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稱隴西(今甘肅秦安縣西北)人,涼武昭王九世孫。出生地有中亞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條支(今阿富汗加茲尼)、焉耆碎葉(今新疆庫爾勒、焉耆一帶)、蜀中等說。後徙家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二十五歲前於蜀中讀書、習劍、學道。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出蜀,沿江漫遊荊湘、江浙一帶,又北上太原,先後隱居安陸(今屬湖北)與徂徠山(今屬山東)。天寶元年(742)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三載(744),賜金放還,再度漫遊樑宋、齊魯、吳越、幽燕等地。安史亂中,應召入永王李璘幕府。李璘兵敗被殺,李白受累入獄,獲釋後流放夜郎,途中遇赦,重過漫遊生活。病卒於當塗(今安徽馬鞍山市)。李白詩今存近千首,各體兼成,風格豪放飄逸,才超一代,世稱“詩仙”。文以賦、書、序、贊、銘爲主。
《李太白全集》錄賦八篇,《明堂》賦宮殿,《大獵》賦畋獵,均承漢代大賦體制。“太白《明堂賦》從司馬、揚、班諸賦來,氣豪辭豔,疑若過之。……《大獵》與《子虛》《上林》《羽獵》等首尾布敘,用事遣詞,多相出入。”(祝堯《古賦辨體》卷七)其他詠物抒情,清雄奔放,有類於詩,正如祝堯所云:“蓋太白天才飄逸,其爲詩也,或離舊格而去之,其賦亦然。”(同上)
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1],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2]。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3]。此賦已傳於世,往往人間見之。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及讀《晉書》,睹阮宣子《大鵬贊》[4],鄙心陋之。遂更記憶,多將舊本不同[5]。今復存手集,豈敢傳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辭曰:
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6],吐崢嶸之高論[7],開浩蕩之奇言[8]。徵至怪於齊諧[9],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裡,其名曰鯤[10]。化成大鵬,質凝胚渾[11],脫鬐鬣於海島[12],張羽毛於天門[13]。刷渤澥之春流[14],晞扶桑之朝暾[15],赫乎宇宙[16],憑陵乎崑崙[17]。一鼓一舞[18],煙朦沙昏,五嶽爲之震盪[19],百川爲之崩奔[20]。
爾乃蹶厚地[21],揭太清[22],亙層霄[23],突重溟[24]。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背太山之崔嵬[25],翼舉長雲之縱橫[26]。左回右旋,倏陰忽明,歷汗漫以夭矯[27],羾閶闔之崢嶸[28]。簸鴻蒙[29],扇雷霆,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怒無所摶,雄無所爭,固可想象其勢,彷彿其形。
若乃足縈虹晲[30],目耀日月,連軒沓拖[31],揮霍翕忽[32]。噴氣則生雲[33],灑毛則千里飛雪。邈彼北荒[34],將窮南圖[35],運逸翰以傍擊[36],鼓奔飆而長驅[37]。燭龍銜光以照物[38],列缺施鞭而啓途[39]。塊視三山[40],杯觀五湖[41],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42]。任公見之而罷釣[43],有窮不敢以彎弧[44],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
爾其雄姿壯觀,坱軋河漢[45],上摩蒼蒼[46],下覆漫漫[47]。盤古開天而直視[48],羲和倚日以旁嘆[49]。繽紛乎八荒之間[50],掩映乎四海之半[51]。當胸臆之掩晝,若混茫之未判[52],忽騰覆以迴轉,則霞廓而霧散。
然後六月一息[53],至於海湄[54],欻翳景以橫翥[55],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56],入乎汪湟之池[57]。猛勢所射,餘風所吹,溟漲沸渭[58],巖巒紛披[59]。天吳爲之怵慄[60],海若爲之躨跜[61];巨鰲冠山而卻走[62],長鯨騰海而下馳。縮殻挫鬣,莫之敢窺。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比,蓋乃造化之所爲。
豈比夫蓬萊之黃鵠[63],誇金衣與菊裳[64];恥蒼梧之玄鳳[65],耀採質與錦章。既服御於靈仙,久馴擾於池隍[66],精衛殷勤於銜木[67],悲愁乎薦觴[68]。天雞驚曉於蟠桃[69],踆烏晣耀於太陽[70],不曠蕩而縱適[71],何拘攣而守常[72]。未若茲鵬之逍遙,無厥類乎比方[73],不矜大而暴猛[74],每順時而行藏[75]。參玄根以比壽[76],飲元氣以充腸[77],戲暘谷而徘徊[78],憑炎洲而抑揚[79]。
俄而希有鳥見謂之曰:“偉哉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80],周旋天綱[81]。以恍惚爲巢[82],以虛無爲場[83]。我呼爾遊,爾同我翔。”於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隨。此二禽已登於寥廓[84],而斥之輩空見笑於藩籬[85]。
(清王琦注本《李太白全集》卷一,中華書局,1977年)
[1]江陵:今湖北江陵。司馬子微:劉肅《大唐新語》卷一〇:“司馬承禎字子微,隱於天台山,自號白雲子,有服餌之術。則天、中宗朝,頻徵不起。睿宗雅尚道教,稍加尊異,承禎方赴召。……無何,苦辭歸,乃賜寶琴、花帔以遣之。”
