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虜變(二)

八旗兵從蒙古草原萬里奔襲大明腹地,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遼西的八旗兵老家的安全。另外一個問題,是提防蒙古部落半路偷襲。

在大明在遼西的釘子——皮島東江鎮已殘,朝鮮王國被迫投降,而孬種關寧軍從來不敢主動出塞攻擊。

哪怕主力出征,八旗兵的老家遼西地區,基本已經高枕無憂。

而在蒙古草原,對八旗兵充滿敵意,並且敢於偷襲的勢力,主要是林丹汗部落。

林丹汗原是黃金家族,是蒙古最後一名大汗。在**哈赤時代,林丹汗曾經派人送信羞辱**哈赤,令**哈赤向他稱臣。之後,被**哈赤率兵胖揍一頓,開始與八旗兵成爲死敵。

當然了,大元朝滅亡兩百多年了,所謂蒙古大汗,也不過是虛名,並不能實質令蒙古部落臣服,林丹汗真正能夠掌握的力量,只有他本部40萬子民。但是,林丹汗並不這麼認爲,反倒在做統一蒙古。

問題是,蒙古諸部落並不願意被林丹汗統一。後金也更不能接受蒙古草原出現統一的跡象。因爲,一盤散沙的蒙古,自是任由後金欺凌,而統一的蒙古卻是北方草原所有勢力的噩夢。

所以,皇太極登基後,除了發動對大明、朝鮮的攻伐之外,更是集中了大多數的精力伐林丹汗部落。

林丹汗在皇太極登基前,還擁有40多萬人口,十萬大軍。但是,被皇太極不斷的征討之後,逐漸陷入了窮途末路。

由於後金的強勢,林丹汗與大明結成了盟友。但是林丹汗也是見利忘義,只想佔便宜,不想擔負應有的責任。索要大明物資很勤快,大明不給林丹汗屢次威脅要出兵自己來搶。但是大明令林丹汗配合發動軍事行動,總是敷衍了事。

最終,崇禎皇帝怒了,直接斷絕了對林丹汗的物資支援。失去了明朝援助後,林丹汗部開始進入了衰亡倒計時。

崇禎八年,也就是後金天聰九年時,皇太極聯合蒙古諸部,第三次征討林丹汗部,志大才疏的林丹汗帶着無盡的不甘病逝,其部衆紛紛向後金投降。

而且,丹林汗的兒子額哲爲求活命,獻上了傳國玉璽!而皇太極有喜歡搶別人老婆的習慣,林丹汗老婆們。林丹汗死後,老婆們被皇太極收入**。而其兒子額哲也成爲滿清的打手和走狗。

傳國玉璽原本是漢朝的玉璽,中國歷史上不少朝代爲了塑造其正統性,皆宣稱其找到了傳國玉璽。至於是真品還是贗品,就很難說了。

元朝入主中原,在了統治的需求,也弄出了元朝版傳國玉璽。

元朝覆滅後,蒙元殘部將傳國玉璽帶入了草原。

至後金滅林丹汗部,蒙元的傳國玉璽,落入了後金手中。

爲了給傳國玉璽造勢,皇太極令人編出故事——“牧羊人在山岡下牧羊,見一隻羊三天不吃草,只用蹄子刨地,牧羊人覺得很奇怪,就刨開這塊地,發現了這塊玉璽”

而在獲得了傳國玉璽後。

崇禎九年四月,皇太極在盛京舉辦了一場浩大的儀式,正式接受了那“傳國玉璽”,將國名改爲“清”,其意自然是以大清的水德克大明的火德之意。

皇太極在祭拜**哈赤的典禮上耀武揚威的說:“臣於諸國,懾之以兵,懷之以德,四境敵國,歸附甚衆。……乃者,朝鮮素未輸誠,今已稱弟納貢;喀爾喀五部舉國來歸;喀喇沁、土默特以及阿錄諸部落,無不臣服。察哈爾兄弟,其先歸者半,後察哈爾攜其餘衆,避我西奔,未至湯古忒部落(西藏),殂於西喇衛古爾部落打草灘地,其執政大臣率所屬盡來歸附。今爲敵者,惟有明國耳”

“伐明!”

