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

聽到醫官說出這句話,所有的人都呆住了。

不是吧?

堂堂的大清國皇帝,將會從此徹底成爲一個癱子麼?

那高高坐在龍椅上的最高統治者,將會是一個瞎了右眼,然後自腰部以下,徹底失去知覺,縱然屎尿齊流,亦再無任何感受的癱子麼?

若這麼幅員遼闊臣民千萬的清朝,竟只能被一個下半身完全癱瘓再完半點行動能力的人來統治,這,這對大清帝國來說,簡直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恥辱!

這時,豪格忽然失態,他嗚咽一聲,一下子衝上前去,在皇太極牀邊跪下,然後放聲痛哭。

豪格的痛哭,是真心實意的,他清楚地知道,他父汗若是無法醒來,或是身受重創無法恢復的話,各方面能力皆是不足的自已,地盤與勢力亦不穩固,諸如多爾袞多鐸等人若趁機發難的話,自已很可會連現在的局面都無法維持。

要知道,大清帝國的權柄,那可是羣狼爭奪的目標,向來只有最厲害最兇狠的頭狼,才能獲得。而在獲得這樣至高權力的過程中,其中的血腥與殘酷,外人根本無法想象。而這一點來說,倉促之下,豪格根本還未做好準備。

而阿巴泰則是一臉呆怔地站在原地,彷彿還未能從醫官的話語中回過神來一般。

在這時,倒是那多爾袞與爾鐸二人,彼此眼光復雜地互相對望了一眼。

二人中,尤以多爾袞的心情,最爲複雜。

沒想到啊,自已天天費盡心機地想着,要如何把這皇太極給悄悄幹掉,卻總感覺時機不對,無法下手,只不過,在現在這兩軍交戰之時,在這自已最不想他出現任何意外的時刻,皇太極竟然以一種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唐軍給這般重創了。

這一切,可真是造化弄人啊……

多爾袞在這一刻,幾乎下意識地迅速想到,當年只有十來歲的自已,親眼看到,皇太極與其他的三大貝勒一起,矯詔殺掉了自已的母親阿巴亥時的悲慘一幕。

他親眼看到,自已的親生母親,就在自已面前,不停地向皇太極等人哀求饒命,卻最終被人用弓弦套住脖子,活活絞殺,想到她在劇痛中掙扎至死,雙眼暴突有如銅鈴,舌頭拉長有如吊死鬼的慘狀,多爾袞的心下,其憤恨痛楚,簡直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再想到,後來皇太極掌權後,對自已,以及大哥阿濟格,小弟多鐸的刻意打壓,還曾利用權勢,來強迫自已換旗,以此方式來掌握最具實力的正黃旗與鑲黃旗,這種種卑鄙齷蹉的行徑,無一不令自已爲之切齒痛恨。

不過,就在這極度的猜忌不信任,且十分嚴厲的警惕與打壓中,自已好歹憑着傑出的才能與智謀,在一衆兄弟中嶄露頭角,最終成了大清的睿親王。這其中的曲折艱難,又豈可一言而道盡。

要知道,在這追求晉升前程的道路上,饒是自已這般處處小心,謹慎聽話,卻也好幾次出過差錯,險些喪命在猜忌刻薄的皇太極手中,現在每每回想起來,猶然脊背發涼,都會感慨現在的獲得,是何其不易。

只不過,雖然這一路艱難行來,自已在心中,卻始終沒有放棄爲母親復仇的願望,始終沒有放棄爭奪那把金光燦燦的龍椅的決心……

那現在,自已該展露出,內心中深藏已久的野心與憤怒嗎?

多爾袞微不可見地,輕輕搖了搖頭。

不,不能,現在並不是復仇的良機。

皇太極雖遭重創,但並未死去,誰知道他何時會甦醒,況且又有他兒子豪格在此,此人當不會讓自已這般順利地上位,而那阿巴泰,亦是個首鼠兩端之輩,實難猜測其內心真實想法。

至於清朝的心臟盛京城中,因爲事發突然,自已在京城中佈局的勢力也未有任何準備,忠於皇太極的勢力還十分強大,若想憑自已與多鐸兩人,就在這裡發難,恐難濟事。

更何況,這麼多年都忍過來了,又何必就爭於這一時呢?

