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勝了(二)

保定府雄縣,高起潛手中統領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大同總兵王樸、山海總兵張時傑這三鎮精銳兵力,做出了一副與韃子勇猛作戰的姿態。但是實際上,祖大壽、張時傑兩名高起潛關係好的嫡系,任務的保護高起潛人生安全。

而在前線真正與韃子拼命的,則是非高起潛嫡系的大同總兵王樸。

然而,令人覺得詫異的是王樸居然走狗屎運,居庸關斬首千餘級、涿州斬首兩百餘級。戰功在眼下,卻是頗爲扎眼。

“這個王樸啊,是個人才,倒有點令弟‘祖二瘋子’的風範!”高起潛對着祖大壽笑道。

祖大壽淡然一笑道:“不外乎是靠其父王威,給他培養的千餘家丁而已!我關寧軍,普通士卒,也超過其王家的家丁!”

祖大壽雖僅是關寧軍中一位總兵,但其實也是關寧軍的大家長。祖二瘋子則是祖家老二祖大弼的綽號,當然也是祖大弼一名總兵。關寧軍在此時,有個綽號叫做“祖家軍”,由此可見祖家在遼東軍鎮中的影響力。

事實上,遼地向來兵兇戰危,所以容易產生武將世家。嘉靖年爲征伐蒙古和女真諸部,使得遼地邊鎮軍事力量膨脹,讓李成樑家族輝煌了幾十年。“李家軍”輝煌時,一個家族出了八位總兵。但是,薩爾滸一役後,讓李成樑家族子弟損失慘重,殘餘子弟或是叛變滿清,或是遷往大明內地。或是逃亡至朝鮮。至此,曾經擁兵十萬的李家軍,徹底家道中落......

而到了崇禎年間,“祖家軍”卻是突起。祖大壽、祖大樂、祖大弼三兄弟皆是總兵官。甚至其家奴出身的祖寬,也因爲盧象升賞識,被提拔爲總兵。

而以吳襄爲代表的總兵官,則是與祖家聯姻的親戚。朝廷對遼東戰局。已經完全依賴祖家軍。尤其是遼東前線的官兵,更是隻聽祖家的命令,而不尊朝廷的聖旨。由此可見。祖家根本就是赤裸裸的軍閥!

祖家軍的崛起,始於袁崇煥的提拔。在崇禎二年,袁崇煥下獄之後。祖大壽居然憤然帥師毀山海關東去,等於是給皇太極打出一條安全的撤退道路。因爲祖家在遼地的影響力,使得朝廷卻不敢給祖大壽降罪,怕逼得祖大壽率領大軍投韃子。

而崇禎四年,關寧軍鑄大淩河城,祖大壽守之,被皇太極圍城。孫承宗派吳襄、宋偉兩位總兵去救援,卻因爲宋、吳兩人的矛盾而遭遇大敗。而大淩河城中被圍的祖大壽,一度被迫投降皇太極。

不過,祖大壽自稱以回錦州爲內應爲藉口。讓皇太極放他回去。回去之後,祖大壽再加上屢次與清兵激鬥。加上祖家軍在遼地影響力猶在,崇禎便未降罪,依然讓祖大壽做總兵官。

當然了,祖大壽是一名狡猾的投機軍閥。降而復叛、叛而復降,也是家常便飯一般。歷史上崇禎十五年,祖大壽便再次投降清廷。而祖大壽的投降,也逐漸爲關寧軍整體投降滿清,埋下伏筆。

而吳三桂在崇禎十七年投降,雖然也是存在投機心態。但是至少已經是“祖家軍”中投降較晚的一位將領了。

忽然,一名軍官傳來軍情道:“高監軍、祖大人,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高起潛冷冷的問道。

那名軍官慌張回稟道:“寶坻縣,皇家新軍......”

高起潛心臟一跳,問道:“揚古利大敗皇家新軍?”

“大人,不是的!塘報上說,皇家新軍肖白浪部領軍4000,擊敗正黃旗揚古利部,斬殺3000人,俘虜4000餘,揚古利僅餘正黃旗本部800人倉皇而逃......”

高起潛尖叫道:“什麼,不可能?那些個不中用的天津兵,怎麼可能擊敗揚古利?”

祖大壽也是面色一沉,問道:“是不是肖圖白兵敗,害怕朝廷追究,所以謊報軍情?”

“對,一定是這樣......”高起潛擡頭,狠狠的拍着桌子道。

那軍官臉色蒼白,道:“不是謊報,韃子那邊也傳來消息,揚古利潰敗......”