“伐明!”

滿、漢、蒙各旗文武百官,紛紛識趣的吼道。

滿清此時已經控制遼西和內蒙古,西藏、朝鮮兩地皆稱臣。統治的人口雖不多,但是光看着地圖上的疆域,着實也不小。這使得皇太極認爲,擁有與大明爭天下的資格。

多爾袞,立即識趣道:“皇上所言甚是,奴才等請旨伐明!”

蒙古林丹汗部,是多爾袞剿滅的,而傳國玉璽也是多爾袞獻上。儘管,皇太極已經對多爾袞有所猜忌,不過,表面上皇太極還是非常器重多爾袞。

皇太極沉吟道:“多爾袞,你去率領少量兵馬騷擾、迷惑大明關寧軍。阿濟格,這次你爲主帥,2萬滿八旗,再選取八萬蒙古旗將士,共計十萬大軍,作爲伐明主力!這次伐明,不再從喜峰口入關,而從獨石口,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當然,獨石口主攻,喜峰口也可以佈置一部,進行佯攻!”

皇太極兩次親自率軍侵略大明,皆是從山西境內的喜峰口入塞。所以,喜峰口和山西防線經過了加固,更難攻破。

而獨石口,曾是瓦刺蒙古伐明時,選擇的入塞關口。事實上,獨石口離北京更近,因爲那獨石口在在北直隸境內。而從喜峰口,卻要從山西打到北直隸,最後才能兵臨北京城下,傷亡肯定會更嚴重。

“是,奴才等聽令!”阿濟格聞言精神大振。

此時的清廷,威望最高的統領自然是皇太極,數次大膽的千里奔襲大明,並且獲得成功,使得他的威望無人可及。

而多爾袞主持伐蒙古,一舉將漠南蒙古納入滿清勢力範圍,並將蒙古編爲盟旗制,效仿滿洲八旗的組織模式,逐漸將蒙古部落與滿清八旗同化。多爾袞的威望之高,也僅次於皇太極本人。

而阿濟格雖然也屬於勇將,但是卻從未有過率領十萬大軍的資歷。此次統軍十萬,如果順利歸來,相比其資歷將會大舉提高

大明崇禎九年四月。

皇太極以傳國玉璽爲契機,稱帝。改國名爲“清”,號崇德皇帝。

同時,登基儀式上,皇太極宣佈第三次入塞伐明。

爲了充分牽制大明的兵力,佈置迷局。

清廷令多爾袞這等威名赫赫的統帥,率領一萬多軍隊,號稱十萬,在寧遠邊境挑釁。使得寧遠邊境四萬關寧軍一線部隊,枕戈待旦,陷入緊張氛圍中。

與此同時,阿濟格卻是悄然率領着2萬滿洲八旗,並且在沿途中召集更多的蒙古部落的炮灰,組織十萬大軍,發動第三次入塞伐明軍事行動。

大明長城防線顯得靜悄悄,無人知曉滿蒙十萬大軍,如一把鋒利的匕首,準備再次插入大明腹地

第26章 拜年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178章 風俗第135章 佈局(二)第31章 土化肥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01章 香水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80章 虜變(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04章 總督(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45章 虜退(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245章 長崎(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77章 創刊(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04章 總督(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80章 暗流(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91章 鎮壓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40章 問策(二)第8章 欲練兵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48章 銀荒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57章 建黨(二)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79章 虜變(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20章 震動(四)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19章 震動(三)第233章 菸草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
第26章 拜年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178章 風俗第135章 佈局(二)第31章 土化肥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01章 香水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80章 虜變(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04章 總督(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45章 虜退(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245章 長崎(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77章 創刊(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04章 總督(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80章 暗流(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91章 鎮壓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40章 問策(二)第8章 欲練兵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48章 銀荒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57章 建黨(二)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79章 虜變(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20章 震動(四)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19章 震動(三)第233章 菸草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