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

當曹變蛟終於率着大批騎兵,冒着傾盆大雨,趕到陳一提部戰死之地時,那些馬京達努土著早已撤走。

這塊曾經激烈戰鬥過的土地上,原本四處漫留的鮮血,已被雨水沖刷得一乾二淨,只留了一地的無頭屍體,在遍地的泥水中半沉半浮。

曹變蛟的牙齒咬得格格響,憤怒讓他的臉孔幾近扭曲。

他一臉悲色,仰着頭,衝着天空,厲聲大吼,有如狼嚎。

他淒厲的吼聲,很快就在連綿的雨聲中,徹底消失,幾不可聞。

全軍有如木偶一般,在漂泊大雨中,默然佇站。

我軍敗矣!

此次戰敗,堪稱唐軍入侵東南亞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唐軍,竟被這些野人一般的馬京達努土著軍兵打敗,縱然殺敵數倍,卻亦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恥辱敗仗。

“兄弟們!我曹變蛟在此指天發誓,若不能替你們剿除這些醜類,若不能滅掉馬京達努國來慰藉你們的在天之靈,我曹變蛟定當以死謝罪,誓不爲人!”

曹變蛟咬牙切齒地指天發誓,流滿了雨水與淚水的臉上,是難以形容的猙獰。

最終他無奈下令,讓手下軍兵,帶着那些無頭的屍體,默默返回三寶顏。

因爲無法辨別這些屍首到底是誰,曹變蛟最終只得下令,統一將這些屍體一同火化,再一齊建碑記念。

接下來,曹變蛟再不敢輕易派兵進攻,而是下令,讓全軍守住三寶顏,憑地建起工事固守,以待下一步行動。

隨後,曹變蛟將此事的經過,在信中詳細寫明,用飛鴿傳信的方式,回寄給在馬尼拉的李嘯,並向其請罪。

兩天後,曹變蛟的信件,到了李嘯手中。

見到曹變蛟這封信,李嘯亦是大吃一驚。

將近七百人的唐軍犧牲,並且主將死亡,還沒有達成戰略目標,最終讓馬京達努土著軍兵,取得了此戰的最後勝利,實在是一次極爲恥辱的戰敗。

這樣的戰敗,在唐軍向東南亞一帶拓展的過程,堪稱首次。

李嘯的臉色頓時十分難看。

他知道,自己在一路凱歌地征服這菲律賓各島的過程中,終於碰到勁敵了。

要知道這馬京達努國,在歷史上,曾與北面的西班牙殖民者多次交手,卻是始終不曾被征服。

在真實歷史上,這個國家,一直到美國接替西班牙統治菲律賓後,在十九世紀末期,才被近代化的美國軍隊所征服,最終納入菲律賓的統治範圍。

而哪怕是近代化的美軍,在征服這個地區的過程中,也付出了相當大的犧牲,並且最終的佔領方式爲,讓這個民族和這個地區,在名義上併入菲律賓,並享有高度自治權。

由於這個民族併入菲律賓國的歷史最短,且一直高度自治,並且還有宗教信仰不同等原因,故一直是菲律賓國家最爲動盪不安的地方,騷亂與叛變可謂家常便飯,讓菲律賓統治者焦頭爛額。

(注:截自作者發稿時爲止,在這棉蘭老島地區,菲律賓的國家軍隊,尚在這裡與一個叫穆特的反政府武裝激戰不休,互相攻守,各有死傷,當地百姓四散奔逃,和平遙遙無期。)

而現在,這些野蠻兇惡,殺掠成性,有宗教信仰悍不畏死,又有與西方殖民者戰鬥的豐富經驗的馬京達努土著軍兵,在這棉蘭老島地區,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皆佔盡,唐軍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着實十分困難。

由此可見,這個馬京達努國,極可能是自已在征伐東南亞,以及向澳洲進取時,碰到的最爲強硬與難纏的對手。

想將這樣的對手戰而勝之,實非易事。

只不過,這棉蘭老島,位於唐軍南下與北上的要衝之地,不攻下來卻是不行。只有把這棉蘭老島攻下,自已才能在將來,進一步征伐新幾內亞島與澳洲諸地時,再無後顧之憂。

那麼,自已到底應該怎麼辦,才能徹底而快速地消滅這些馬京達努醜類,從而攻佔整個棉蘭老島呢?

李嘯在房中來回踱步,沉吟良久後,他的腦海中,忽有如靈光一閃,出一個獨特的念頭。

那就是,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爲何不讓唐軍反過來,去向這些馬京達努人學習呢?