現在皇太極已遭重創,雖被救治,又知其尚能活多久,再等上些時日,又有何不可呢?自已若在這裡倉促行事,只會小不忍而亂大謀。

畢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想到這裡,多爾袞輕咳一聲,走到豪格身旁,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道:“豪格,皇上遭此重創,實是皆出我等所料。你也勿太過傷心了,且讓醫官細心調治要緊,相信皇上不日定當霍然。”

豪格停止哭泣,他用一種陰寒而狐疑的目光,冷冷地掃了多爾袞一眼,沒有說話,無聲地站起來。

那漢人醫官見豪格讓開,連忙招呼四名弟子,開始仔細地給皇太極正骨,上藥,上夾板,打繃帶,忙得不亦樂乎。

這時,阿巴泰眨着着眼,悄悄過來,以一種討好的語氣,對多爾袞低聲說道:“睿親王,現在皇上昏迷不醒,以我看來,你既被皇上任命爲統軍之將,現在這軍中之事,就還是你來拿主意吧。”

阿巴泰這番頗爲審時度勢的巴結之語,讓多爾袞極爲受用,他剛想說句表面的推脫之語,不過,未等他開口,多鐸便急急插話道:“阿巴泰說得極是。二哥,現在皇上重傷昏迷,已然無法治事,依小弟來看,這軍中之事,不若暫且皆由二哥你來掌事,卻是衆望所歸呢。”

多鐸說完,他的眼光,卻是斜到一旁,冷冷地盯着一直沉默無言的豪格身上。

與此同時,阿巴泰,多爾袞等人的目光,亦是同時集中在豪格那緊繃如鐵的臉上。

見衆人的目光,皆向自已投來,豪格心裡壓力極大,他對多爾袞趁危攪權的手段極其痛恨,恨不得將這個表裡不一的奸狡之徒,給狠狠地痛罵一通。

只是,他最終還是強行剋制了自已,只是緊繃着臉不發一言,依然強忍着,不肯作任何表態。

見豪格一直這般沉默,阿巴泰一臉複雜之色,多鐸則一臉慍怒,而多爾袞雖臉上保持平靜,心下對豪格這般不識時務,卻是惱怒非常。

哼,豪格,你這般不識形勢,強自裝大,本王今天且吞了這口氣。且看將來,我多爾袞,至少有一百種方法,讓你痛不欲生!

不過,就在帳中氣氛異常尷尬之際,忽然帳外傳來密集的腳步聲,隨即有軍兵緊急來報:“稟大將軍,帳外的俄羅斯督軍戈洛文求見,你看……”

多爾袞一聲輕嘆,知道這率領俄軍駐紮在城外的俄羅斯督軍戈洛文,必定也是獲知了大清皇帝出現意外的消息後,才緊急趕緊到帳中來探聽情況。

多爾袞眼珠一轉,迅速地想到,這可是個逼豪格就範的大好機會。

“哦,先讓他們在帳外候着,我等正在議事,暫不方便接見。”

多爾袞皺起眉頭擺出姿態,揮了揮手,示意稟報的軍兵先下退下。

軍兵嗻了一聲,先行退下後,多爾袞臉上擠出微笑,對豪格說道:“肅親王,本王也知道,這樣的時刻,多鐸與阿巴泰二人的意見未必太過不妥,這樣吧,你也不用這樣糾結了。現在這裡諸事,以本王之見,由你來安排,亦是妥當。就由你來決定如何接見戈洛文他們吧,如此可好?”

聽了多爾袞的話,多鐸一臉怒色,他狠狠地斜了豪格一眼,冷哼一聲,背過臉去。

而阿巴泰則是一幅老謀深算之狀,他輕咳一聲,低下了頭,誰也看不到他的表情。

而聽到多爾袞這麼一說,豪格表面雖然還不動聲色,但其心下,對此人的奸狡,更是恨之入骨。

這個混帳多爾袞,明知自已向來只知戰場廝殺,對於政治與外交,皆是十分粗淺不堪,卻故意擺出這樣的一幅故作賢明謙讓下士之態,還拿這樣的話來激自已,實是可惡的很。

只不過,現在俄羅斯的督軍戈洛文就在外面等着,由不得豪格再沉默下去了。

他輕嘆一聲,擡起頭上,面無表情地對多爾袞說道:“睿親王,你與外國友人相處,多有心得與經驗,本王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在汗阿瑪甦醒過來之前,這邊的一切,暫由你接手掌管吧。”

在終於得到了豪格這句同意之語後,多爾袞心下長吁了一口氣。

哼,豪格你這傢伙,非要拿大,非要裝象,現在知道自已才謀不足,是多麼難堪尷尬的一件事了吧。

不過,多爾袞心裡雖然痛快了,臉上卻還是一副勉爲其難的表情,他故作沉痛地嘆了口氣道:“唉,本王其實亦是才智淺薄之輩,擔此重任,實是心下誠惶誠恐矣。只不過,現在軍情緊急,內交外困,本王若再推脫,也只能是於事無補,也罷,既然各位皆已同意,那就由本王暫時統管此處軍政各事吧,且待皇上甦醒後,本王再行交權便是。”

