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

說到造船,明朝前期的造船業曾經世界領先,永樂年間的龍江船廠甚至能夠製造出萬噸排水量的鉅艦?

當然,肖圖白看來,萬噸級的木帆船毫無必要既笨重,又緩慢。無論作爲商船,還是戰船,都缺乏實用性。?

當年鄭和下西洋所用的萬噸排水量的寶船,主要是從禮儀威嚴方面考慮的,用於宣揚上國天威、國力的而已。?

事實上,那樣的鉅艦不但不能增強國力,反而形成巨大的負擔。後來,一些腐儒反對造大船,也是以大型寶船空耗太倉國庫,作爲最有利證據。這也是明朝初年,造船的科技樹點歪了,又沒有找到合理的用途。如果,用合適的船型,專門用於經商,便不會對國庫形成財政壓力,反而成爲新的財源。?

肖圖白也認爲,造船更重要的是設計,設計出更合理的船型,以及琢磨更多的造船業的科學道理,而非單純追求噸位大。?

用風帆作爲動力的時代,船隻體積太大,會嚴重影響航速和靈活性。因此,追求速度和載貨量的商船,2000噸以內的噸位的比較合理的。?

哪怕是追求火力優勢的風帆戰列艦,3000多噸已經夠了。再大的噸位,在風帆時代,已經華而不實。?

至於船舶的設計,中國唐宋時期比較先進,但是到了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以後,造船業開始是歐洲人領先了。這個年代的歐洲人,從地中海出發。開着他們的戰艦、商船,駛往非洲、中東、南美洲、北美洲、東亞、印度,整個世界各地,都看得到歐洲人的蹤跡,由此可見,歐洲人的船舶適航性之強。?

肖圖白看來,天津發展造船業,最應該吸收歐洲人對船舶的設計、製造理念,通過仿製歐洲船舶,引進歐洲人的造船人才。增進天津造船業的發展。科技、製造業的發展。往往並不僅是閉門造車,而是海納百川,取長補短。將各種先進的技術,熔於一爐。最終吃透了之後。再加以改進。?

天津的造船業。在崇禎九年初,就開始啓動。目前,已有天津水師督辦的“天津船舶修理廠”和天津市舶司督辦的“天津商船局”。還有天津海魚食品公司也投資設立“天津造船廠”等等三大造船廠。?

三大船廠中,“天津船舶修理廠”主要以修補戰船、商船爲主,後來逐漸自造一些哨船、座戰船等等噸位較小的船隻,主要是天津水師內部系統消化。?

而“天津商船局”在市舶司的支持下,以仿製福船爲主,能夠製造400料、600料級的福船。崇禎十年,這一年內便造23艘商船,客戶主要是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

“天津造船廠”因是天津海魚食品公司所投資,製造的船隻,製造的船隻主要以漁船爲主。“天津造船廠”造船追求的是量,一年生產各類大小船隻300餘艘,不但提供給天津的漁民,更銷售給渤海島嶼、山東漁民和耽羅島殖民地當地的漁民。?

總體而言,天津的造船業發展,也是欣欣向榮,這是因此,貿易、捕魚、水師方面的需求使然。?

爲了鼓勵三大船廠造船,肖圖白制定了《天津特區鼓勵造船法案》,法案中,天津地區海上船舶的噸位,五年以內將要達到10萬噸。十年以內,各類型船舶總噸位將要達到50萬噸。?

具體到崇禎十一年,天津海防水師、渤海運輸貿易公司等等機構,已經根據相關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發展計劃。?

天津海防水師制定了50艘戰船的採購計劃,要求300噸以上排水量,載重量超過80噸,能裝載15門火炮的戰船。?

渤海運輸貿易公司採購量35艘武裝商船,規格類似於天津海防水師。?

天津海魚食品公司,決定將捕魚船隊規模,擴張到5000人,添置200艘新船。?

這三大采購計劃,對於大帆船的採購,將會達到100萬兩之巨。對於天津的造船業而言,則是一場驚天的大采購。?

而帆船的採購,又涉及到木料、帆布、油漆、桐油、麻繩、鐵釘、儀器、鐵錨等等各種子門類。?

可以說,造船業的發展,並不僅僅造船廠本身的事情,而是能夠極大的促進各種相關產業的發展。?

