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息夫人不言

賦以”此人不言其志安在“爲韻

白敏中

白敏中(?—863),字用晦,白居易從父弟。長慶二年(822)進士及第,累闢使府,遷右拾遺。會昌二年(842)充翰林學士,四年爲兵部侍郎、承旨學士,六年(846)以本官同平章事,大中二年(848)兼刑部尚書。五年罷相,歷經方鎮。十三年(859)徵拜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鹹通元年(860)加中書令。《全唐文》存其賦二篇。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九六、《全唐文》卷七三九。本篇爲一律賦。據《左傳·莊公十四年》載:楚文王滅息,以息侯夫人息嬀歸,生堵敖及成王,無言,楚王問之,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本篇即以此爲題材,頌揚了息夫人以喪主爲恥,故與楚王不交一言的做法。王維《息夫人》詩曰:”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賦意與詩意是一致的。

有一人兮甚美,事二夫兮深恥。不咄咄以怨人[1],常默默而傷己。何窈窕兮若彼[2],而寂寞兮如此!舌雖在而口不言[3],身未亡而心已死[4]。

殆其喪主,去故從新,初爲息侯之婦,今爲楚國之嬪。標二八之佳麗[5],冠三千之等倫,豈君恩之不至,顧我恨之有因。觸類無言,似峽口爲雲之女[6];含情不語,如山頭化石之人[7]。守而不改,邈矣而心有所在[8];行之實難,確乎而性有所安。指逝波於舊寵[9],比浮雲於新歡[10],得不佇蕙思於心曲[11],秘玉聲於舌端[12]!於是語笑已而,得意莫其,處喧譁而不亂,挺節操以自持。翠羽常低[13],多值斂眉之日[14];瓠犀難見[15],少逢啓齒之時[16]。然則動宜三省[17],情順九思[18]。似慎樞機[19],暗合吉人之象[20];類含鋒刃,潛符靜女之詩[21]。

嗟夫!秦家之女兮在德何有[22]?賈氏之妻兮其言亦苟[23]。誰令喋喋,駐五馬而誚使君之愚[24];焉用嘻嘻,獲一雉而忘大夫之醜[25]。彼則爾,此則否,外結舌而內結腸[26],先箝心而後箝口[27]。既而載離生育[28],幾變寒暄[29],想蘼蕪之不見[30],厭芣苢之空繁[31]。勢異絲蘿[32],徒新婦而非偶;華如桃李[33],雖結子而無言。及夫雲夢春遊[34],章華夜侍[35],永忘一顧之念[36],難奪三緘之志[37]。起居有節,惟聞佩玉之聲;應對無詞,不吐如蘭之氣[38]。君王於是崇其意,重其義,命女史以書之[39],爲楚宮之故事。

(《文苑英華》卷九六,中華書局影印本)

[1]咄咄:嘆息聲。

[2]窈窕:美好貌。

[3]舌在:《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4]未亡:寡婦自稱未亡人。《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文王夫人泣曰:”今令尹不尋諸仇讎,而於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

[5]二八:十六歲。

[6]峽口:傳說楚懷王遊高唐,怠而晝寢,夢一婦人薦枕,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見《文選》宋玉《高唐賦》。

[7]山頭:《初學記》卷五引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爲立石。“

[8]邈:深沉。

[9]逝波:流逝之水,喻過去的時光。

[10]浮雲:喻不值得重視的事物。

[11]蕙思:比喻美好的思念。心曲:內心深處。

[12]玉聲:比喻好聽的聲音。

[13]翠羽:喻美人之眉。傅玄《豔歌行》:”蛾眉分翠羽,明目發清揚。“

[14]斂眉:皺眉。形容愁苦。

[15]瓠犀:瓠中子白而派列整齊,以喻美人牙齒。《詩經·衛風·碩人》:”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16]啓齒:開口說話。

[17]三省:從多方面反省。《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18]九思:反覆思考。《抱朴子·論仙》:”願加九思,不遠迷復焉。“

[19]樞機:樞爲戶樞,機爲門栓。《周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

[20]吉人:《周易·繫辭下》:”吉人之辭寡。“

[21]靜女:《詩經·邶風·靜女》鄭玄箋:”靜,貞靜也。“

[22]秦家之女:謂羅敷。漢樂府《陌上桑》:”秦家有好女,自名爲羅敷。“於城南採桑,”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欲載羅敷歸府,遭羅敷拒絕和奚落。崔豹《古今注·音樂》:”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爲邑人千乘王仁妻。仁後爲趙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飲酒欲奪焉。羅敷乃彈箏,作《陌上》歌以自明焉。“

[23]賈氏之妻:《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24]”誰令“二句:喋喋,多言貌。五馬,見注[22]。

[25]”焉用“二句:嘻嘻,語笑貌。一雉,見注[23]。

[26]結舌:不說話。結腸:形容內心痛苦。

[27]箝心:心不爲所動。箝口:閉口不言。

[28]生育:指生長養育之地。

[29]寒暄:指冬季和夏季。

[30]蘼蕪:香草名。《古詩》:”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故代指故夫。

[31]芣苢:草名,舊注爲車前草,今人以爲薏苡。《詩經·周南·芣苢》毛傳:”車前也,宜懷任。“故代指子女。

[32]絲蘿:兔絲與女蘿,皆植物名。《古詩》:”與君爲新婚,菟絲附女蘿。“

[33]桃李:《史記·李將軍列傳》引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4]雲夢:大澤名,在古代楚國境內。

[35]章華:臺名,春秋時楚靈王造。

[36]一顧:《漢書·外戚傳》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37]三緘:劉向《說苑·敬慎》載孔子至周,入太廟,見有金人,三緘其口,背有銘曰:”古之慎言人也。“

[38]如蘭:《周易·繫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39]女史:女官名。

此賦爲白敏中名作。李調元說:”唐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賦》,其中佳句最多。如:’觸類無言,似峽口爲雲之女;含情不吐,如山頭化石之人。‘如:’翠羽常低,多值斂眉之日;瓠犀難見,少逢啓齒之時。‘如:’起居有節,惟聞佩玉之聲;應對無詞,不吐如蘭之氣。‘皆膾炙人口。其通篇章法,有穠至處,有疏越處,皆見不苟。總之,中唐人手筆高雅,不似後來一味繁密也。“(《賦話》卷四)餘丙照也說:”處處按住’不言‘,須玩其用筆變化處。“(《賦學指南》卷一二)此賦文詞典麗,屬隊精巧,與其諸兄白居易、白行簡的律賦特色是一致的。

(尹佔華)

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1章 閔己賦第40章 紙鳶賦第56章 出門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50章 夢渴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95章 江南春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72章 囚山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9章 水輪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9章 墨池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6章 蟾蜍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6章 拔河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49章 茶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5章 美人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89章 蝨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0章 瓶賦第12章 青苔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6章 阿房宮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6章 拔河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68章 賦賦第68章 賦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8章 賦賦
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1章 閔己賦第40章 紙鳶賦第56章 出門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50章 夢渴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95章 江南春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72章 囚山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9章 水輪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9章 墨池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6章 蟾蜍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6章 拔河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49章 茶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5章 美人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89章 蝨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70章 瓶賦第12章 青苔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6章 阿房宮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6章 拔河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68章 賦賦第68章 賦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8章 賦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