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

崇禎十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

京師。

五月下旬的乾清宮,宮外豔陽高照,宮中暑熱襲人,一旁的兩名小太監不停地打扇,端坐於龍椅上的崇禎,身上補綴了補丁的薄綢明黃龍袍,還是被汗水浸得點點******只不過,專注觀看手中奏章的他,完全沒有因爲暑熱而感覺煩躁。那年輕而憔悴的臉上,卻越來越明顯地浮現了驚喜與激動的神情。

而在御桌前,身着正二品大紅色官服的兵部尚書楊嗣昌,同樣一臉喜悅地伏跪於地。

身材微胖的楊嗣昌,更不耐熱,在這熱浪襲人的乾清宮內,臉上的汗珠點點滲出,背部也已洇溼了一大片。他不時偷眼去看崇禎的表情,見到崇禎臉上綻放的笑容,讓楊嗣昌心下有如喝蜜一般。

很快,崇禎將手中的奏摺扔在桌上,便大笑着對桌下伏跪的楊嗣昌說道:“楊愛卿,這大半年過去,今天你總算是給朕帶來了個難得的好消息。速速平身,看坐!”

“謝陛下。”

楊嗣昌臉上閃過一絲愧色,他站起身來,又向崇禎長揖一拜,這才抹了一把滿臉的汗水,便斜簽着身子,坐在小太監搬過來的一把直椅上。

“文弱,這左都督李嘯上報的這份報捷奏章,簡直是暑天中的一碗冰鎮酸梅湯,讓朕身心無比快慰啊。”崇禎一臉笑容燦爛,蒼白憔悴的臉上,竟泛起點點紅暈。

“稟陛下,李嘯能取得這般功績,除了其部作戰得力外,亦是託陛下之洪福也。“楊嗣昌連忙恭維道。

崇禎哈哈大笑了幾聲,仰了仰身,背靠龍椅,一臉感慨地說道:“真沒想到,在東江覆滅,朝鮮危亡之際,卻是李嘯出兵,拯救朝鮮,逼和清虜。李嘯憑一已之力,立得這般大功,朕是心下着實嘉賞哪。”

楊嗣昌立刻附合道:“陛下所言甚是。想來我軍曾先後派出山東總兵劉澤清,登萊總兵陳洪範,前往朝鮮救援,但這些兵馬,皆懼清軍之盛大攻勢,畏怯不敢進,終至朝鮮局勢一片糜爛。若無李嘯出兵力挽危局,臣恐朝鮮只得向清虜投降,自此再不爲我大明之屬國矣。”

聽了楊嗣昌的放語,崇禎臉上怒色涌起:“劉澤清陳洪範二人,畏敵不進,苟且偷生,朕當重懲之!”

楊嗣昌見皇帝發怒,忙壓低聲音道:“陛下,以臣之見,這二人雖庸碌無能,但畢竟所部兵馬未受損失,國朝正是用人之際,還是容他們戴罪立功方好。”

崇禎沉吟了一番,纔對楊嗣昌道:“也好,就由楊愛卿發落此二人,以爲各處大明官軍之效戒。”

楊嗣昌拱手道:“皇上聖明。”

崇禎點點頭,他彷彿想到了什麼,復向楊嗣昌問道:“文弱,現在依你看來,朕卻需如何封賞李嘯方好?”

聽了崇禎這般向自已發問,楊嗣昌心下亦是十分感慨。

自當日清軍發動突襲,滅了東江鎮,隨後又急攻朝鮮,幾乎將朝鮮滅國之際,兵部尚書楊嗣昌心頭,可謂無比灰暗。

自已這個兵部尚書,才當了大半年,與國內的流寇尚是戰成一片焦灼,獲勝之日遠不知何時。卻沒想到,東江鎮與朝鮮,又發生了這般可怕大事,簡直是讓自已遭受了一記迎頭重擊。

故楊嗣昌在得知朝鮮極度危險的消息後,立刻派出山東總兵劉澤清與登萊總兵陳洪範率兵緊急入援朝鮮,卻沒想到,這二人皆是畏韃如虎,逡巡不前。在接到兵部的命令,皆是推三阻四,不是說糧餉尚未齊備,便是說水師尚在整修,總之就是想盡辦法不肯出兵。

楊嗣昌對這二人這般消極怠命,心下極其痛恨,但慮其在地方與軍隊中上多有根節,一時難動,且自已上任不久,威信未立,卻也不便立刻對這些手握兵馬的軍頭加以撤職拿辦。

雖然,現在皇上對自已尚是信任,不可能會因此解除自已職務。但自已一上任,就丟失了東江鎮,導致東江鎮總兵沈世奎殞命皮島,若其後又讓朝鮮向清朝稱臣,脫離大明屬國的話,崇禎皇帝定會對自已這個兵部尚書,有無可言說的失望。