[2]八極之表:八方最邊遠處。《淮南子·原道訓》:“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
[3]希有鳥:王琦注引《神異經》雲:“崑崙山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唯會益工。’”自廣:自況。
[4]阮宣子:《晉書·阮籍傳》附阮修:阮修,字宣子,嘗作《大鵬贊》曰:“蒼蒼大鵬,誕自北溟。假精靈鱗,神化以生。如雲之翼,如山之形。海運水擊,扶搖上徵。翕然層舉,北負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
[5]將:與。
[6]南華老仙:指莊子。唐玄宗天寶元年,號莊子爲南華真人。莊周嘗爲漆園吏。
[7]崢嶸:不尋常。
[8]浩蕩:糊塗。此謂莊子語言汪洋恣肆。
[9]徵:求,收集。齊諧:《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吳筠《續齊諧記》元陸友跋:“《齊諧》,志怪,蓋莊生寓言,今均所續,特取義云爾。”
[10]鯤:《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11]胚渾:《文選》郭璞《江賦》:“類胚渾之未凝”。李善注:“胚胎渾混,尚未凝結。”
[12]鬐(qí)鬣(liè):《文選》木華《海賦》:“巨鱗插雲,鬐鬣刺天。”李善注:“鬐,魚背上鬣也。”《增韻》:“凡魚龍頷旁小鬐皆曰鬣。”
[13]天門:天上的門。《楚辭·九歌·大司命》:“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
[14]渤澥:古謂東海。《初學記》卷六:“按東海之別有渤澥,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遊孟諸。”司馬貞《索隱》:“案《齊都賦》:海旁曰渤,斷水曰澥也。”
[15]晞(xī):幹。扶桑:東海中的神木。《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登於扶桑,爰始將行,是謂胐明。”朝暾(tūn):初升的太陽。
[16](chǎn)赫:聲勢盛大,震撼。
[17]憑陵:侵陵,壓迫。崑崙:張華《博物志》卷一:“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崑崙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神物之所生,聖人仙人之所集也。”
[18]一鼓一舞:鼓一次翅膀,扇動一次翅膀。
[19]五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20]崩奔:崩壞,奔騰。
[21]蹶(jué):踏。
[22]太清:天空。道家認爲人天兩界之外,別有三清,是神仙居住的仙境。
[23]亙(gèn):連接。層霄:猶言九霄,天空高遠之處。
[24]重溟:大海。
[25](yè):高大貌。崔嵬(wéi):高聳貌。
[26]縱橫:紛亂。
[27]汗漫:不着邊際。《淮南子·俶真訓》:“甘瞑於溷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夭矯:屈伸自如。形容大鵬天空展翅翱翔的姿態。
[28]羾(gàng):到。閶闔:天門。
[29]鴻蒙: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30]虹晲:彩虹。
[31]連軒:飛貌。沓拖:延長貌。
[32]揮霍:輕捷疾飛貌。翕(xī)忽:迅疾貌。
[33]:天地四方。
[34]邈:遠。
[35]南圖:《莊子·逍遙遊》:“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溟……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36]翰:鳥羽。
[37]飆:暴風。
[38]燭龍:《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39]列缺:閃電。揚雄《羽獵賦》:“霹靂烈缺,吐火施鞭。”
[40]塊視:看得如同土塊。三山:道家謂海中有三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41]五湖:說法不一。《水經注·沔水》以五湖謂長蕩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
[42]俱:全。
[43]任公:《莊子·外物》:“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之:指鯤。
[44]有窮:《史記·夏本紀》張守節《正義》引《帝王紀》雲:“帝羿有窮氏未聞其先何姓。帝嚳,賜以彤弓素矢,封之於,爲帝司射,歷虞夏。羿學射于吉甫,其臂長,故以善射聞。”此指見到大鵬,不敢射。
[45]坱(yǎng)軋(xà):坱圠(yà)瀰漫。賈誼《鳥賦》:“大鈞播物,坱圠無垠。”河漢:天河。
[46]蒼蒼:天。《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47]漫漫:闊遠無極,指地。
[48]盤古:《藝文類聚》卷一引徐整《三五曆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爲天,陰濁爲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玄地九萬里。”
[49]羲和:日御,爲太陽駕車的神。
[50]八荒:八方荒遠之地。
[51]四海:《說苑·辨物》:“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
[52]判:分辨。
[53]六月一息:《莊子·逍遙遊》:“《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息,休息,止息。郭象注:“夫大鳥一去半歲,至天池而息。”成玄英疏:“時隔半年,方言息止。”
[54]海湄:海邊。
[55]欻:忽。翳景:蔽遮日月之影。橫翥:展開雙翅飛翔。
[56]泱漭:廣大貌。
