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民心沸騰

bookmark

[ ~][ ~]【葉*】【*】

除了馬鈴薯獲得了驚人的收成之外,那紅薯的總產量也是達到了93萬石ww 我搜小說網]肖圖白知道,相比馬鈴薯來說,紅薯由於口感差,不適宜作爲主食所以,被引進大明很長時間,一直被當做是豬食

哪怕是最早引進紅薯的福建,也實在是遇到災荒,纔會有人吃紅薯

不過,吃過紅薯的都知道,連續吃幾個月吃紅薯會面黃肌瘦,用來減肥倒是非常有效,但是長期吃這種食品,身體肯定會很快垮掉

因爲,紅薯裡面缺少脂肪和蛋白質,營養成分也非常不均衡,主要的優點不過是產量大而已

而在清朝時,由於紅薯、玉米之類的粗糧已經變成了主食,使得人均蛋白質攝入量大減,中國的人均人均身高從明末的1.65米降低到了清末時期的1.5米

歐洲人在17世紀的時候,身高莫約是1.6米左右,比明朝人身高要略微矮一些要是根據元朝時《馬可波羅遊記》,覺得中國是巨人國而從歐洲挖掘的一些古代以身高驚人稱著者的古墓,卻發現在古代的歐洲1.7米左右,便是巨人了

在後世,歐洲人通過海外殖民,圈養了大批的牛、羊等等肉食,肉食的攝入量大增之後到了19世紀時,歐洲人平均身高才逐漸提升到了1.7米以上

清末時,中國人被譏笑爲東亞病夫,這也是由於清廷的200多年統治,使得人均身高一代代降低,顯得遠低於歐洲人的身高ww 我搜小說網]

而同期的日本在幕府時期,也以大量的玉米、馬鈴薯、紅薯爲主食,使得日本在近代很榮幸的獲得了“矮國”的稱呼

而日本近代史上,打贏了甲午戰爭,獲得了清廷2億多兩白銀的賠款後除了利用這些財富進行工業化之外,也是爲日本的一些軍事小學的兒童補充牛奶從而啓動了補充蛋白質,提升全民後代身高的計劃堅持了百年之後,日本的平均身高達到1.76米左右

馬鈴薯、紅薯吃多了會營養不良不過,葛沽的普通的百姓,也有廉價的海魚作爲肉食,補充營養

而皇家軍的營養方面,是比地主家庭爲豐盛在大魚大肉之下,皇家軍甚至開始挑食了,要求有名廚烹飪

對於這一點要求,肖圖白也是滿足了他們,特意從宮中請來了50名御廚,充當軍隊的廚師不過,御廚們年紀都比較大,只能在軍營中給他們燒菜煮飯,至於隨軍作戰是不可能的所以,長遠計劃還是讓御廚去培訓火頭兵在行軍打仗的時候,由火頭兵負責做飯菜

暫時而言,葛沽鎮決定自己保留10萬石馬鈴薯、10萬石紅薯留作種此外,還有30萬石馬鈴薯,10萬石紅薯作爲儲備糧

其餘的100萬石馬鈴薯和73萬石紅薯,準備用於銷售,換取發展城市工商業的資金

“大人,這馬鈴薯還好說,紅薯在北方很少有人吃這玩意......”將岸顯然有點擔憂說道

肖圖白沉思道:“沒關係,能賣掉多少算多少,哪怕是賣不掉也無妨手裡有糧,心不慌”

事實上,真要是賣不出去,肖圖白也有一些辦法比如,紅薯可以加工成爲粉絲,而馬鈴薯也可以油炸成爲薯片......

————————

葛沽的豐收數據,很快開始在全鎮中傳開了

葛沽的50萬畝田,居然產出了將近260萬石糧食,平均畝產達到了5石以上

這種恐怖的畝產,哪怕是在江南魚米之鄉,也是不多見的,何況給人予土地貧瘠印象的北方

令人感覺到震驚的是,施了肖圖白提供的“仙家肥”的土地,畝產居然過了20石

這年頭,百姓不知道有“美洲高產作物”,不知道有“化學肥料”這種逆天的存在事實上,哪怕是在現代化學發源地的歐洲,但是也要等到19世紀纔會出現了化肥廠

化肥的發明,意義比之美洲高產作物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後人類的糧食產量,便開始不斷的創紀錄

正是美洲作物加上肥效不低於化肥的“仙家肥”作用下,使得葛沽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農業豐收奇蹟

畝產數據傳遍了整個葛沽之後

不但整個鎮上軍民士氣大振,肖圖白在民間聲望暴增而且,在顧問黨人的黨政軍系統中,肖圖白的形象已經越發的接近於神人

在古代,常勝將軍只能獲得軍心;文章舉世無雙的狀元郎,至多隻能在同一屆趕考的文人中取得一些口碑、名聲;剛正不阿的清官,也並不是討所有人喜歡

哪怕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也有百姓不屑產生“皇帝老兒”,或是“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之類的想法......

真正能夠讓百姓們發自內心敬仰的,是對於糧食收成的崇拜爲了期盼豐收,百姓們拜龍王、拜媽祖、拜土地、拜河伯......

小農經濟的脆弱性,使得他們靠天吃飯,稍微遇到天災,便有可能令其破產正是因爲這種脆弱性,使得他們只能求神拜佛,希望風調雨順

在小冰河天氣肆虐下,北方几乎十年九旱,哪怕年景好的時候,一畝田能夠收穫1石糧食,已經是老天爺的恩賜了

葛沽的糧食最高畝產達到了20多石這些神話一般的數據,使得百姓們紛紛顫抖起來,感覺到自己簡直活在神話世界裡面

一名葛沽的老瞎,聽聞了這個消息後,居然跑到了街上,大叫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未來盛世的場面,我看到了國師大人高舉全能的雙手,我看到到了萬國來朝,我看到了天庭的大門,正在向我徐徐開放.......”

當天晚上,那名復明的瞎,帶着一絲幸福的微笑,離開的人世

有人說,那瞎,因爲沾了國師爺的仙氣,飛昇至天庭,享受那神仙之福......

第263章 返航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79章 遊街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17章 震動(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65章 重農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91章 鎮壓第86章 獨石口(四)第34章 陰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8章 欲練兵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24章 班師第80章 虜變(二)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59章 棱堡(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47章 收容難民第77章 創刊(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54章 黨報(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79章 遊街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31章 土化肥第144章 虜退(一)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75章 買辦(一)第245章 長崎(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70章 豐收(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77章 年假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54章 黨報(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01章 香水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79章 虜變(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
第263章 返航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79章 遊街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17章 震動(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65章 重農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91章 鎮壓第86章 獨石口(四)第34章 陰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8章 欲練兵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24章 班師第80章 虜變(二)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59章 棱堡(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47章 收容難民第77章 創刊(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54章 黨報(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79章 遊街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31章 土化肥第144章 虜退(一)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75章 買辦(一)第245章 長崎(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70章 豐收(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77章 年假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54章 黨報(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01章 香水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79章 虜變(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