讓楊嗣昌沒想到的是,卻是那素無交情的赤鳳衛的左都督李嘯,成爲挽救自已威信的救命稻草。

此人出兵朝鮮,先後擊敗了清軍水陸兩師,救下了江華島的朝鮮皇族,才最終逼和清人,挽救了危險至極的朝鮮局勢。

這個李嘯,立下這番奇功,簡直是給楊嗣昌雪中送炭一般。

而且,此人先前亦曾勸崇禎與清虜議和,也與自已外和清虜、內滅流寇之計不謀而合,看來這個李嘯,非但英勇善戰,其謀略思路,倒亦是與自已志同道合呢。

那麼,對於這樣與自已理念相符的優秀將領,自已自然要重重提拔此人,讓這個李嘯在對自已深深感激之餘,能爲自已忠誠效力。

甚至在將來,還可以從李嘯手中調發兵力,前往山陝、湖廣等地清剿流寇,從而讓自已那“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剿滅流寇的計劃,能更好地順利實施。

想到這裡,楊嗣昌心下計定,便站起身來,向崇禎長叩一揖道:“陛下,那李嘯全憑一已之力,扶救朝鮮,逼和清廷,乃是不世之殊功也。以微臣之見,陛下當對其大加封賞,以慰其心,以勵其志,使李嘯在感激皇恩浩蕩之餘,能更好爲國效力,方爲好事啊。”

“嗯,文弱所言,甚合朕心。”崇禎笑着從龍椅上站起身來,來回走動了幾步後,臉上一片思慮之色,他嘴中喃喃言道:“李嘯駐軍山東赤鳳衛,朕就以地名封爵,加封李嘯爲赤鳳伯吧。“

聽皇帝願把李嘯提爲超品的伯爵,楊嗣昌心下一聲輕嘆,隨即暗喜,便連聲讚道:“陛下如此厚封其爵,實是手筆宏大。想那李嘯如此年輕,卻得與當年的李成樑一般,得封伯爵之位,可謂已是我大明官軍將領之翹楚。我料那李嘯,定會對陛下感激不已,愈發忠誠效力矣。”

楊嗣昌的話,讓崇禎皇帝十分受用。

崇禎想了想,輕咳了兩聲,復對楊嗣昌問道:“那李嘯在奏章中說,想讓朕將那登州府城交給他來治理,以讓他建造船廠營構水師,朕尚是猶豫,卻不知楊愛卿意下如何?”

楊嗣昌略一沉吟,便道:“陛下,以臣之所見,將這登州府城,給李嘯便是!”

“哦,愛卿何出此言?”

“陛下,恕臣直言,現在的登州城,離孔賊叛亂雖已過了四年多,但一直未得修葺,尚是殘破不堪。這般城池,人民稀少,稅賦難收,不若就給李嘯,讓他建造船廠,營建水師,卻是好事一件啊。”

楊嗣昌頓了頓,又道:“陛下,現在東江鎮已然覆滅,各東江島嶼,盡落於清虜之手,如此一來,沒有了東江鎮之屏障,我山東北直隸等地,已完全暴露於清軍兵鋒之下,故急需組建強大水師,以對抗清軍可能之南下。而現在李嘯願意自行出資組建水師,來對抗北面之清虜,對我大明來說,豈非難得好事?”

楊嗣昌的話語,說得崇禎皇帝連連點頭。

楊嗣昌最後說道:“陛下,以臣看來,現在朝廷錢糧極缺,若能這登州城代替金銀財寶賞給李嘯,卻還可爲朝廷省了一大筆賞銀呢。再者,可把這登州城,當成封賞流爵的另外賞賜,將來李嘯去世除爵之後,這登州城,朝廷再與爵位一起收回,亦是不遲。“

崇禎輕嘆了一聲,卻輕輕地搖了搖頭。

楊嗣昌以爲皇帝不肯,正欲相勸,忽見得來回踱步的皇帝猛地站住,臉上滿是昂揚之色,他朗聲道:“李嘯一心爲國效忠,戰績彪炳,功勳卓著,朕安可委屈這般忠臣良將!賜什麼流爵,朕要給他封世襲之名爵!並且,朕不單要把登州城賜給他,還要把整個登州府,亦交給李嘯來管理!登州各地原有官員,皆調任他處,至於那庸碌無能又畏敵退縮的登萊總兵陳洪範,便降職當個萊州總兵吧。”

聽了崇禎這般大手筆,楊嗣昌不覺亦是大吃了一驚。

好傢伙,把登州城給李嘯也就罷了,就還要把那包括了寧海州、蓬萊縣、福山縣、棲霞縣、萊陽縣和文登縣等六處縣城,以及威海衛、成山衛、靖海衛、大嵩衛這四處主要衛所的登州府,交給李嘯這樣一個武將來管理,這般違反祖制的做法,實實有些駭人。

“皇上,這。。。。。。”

