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

明朝時期,國的鋼鐵冶煉心是在南方,北方的無論開採的礦藏數量,還是高爐鍊鐵的規模,皆不及南方地區。

準確的說,北方的高爐鍊鐵並不甚普及,鍊鐵還停留在小型鐵匠鋪狀態。

而在南方“高爐鍊鐵”之類的先進技術,已經非常普及。尤其是,廣東省更是南方鋼鐵冶煉的心。而廣東省,最繁華的鋼鐵冶煉心,則是位於佛山。“蓋天下產鐵之區,莫良於粵,而冶鐵之工,莫良於佛山”,佛山的鋼鐵,也是源源不斷的向日本、朝鮮、南洋、歐洲等等市場傾銷。市場對於鋼鐵飢渴的需求,刺激了廣東一帶的高爐鍊鐵大爲興盛。光是小小的佛山就擁有10多萬名鋼鐵工匠。當地不但鐵匠鋪林立,而且數千人的大型鋼鐵廠,也不勝枚舉。

採用“高爐鍊鐵”技術進行大規模的冶煉生產,造成了明朝的鐵價,成爲了17世紀的全世界最低。在歐洲,鐵還是相當貴重的物資,而在明朝鐵已經很氾濫。

甚至明朝時期,鋼鐵冶煉根本不是國家壟斷,明朝的鐵一半以上都是私人的鐵廠和鐵匠鋪生產出來的。

鐵在明朝是不值錢的,只有鋼纔是很貴重!

崇禎年間的1斤鐵零售價大約是100錢,一斤“百鍊鋼”至少是2兩銀子。在後世看來,這種價格簡直貴的不可思議。但是,相對於17世紀而言。這樣的價格就是廉價的代名詞。

17世紀,歐洲的荷蘭、葡萄牙商人,從國購買鐵,經過長途運輸,販運到歐洲,也能有一倍的利潤。當然,專門販鐵賣,對於這些遠洋商人來說,利益還是太少。所以,他們僅將國進口的鐵塊作爲船底的壓倉物品。維持船體平衡。到了歐洲後,再將這些作爲壓倉物品的國鐵塊,脫手出售。

明朝的鋼鐵冶煉心在南方,令肖圖白很無語。後世的影像,南方是非常缺少鐵、煤之類的資源。當然了,17世紀而言,南方的哪些小型露天礦藏,就足以滿足生產所需。一旦進入真正的工業化生產時代,鋼鐵冶煉心還會遷移到北方。因爲本質上。此時北方很多的礦藏未被發現。但是,後世勘探經驗表明。以煤炭和鐵礦之類的金屬資源而言,北方比南方多幾十倍。

事實上,天津地區就比較適合成爲鋼鐵冶煉的心。因爲,天津本身擁有煤炭資源,而天津周邊的北京、唐山等等地區,大型鐵礦、煤礦多不勝數。後世的,河北鋼鐵集團、首鋼集團之類的超大型鋼鐵集團,離天津都是不太遠。

而將天津作爲鋼鐵冶煉的心,那麼不但能夠獲得北京、唐山等地的煤鐵資源。而且山東、遼東、朝鮮等地的豐富資源。也能通過海運,便捷的運輸到天津。而通過海運輸送到天津的礦石資源,並不會比附近的礦山陸地運輸成本要高到哪裡去。

後世,上海的寶鋼集團經驗證明,臨海的港口成立鋼鐵集團,比之在礦山附近設立鋼鐵集團,生產和銷售成本會更低。

而天津除了擁有類似上海的區位優勢之外。還擁有技術優勢!像“高爐鍊鐵”在北方就比較不普及,所以採用這種先進技術鍊鐵,在北方比之普通鐵匠鋪,是有巨大的成本優勢和產量優勢的。

天津的“高爐鍊鐵”的成本。平均每斤鐵60錢,擁有40錢的毛利空間。

而“坩堝鍊鋼”技術的出現,使得每斤鋼的成本,壓縮到了100錢。這使得鋼的利潤,更達到恐怖的程度。

因爲,傳統的鐵匠們,製造一斤“百鍊鋼”,至少是1.5兩銀子的成本,甚至更高!並且,產量也很低!

“坩堝鍊鋼”非但成本低廉,而且產量是普通鐵匠的100倍!這種先進的技術出現,標誌着傳統工藝的鐵匠們,會承受陣痛!當然,肖圖白非常注重招攬傳統的鐵匠,用優厚的薪水,吸引他們加入鋼鐵廠上班。無論如何,新技術出現後,將會碾壓舊手藝的生存空間。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接受新技術,將會獲得比以前更高的收益!而抱殘守缺的人,將會被歷史洪流碾碎!

歷史上,“坩堝鋼”在英國被髮明之後,就曾經遭到英國的鐵匠們集體抵制。洪茲曼用來製造“坩堝鋼”的鋪子被鐵匠們砸毀,洪茲曼迫不得已離開英國。最終,洪茲曼以“坩堝鍊鋼”製造的鋼鐵產品向整個歐洲銷售,廉價的鋼鐵產品造成英國抵制這種先進技術的工匠們紛紛破產。

而由於鐵的利潤並不高,“天津鋼鐵集團公司”高爐冶煉出來的鐵,除了少數供應給“天津軍械廠”用以生產武器之外。其餘的鐵產量,皆作爲“坩堝鋼”的原料。

“坩堝鋼”直接打造成工具、農具、冷兵器,或者乾脆是鋼錠,對市場進行銷售。

高碳鋼又有別稱是工具鋼,工業生產所需的各種鋼製工具,離不開高碳鋼。能夠量產高碳鋼,對於升級工業體系,有着巨大的意義。

農具直接高碳鋼製造,不但比鐵製的農具鋒利,而且還更結實耐用。

高碳鋼打造的刀、劍、斧頭等等冷兵器,在這個年代也屬於絕世神兵。

“鐵的利潤太低,這點辛苦錢賺的太頭疼了,暫時忽略不計吧!僅算鋼的利潤,假設,我廠一年能生產50萬斤‘坩堝鋼’,‘坩堝鋼’價格與百鍊鋼相同——那麼,我們一年可以獲得100萬兩銀子的收入,而成本僅是5萬兩銀子!95萬兩利潤,比我們投入的30萬年的資本要高2倍多!”肖圖白興奮的表示,“通過這麼鮮明的對比。我們應該更清醒的意識到,什麼叫做‘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獨門壟斷的科技就是暴利’了吧!”