這麼多材料中,光是對於帆布的需求,就會形成10萬兩銀子的訂單。需知道,17世紀的帆船,根據風帆材料不同,分爲硬帆船、軟帆船。硬帆船用竹蓆、草蓆作爲船帆,中國的古代帆船一般以硬帆爲主,特點是能八面來風,任何風向都容易航行。?

歐洲採用軟帆船,用帆布作爲船帆,cāo縱起來更靈活,在戰鬥、遠航方面,也更具備優勢。這年代的帆布,一般都採用厚實的棉布。?

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經常採購大明的帆布,採購量有時候,非常的驚人,主要就是因爲,中國的棉布價格便宜。很適宜作爲廉價的風帆材料。大航海時代,歐洲人進口中國的棉布,風帆材料是主要用途,民用的穿衣需求,反而擺在次要的地位。?

天津的造船,這次主要仿製歐式軟帆船爲主,並不採用大明傳統的硬帆船。硬帆船和軟帆船之間的競爭中,或許有一些優勢。僅滿足於東亞稱霸,自然硬帆船就夠了,但是要發展世界性的海軍,將戰艦駛往非洲、歐洲、印度、美洲、澳洲,發展軟帆船是必須的。?

大規模投資造船,需求數十萬匹的棉布作爲風帆之外。對於木材的需求,也是非常的龐大的。原始森林裡面的百年樹齡的巨樹,是製造帆船的上佳原料。?

一艘小型帆船。也需要消耗十幾根大型木材。而若是製造一些超大型的戰列艦,恐怕會耗費百根上號的木材。?

一艘戰船的造成,少則砍伐十多畝林木,多則要禿掉幾平方公里的樹林。而且,這些木材不是砍伐好了,就能夠立即用來造船,而是需要放在空地上晾曬個幾年時間,纔可以用來造船。?

爲什麼要將木材晾曬幾年,古代的木匠僅知道如果不曬的話,可能木材有可能會生根發芽。船體會出現變形、滲漏。?

肖圖白更清晰的瞭解。因爲木材被砍伐後,裡面可能會存下一些活着的植物細胞。這些植物細胞沒有死透之前,木材還有可能會生根發芽。要是造好的船,用這些細胞沒有死透的木材。會很危險的。說不準。植物在海上就繼續生長髮育,造成了原本很密實的船體,滲漏、斷裂。從而造成了不幸的事故。?

造船需要的木材,在遼東、朝鮮、日本等地採購一部分,天津、山東等地,也採購一部分。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們,雖然沒有環境保護意識,但是由於生產力的不發達,人口數量稀少,造成原始森林,是比後世要密集的多。直隸、山東等地,也存在不少的適合看砍伐的木材。?

而遼東那邊,更是大片大片的森林。?

可以說,關外的山林中,老虎、狗熊之類的大型野生動物,數量都有可能超過當地的人類數量。?

造船行業需要木材,會刺激底層的人們,上山去伐木。一根上好的木材,少則十多兩銀子,貴則幾十兩。底層的勞動者,砍伐一根適合造船的木材,全家老少一年的生活費,便有了着落。?

可以說,拋出了造船訂單,對於這個社會方方面面都有正面的刺激,一年內至少解決上萬人的生計問題。?

至於破壞森林植被,環保問題的,肖圖白只能打哈欠,全國大多數底層百姓,都快窮死了,誰還顧得上這個問題。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百姓們的吃飯問題,就業問題,將來經濟、生產力發展起來了,可以再搞環保嘛!?

世界工業國家的發展史,皆是以破壞環境爲代價。工業革命時代,英國倫敦成爲整天籠罩在煙霧中的霧都,空氣質量之差,恐怕是空前絕後的。?

歐洲人更是污染了整個地中海,各種化學物質、污水,瘋狂向地中海傾斜,讓地中海成爲了一片死海。?

想要不犧牲環境,去搞工業、搞經濟?這是天方夜譚!就和不想勞動,整天做白日夢,指望以後能不勞而獲,成爲富翁一般的天真。?

就連後世,人們爲了追求糧食產量,於是,不斷的挑選高產作物,令味道好吃,卻低產的很多糧食作物,開始逐漸被淘汰了。甚至,中國本土,口感更好處的一些名豬也紛紛絕種了,因爲,這些味道好的豬肉,被產量高的歐洲白豬肉給取代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追求吃肉,對於肉的產量要求非常高,於是,本土的豬產量低,不夠國人消費,於是紛紛引進了歐洲那些產量高、出欄快的白豬種。短短几十年間,中國的養豬場基本都是白豬。不少好吃之輩,開始挑剔了,覺得市場簡直太荒謬了,讓這種難吃的肉,將好吃的肉給淘汰掉了。?