“祖大壽,你最瞭解韃子,我問你,讓你擊敗揚古利所帥一萬人,你要多少兵力?”高起潛沉思半晌,問道。

祖大壽沉吟道:“如果不勝不敗,至少有兩倍兵力。要徹底擊敗揚古利所帥的滿蒙精銳,至少要5萬大軍吧?”

“但是,四千.......四千天津兵,敗揚古利一萬,還殺敵3000、俘虜4000,這仗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打成這樣?”高起潛幾乎是怒吼道,“雜家就不信,一年給一隻軍隊砸100萬兩,真能砸成銀子做的官兵?”

原本,想要藉着揚古利這個刀子,摧毀皇家新軍,甚至讓肖圖白兵敗身亡。之後,御馬監再次將肖圖白的數千萬兩“遺產”給奪過來。

然而,這個美夢,徹底破產了......

肖圖白不死,御馬監永遠回不到過去那般的好日子!可是,這天煞的肖圖白,不但不死,而且屢立奇功。難道說,他真的是神仙下凡不成?

高起潛幽幽的盯着塘報,忽的發瘋的拔劍,指着那名彙報軍情的軍官脖子上。

“監軍不要殺我!”那軍官哀怨求饒。

高起潛而是怒而一劍砍斷其咽喉,道:“哼!你彙報那軍情,是想看雜家笑話嗎?”血水濺到高起潛臉上,令其分外恐怖。

祖大壽見狀,也不禁駭然退步,道:“高監軍......”

高起潛卻是如同沒事人一般,拿出一塊毛巾擦臉。又用絲絹將劍擦拭乾淨並歸鞘,說道:“祖大壽,你們關寧軍前線,時不時的遭遇韃子圍困?今後,可要多向皇上請旨,讓皇家新軍去救援寧錦前線啊!”

祖大壽見狀,流露出一絲瞭然的笑意。道:“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皇家新軍這麼厲害,在天津呆着。也是浪費了!要多救援咱錦州前線......”

事實上,寧錦前線也是大明精銳的墳墓。萬曆年的薩爾滸之敗,損失了十多萬大軍。此後。二十年萬曆、天啓、崇禎三朝,屢次組織軍隊,進行援助遼西前線,但是兵敗總是頻繁發生。

救援寧錦前線,在此時的明軍心目中,幾乎等於去送死,去闖陰曹地府......

——————————

北京。紫禁城。

自從阿濟格大軍從獨石口破關而入以來,北京城已經風聲鶴唳,四處的城門早就戒嚴。普通的商民,禁止隨意進出。

被困在城內的官民。情緒有點抑鬱。因爲,城門緊閉阻斷了商品的流通,讓城內商鋪斷了貨源,生意難以爲繼。百姓也因爲城內物價飆升,而苦不堪言。

崇禎皇帝御前。文武百官正在商議軍情、京師物價諸般事務。忽的,一名宦官連跑帶喘,道:“萬歲爺,大捷!大捷......”

皇帝事實上早就瞭然於胸,卻問道:“告訴朕,何處傳來捷報?”

太監結結巴巴道:“寶坻縣大捷!國師爺總督天津。旗下大將肖白浪率軍4000,遭遇揚古利率1萬2千滿蒙鐵騎。血戰七日,在寶坻縣錢鍾莊擊敗揚古利部,斬首3000,俘虜4000!皆是真韃子,沒有剛剛剃髮的假韃子......”

兵部尚書楊嗣昌沉聲問道:“此話當真?”

原兵部尚書張鳳翼被調到前線監軍不久,其職責被楊嗣昌暫代。如果,張鳳翼此行遭遇不測,獲得是犯下大錯。楊嗣昌取而代之,也是水到渠成。

歷史上,楊嗣昌與高起潛關係親密,因爲兩者對滿清政策,皆是要撫,要攘外先安內。而盧象升不識擡舉的要對韃子主戰,最終,楊嗣昌、高起潛聯合弄出了一出見死不救,不發補給。讓盧象升彈盡糧絕,兵敗鉅鹿。

當然,楊嗣昌擔任兵部尚書期間,崇禎可謂是相見恨晚。因爲,楊嗣昌的口才好,並且擅長說大道理,能夠滿足皇帝全面瞭解戰略、戰局部署的心理。讓皇帝感覺,原來戰略、戰局是這麼回事。

問題是,楊嗣昌的戰略看似精妙,卻需要一大批執行力高的軍官、督撫,才能執行好。然而,楊嗣昌偏偏妒忌賢能,弄死了一堆執行力高明的帥才。客觀上,楊嗣昌入主朝廷,加速了明廷軍事實力的衰落過程......

