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

在從王承恩手中,接過聖旨的一刻,李嘯立刻想明白了崇禎的真實用意。

在國內局勢這般崩壞的情勢下,崇禎唯有拉攏並起用自已,才能讓已然氾濫天下的流寇勢頭得到遏制。故而,爲了一洗前嫌捐棄過節,爲了從此得到自已的忠誠效力,崇禎纔不惜血本,把還未成年的坤興公主,急急嫁給自已,同時,再把山東一省之地,送給自已來管理,倒也是用心良苦啊。

其實,現在李嘯已擁有南洋諸省,和蝦夷、庫頁等海外領地,現在再得到一個擁有治理權的山東省,倒並不特別讓李嘯心動。

真正令他感慨的,是崇禎現在焦急上火,竟把這尚未成年的坤興公主朱媺娖,強行嫁給自已,這倒是大大出乎了李嘯的預料。

說實話,聽了這一段話,李嘯心下,是本能地想要拒絕。

自已早已妻妾成羣,若還要佔有這個尚未成年的可憐女孩子,李嘯於心不忍。

只不是,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李嘯縱然心下不滿,又如何能加以反對呢?

真真世事弄人啊……

李嘯接過聖旨後,王承恩便笑着低聲說道:“李大人,老奴賀喜了。皇上此番選你爲附馬,又將整個山東交付給你治理,這番罕有的恩寵嘉賞,還望李大人好生體會聖上之深意啊。”

李嘯輕輕一笑:“王公公所言極是,本公知道了。公公遠來宣旨,路上辛苦,本公另有程儀相贈,略表心意,還望公公勿要推辭。”

王承恩臉上的笑容,頓是愈發燦爛:“唐國公一片心意,咱家若是不領,是爲卻之不恭了。”

李嘯大笑起來,隨即命人送上雪花紋銀500兩,讓王承恩收下。

王承恩欣喜收下後,李嘯對其隨從,也按品階各有差賞,故衆人無不喜悅。

隨後,李嘯安排盛宴,款待王承恩一行人。

席間,李嘯與王承恩,談笑晏晏,言語投契,兩人之間,卻是感情愈見親近。

酒到深處,王承恩一臉酡紅,卻壓低聲音道:“李大人,皇上將坤興公主徑直嫁往山東,竟不必李大人前去京城迎娶,這番信重恩遇,卻是國朝二百餘年皆未嘗見呢。”

李嘯亦喝得雙眼泛紅,他哦了一聲,淺笑道:“皇上的心思,本公心下亦如明鏡一般,還請公公回去後,好生回稟皇上,說李嘯叩謝天恩,一定會風風光光地迎娶公主。”

王承恩連連點頭,臉上笑容愈見燦爛:“唐國公真乃情深義重之人,咱家回京城後,定會將李大人這番心意,向皇帝如實稟報。”

王承恩等人回去後,李嘯開始鄭重着手,象當日迎娶郡主朱媺姵一樣,開始了迎娶坤興公主的流程。

《五禮通考》上說,自後齊以來,不管天子庶民,婚禮“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徵,五曰請期,六曰親迎。”

而李嘯迎娶皇帝之女,大明坤興公主朱媺娖的過程,自然要比普通的明朝百姓的迎娶過程,要更加繁雜,也更加講究。

第一步,是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李嘯思來想去,決定派人請首輔周延儒作媒,鄭重地向崇禎皇帝提親。

收了李嘯1000兩銀子重禮的首輔周延儒,自是喜悅非常,對擔任媒人一事,一口應諾。

然後,他作爲李嘯求親的代表,向崇禎皇帝提親,並送上李嘯親筆書寫的聘書後,崇禎皇帝在中極殿,在一衆朝臣面前,鄭重地同意了了周延儒的提親之請。

皇帝同意提親後,媒人周延儒,隨後派人向李嘯通報皇帝許可提親,提着,李嘯便派出最爲信任的幕僚陳子龍,北上京城,帶上了許多道獨特的禮物,去向皇家求婚。

這許多道獨特的禮物,也是極有講究的。

第一份禮物,是一對大雁,這對大雁一律要活的。爲何用雁呢?《五禮通考》中說,雁爲候鳥,取象徵順乎陰陽之意,並且大雁若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接下來的各道禮物如下,也分別各有寓意。

清酒,意爲降福;粳米,意爲養生;稷米,意爲恣盛;蒲葦,意爲柔韌;嘉禾,意爲尚祿;縷縫衣,意爲長命壽延,五色絲,意爲取用無窮;合歡鈴,意爲合諧;九子墨,意爲子孫繁盛,新鑄銅錢,意爲明財。

