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

崇禎九年七月初。

阿濟格大軍陳兵居庸關和昌平縣。

居庸關守將王樸,倒是員勇將。與阿濟格對戰十多天,斬殺1104人,俘虜143名韃子,創下了此次滿清入寇之戰中,最爲漂亮的戰功。

對於居庸關守將王樸的強硬表現,阿濟格感覺非常惱怒,卻也因爲居庸關難下,阿濟格將重點進攻的目標,轉向了昌平縣。

昌平縣除了是座戰略重鎮之外,還是明廷皇陵重地。

大明皇陵分佈三地——主要有昌平縣天壽山皇陵,其次是南京的孝陵,最後纔是中都鳳陽皇陵。

昌平縣的皇陵,埋葬了明朝十二位皇帝,是明朝最重要的皇陵所在地。

而南京皇陵中葬着太祖皇帝朱元璋,以及明代宗朱祁鈺這兩位皇帝。

中都鳳陽皇陵,埋葬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兄嫂等等族人。

崇禎八年,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挖了鳳陽皇陵,掘得數百萬兩陪葬物品,便是震動了天下。引得明庭派出洪承疇、盧象升率領全國精銳兵馬對其圍剿。

滿清十萬大軍,集中在了昌平縣,自然也對明朝的皇陵大感興趣。畢竟,任何個皇帝的陪藏品,皆是價值連城的。

阿濟格大軍派兵攻打天壽山,擊敗了守陵的3000多官兵,獲得了2000名俘虜。並公然表示,要挖皇陵。

昌平縣的文武百官,紛紛感覺到震驚。皇陵如被挖,比昌平縣被破,責任更大!

賀世壽才感覺,守衛昌平縣,就是被派來背黑鍋的。難怪監軍高起潛等等遠遠躲開昌平縣,顯然是不願意擔負昌平失守,皇陵被挖的責任。

賀世壽無奈之下,只好派出使者請求阿濟格先不要挖皇陵,昌平縣可以籌錢百萬,禮送阿濟格大軍退兵。

而阿濟格卻是表示願意釋放2000名皇陵俘虜,以表示“誠意”。僅要求賀世壽,月內籌集百萬兩銀子,清兵便會退出關外。

正在賀世壽、巢丕昌大肆借款時,2000名被釋放回來的俘虜卻是突然起兵叛亂,城內頓時亂成團。而亂兵乘機打開了城門,放滿清軍隊入內。

接着,揚古利領着2萬大軍入城,迅速的俘虜了賀世壽、巢丕昌兩人。

“你們不守信用......說好了,我籌集百萬贖金,爾等便退軍!”賀世壽被繩索五花大綁,顯得有點狼狽斥責道。

揚古利等人轟然大笑道:“太幼稚,太天真!你中原兵書有話說,兵不厭詐!爾等自己笨死了,還怪我軍不守信用?”

阿濟格更是冷笑道:“不但如此,天啓皇帝的皇陵,咱也挖開了!崇禎帝也真窮,給他兄長的皇陵裡面放置的陪藏品,纔不過價值30萬兩!”

“什麼?天啓帝的皇陵被挖了?”賀世壽、巢丕昌兩人迅速面色變的如死魚般的灰白,癱軟的跌坐於地。

阿濟格道:“賀巡撫、巢總兵,現在大明十二座皇陵,被咱也掘開了座。哪怕放你們回去,也會被你們的皇帝砍腦袋,不如投降我大清吧!”

晉商王登庫也在旁笑,道:“大明國勢闇弱,我大清卻是武功蓋世、蒸蒸日上。五行生剋,以水克火,則是天道大勢!爾等現在投降我大清,將來大清問鼎中原,爾等也算是開國功臣.......”

賀世壽喃喃自語道:“爾等剃金錢鼠尾,非華夏衣冠,如何能統治中原?”