那太監道:“確實屬實!除了寶坻縣的塘報之外,還有錦衣衛送來的軍情。此外,天津那邊,肖國師也另外送來了奏摺,彙報此役詳情。”

崇禎露出大悅神色道:“先是擒了譚泰,再又大破揚古利大軍!皇家新軍不過是3000人,再配合一些普通的兵丁,便能夠獲得如此戰績。若我皇家新軍擴軍十倍,我大明再也不懼韃虜......”

楊嗣昌急忙勸阻道:“萬歲爺!千萬不可,臣對皇家新軍略有耳聞。據說,此軍普通士卒,月餉3兩,吃穿訓練加起來的消耗十倍於此!一年便要消耗百萬餉銀,一隻尚且如此,擴軍十倍,朝廷財力如何能養之?”

崇禎道:“葛沽經濟特區自籌餉銀嘛,國師說過,葛沽那邊的工商業大興。城內的工廠、店鋪、房屋,十之八九,皆是官府產業,用於出租,收益超過田畝數倍。數年之內,葛沽便可有餘錢養兵,而除了葛沽之外,鹹水沽建成一座繁華城池之後,收益更會超過葛沽......”

楊嗣昌皺眉道:“工商不過是小道,讓農民多種田,以及軍隊屯田,纔是正理!那工商所產,飢不能食,渴不能飲。人人皆追逐利益,何人去務農?無人務農,便無糧食。屆時,饑民四起,國家大亂......”

衆臣皆附議道:“萬萬不可讓葛沽工商風氣推而廣之!”

崇禎分身冷笑,口是心非的大臣們。在場的臣子,誰家不經商?誰家不靠投機,賺的盆滿鉢滿?

換做是原版的崇禎,沒有分享到本尊的見識和智慧,深宮中的皇帝,自是會被其表象所矇蔽。但是此時的崇禎作爲肖圖白的分身,代表着半個肖圖白,自是知道最虛僞的,莫過於朝堂中,站在前幾排的這些臣子.......

“好了!皇家新軍擴軍什麼的,暫時不議!但是,有功總得賞吧?國師肖圖白,還有那個肖白浪將軍,以及天津的諸有功將士,該怎麼賞賜?衆位愛卿,總得給個章程吧?”皇帝淡然道。

工部尚書劉遵憲恭敬道:“臣認爲,普通士兵可以給予一些錢財賞賜。立功的將領,可以根據軍功賞賜官職、爵位。除此之外,可以賞賜一些宮女,賜婚給有功將士......”

崇禎笑道:“愛卿所言甚合意......”

楊嗣昌目中露出一絲寒芒,如同毒蛇一般盯着劉遵憲。

好不容易暫代兵部尚書,而且以張鳳翼在戰場上我窩囊表現,被撤職也是理所當然。所以,楊嗣昌自認爲,戰後自己必能轉正,成爲正式的兵部尚書。僅僅是一部尚書,並不是楊嗣昌的目標。楊嗣昌的心思自是入內閣,成爲閣老,甚至是首輔,每一個朝中,能夠令皇帝讚賞的朝臣,都令其感覺到威脅。

劉遵憲,一個平淡無奇的工部尚書,眼下也不由令楊嗣昌感覺到了一絲威脅。工部原是明廷六部中,不太重要的一個部門。絕大多數的職能,不外乎是營造建築、車馬舟船,以及製造一些兵器。由於,工部常年虧錢,常被視爲一個大包袱。但是,自工部嘗試與皇家新軍合作,給皇家新軍制作一些軍器,反倒能夠賺得一些利益,擺平了常年的赤字。

當然了,在楊嗣昌眼裡,劉遵憲已經成爲了肖圖白一黨。

“哼,你們且等着!”楊嗣昌毒蛇一般的目光,盯着劉遵憲。

楊嗣昌本身不但的東林黨巨頭,而且與曹化淳、高起潛這類的太監們關係密切。爲了政治利益,東林黨和閹黨,隨時都能夠聯手起來......

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6章 拜年第240章 問策(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60章 棱堡(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8章 欲練兵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34章 陰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1章 虜變(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62章 貨幣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77章 年假第246章 長崎(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219章 整風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76章 糧商(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49章 皇家布第71章 豐收(二)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80章 虜變(二)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41章 勝了(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63章 返航第85章 獨石口(三)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75章 買辦(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36章 送別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34章 陰謀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63章 返航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34章 佈局(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37章 探病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
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6章 拜年第240章 問策(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60章 棱堡(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8章 欲練兵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34章 陰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1章 虜變(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62章 貨幣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77章 年假第246章 長崎(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219章 整風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76章 糧商(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49章 皇家布第71章 豐收(二)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80章 虜變(二)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41章 勝了(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63章 返航第85章 獨石口(三)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75章 買辦(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36章 送別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34章 陰謀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63章 返航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34章 佈局(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37章 探病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