這其實,也是很簡單的等價交換原料要獲得了高產量,失去了口感和美味。?

天津展開造船盛宴,江南的棉紡作坊,卻是波瀾四起。?

南直隸的政治風氣向來濃郁。?

江南的大地主、資產階級,向來喜歡參與政治,各種結社運動非常普遍。?

晚明江南的結社,本質上就是資產階級和文人勾結,互相捆綁利益的一種方式。比如,大地主、大商人,贊助文人金錢,文人利用商人、地主給自己的政治獻金,去結社,去結交更多的文人,形成自己的人脈。有的文人,雖無一官半職,但是卻能cāo縱科舉,cāo縱朝廷,擁有巨大的能量。?

而由於文人想要經營人脈,需要巨大的資金。否則,他不事生產,整天在結交才子、官員、名ji的,錢從哪裡來?還不是靠着江南熱衷投機的地主、商人們的贊助。由於,這些地主,商人們的資金贊助,也迫使很多的文人與他們利益捆綁,不得不在政治上,爲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們說話。?

比如,朝廷每次向富人徵稅,大多數文官們,並不爲朝廷利益和百姓利益着想,而是一個個正氣凜然的叫喊什麼不能“與民爭利”之類的廢話。?

誰是民?還不是那些富人!?

既然,大多數文官集團,是爲富人說話的。各種寬待富人的政策,一個個制定出來。甚至,原本是抗稅、抗法的違法行爲,在文人們藝術加工下,那些爲抗稅抗法的富人、文人們,似乎成爲了英雄一般。?

富人們抗稅、抗法成功了,得到了朝廷文官給他們背書,於是他們很多法定的稅務直接不交了。?

明朝末年,從富人身上的徵稅越來越少,從窮人身上徵稅越來越多,終於迫使底層的百姓不堪重負,揭竿而起。?

對於南方這些棉紡行業的鉅商而言,對於天津棉紡業異軍突起,恨的牙癢癢!?

“奸臣肖圖白,簡直太壞了!他一個官員,不去當官,整天‘與民爭利’這像什麼話!”齊氏織造的少東家齊橙敲着桌子,憤然說道,“怎麼那些清流們,也不參他幾本?”?

“參了!怎麼沒有參!東林大儒劉宗周,就向皇上連發幾道彈劾奸臣的摺子!結果,皇上不悅,讓劉大人回老家安心去教書,少管閒事!”沈記布莊老闆嘆道,“彈劾肖圖白的摺子,恐怕沒有一千也沒有八百,奈何聖上留中不發。一看到是彈劾肖圖白,就沒有下文了!”?

“簡直是豈有此理!再讓他這麼搞下去,我們松江府的織造鋪子,還不全被他擠垮了!”?

“不行!一定要搞臭他!即使朝廷不彈劾他,我們也要讓他的天津的布,不能在江南立足!”?

“還有棉花!天津的布,價格低!是因爲他們機器比咱們的先進,但是棉花這一塊,卻是咱松江府的優勢。從今天往後,咱們結成同盟,咱們自己人來買,還是照舊價格。外人採購棉花,一斤棉花提升到150文錢,讓他們不可能造成比咱松江府還便宜的棉布來!”?

“還要搗毀他們的在松江府的作坊、店鋪!”?

松江府的作坊主們,一個個兇光畢露。。?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明末皇帝分身?哈十八”查找本書最新更新!

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55章 黨報(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61章 自由民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24章 班師第74章 搶修棱堡第83章 獨石口(一)第81章 虜變(三)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75章 糧商(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36章 送別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24章 班師第80章 虜變(二)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24章 班師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01章 香水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63章 返航第79章 虜變(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80章 虜變(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37章 探病第182章 暗流(三)第49章 皇家布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65章 重農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46章 聖旨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83章 暗流(四)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71章 豐收(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93章 防旱、防蝗
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55章 黨報(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61章 自由民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24章 班師第74章 搶修棱堡第83章 獨石口(一)第81章 虜變(三)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75章 糧商(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36章 送別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24章 班師第80章 虜變(二)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24章 班師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01章 香水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63章 返航第79章 虜變(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80章 虜變(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37章 探病第182章 暗流(三)第49章 皇家布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65章 重農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46章 聖旨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83章 暗流(四)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71章 豐收(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93章 防旱、防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