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人定勝天

漢沽是天津七十二沽之一,擁有人口1萬多,人煙是比較稠密的。須知,在此時的歐洲人口超過1萬人已經屬於大城市範疇。巴黎、倫敦之類的大都會,人口還不滿20萬人。

但是,天津地區一萬人規模的村莊多不勝數。漢沽在明朝並未被大開發,僅有煮鹽、捕魚、農業這三項產業。明朝時期,北方真正的產鹽中心是在直隸布政司滄縣長蘆鎮。

當然,爲了便於管理,天津的煮鹽場,也歸屬長蘆鹽場管轄。直到清朝,滄縣長蘆鎮的鹽場廢棄,天津的鹽場大興,天津鹽場被冠以“長蘆鹽場”之稱。

總之,以北方長蘆鹽場的總產量而言,一年能生產100多萬石食鹽,基本壟斷直隸和山東等地的食鹽市場。不過,漢沽的食鹽年產量僅2萬多石,佔據的經濟比重很低。

而漢沽擁有漁民1500多人,漁船200多艘,年捕魚超過20萬石,逐步成爲了當地最重要的收入。

儘管如此,漢沽絕大多數人口,還是以種田爲主。漢沽經管土壤並不肥沃,但是農民也開墾了大約3萬多畝田,莫約有4000多人以種田爲業。當然,漢沽當地農業談不上農田水利,大戶人家霸佔了水源種植好田,普通的農民的土地多遠離水源,受到乾旱影響,長勢遠遠不如往年。

漢沽的村長張龍,是一名40來歲的精悍男子,略微認識一些文字,也當過兵,年輕時走南闖北,奔波于山東、遼東等地,在村裡面屬於見多識廣的人物。

漢沽併入經濟特區,朝廷已經有了公文,張龍對此,也是非常配合。因爲,併入特區後。漢沽升級爲鎮,張龍獲得特區鎮長的待遇,月薪達到80兩銀子。公職獲得的收入,比之家裡面的田租收入更高。

“張鎮長,漢沽的農田基本沒有農田水利!”肖圖白皺眉。

張龍說道:“以前徐光啓大人在任的時候。搞過。不過。沒夠搞成。”

肖圖白問道:“爲什麼沒有搞成?”

張龍理直氣壯道:“大戶人家種的田,靠近水源,根本不用搞水利。泥腿子們的田要搞水利,但是他們沒錢!而且。以前朝廷的北方糧餉,大半是從南方調集過來。如果,我們北方搞了農田水利,北方糧食產量高了,朝廷便會在北方多徵收糧餉。同時會減免南方稅收,平白給南方佬佔便宜!”

肖圖白愕然,這是什麼邏輯?

爲了不給南方佬佔便宜,所以北方就不搞農田水利了!

中國古代的農業,最初是發源於北方黃河流域。在漢唐時期,北方黃河流域的農田水利技術,是相當發達的。在宋朝以前,北方是遠遠比南方繁榮。

但是從南宋時期開始,北方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力加速向南方轉移。南北經濟生產力水平逐漸開始逆轉。南方呈現欣欣向榮,技術出現井噴。而北方地區,經濟文化呈現倒退跡象。

明朝江南地區的人均承受的賦稅是超過北方几倍,但是江南地區百姓的收入水平,卻是遠遠超過北方。相對於動亂連綿的北方。南方卻顯得安定祥和,經濟繁榮。

哪怕是單純搞農業,江南人也被北方人搞的成功。

一方面是南方水土環境優越,令人一方面卻是江南地區百姓識字率高更容易接受先進事物。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南方大行其道,而北方的農業技術水平卻呈現技術退化的苗頭。

而從天啓年間開始。北方乾旱頻繁。

江南地區出身的官員,不斷上書建議,在在北方大力修建農田水利,提高北方農田的抗旱抗災能力。

但是,在北方遭到了抵制,因爲農田水利建設是要出錢的,北方人不願意掏錢修水利設施,也怕被朝廷藉機從北方人身上徵收更多苛捐雜稅。很多北方人認爲,南方人在北方推廣農田水利,是一個南方佬針對北方的陰謀。目的是要減少南方稅收,增加北方徵稅。爲了避免被南方人佔便宜,北方各省縉紳一致抵制興修水利。在北方推廣紅薯,同樣遭到了農民抵制,因爲保守的北方農民並不願意種植這種陌生的植物。

“農田水利搞好了,莊稼產量高了,是我們天津人自己佔便宜。而不是所謂的南方佬佔便宜……”肖圖白駁斥這種歪論,與此同時也表示,“特區政府投資5萬兩銀子,漢沽百姓出點力氣。今年莊稼收割後,搞好農田水利!”

