,“六轡”句言孔子,與上面二句爲互文。孔子是站在車上射箭,故云。
[36]月影:喻拉圓的弓。
[37]星精:星宿之精。此以流星喻箭,言飛箭似乎將天上的星也動搖了。
[38]至理:名理。
[39]庸功:即功。《國語·晉語七》:“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韋昭注:“國功曰功,民功曰庸。”
[40]垂衣:《周易·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爲稱頌帝王無爲而治碉。
[41]鵷行:鵷鷺羣飛有序,故以喻朝班。北闕:指朝廷。
[42]夏官:周以司馬爲夏官。此以指兵部尚書,爲兵部最高長官。
[43]南宮:唐尚書省又稱南宮。
[44]款塞:叩塞門,指外族通好或內附。
[45]校埒(liè):比賽以分出等級。
[46]星郎:郎官的美稱。
[47]拱辰:環衛北辰,喻四方歸護。《論語·爲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拱)之。”
[48]天驕:漢時稱匈奴爲天之驕子。此以指外族的首領。
[49]射鵰:善射者稱射鵰手。《北齊書·斛律金傳》雲斛律光從世宗於洹橋校獵,射落大雕,丞相邢子高嘆曰:“此必射鵰手也。”
[50]右:古以右爲尊,引申爲偏愛。
[51]偃:止息。
[52]爾躬:你自己。
評
全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至“庶一舉而有成”,借張侯之言,說出馬射的宗旨,即“擇材官以奮武衛”,是爲了選拔將才。第二部分至“挾星精而搖動”,詳寫比賽的情景,場面雄偉,氣勢豪邁,是全篇最爲精彩的部分。從寫法上看,作者馳射兼寫,一馳一射,交織錯綜,正如李調元所評:“唐元稹《觀兵部馬射賦》雲:’初聽《採》之章,共調白羽;次逞穿楊之妙,忽縱青絲。‘又:’砉爾摧班,示偏工於小者;安然飛鞚,固無憂於殆而。‘子山(庾信)馬射分敘,此則馬射夾寫,能使爭先鬥捷之態躍露紙上,精銳處殆欲突過前人。”(《賦話》卷三)第三部分至結尾,寫文士們觀看了這一壯觀的場面後,以爲文可勝武,亦躍躍欲試於文戰。這也正是作者本人的心理狀態。所以本篇雖描寫馳射,最後仍歸結到“我有筆陣與詞鋒”的自詡,反映了作者急於用世的心情。
(尹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