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南北朝鮮

二月中旬,鄭芝豹率領一隻20艘戰艦、200多艘運輸船的大型艦隊返回港口,一瞬間令天津大直沽碼頭擁擠起來。

碼頭上。

數千名來自皮島的男女老幼,從船上下來後,紛紛顯得激情不已。

“爹爹,這就是大明嗎?”一名十多歲的小丫頭,怯生生的望着周圍繁華熱鬧的景色。

“是啊。這就是大明,被萬國來朝的大明天朝。”一名一隻腳殘廢,拄着柺棍的中年漢子,目光中流露出晶瑩的淚珠。

自崇禎年間,朝廷不斷削減對皮島的支援。

尤其到了東江鎮前任總兵黃龍兵敗旅順後。朝廷與皮島之間海上運輸線,被尚可喜的旅順水師所截斷。皮島上的軍民,日子過的越發苦起來。別說是軍餉了,能勉強不餓死,已經是老天庇佑。

而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時有軍民偷偷叛變至滿清那邊。叛變者帶走了大量的漁船、戰艦,進一步加深了皮島殘存軍民的困境。

最可怕的日子裡,甚至每天餓死幾十人、上百人!

能夠堅持在皮島上的,除了部分無奈、無能的底層軍民之外,更多是心存忠義,不願意叛變者。

中年漢子,名叫黃滅虜。原是遼東人,韃子判明後,殺戮遼地三百萬土著漢人,其中便包括了黃滅虜的父祖。年輕時候,便改名爲滅虜,發誓與韃虜勢不兩立。然而,這些年來。韃虜日盛、明軍日衰,避免令這些忠義將士們痛心疾首。

“黃大哥,這便是天津了。國師大人,在天津開府建牙,設立了天津特區。特區到處都缺人,去了特區後,小娥能免費讀書上學。你也能找一份工作。”

一名天津水師官兵,熱情的介紹道。

黃滅虜愕然道:“我這個殘廢,誰要我?”

那官兵笑道:“你雖廢了一腿。但是雙手俱全。也是能夠做一些手工相關的活,再不行爲人看家護院,也足以!畢竟。你可是從死人堆裡面爬出來的勇士,哪怕殘廢一腿,也比一般人要厲害的多!”

“看家護院?我怯於爲之!”黃滅虜忽的笑道,“祖上曾是木匠,複雜的木器,我製造不了。但是簡單的桌椅,卻比較擅長。”

“成啊,老哥!在特區,木匠能做好,一年甚至能賺幾百兩銀子。勝似縣官老爺!”

黃滅虜連連點頭。

直到丫頭拽着他的袖子道:“爹,我要吃糖人……”黃滅虜心中發苦,在皮島上,根本賺不到錢,多年下來也積攢不了身家。剛剛來天津不久,如何能買得起糖人?

那名水師官兵見狀,笑道:“黃哥,侄女要吃糖人,我請了。”說着,他豪氣的拿出30文錢。購買一支小糖人,遞給女孩,贏得了女孩連綿說叔叔好。

黃滅虜見到女兒已經將糖人舔在嘴裡,不由苦笑道:“老弟,這……”

“不用客氣,糖人才30文錢,小意思。現在天津水師也歸國師爺管,哪怕是不打仗,一個月也有2兩銀子的軍餉。而此次抗清援朝之戰,水師立下大功。恐怕百十兩的賞銀是少不了的。”那官兵頗爲豪氣。

在天津,士兵從來不是苦巴巴的軍漢,而是一批高收入、高福利的羣體。

收入最高的要屬皇家新軍,月薪達到3兩以上。其他的,水師和預備役官兵,也達到1.5兩2兩銀子,民兵們此時也能夠達到1兩銀子的月薪。這些僅僅是和平時期的月薪,而戰爭時期的月薪則是翻一番。與此同時,戰功、繳獲等等各方面的激勵,皆是能夠吸引官兵們英勇拼搏。

高收入,也吸引了人們以參軍爲榮。至少是國師爺手下的新體制的軍隊,在天津本身就屬於非常光榮的職業。

這3000名遷移回內陸的皮島老弱婦孺,僅僅是第一批。特區的官府非常歡迎新增人口,更需要這些人口快速的融入特區,成爲特區發展的重要勞動力。

鄭芝豹護送這批皮島軍民,安全回到天津之後。便迅速趕到了肖圖白府邸,彙報此行的成果。

“大人,幸不辱命。末將此行遼西,向皮島輸送了大量的軍器和糧食,解決了皮島上的困境。而且,擊潰了韃子的旅順水師,此時尚可喜手下能夠航行出海的戰艦,不超過10艘,可用的水兵只剩下1000餘人。尚可喜只敢躲在旅順港,接着岸上的炮臺上的火炮、投石機等等利器,防禦我軍。而旅順水師——呵呵,基本上名存實亡!”

