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獨石口(三)

“大人......援軍!”

“援軍來了,援軍來了!”

獨石口南面,一隻數千人的援軍,風塵僕僕的趕來。援軍,帶來了大量的箭簇、兵器、糧食、藥品。

這使得獨石口內開始充滿了生氣!

士氣,不但來自於軍餉、傷亡等等情況,更來自於信心。支撐獨石口守軍的最大信心是——朝廷會派援軍!

現在苦苦等候的援軍終於來了,不少人激動的淚流滿面。

熊彪感覺到終於鬆了口氣道:“總算盼來援軍了!”

率領援軍的,是巡關御史王肇坤,戰爭爆發後,朝廷派遣了大量的勳貴、文臣、太監上前線慰問、巡視,王肇坤也是其中之一。

王肇坤是崇禎四年的進士,原在刑部任職,後改爲御史。崇禎八年流賊破鳳陽後,王肇坤上書,指出兵驕將悍,對於剿匪行動過於兒戲,沒有認真對待。使得原本陷入包圍圈的流賊,度過黃河,逃脫了包圍圈,南下攻破鳳陽。因此,王肇坤略懂軍事,指出了軍隊的弊政,因此被委派成爲在軍隊中巡視的御史。

今年,清兵入關不久,王肇坤被委派爲巡關御史,在各處關口巡視軍情。張鳳翼、高起潛派援軍時,便讓王肇坤統領這隻援軍,並且接管獨石口的防禦。

王肇坤搖頭道:“不知道,本官僅是負責帥三千援軍,前來獨石口支援。後面會不會派援軍,要看高監軍和朝廷的旨意了!”

熊彪心中不以爲意笑道:“高監軍,是內廷知兵第一人,想必還會派援軍的吧?”

王肇坤聞言,也點了點頭道:“整體戰略部署,讓大人們傷腦筋,咱們是任務是守住獨石口!”

熊彪說道:“王大人您是御史,既您來了,就由您指揮吧!”

以文馭武,這是大明的傳統。

巡關御史王肇坤率領援軍增援後,獨石口遊擊熊彪,也是非常爽快的將指揮權讓給王肇坤。

王肇坤點頭道:“軍情緊急,本官就不客氣了!”

隨着援軍的到來,獨石口大明守軍增加到了4500人!

不過,城外的滿蒙騎兵,已經越來越多,光是帳篷已經綿延幾十裡。人沸馬嘶之聲,已經足以令人感覺到頭疼。

望着綿延的敵軍,王肇坤、熊彪等人深深的感覺到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是,獨石口內的大明士兵,卻是因爲援軍的到來,顯得非常的樂觀。

————————

“大明朝來援軍了!”

獨石口獲得了增援後,關外的韃子們,顯然有點騷動。

脾氣暴躁的武英郡王阿濟格,更是暴怒的指着阿巴泰鼻子怒道:“阿巴泰,你是怎麼搞的。幾萬人三天楞是沒有攻下獨石口,還讓明軍的援軍趕至?”

阿濟格是**哈赤的十二子,其戰功僅次於多爾袞,而被譽爲八旗第一勇將。而那阿巴泰是**哈赤的第七子,照說是阿濟格的哥哥,不過,阿巴泰屬於**哈赤諸子中比較不得志的一位。

因爲,皇太極繼位後,僅僅封阿巴泰爲貝勒,其手下也只有6個牛錄。連後輩,比如豪格也成爲八旗旗主之後,便時常抱怨。而且,隨着蒙古人,也開始八旗化,滿清出現了不少的蒙古旗主、貝勒。阿巴泰更是擺線他的資歷、血統,更是對蒙古的那些旗主、貝勒,橫鼻子豎眼,因此更是令皇太極多次訓斥。

總而言之,阿巴泰自己對於地位非常不滿,抱怨連綿,而滿清內部,旗主、貝勒們,也多是不待見阿巴泰。

“老十二,你.......”阿巴泰顯得有點怒氣上涌。阿巴泰作爲一名兄長,被弟弟訓斥,自是不滿!

“我是就事論事,你憑你的這三天的表現,罵你幾句,就罵不得了?”阿濟格冷冷道。

阿巴泰憤然道:“獨石口的明軍早就做好了準備!”

在皇太極時代,兩次成功的進入大明腹地,都是靠着騎兵的機動力,突然在某個關隘處,投入了優勢兵力,從這些長城的缺口處,攻入大明腹地。

一旦大明做好了準備,在關口出集中了大量的兵力,靠着突然襲擊,破關而入的軍事行動必然變成無功而返。

而這一次皇太極令阿濟格攻明,給予了厚望。不但是爲了搶劫物資、人口,更主要是通過給大明京城附近造成大肆破壞,損傷大明的元氣,使得大明短期內自顧不暇,需要長時間舔傷口。

而等到阿濟格班師而回後,皇太極的計劃是,再次征討朝鮮,將朝鮮的仁宗大王給抓到手,並將朝鮮親明的文武大臣給屠掉,換一批更聽滿清話的走狗上臺。與此同時,大明佈置在鴨綠江皮島上的東江鎮十萬軍民顯得非常的礙眼,皇太極也準備徹底將之消滅。

所以,阿濟格這次攻明,爲的是造成北直隸大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秩序,才符合滿清的戰略利益,爲下半年再次攻朝、攻打皮島等等行動做鋪墊。

如果,灰溜溜的回去,那麼衆人皆沒有好果子吃!

阿濟格冷冷命令,道:“阿巴泰,我再給一天時間,必要攻破獨石口!否則,別怪我無情!”

“哼!”雖然阿巴泰非常不滿阿濟格的態度,不過,依然不得不承認,自己怕了。如果,因爲作戰不利,而被押回盛京,雖然不會殺了他,但是今後別想受到重用了。

此時的八旗貴族雖然講究血統出身,但是更講究本事。**哈赤生前,曾經許諾給阿巴泰成爲八旗的一個旗主。不過,阿巴泰的戰功很一般,因此一直沒有能夠實現夢想。而皇太極登基後,則是拉攏年紀比他小的弟弟們,打壓阿巴泰之類的哥哥們,更讓阿巴泰等人顯得很悲催!

阿巴泰相信,如果這次他犯下足夠多的錯誤,回去後,甚至連手下6個牛錄的兵權,也未必保得住......

“殺,一天之內,不惜一切代價,攻破獨石口!”

阿巴泰開始動員了。不但是作爲炮灰的蒙古旗人,甚至連他手下的正藍旗兵丁,也開始被派上了戰場。

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65章 重農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76章 糧商(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19章 震動(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17章 震動(一)第179章 遊街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19章 整風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19章 震動(三)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265章 重農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35章 佈局(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4章 搶修棱堡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章 皇家新軍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0章 棱堡(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86章 獨石口(四)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36章 送別第176章 買辦(二)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9章 皇家新軍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03章 總督(一)第177章 年假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79章 遊街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03章 總督(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
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65章 重農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76章 糧商(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19章 震動(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17章 震動(一)第179章 遊街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19章 整風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19章 震動(三)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265章 重農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35章 佈局(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4章 搶修棱堡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章 皇家新軍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0章 棱堡(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86章 獨石口(四)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36章 送別第176章 買辦(二)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9章 皇家新軍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03章 總督(一)第177章 年假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79章 遊街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03章 總督(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