崇禎收下了李嘯的這些禮節性禮物,便正式派出驗禮官,檢查李嘯與坤興公主二人的生辰八字,是相沖還是相合。

這便是婚禮流程的第二步,也叫做向名,即是由專門的驗禮官,查看兩人八字、生肖、姓氏匹配程度,以確定兩人是否有相沖相剋,最終決定二人能否順利合婚。這在民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很多情侶就是因爲八字相沖,最終無緣牽手。

只不過,由於這是崇禎皇帝欽定的婚禮,這驗禮官自然儘量往好的地方說,最終說得李嘯與坤興公主兩人,其匹配的程度,堪稱天下僅有,地下絕無。

第三步,是納吉,是驗禮官向名後,把李嘯與坤興公主二人八字完全相合,可以順利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給了崇禎皇帝。這一步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

這一步所送的禮物,除了照例要用一對大雁作爲婚事已定的信物外,還另送了其他貴重禮物給崇禎。

因爲到了這一步,雙方已經明顯確定了關係,故李嘯要送的禮物,與納采時所送的象徵性禮物不同,他現在要送的,是實用甚至貴重的禮物。

在晚明民間,除再送一對大雁外,其他的禮物一般是: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表示雙方正式確定結婚。

考慮到坤興公主的尊貴身份,李嘯在慎重考慮後,決定給她的定聘之禮,要比先前迎娶魯王府郡主朱媺姵時,要更加豐富而尊貴。

李嘯爲人豪綽,最終送入京城的定聘之禮爲:純金足赤鑲祖母綠玉大戒一隻,純金雕花鏤絲手鐲一雙,純金鏤鳳點鑽頸飾一套,全套黃金東珠首飾,上好綢緞五百匹,羊豬各一千頭。

李嘯出手這般闊綽,讓崇禎皇帝與周皇后二人,皆是大覺臉上有光,二人原本憂慮的心情,被這豐厚的禮物沖淡了不少。

而坤興公主朱媺娖,在得知那唐國公李嘯,竟送自已這樣奢侈而昂貴的禮物時,心下卻是五味雜陳。

這第三步完成後,第四步就是納徵。

所謂納徵,也就是在納吉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按現代社會的通俗意義來說,就相當於男方在訂婚後送彩禮。

爲了體現對坤興公主的尊重,以及對於皇家的尊敬,作爲天下第一富豪的李嘯,出手十分闊綽,他讓親信陳子龍北上京城,給崇禎送了黃金5000兩,銀子二十萬兩,綢緞5000匹,羊豬各一萬頭,各類食品禮盒等物,共有一千餘盒。

另外,還有一些與第一步的納采一樣的象徵性禮品如下。

聘餅一擔,意爲圓滿。

海味八式,內含髮菜、鮑魚、蠔豉、元貝、東菇、蝦米、魷魚、海蔘八樣,每樣兩件,意爲豐盛。

三牲齊備,健壯活雞雄雌各二隻、豬肉以五斤一塊,共兩塊,五斤重鯪魚一雙,意爲廣開財源。

椰子一對,意爲有椰(爺)有子之意,象徵家人安康。

上好黃酒四瓶,表示夫妻感情醇厚。

四京果,即龍眼乾、荔枝幹、核桃幹、帶殼花生各一堆,表示子孫興旺,生生不息。

四色糖,即冰糖、桔餅、冬瓜糖、金芣各一堆,象徵夫妻恩愛白頭到老。

茶葉、芝麻各一堆,又稱油麻茶禮,象徵今後女子要從一而終,誓守忠貞。

糯米十二斤、砂糖三斤二兩,這是給女方做湯圓所用,象徵幸福美滿。

李嘯送上的這些貴重彩禮,充分展示了一個作臣子的,對皇家的尊敬,以及對公主的看重。這些禮物送到朝廷後,崇禎內心十分滿意,李嘯這份豐厚的彩禮,讓他倍覺有面子,而羣臣見得皇帝喜悅,亦是察顏觀色,紛紛上表作賀。

隨後,根據女方收下彩禮後必定回禮的禮儀,心情大好的皇帝,將聘禮中食品禮盒中的三百多盒退還,同時,回贈給李嘯一些湖綢所製衣帽鞋襪作爲回禮。所有回禮皆爲雙數,意爲好事成雙之意。

這一步完成後,便是第五步,名叫請期,也就是男女雙方,確定最終結婚的日期。

最終崇禎皇帝根據驗禮官的意見,確定了李嘯與朱媺娖兩人大婚的日子,爲崇禎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李嘯得到消息後,再根據禮儀,復派人送來一對大雁和一些點心,表示對結婚時日的認可與確定。

而除此之外,李鈺再悄悄地給崇禎送黃金3000兩,銀子10萬兩,綢緞800匹,與此同時,他給崇禎寫了一封信,隱晦地告訴他,因現在大明財力憚竭,這些財物,便作爲皇家給坤興公主的嫁妝好了,算是李嘯這個女婿,給皇家撐起的一份臉面。

