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

中國文明對於shijiè的貢獻,可不僅僅是一些文官制度、四大發明之類的。浩瀚璀璨的中國歷史,留下的寶貴遺產,並不比歐洲的工業革命遜色。哪怕是歐洲的工業革命,若是缺了中國文明成果的貢獻,也不kěnéng成功。

比如,肖圖白就發現,醫院並非ziji獨創,中國漢朝時,就yijing出現了醫院制度。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瞱ww..”“。饈親鈐緄墓俑璧囊皆骸?br/

宋朝時,有官府運營的“安濟坊”醫院制度,民營的“養濟院”、“壽安院”,和慈善機構“慈幼局”。

明朝初年,也有類似的官營醫療機構,但是由於是慈善性質,隨着國庫無法支撐這種行爲,明朝中期yijing名存實亡。

肖圖白主持下,醫院制度自負盈虧,劫富濟貧!簡單說,就是對富人徵收更貴的醫療服務,對窮人提供免費和廉價的醫療服務。

免費和收費的服務,區別僅僅在於醫生的資歷、水平上。有名的神醫,自是高收費。但是,普通的醫生,費用是比較低廉的。

相對於而言,特區醫院中,最普通的醫生,也是經過正規的醫學教育,屬於比較靠譜的。比之大明常見的鄉下赤腳醫生,平均水平要高几個檔次。因爲,大明鄉村活躍的一些赤腳醫生,大多數並不精通醫術。僅是記住少數一些藥方,照貓畫虎,碰運氣的開藥方。

特區的醫院,此時yijing擁有6座,註冊的醫生有1400多人。此外,還有護理、學徒等等相關的人員5000多人。

天津的醫院打破成規,不以門戶之見,除了繼承和發展本國的中醫之外,也強調翻譯、研究西方人的醫學出版物。

其實,17世紀的歐洲醫術。還遠遠比不上中醫先進。但是。自然科學的興起,同樣也開始使得歐洲的醫學,在解剖學、醫學統計等等領域,形成了優勢。而邏輯、數學方法。應用在醫學研究上。讓西醫打下了嚴謹化、標準化的基礎。

簡單說。此時的中醫底子厚。但是靠着自身的理灤究,發展yijing很遲緩、乏力。只有走和自然科學融合,吸取更多養分。從能從老樹上煥發新枝。在於吸取自然科學研究成功方面,西方的醫學yijing走在東方的前面。

天津此時早就翻譯了西方的《人體結構》、《醫學統計方法》等等著作,這些風格迥然有異中國醫學的觀點,在天津的醫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人體結構》的理論,這可不是解剖一兩具屍體就能完成,而是要解剖成百上千的屍體啊。西方的解剖學,最開始是靠偷竊屍體,後來是軍隊提供戰場敵人的死屍,頂着重重壓力,發展了大約三百多年,到了16~17世紀,解剖學yijing非常先進了。

中國也存在解剖,但是主要是破案驗屍,根據屍體的特徵,調查死因,但是並méiyou側重與醫學理灤究。所以,中國的解剖學,相對於西方是落後不少。

《醫學統計方法》這部西方書籍的意義,主要是用統計學的方法,更精確的研究病因、病例。這種做法,使得醫學研究更加量化。增加了確診概率和治癒概率。比如,一門醫學,西方醫生能給出統計治癒率35.7%,而中醫就不能給出具體的確診率、治癒率的數據。一方面,中醫不講究具體,不講究詳盡統計。本質上,中醫在數學上,就有巨大的缺陷。因爲,méiyou養成用詳盡數據去總結分析的好習慣,使得中醫自我優化的能力,也顯得偏弱。

在天津的醫學界,《人體結構》很多的中醫們gǎnjiào難以接受,並不是這門理論的謬誤之處,主要是道德上的問題,這年代的醫生,還難以接受解剖人體,哪怕是解剖屍體,也是道德所不能容忍的。當然了,也有一些思想開闊的醫生,非常讚賞解剖學,提出將這種學術,融入中華醫學系統中。

而《醫學統計方法》用數學統計,來研究醫學,本質上也是肖圖白一再提倡的。

這個年代中華文化,包括醫學方面,有着巨大的優越性,所以也是具備“海納百川”的氣度。在認爲“蠻夷的學術雖然粗鄙,但也有可取之處”的前提下,以中醫爲本,但是消化吸收外來的理論。

除了吸收西方此時yijing有了醫學理論之外,對於前沿的“微生物”、“細菌”等等方面的研究,特區也處於領先地位。

這要得益於顯微鏡的引進。

顯微鏡這種17世紀剛剛發明沒多久的光學儀器,天津yijing完成了從引進到仿製,當然,還是需要進口無色透明的玻璃。

由於能自產顯微鏡,所以這種工具在天津yijing很普及。醫院、學校等等場合,提供了2000多具顯微鏡,供其研究。

研究的成果雖僅限於,證明了水裡面、糞便中,以及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kěnéng是導致瘟疫等等傳染病的主要原因,逐漸也開始被認知。

而爲了令特區的普通百姓特見識水中的微生物,特區的醫院組織了宣傳科普活動,帶着顯微鏡走村串鄉,讓許多百姓親自用顯微鏡去看水裡面的微生物。

於是,很多的百姓紛紛震驚說道:“原來,佛祖說的一杯水中,八萬四千蟲,是真有其事啊!”