衆多工匠紛紛瞭然於心,振奮道:“當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獨門壟斷的科技就是暴利!”

“爲了廚獲得暴利,我們首先要對‘坩堝鋼’技術進行嚴格保密!至少,我們需要壟斷這門技藝五年以上!五年以內通過利潤,我們建立產量更大的高爐,讓鐵的產量暴增、成本降下來。根據‘坩堝鋼’的原始工藝。研製更多的創新技術。力保將來哪怕‘坩堝鋼’原始工藝已經非我們獨有,但是我們依然能夠通過技術的創新,獲得更多的利潤!”

肖圖白鼓勵:“對於創新的工匠,我並不吝嗇。此次,立下頭等功勞的三名工匠,李鐵柱、王大有、賀鐵牛三位,各自獎勵工廠1%的股份。其餘,參與攻關項目的,獎勵100兩銀子。當然。也可以用這100兩銀子折算成爲工廠的原始股。在保證工廠生存、發展所需的資金之外,工廠的利潤按照季度分配。確保三分之一的利潤分配給股東……”

李鐵柱、王大有、賀鐵牛三人皆是比較喜歡動腦筋,並且有一定化知識的鐵匠。而且,讀了不少金屬冶煉的技書籍。如果是後世,他們都會被當做技術大牛,被國家供着。但是在明朝,他們匠戶的枷鎖,令他們每個年需要有幾個月時間,免費爲朝廷勞作。並且,匠戶世家。世代是匠人,不能參加科舉,永遠不能成爲統治階級。

因此,匠戶的地位,在明朝一向是不高的。這種身份並不是特權,而是擁有歧視性的壓迫身份。不少的匠戶,有了錢之後。往往選擇上下打點,脫離匠戶身份,其子孫後代一般也選擇種田、經商、讀書,很少願意祖祖輩輩一直擔任匠戶。

而特區。沒有所謂的匠戶身份,只有“技術工”。其,“技術工”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擔任的,需要去考試。

特區的技術工種按照——鐵工、木工、船工等等不同工種分類。並且還有8個等級。一級工是入門技術工人,一直排到8級工。

事實上,特區最高級別的技術工,也纔有級工暫時僅存在於理論,7級工除了手藝之外,還需要留下影響力巨大的技術論,推動技術向前發展。而8級工,則必須是研製出蒸汽機、發電機之類逆天的存在,纔有資格獲得。

事實上,特區的工廠,也是按照技工的等級,開出不同的薪水。一般,能夠達到3級技工,已經能夠拿到10兩銀子的月薪。每升一個等級,月薪至少翻幾倍。

李鐵柱、王大有、賀鐵牛三人的技工評級,也纔是鐵匠6級,工廠給予的薪水是月薪150兩銀子。做到這般的程度,光靠着薪水,他們的收入,已經不遜色千畝良田的地主。若是誰有本事,達到了7級、8級的水平,到時候恐怕年薪會是幾萬兩的代價供着。

隨着肖圖白的解說下,現場70餘名“坩堝鋼”項目的參與工匠,紛紛的決定將現金獎勵折算成公司的股份。

因爲,鋼鐵在這個年代,不單單是產品這麼簡單,甚至還可以被視爲僅次於金銀的硬通貨幣。

農業時代許多大戶人家儲備財物,首先是購置田產、莊園,等到田產莊園之類的固定資產財富,很難兼併擴張的時候,地主們開始儲備金、銀、銅錢等等貨幣。除了金銀、銅錢之外,有時候大戶人家也將鐵錠、鋼錠作爲財產,儲備在倉庫裡面。

因爲,鐵和鋼能夠儲備很長時間,最多僅是表面生鏽,裡面大多數的金屬,皆是能夠保存很久。和平年間,鋼鐵能鑄造農具和鐵器使用,遇到亂世,家族儲備的鋼鐵資源,也能夠打造成兵器,用以自衛。

總而言之,鋼鐵在這個年代,也能夠當做錢去使用,絕大多數的財主,都會很樂意在家的倉庫儲備一定的鋼鐵。

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79章 遊街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77章 創刊(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34章 陰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78章 風俗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1章 勝了(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85章 獨石口(三)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98章 情報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98章 情報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41章 問策(三)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79章 虜變(一)第142章 勝了(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78章 風俗第104章 總督(二)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72章 豐收(三)第174章 赤字第75章 糧商(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77章 創刊(一)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40章 問策(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66章 傳教士(一)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8章 銀荒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18章 震動(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98章 情報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34章 陰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29章 四艘新艦
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79章 遊街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77章 創刊(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34章 陰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78章 風俗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1章 勝了(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85章 獨石口(三)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98章 情報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98章 情報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41章 問策(三)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79章 虜變(一)第142章 勝了(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78章 風俗第104章 總督(二)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72章 豐收(三)第174章 赤字第75章 糧商(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77章 創刊(一)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40章 問策(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66章 傳教士(一)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8章 銀荒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18章 震動(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98章 情報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34章 陰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29章 四艘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