而見到李嘯考慮問題這般縝密,出手又這般闊綽,崇禎與周皇后二人,皆是在欣悅之餘,覆在心下感慨不已。

三天後,仔細算好了趕到時間的皇帝,將坤興公主盛裝打扮,準備讓她上路離京,前去山東。

打扮完成後,頭戴九翬四鳳冠,外罩墜晶珠紅綾帕頭覆面,身穿繡長尾山雞、鮮紅杭綢所制的寬袖霞帔,從頭到腳戴着,李嘯贈送的各種極盡豪奢的金飾與玉器,在四名親侍丫鬟的領陪下的朱徽娖,來到早就佈置得喜慶一新的東暖閣中,親自向正襟危坐於高椅之上的崇禎皇帝,周皇后二人,分別磕頭行禮。

崇禎捋須微笑,周皇后卻是淚光盈盈。

“父皇,母后,孩兒就此前去山東,不再叨陪膝下,還望父皇與母后,善保龍鳳之體,多多珍重。”

盛裝華服的朱媺娖,緩緩仰起頭來,她努力想擠出一個笑容,卻是淚珠兒又悄然而落。

“孩子,別難過。這出嫁是好事兒呀,可別把這妝給哭壞了……”

周皇后眼中噙淚,臉上擠出笑容,掏出袖中綢巾,輕輕拭去朱媺娖臉上的淚水。

崇禎走了過來,輕輕攙扶起她,一邊柔聲道:“娖兒,不用擔心,朕已復對李嘯下召,讓他好生待你,斷不會讓你受半點兒委屈的。李嘯乃是人中龍鳳,萬中無一的英雄豪傑,我兒嫁給他,斷不會受半點委屈的。”

朱媺娖微微點了點頭,微微一笑,眼中卻又是淚光閃爍。

隨後,在崇禎與周皇后二人,對她進行一番輪流的叮囑後,坤興公主才最終登轎啓程。

這是一輛雙頂十二人擡的豪華大轎,刻鳳紋蝶,華彩非凡。緩步走向轎子的公主,一步三回頭,望着身後,那從小到大熟悉無比的京師紫禁城,她的眼中,滿是眷戀與不捨。

很快,她的目光又投向了前面,凝聚在正騎着一匹高頭大馬上,頭系紅絲純金束髮冠,身着鮮紅喜衣的哥哥朱慈烺身上。

見到了這位與自已從小一起長大,現在因爲自已離京遠嫁,而專門前來送行的太子哥哥,朱媺娖的目光中,頓時又是淚光瑩然,她的眼神中,哀怨與柔情交織,難予盡述。

而在一衆瑣吶鼓手的簇擁下,騎馬開道,昂然走在隊伍的最前頭的太子朱慈烺,當他回頭看到,那與自已從小到大一同生活的妹妹朱媺娖,正用這樣難捨難分的目光,遠遠地看着自已時,這位只比朱媺娖大了一歲的少年,眼眶立刻溼潤了。

朱慈烺臉上費力地擠出笑容,衝着朱媺娖微微地點了點頭,那兩行淚水,卻是再也忍不住地奪眶而出。

此時此刻,彷彿時間已經消失,只有兄妹之間的親情眷戀與顧望,是如此的不捨,如此的綿長。

終於,在喧天的鑼鼓與鞭炮聲中,身裝嫁衣頭罩紅巾的坤興公主,終於在一衆送親女眷的扶助下,由伴娘撐開紅傘,一衆送親女子一邊陪新娘子走向轎子,一邊不停地向天空,傘頂,轎頂拋撒米粒。(此意爲喂金雞,表示以後出嫁女子,不會在夫家受欺負之意。)

最後,由四名親侍陪嫁丫鬟,送朱媺娖坐上那特製的那頂十二人擡的豪華大轎後,轎頭一聲長喝,隨即起轎而去。

這送親隊伍,在無數京城百姓的圍觀下,一路吹吹打打,排場十足地走出京城,一路南去。

京師南面的永定門外,太子朱慈烺佇馬呆望,直到那頂豪華大轎,遠遠地消失在自已的視野之中,他纔再也控制不住內心激動的情感,一把捂住面孔,放聲痛哭。

“妹妹啊!……”

痛哭不休的朱慈烺,仰着頭嘶聲大喊,只不過,城外呼嘯勁厲的野風,迅速地將他淒厲的喊聲,撕成碎片,再不可聞。

十天後,這支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趕在崇禎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這個大喜日子,來到了山東登州城外。

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十一章 酒樓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八章 船戰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十章 軍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
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十一章 酒樓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八章 船戰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十章 軍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