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賦賦

以“賦者古詩之流”爲韻

白居易

此篇爲一律賦,以“賦者古詩爲流”爲韻,押韻次序是者、詩、賦、之、古、流,未按原語依次遞用,但平仄相間。清李調元說:“唐人賦韻,有云次用韻的,始依次遞用,否則任以己意行之。晚唐作者,取音節之諧暢,往往以一平一仄相間而出。”(《賦話》卷二)此賦正是如此。

賦者,古詩之流也[1]。始草創於荀宋[2],漸恢張於賈馬[3]。冰生於水[4],初變本於《典》《墳》[5];青出於藍[6],復增華於《風》《雅》[7]。而後諧四聲,祛八病[8],信斯文之美者[9]。我國家恐文道寢衰[10],頌聲凌遲[11],乃舉多士[12],命有司[13],酌遺風於三代[14],明變雅於一時[15]。全取其名,則號之爲賦;雜用其體,亦不出乎《詩》。四始盡在[16],六義無遺[17]。是謂藝文之儆策[18],述作之元龜[19]。觀夫義類錯綜,詞采舒布,文諧宮律[20],言中章句[21]。華而不豔,美而有度。雅音瀏亮,必先體物以成章[22];逸思飄颻,不獨登高而能賦[23]。其工者,究筆精[24],窮指趣[25],何慚《兩京》於班固[26]?其妙者,抽秘思[27],騁妍詞[28],豈謝《三都》於左思[29]?掩黃絹之麗藻[30],吐白鳳之奇姿[31],振金聲於寰海[32],增紙價於京師[33]。則《長楊》《羽獵》之徒胡爲比也[34],《景福》《靈光》之作未足多之[35]。所謂立意爲先,能文爲主,炳如繢素[36],鏗如鐘鼓[37]。鬱郁哉,溢目之黼黻[38];洋洋乎,盈耳之韶頀[39]。信可以凌礫**[40],超軼今古者也[41]。今吾君網羅六藝[42],淘汰九流[43]。微才無忽,片善是求。況賦者,《雅》之列,《頌》之儔,可以潤色鴻業[44],可以發揮皇猷[45]。客有自謂握靈蛇之珠者[46],豈可棄之而不收?

(朱金城校箋《白居易集箋校》卷三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古詩之流:《文選》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

[2]荀宋:荀況、宋玉。荀況有賦五篇,是最早的以賦名篇者。《漢書·藝文志》雲宋玉賦十六篇,《文選》存四篇。

[3]恢張:恢宏擴大。賈馬:賈誼與司馬相如,二人都是西漢著名的賦家。

[4]冰生於水:語出《荀子·勸學》:“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5]《典》《墳》:《三墳》《五典》,古書名。

[6]青出於藍:語出《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藍,草名。

[7]《風》《雅》:《詩經》分《國風》《大雅》《小雅》《頌》。

[8]四聲、八病:四聲謂漢語字音的四種聲調。八病,指詩歌聲律上的八種毛病,具體名目爲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其說起源於沈約,見《詩人玉屑》卷一一。

[9]信:的確。

[10]寢衰:止息衰弊。

[11]頌聲:太平歌頌之聲。

[12]多士:衆多士子。

[13]有司:主管部門。

[14]三代:夏、商、週三代。

[15]變雅:《詩經》之《大雅·民勞》以下、《小雅·六月》以下爲變雅。變與正相對。

[16]四始:《毛詩序》以《風》《大雅》《小雅》《頌》爲王道興衰之所由始,謂之四始。

[17]六義:《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18]儆(jǐng)策:精要奧妙之處。

[19]元龜:大龜,引申爲可供借鑑的事。

[20]宮律:音律。宮爲五音之一。

[21]章句:章節句讀。

[22]“雅音”二句:雅音爲高雅之音。瀏亮,清楚明朗。體物,指體察事物。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23]“逸思”二句:逸思指神奇脫俗的情思。飄颻,飄揚。《漢書·藝文志》:“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爲大夫。”

[24]筆精:文章之精妙。

[25]指趣:旨意趣味。

[26]《兩京》:班固《兩都賦》,描寫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

[27]秘思:神奇之思。

[28]妍詞:美麗的詞藻。

[29]《三都》:左思《三都賦》,分別描寫蜀都成都、吳都蘇州、魏都鄴城。

[30]黃絹:《世說新語·捷悟》載魏武嘗過曹娥碑下,見碑背上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楊修解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爲辤。所謂’絕妙好辭‘也。”

[31]白鳳:葛洪《西京雜記》卷二:“(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太平御覽》卷九一五引作“夢吐白鳳凰集其項上”。

[32]金聲:鐘聲。《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謂孔子之德,猶作樂先撞鐘。

[33]紙價:《晉書·左思傳》雲左思《三都賦》成,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

[34]《長楊》《羽獵》:賦名,揚雄作,描寫天子畋獵。

[35]《景福》《靈光》:賦名,指東漢王延壽所作《魯靈光殿賦》及魏何晏所作《景福殿賦》。

[36]炳:顯明。繢(huì)素:繢是彩色,素爲白色。

[37]鏗:象聲詞,像響亮之音。

[38]“鬱郁”二句:鬱郁,文采盛貌。《論語·八佾》:“鬱郁乎文哉。”溢目,滿目。黼(fú)黻(fú):爲禮服上繪繡的花紋,此以指華麗的藻飾。

[39]“洋洋”二句:洋洋,指美盛貌。《論語·泰伯》:“洋洋乎盈耳哉。”盈耳,充耳。韶頀(hù),爲古代樂曲名。

[40]凌礫:干犯。**:指《詩經》和《楚辭》。

[41]超軼(yì):超越。

[42]六藝:儒家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43]九流:泛指除儒家外的各種學術流派。

[44]潤色:使事物有光彩。鴻業:大業。指王業。

[45]皇猷:帝王的謀劃。

[46]靈蛇之珠:曹植《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喻有奇才。靈珠即蛇報隋侯之珠,見《淮南子·覽冥》高誘注。

以賦的形式講文學理論,陸機《文賦》開其先,白居易此賦以賦的形式論賦,當是緊隨其後者。此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至“述作之元龜”,共用兩韻,先敘賦體由來,再敘朝廷科舉試賦的意義。第二部分至“超軼古今者也”,共用三韻,爲本篇主體,敘述了賦體的特點、賦的審美價值以及作賦的要點。第三部分至結尾,用一韻,敘述賦對於收羅人才、有助朝政的重要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賦賦》論賦主張“立意爲先,能文爲主”,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同時注重文采;又說“華而不豔,美而有度”,這與白氏整個文學思想是一致的。

(尹佔華)

第72章 囚山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60章 蒙泉賦第56章 出門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9章 蝨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5章 美人賦第72章 囚山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05章 春愁賦第70章 瓶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61章 閔己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68章 賦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2章 囚山賦第16章 蟾蜍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71章 夢歸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9章 蝨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89章 蝨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6章 出門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60章 蒙泉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6章 出門賦
第72章 囚山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60章 蒙泉賦第56章 出門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9章 蝨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5章 美人賦第72章 囚山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05章 春愁賦第70章 瓶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61章 閔己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68章 賦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2章 囚山賦第16章 蟾蜍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71章 夢歸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9章 蝨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89章 蝨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6章 出門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60章 蒙泉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6章 出門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