張龍連連道:“國師大人說的是,小人一定配合政府,落實好政策。”

肖圖白點了點頭,漫步在麥田中。

望着金黃色的麥子,已經即將成熟。而田間,不時見到農民拿着網兜之類的簡易工具,捕捉蝗蟲。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農民的捕捉蝗蟲的技術,已經突飛猛進。一些有天賦的捕蟲能手,甚至一天之間捉蟲20斤。熟練的農民,一天也能夠捕捉5斤蝗蟲。

在農民們的奮鬥下,整個天津的蝗蟲,如同自投羅網一般,不斷的被農民捕殺。這充分說明“人定勝天”的道理。

許多自然災害,只要人類肯努力,總能夠將損失大幅度降低。而如果不努力,那麼蝗災之下,有可能顆粒無收。

相對於山東、北直隸、河南等等鄰近的省份蝗蟲肆虐,將田中禾苗糟蹋的不成樣子。天津周邊3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禾苗損失輕微,僅僅有十分之一的禾苗被蝗蟲糟蹋。

當然了,由於特區政府對於滅蝗的補貼,普通的佃農、自耕農和地主們,已經挽回了禾苗被蝗蟲糟蹋部分的損失。

此外,一些養雞、養鴨的家庭,則是大獲其利。因爲,蝗蟲是一種天然的、高蛋白的飼料,只要將雞鴨放養,雞鴨會自己去吃蟲子。而雞鴨食蝗蟲,不但能夠長的膘肥體健,而且雞鴨下蛋,孵出小雞小鴨,很快又會通過食蝗蟲快速的成長。

很多飼養幾隻雞鴨的,在蝗蟲肆掠的時期,通過下蛋孵化,將家中的雞鴨數目增長了幾倍。而且,這些雞鴨的體重也是迅猛增長數倍。

就拿經濟特區政府官辦的葛沽農場而言,在蝗災爆發之前,通過不斷引進雞苗、鴨苗,以及農場的自己孵化雞卵鴨卵,將雞鴨的數目增長到了30萬隻。而蝗災逐漸爆發之後,農場雞鴨的數目一每星期五萬多隻的速度,迅猛而增長中。

而光憑着葛沽農場的這些食蝗的雞鴨特種部隊,蝗蟲來了基本上是給雞鴨們送菜。當然,有時候外地遷徙而來的蝗蟲數量過多,雞鴨吃不來,這時候農場的工作人員,纔會參與人工捕捉蝗蟲。

肖圖白看着農民捕捉蝗蟲的場景,忽然豪氣萬丈道:“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

PS:已經恢復更新,能夠保持更新穩定,求訂閱支持。

第241章 問策(三)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45章 長崎(一)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65章 重農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01章 香水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1章 虜變(三)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49章 皇家布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34章 佈局(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03章 總督(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49章 皇家布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79章 虜變(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39章 問策(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20章 震動(四)第134章 佈局(一)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9章 皇家新軍第3章 計劃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78章 創刊(二)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45章 虜退(二)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46章 長崎(二)第120章 震動(四)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70章 豐收(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1章 虜變(三)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83章 暗流(四)
第241章 問策(三)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45章 長崎(一)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65章 重農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01章 香水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1章 虜變(三)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49章 皇家布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34章 佈局(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03章 總督(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49章 皇家布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79章 虜變(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39章 問策(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20章 震動(四)第134章 佈局(一)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9章 皇家新軍第3章 計劃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78章 創刊(二)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45章 虜退(二)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46章 長崎(二)第120章 震動(四)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70章 豐收(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1章 虜變(三)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83章 暗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