鄭芝豹面色中,海商氣息逐漸淡去,露出了一副充滿殺伐的海軍將領氣息。

肖圖白問道:“這麼說,渤海的制海權,已經徹底掌握在我軍手中?”

鄭芝豹自信道:“是的!韃子的海船,差不多皆的被我軍擊毀。而以韃子的造船能力,想要恢復旅順水師之前的實力,至少要三年時間。”

擊敗了旅順水師之後,韃子三年以內,失去了制海權。

而海權主動被奪回後,便能夠源源不斷的從渤海,運輸物資增援皮島和朝鮮,從而遏制滿清的發展速度。並且,朝鮮、日本等地的海上商路,也更暢通。給特區帶來的經濟利益,顯然是龐大無比。

“朝鮮局勢,現在怎麼樣了?”肖圖白忽然問道。

鄭芝豹露出了憂色,說道:“不容樂觀!雖然,末將遵從國師大人之命,向朝鮮售出了大批的火器,並且幫助朝鮮發展火器部隊。但是,朝鮮軍隊的底子太薄,遇到滿勤的精銳,皆是不堪一擊!只有漢城那邊,集中了5萬朝鮮軍隊,拒城而守,阻擊了滿清大軍一個半月,但是也差點城破。如果不是我皇家新軍,擊破滿清的重圍,救出困守漢陽城的仁祖大王君臣,估計朝鮮已經亡國了!”

肖圖白點頭道:“現在的態勢如何?”

鄭芝豹說道:“漢陽城以北的朝鮮,被滿清佔領,滿清宣佈廢仁祖的王位,擁立一個叫做李範的朝鮮王族,登基爲順祖大王,那個傀儡順組,已經宣稱奉滿清爲朝鮮的宗主國,並與大明爲敵。而仁祖被我軍救出後,則在漢城以南,召集勤王軍隊。目前仁祖麾下已經聚集了30萬朝鮮軍隊。這30萬大軍,僅僅是從屬地位。與清軍作戰的主力,還是我大明的援軍爲主。”

漢陽城以北被滿清佔據,而漢陽城以南則是明軍扶持的仁祖朝鮮。戰略態勢,與後世以三八線爲界的南北朝鮮非常相似。在明清大國博弈中,朝鮮被分裂成南北兩個朝鮮。

北朝是尊滿清爲宗主,南朝繼續尊明爲宗主。

與此同時,兩朝爲朝鮮的道統大義,恐怕會成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

不過,朝鮮分裂與否,是否自相殘殺,肖圖白並不關心。

最重要的是,朝鮮不能徹底臣服滿清。

維持南北朝鮮分裂狀態,事實上更有利於大明。南朝的仁祖,想要恢復朝鮮的疆域,必會更加以來大明,以及更重視發展南朝的軍備。那麼,天津軍械廠的軍火,便找到了長期穩定的傾向對象。與此同時,朝鮮與大明的戰略合作關係,也會進一步得到加強!

第75章 糧商(一)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8章 欲練兵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19章 整風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8章 傳教士(三)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63章 返航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3章 計劃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44章 虜退(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1章 豐收(二)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77章 年假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63章 返航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3章 暗流(四)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4章 赤字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81章 虜變(三)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76章 糧商(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76章 糧商(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6章 拜年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19章 震動(三)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45章 長崎(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
第75章 糧商(一)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8章 欲練兵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19章 整風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8章 傳教士(三)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63章 返航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3章 計劃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44章 虜退(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1章 豐收(二)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77章 年假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63章 返航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3章 暗流(四)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4章 赤字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81章 虜變(三)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76章 糧商(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76章 糧商(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6章 拜年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19章 震動(三)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45章 長崎(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