多爾袞說完,便立刻下令:“此處皇帝正在緊急診療,不便打攪,着俄羅斯督軍戈洛文,入偏帳相見。“

多爾袞說完,自行出帳而去,徑往偏帳之內。

不多時,那帶着一身寒氣的戈洛文,帶着一名翻譯,急急入得帳來。

戈洛文一進帳,四下張望一番,卻見只有多爾袞與幾名護衛在其中,不覺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之色。

他的皮藍色眼珠眨了眨,衝着多爾袞一臉急急的高喊道:“睿親王,請問,大清皇帝是不是真的受傷了?他的傷情很重嗎?“

見到戈洛文一入帳就大聲嚷嚷,帳中各人皆是臉現不悅之色,倒是多爾袞臉色平靜,聽完翻譯的話後,多爾袞只是向他作了個延請的手勢,示意他坐下說話。

戈洛文卻連連擺手,又大聲道:“睿親王,皇上現在情況到底如何,可否讓我一觀?要知道,我全軍將士,得知了貴國皇帝突然受了重傷的消息,皆不勝駭然,我這個督軍也甚是擔心,還請睿親王先帶我去看看大清皇帝。“

多爾袞哦了一聲,卻是冷笑着回道:“戈洛文督軍,皇上只不過受了輕傷而已,如何說得恁嚇人,督軍還是莫要以訛傳訛爲好。況且現在皇上正由醫官緊急救治,卻是不便探訪。“

戈洛文皺了皺眉,對多爾袞這推脫的態度心下甚是不滿,不過他略一沉吟,還是直說道:“睿親王,那現在貴國皇帝受傷了,貴軍打算卻是如何,可是有就此退兵的打算?”

多爾袞對他這連番逼問弄得心中甚煩,好在他強自控制內心的情緒,淡淡地回了一句:“戈洛文督軍,我軍現在已然重創唐軍,若就退兵,未免太過可惜。本王決定,這兩天且看皇上的傷情恢復如何,再行定奪。至於貴部如何安排,你們可自行決定。”

戈洛文聽完多爾袞的話,心中的鬱悶簡直難以形容。

他孃的,這些可惡的黃皮猴子,說起話來總是這麼摭摭掩掩,你們乾脆一點會死嗎?什麼叫我部自行安排,是繼續在這裡駐守等待,還是就此退回盛京,甚至是讓我部乾脆退回俄羅斯,你倒是給個準話兒呀。

不過,看到多爾袞一幅滿臉嚴肅又心不在焉的表情,戈洛文把心中的牢騷吞了又吞,沒有回話,只是臉色十分陰沉地向多爾袞致了一禮,便退出帳外而去。

那名翻譯也跟他出帳離去,然後輕聲問道:“督軍大人,那我軍現在,到底要怎麼辦纔好?”

戈洛文一臉煩躁之色,他輕哼一聲,不耐煩地說道:“唉,這些該死的黃皮猴子現在內部大亂,已是無暇顧及我們,我軍且在這城外再駐上兩日吧。若他們的皇帝情況仍不見好轉,甚至更加惡化的話,那我軍就此離開,先行退回俄羅斯。”

戈洛文說到這裡,臉上涌起了激憤之色,忍不住大罵道:“可嘆我高貴的俄羅斯帝國軍隊,爲了奪回雅庫茨克城,不惜忍受恥辱,聽從他們調動指揮,先是幫他們攻下遼西,現在又來幫他們攻打這海參崴堡,儘可能地遵守了一個盟友的約定。卻沒想到,到了最後,他們會象扔一塊用過的抹布一樣,將我們就此丟棄,可見清朝根本就不打算遵守諾言。可惡啊,這些該死黃皮猴子做出的承諾,與海中腐爛的牡蠣一樣,沒有任別區別。”

說到這裡,他又忍不住一聲長嘆:“唉!只是,若我軍真這裡碌碌無爲地退走,莫斯科那邊該會有多麼失望,沙皇陛下可能再也不會給我機會了吧。”

翻譯嘴巴蠕動了幾下,剛想勸說幾句,卻被一臉落寞的戈洛文,煩躁地揮了揮手,給中止了。

呼嘯的朔風中,兩人蜷着身體,沉默地踽踽離去。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六十章 劫持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二章 伏擊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二十章 突襲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章 船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四章 歸途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六十章 劫持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二章 伏擊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二十章 突襲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章 船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四章 歸途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