[57]汪湟:寬廣深幽貌。
[58]沸渭:喧騰貌。
[59]紛披:四散崩塌。
[60]天吳:傳說中的水神。《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穀神曰天吳,是爲水伯。”又《大荒東經》:“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怵慄:恐懼貌。
[61]海若:傳說中北海的神。也單稱若。屈原《遠遊》:“令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躨(kuí)跜(ní):動貌。
[62]巨鰲:大龜。冠山:戴山,即頂山。《列子·湯問》載:渤海之東有大壑,名曰歸墟,中有五神山,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天帝乃命禺彊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爲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
[63]黃鵠:漢代太液池中修三山,以狀瀛洲、蓬萊、方丈三神山。漢昭帝始元元年,有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故云。
[64]金衣菊裳:《西京雜記》卷一載:始元元年,黃鵠下太液池,漢昭帝作歌曰:“黃鵠飛兮下建章,羽肅肅兮行蹌蹌,金爲衣兮菊爲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顧菲薄,愧爾嘉祥。”
[65]蒼梧:即九嶷山。相傳舜死於蒼梧之野。玄鳳:黑鳳。
[66]池隍:此指大海。
[67]精衛:《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NFDE4。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68](yuán)(jū):即爰居,禿鶖。《國語·魯語上》:“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爲樂,具太牢以爲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69]天雞:任昉《述異記》卷下:“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
[70]踆(cún)烏:《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晣(zhé):同“晢”,光明。
[71]曠蕩:度量寬宏,性情曠達。
[72]拘攣:拘束。
[73]厥:其。
[74]矜:誇耀。
[75]行藏:《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謂出仕即行其所學之道,否則退隱藏道以待時機。
[76]玄根:自然之根。《老子》:“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77]元氣:自然之氣。
[78]暘(yáng)谷:日出處。《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
[79]炎洲:《海內十洲記》:“炎州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獸……亦多仙家。”
[80]地絡:地之脈絡,指山川之屬。
[81]天綱:天之綱維,謂南北二極不動處。
[82]恍惚:迷迷濛濛的世界。
[83]虛無:空虛無物。指大鵬、希有鳥的無所依託境界。
[84]寥廓:無垠的高空。《莊子·逍遙遊》:“無極之外,復無極也。”
[85]斥(yàn):小麻雀。《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爲鯤。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溟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評
詹鍈《李白詩文系年》認爲《大鵬遇希有鳥賦》作於開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歲。後改爲《大鵬賦》,改定時間當爲“天寶二年(743)二月以後,白入翰林以前”。兩賦的修定,相隔十八年之久。而李白胸懷四方之志,漫遊天下,獻書干謁,隱居學道,著文賦詩,經歷了“寄絕國而何仰,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上安州李長史書》)的種種精神折磨,終於被詔進京,此時的他正沉浸在“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喜中。初到京,玄宗也頗嘉許,御手調羹,七寶牀賜食,陪駕溫泉宮,李白更是大展身手,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若懸河,筆不停輟,頗感得意。“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幸陪鸞駕出鴻都,身騎飛龍天馬駒。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因此,“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欣然重作,再塑大鵬形象。此賦中的大鵬,“噴氣則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塊視三山,杯觀五湖”,“不曠蕩而縱適,何拘攣而守常”,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李白仕途得意時不可抑止的自豪,也充分反映了他藐視羣小的狂傲。故祝堯稱讚此賦是“以豪氣雄文發之,事與辭稱,俊邁飄逸,去騷頗近”(《古賦辨體》卷七)。
(楊曉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