清朝人的辮子,其實也是演變的。最正宗的滿清辮子,僅僅是頭頂中間,留下小撮毛,如同銅錢大小的毛髮,結成辮子。

到了清朝中期,頭頂的那撮毛,開始逐漸變的多起來。

清後期的大辮子,僅僅剃掉前額的頭髮,後面頭髮保留,雖然依舊很醜陋,但是已經比之清朝要美觀的多了。

後世的清宮戲基本都是大辮子,其實不過是藝術美化。頭頂中間留下撮銅錢大的“金錢鼠尾”,纔是滿清辮子正宗。

歷代胡人中,衣冠之醜陋,無超越滿清者!

阿濟格道:“哼!蒙元何嘗是漢人衣冠,不也曾問鼎中原,坐那中原皇帝?”

賀世壽道:“胡人無百年國運......蒙元纔不過坐穩八十年江山,便被驅出關外!”

阿濟格惱怒,將刀架子其脖子上,道:“你倒是降不降?”

賀世壽呸了口道:“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

事實上,賀世壽年事已高,也活不了幾年。而家族中人,皆是在江南地區,如他投降,朝廷遷怒,滅其家族,得不償失。

賀世壽左思右想,心道還不如做出番姿態,壯烈犧牲。至少,朝廷會看在其忠義的份上,饒過其家族中人。

“那我便成全你!”阿濟格暴怒,抽出鋒利的彎刀,對着賀世壽脖子劈,血水四濺,顆滾圓的腦袋在地上翻滾。

阿濟格兇惡的目光盯着巢丕昌。

巢丕昌被嚇的面無人色,連忙跪地道:“賀老兒,不識擡舉!小人巢丕昌,願降,願降......”

阿濟格譏笑道:“投降後,更換衣冠,剃的大清的金錢鼠辮子,你可願意?”

“小人願意!”

“好!來人!讓理髮匠,給巢大人剃髮!”

賀世壽死,巢丕昌剃髮投降。

並且,在巢丕昌也勸降了7000名官兵。

剩下的莫約萬名昌平軍民不降,阿濟格令投降的這些漢奸,每人至少殺名不降者,作爲投名狀。

“對不起了!”巢丕昌咬牙,揮劍斬向不肯投降的副總兵李泰。

日之間,昌平縣人頭滾滾!

剛剛投降歸附滿清的天津鎮漢奸官兵,紛紛舉起屠刀,砍向昔日的同袍!

阿濟格見狀,笑道:“你看!這明人多下賤,爲了活命,寧可屠自己的同胞同袍!而他們投降後,能夠獲得最好的結果,便是上戰場,做最低等的炮灰!”

揚古利贊同道:“殺不投降者,作爲投名狀。如此來,他們便沒有退路了!想必會更賣力給我大清效忠吧!”

“這都是王先生的妙計!”阿濟格笑道。

王登庫哈腰道:“奴才這點小聰明,不能與郡王爺相提並論!”

阿濟格、揚古利兩人聞言,哈哈大笑,顯得愉快之極。漢人中,像王登庫這種鐵桿漢奸越多,滿清便越有希望,問鼎中原......

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47章 收容難民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43章 新軍醫院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91章 鎮壓第118章 震動(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9章 皇家新軍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1章 虜變(三)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35章 佈局(二)第118章 震動(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70章 豐收(一)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79章 遊街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71章 豐收(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33章 菸草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98章 情報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63章 返航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71章 豐收(二)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82章 暗流(三)第241章 問策(三)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74章 赤字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73章 民心沸騰
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47章 收容難民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43章 新軍醫院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91章 鎮壓第118章 震動(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9章 皇家新軍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1章 虜變(三)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35章 佈局(二)第118章 震動(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70章 豐收(一)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79章 遊街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71章 豐收(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33章 菸草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98章 情報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63章 返航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71章 豐收(二)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82章 暗流(三)第241章 問策(三)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74章 赤字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73章 民心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