見到年輕的皇帝這般有如心血來潮的舉動,楊嗣昌心下忽覺滋味怪異。

自已雖然希望皇帝對李嘯大加封賞,但皇帝這般激進且不合制度的做法,實在太過出乎他之所料了。

“文弱,你莫再勸,朕自有主張。”

崇禎擺手阻止了楊嗣昌的勸說,他一臉激動地說道:“想來自朕登極以來,國中局勢日漸糜爛,刀兵不息,干戈不止,百姓流離,生靈塗炭,時局日臻艱危,實令朕爲之扼腕矣!而最讓朕爲之痛心的,便是我大明官軍之屢戰屢敗,丟城失地,以致韃虜猖獗,流寇狂逞,而我大明卻是國勢日頹,重疔難治。如是種種,足讓朕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矣!難道我大明至此,竟無一人可拯危局麼?朕每念及此,無不心如刀割啊!”

崇禎說到這裡,眼中竟有淚珠在悄然閃動。

“陛下。。。。。。”

“而這李嘯,自崇禎六年以來,朕親眼見他從一個小小百戶起步,憑藉自身努力與軍功,一路擢拔爲千戶、指揮同知、指揮使、總兵、直到正一品武官左都督。可以說,這個無依無恃的李嘯,到現在竟能晉爵封伯,完全是憑一已之力,一人之功,實實非易!而這般一路奮發從底層起步的優秀虎將,實是天賜我大明之重禮也!李嘯既能忠心爲國,朕當然要愈發重用於他,更要樹其爲全體大明官軍之榜樣!若能以李嘯之例,來激勵我大明將士奮發有爲,爲國建功,剿滅流賊,驅逐韃虜,那將整個登州府,交給李嘯經營管理,又有何妨呢?”

“皇上用心良苦,倒是微臣多慮了。“楊嗣昌擠出笑容道。

崇禎凝視着楊嗣昌有些不安的眼神,繼續說道:“去年,李嘯入援京師之際,朕曾召他到御花園,詢其治國之策。李嘯對朕說過,要對江南一帶富戶,加徵商稅,以實國庫。朕念此舉意義重大,未可輕施,且朝中諸臣反對者衆多,故未加同意。但李嘯此條建議,朕卻一直放在心上,未曾忘懷。故朕將登州府交於李嘯管理,亦是想看看李嘯能否先在這登州府中,將他對富戶徵收商稅之舉加以實施。若李嘯能順利實施此策,朕將來在江南一帶行此計策,便可有了借鑑與參照了。”

聽了皇帝那充滿希冀的話語,楊嗣昌心下卻在苦笑。

皇帝還是年輕,對事情考慮太過理想化啊。

想來登州之地,飽受兵災,一片殘破,能有幾多富戶,能徵幾兩稅銀。以這般貧瘠之地,去與江南膏腴之所相比,本身就不太妥當。

況且,朝中多名位高權重之臣,皆是江南一帶人士,這些人多數置有產業在家鄉,又如何會坐視皇帝從自已頭上徵取稅賦,必定想盡辦法來反對與對抗了。只怕到時,崇禎皇帝狐狸沒打着,卻惹了一身臊啊。

只不過,現在皇帝正在興頭上,楊嗣昌卻也不好給他沷冷水,而是隻得順着皇帝說道:“皇上此舉,當可試行。以臣之見,讓李嘯治理登州後,需得讓他每年按州縣之額交納稅賦,以勵其好生治理地方。若萬一因李嘯治績不彰,成效不顯,還請皇上收回登州府,重新安排官員接任。”

崇禎點點頭:“文弱所言甚是。朕也知道,李嘯武將出身,目下不過單縣與赤鳳衛兩地,治理經驗尚是不足,若其真將登州府治理不好,朕也不怪罪他,再行收回便是。”

崇禎頓了頓,臉上卻突然露出微笑,他緩緩道:“文弱,以朕看來,你還是莫要小瞧了這李嘯纔是,興許,李嘯能比那些文官更強,將那登州府治理得更加興旺,亦說不定呢。”

楊嗣昌臉上擠出笑容:“若李嘯真有此治績,那微臣就先爲皇上一大賀了。”

崇禎大笑了數聲,便大喝道:“值事太監何在?”

“奴婢在此。請皇爺吩咐。”

崇禎掃了楊嗣晶和肅立一旁的閣內值事太監一眼,大聲說道:“傳朕旨意,山東赤鳳左都督李嘯,馳驅王事,忠勇可嘉,奏捷友邦,退虜有功,朕心甚悅。乃效皇祖有功必賞之遺命,立擢李嘯爲登州府團練總兵官,並全權管理登州府州縣與衛所,其地軍民兩處,皆受其治理。賜其爵爲赤鳳伯,給誥券,賜鐵券,食祿一千石,掛‘徵虜將軍’印。其部立功人等,兵部覈驗後,着有司從優敘議,按功論賞。欽此。”

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章 到達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
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章 到達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