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

肖圖白向來認爲,明末唯一的出路是搞資本主義,搞城市化,搞工商業。??除此之外,均沒有辦法解決“王朝週期律”的怪象。

改朝換代,本質上不過是先通過破壞,屠殺掉大量人口。人口、生產力大幅度降低,之後再重建。

王朝週期律,大亂大治,其實是在死循環,原地踏圈子,永遠不能進步。而城鎮化、工業化,纔是結束這種無意義的循環,讓中華文明進入全新的階段的良方。

正是對於工業化、城鎮化,充滿了崇拜,所以肖圖白領導下的顧問黨人,對於建設龐大的城市,也是非常着迷的。

鹹水沽——將來至少是5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

事實上,在工業革命之前的城市面積都一直並不是很大。

比如,此時中國最大的城市北京城,城市面積也纔有80多平方公里。而17世紀世界最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的面積也才100平方公里。

而倫敦、巴黎之類的名城,纔不過是二三十平方公里左右。

明朝時期大約有1000多座縣城,小則只有兩三平方公里,大則十多多平方公里。至於南京、蘇州、杭州、廣州之類比較有名的大城市,面積大約是在五十平方公里左右。

等到鹹水沽竣工,在17世紀的全球,至少能夠算得上世界前30名的大城市。這一番宣傳,更令顧問黨人,充滿了建設激情。

在6月中旬,葛沽已經派遣一些工程建設人員,去鹹水沽進行進行測繪地形地貌,給鹹水沽將來的城鎮建設,打好基礎。

雖然,在韃子沒有退兵之前,鹹水沽不會大興土木。但是,測繪和設計之類的準備工作,還是要做好的。

——————————

自從韃子從獨石口入關後。

北方各地謠言四起!

什麼韃子已經打到北京,什麼皇帝逃亡到河南,這一類的消息漫天的飛。這也造成了北直隸和山東等地,大量地主富戶的恐慌拋售產業,北直隸、山西、山東、河北各省,地價、房價大跌。

與此同時,各地奸商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尤其是糧食價格,陷入了恐慌性上漲。大米價格一度達到每石10兩銀子,小麥高粱價格也達到每石3兩多銀子。

而糧價大漲之後,天津和北京開始流行——烤紅薯!

烤紅薯,最先是出現在葛沽鎮。

葛沽鎮糧食豐收之後,由於馬鈴薯大多數都賣給了糧食商人,紅薯卻比較滯銷。爲了消化紅薯的庫存,葛沽政府與當地酒店合作,試着推出烤紅薯這個新產品。

一石紅薯的批發價格低廉至03兩銀子。

哪怕烤紅薯每斤售價十文錢,1石紅薯烤熟後,也能夠賣到377兩銀子。將燒烤的煤炭錢算進去,一石烤紅薯的利潤也達到2兩銀子。

最初,葛沽的酒樓擔心政府強行攤派銷售紅薯,有很多的顧慮。不過,葛沽政府先採取免費送每家酒樓10石紅薯,令其烤熟後進行銷售。

酒店的老闆也比較敷衍的烤了一些紅薯,沿街販賣,每斤紅薯的價格,也完全遵循政府給予的指導價——10文錢一斤。

結果,烤熟後的紅薯,因爲低廉的價格和可口的味道,迅速的風靡葛沽。就連天津衛的市民,也爲了貪便宜,前來葛沽購買烤紅薯。

而隨着烤紅薯的美味,在市井口口相傳,紅薯作爲一種糧食,終於被北方的百姓們接受了。

以前,推廣紅薯不利,主要是地方官強行攤派農民種植,但是紅薯既不能用於繳稅,也不能交地租,糧食商人也不下鄉收紅薯,所以才推廣不開。

眼下,隨着烤紅薯的風靡,許多百姓親自嘗過了紅薯的味道。市場開始接受了這種食物之後,相信一些比較開明的農民、地主,也會試着種植這種作物。

烤紅薯風靡,帶動了紅薯的需求。

以糧食商人見縫插針的習慣,見到這種糧食已經被市場接受,那麼,他們肯定也會前來收購紅薯!

只要糧食商人,爭相收購紅薯,那麼這種作物,推廣也就容易了!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政府講一堆紅薯的優點,讓百姓種植,差點好心辦壞事,釀成民變。

而商人肯掏錢收購紅薯,那麼農民和地主,便會迅速的學習如何去種植這種作物。

“商人真是趨利的動物,以前我廉價推銷紅薯,他們都不要。現在卻一個個纏着我要紅薯了!”將岸露出了得意的笑意。

肖圖白打趣笑道:“將大人,心裡肯定是非常得意吧?”

將岸只能嘿嘿一笑,道:“當然得意了!現在商人來收紅薯,我可要給他們添加一系列附加條款,比如限制紅薯的市場零售價,不允許商人發國難財!”

韃子入侵,商人乘機囤積居奇,食品價格扶搖直上。

而香噴噴的烤紅薯,一斤10文錢。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簡直是恩賜。

天津的糧食商人也是因爲烤紅薯的商機,向葛沽求購紅薯。葛沽銷售紅薯,是有附加條件的——紅薯批發價每石03兩,零售價不得超過每石05兩。而烤紅薯,價格不得超過每斤10文錢。

這個“苛刻”的條件,使得不少的奸商們感覺到不痛快。不過顧問黨人,追求利益的同時,兼顧百姓生存,這是原則問題,將岸不準備退讓。

而在銷售了100萬馬鈴薯,73萬石紅薯後,葛沽自身儲備的糧食還是非常充裕的,足以保證葛沽一年以上糧食自給。

而銷售出去的馬鈴薯、紅薯,不但給葛沽帶來了200萬兩的銀子和銅錢之外,更重要的是,糧食商人以奴隸抵價,這使得葛沽新增的6萬名“契約奴”。

所以,此時的葛沽總人口已經增加到了11萬人,略微顯得擁擠了一些。許多產業,都出現了勞動力過剩的跡象。不過,等到鹹水沽開發之後,勞動力資源便是多多益善爲妙了!

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91章 鎮壓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9章 皇家新軍第98章 情報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63章 返航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78章 創刊(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59章 棱堡(一)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72章 豐收(三)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1章 土化肥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78章 創刊(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91章 鎮壓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4章 陰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79章 遊街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78章 風俗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72章 豐收(三)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74章 赤字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03章 總督(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63章 返航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
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91章 鎮壓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9章 皇家新軍第98章 情報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63章 返航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78章 創刊(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59章 棱堡(一)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72章 豐收(三)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1章 土化肥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78章 創刊(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91章 鎮壓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4章 陰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79章 遊街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78章 風俗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72章 豐收(三)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74章 赤字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03章 總督(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63章 返航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