真正的見識到了水裡面的微生物後,防疫工作提倡的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知識,也開始深入人心了。

按照17世紀的醫療水平,大多數的傳染病。確診分清,對症下藥,其實是一種非常困難的任務。所以,疫情應該以講究衛生,預防、杜絕爲主。至於普通人生病,也是早發現、早治療。一部分懷疑是傳染疫病者,則是隔離治療。

管理此時人口yijing超過70萬人的大城市,衛生工作,自要認真去抓!

肖圖白嚴重懷疑,歷史上。明末清初北京城多次發生瘟疫。kěnéng是城內乞丐太多,衛生環境惡化,細菌、病毒滋生所導致。

天津特區的人口規模,並不下與南京、北京。想要不爆發疫病。最好的辦法就的讓人們講究衛生。預防疾病。

爲了杜絕疾病的產生。肖圖白在特區正規醫院的基礎上,開設了社區診所。

社區的診所採取醫療免費,僅收取一些藥品費用。當然了。特區的門診醫院,大多數都是醫院的學徒醫生,下放到了社區免費門診醫院歷練,積累行醫問診jingyàn。要zhidào,中醫的理論講的太寫意,學習起來很很難,必須要不斷的行醫實踐,實踐多了,才能領悟書裡面的道理。

一名西方的醫生,kěnéng十五年就能培養出來。對於醫生這種職業,15年培養真是神速了!所以,一般的西醫有天賦的話,35歲zuoyou就能成爲一名專家了。

中醫則是比較悲催了,行醫三十年纔有kěnéng積累足夠的jingyàn,厚積薄發成爲神醫。但是,纔剛剛進入了事業巔峰,壽命就走到盡頭,不能進一步發展了。

méiyou辦法,雖然肖圖白令特區的醫學專家們不斷研究,優化中醫教育,將醫生們nénggou更快更好的的出師。但是,醫學無論如何優化,中醫、西醫,隨便shime醫學,大家學的理論差不多,醫術的水平高低,都取決於個人的jingyàn和天賦。醫學天賦,沒法子決定。能決定的,僅是給予醫生更更多實習、歷練的機會。

用顯微鏡去普及衛生知識的附帶效應,是非常強烈的。除了百姓們由於觀看顯微鏡而眼見爲實後,震驚於自然界的微生物,從而養成了講究衛生的好習慣之外。

天津的一些文化人,對於自然科學的好奇心,開始勾起了!

不斷有人求購“顯微鏡”,準備拿回家,研究一下哪些微小的蟲子,效仿先賢去“格物”。

格物,在中國古代,也是一小撮的文人雅士的愛好之一。但是不像詩詞書法字畫音樂之類的愛好nàme普及。

但是,歷朝歷代總有閒着無聊的無聊的人,格一格物,然後,宣佈ziji的發現,寫入筆記中……

有好奇心的文人,永遠不缺!

像宋朝的《夢溪筆談》,是典型的儒家文人,對於自然科學現象、生產技術各方面皆是jinháng了一些記載研究。

文人們格一格物,也好!哪怕大多數人是一時心血來潮,說不準,卻有某個人靈感大發,有了重大的發現和突破。

西方的文藝復興之成功,恐怕就在於讓大量西方知識分子,將興趣愛好轉移到科學研究方向去了。

爲了鼓勵這些文人的好奇和探索,肖圖白批准了顯微鏡對市場銷售。低端是顯微鏡售價100兩,高端的可以售價數千兩以上。

一時之間,顯微鏡逆天是銷售了500多具,給特區帶來了將近30萬兩白銀的收入。當然,特區的軍人們提出了反對聲音,因爲顯微鏡銷售kěnéng造成軍事上的隱患。

“大人,這顯微鏡的鏡片,可以改裝成望遠鏡,若是被流賊,或是韃子買去了,改裝望遠鏡,豈不是資敵?”將道子說道。

шωш●тt kдn●℃ O

“無妨!”肖圖白說道,“我軍裝備了大量的望遠鏡,與我軍作戰的韃子,自是有所耳聞。他們肯定會tongguo種種渠道,購買這種戰場利器!而流寇還在東走西竄,各路流寇都朝不保夕,誰能有遠見,來天津購買顯微鏡,改裝成望遠鏡?”

“可是……”

“méiyoushime可是了!不能因爲害怕敵人獲得我們的機密,就放棄了我們的發展!”肖圖白語重心長說道,“我們銷售了顯微鏡,許多大明的知識分子,拿去做格物研究了。且不說,他們能不能研究出成果,光是他們這種研究激情,就值得鼓勵!bijing,再先進的利器,都是人類智慧所創造的!我們銷售這種器具,kěnéng將會收穫更多的智慧成果。萬事,不要光想着限制敵人,針對敵人!有shihou,我們ziji的發展,比shime都重要!”(。)

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41章 勝了(一)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8章 欲練兵第49章 皇家布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45章 長崎(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36章 送別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79章 遊街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81章 虜變(三)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75章 買辦(一)第55章 黨報(二)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81章 虜變(三)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6章 拜年第57章 建黨(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04章 總督(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72章 豐收(三)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46章 長崎(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41章 勝了(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49章 皇家布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77章 創刊(一)第124章 班師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21章 駐軍、徵地
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41章 勝了(一)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8章 欲練兵第49章 皇家布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45章 長崎(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36章 送別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79章 遊街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81章 虜變(三)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75章 買辦(一)第55章 黨報(二)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81章 虜變(三)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6章 拜年第57章 建黨(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04章 總督(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72章 豐收(三)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46章 長崎(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41章 勝了(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49章 皇家布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77章 創刊(一)第124章 班師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21章 駐軍、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