這些馬京達努人,之所以能把被圍的唐軍徹底消滅,最爲關鍵的一點便是,他們懂得利用遠程攻擊來打擊唐軍,從而使唐軍最爲擅長的陣地防禦與組織訓練,在這樣的遠程攻擊下,不能順利發揮功效。

當然,如果在內地,唐軍有強大的火器助陣,在遠程打擊方面,堪爲明清兩國最強者。但在這棉蘭老島這樣一天之中,能下兩三次大到暴雨的熱帶雨林裡,唐軍的火器,一旦被暴雨淋溼,就成了徹底的廢物。

李嘯知道,在這樣極其可怕的熱帶傾盆暴雨下,哪怕自已將來研發出了燧發槍,那密封的藥門與擊發的火石,也會被接連不斷的暴雨所淋溼,從而成爲再不能使用的燒火棍。

而一旦唐軍的火炮火銃皆成廢物,那在馬京達努人的梭鏢之下,可就只能被動挨打了。

所以,向馬京達努人學習,找出類似於他們梭鏢一樣的遠程攻擊武器,纔是唯一的克敵制勝之道。

李嘯在心中,已然想到了一門厲害的遠程武器。

鋼弩。

在弓箭手難於迅速培養,且弓弦易被雨水打溼而失去彈性的情況下,製造大量的遠程射弩,培養大批的弩手,當是最佳的克敵制勝之法。

如果,自已能結合前世中從書本中看過的,現代弓弩的製造工藝,用現在能產出的精製鋼材,來製作的單人就能使用的鋼弩的話,那無疑可以迅速反制,並且打敗馬京達努人的梭鏢。

更何況,將來自已要攻打的地方,除了棉蘭老島外,諸如新幾內亞島,密克羅尼亞羣島等尚未被西夷侵佔的領地,都是高溫多雨的雨林環境,只有能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這種適合從林作戰,且能很好地進行遠程攻擊的弓弩,自已才能夠順利地開疆拓土,再無所慮。

李嘯謀劃既定,立刻着手把自已所構想的鋼弩結構,用草紙畫出,象弩弓、弩臂、弩機、弩弦、含口、鏨耳、勾牙、望山、懸扣、底託等各個弩機部位的形狀與尺寸,都已詳細標註,畫完後,李嘯將這些寶貴的草稿,交給新成立的臺灣制鐵廠緊急研發。

本來,李嘯是想把這研發工作,交給山東單縣的鐵龍城去製造開發,但考慮到路途太遠,溝通亦多有不便,還是就近在臺灣研發,最爲合適。

畢竟,現在的臺灣鋼鐵廠,緊依着彰化縣郊外一座大型鐵礦建立,已有高爐六座,炒鐵爐三座,鍊鋼平爐兩座,每月的產量同樣十分可觀。雖然臺灣當地的鐵礦品味較低,在經過除雜後的產量,也比山東要低很多,但相比這個明末時代的其他鐵礦生產與加工,產量還是遠遠超出的。

另外,這臺灣鋼鐵廠中,有許多從山東調來的有經驗的老工匠,同樣使用水力鍛壓機牀進行生產,故無論是生產還是研發效率,皆不在山東鐵龍城之下。

故李嘯認爲,把這鋼弩研發工作,交給臺灣鋼鐵廠來承擔,絕對不會令自已失望的。

隨後,李嘯立刻開始大規模調整改編的計劃。

首先,李嘯下令,派出大批工匠,前往曹變蛟部所在的三寶顏,在當地建設一座周長約有四里的大堡,以保證曹變蛟部能平安駐守,不會再受到土著的騷擾與打擊。

然後,李嘯又令,擴軍鎮東營,把鎮東營擴建成安東鎮。

讓這安東鎮,與興中鎮,平南鎮一樣,成爲下面擁有三個營兵力的強大鎮所。把這個安東鎮,建設成爲除了滿清外,在東北亞地區最爲強大的軍事存在。

而安東鎮擴軍的兵力,則是基本全部從平南鎮的轉調。

按李嘯的命令,平南鎮三營中,每營軍兵中,除保留甲總兵員外,其餘乙總與丙總,全部抽調給安東鎮。

這樣一來,總共有六總軍兵被調出,全部由水師運往蝦夷島。在蝦夷島東昇城外,組建成安東鎮的乙營與丙營兩營兵馬。

除了以上這些兵馬從平南鎮中調走外,另外李嘯還將平南鎮中的玄虎重騎1500人,飛鷂子1500人,橫行總1500人,火銃手2000人,同樣調配給安東鎮。

與那些改編的槍兵和盾兵一起,調往蝦夷島,在那裡與安東鎮原有的兵馬混合,組建成安東鎮部下兵馬。

這樣一來,新組建的安東鎮齊裝滿員,戰力強大。

而現在的平南鎮,雖然還有三營的編制,但每營只剩下一總的軍兵數裡,以及1000名玄虎重騎,1000名飛鷂子,1000名橫行總還有80門重型龍擊炮的火炮部隊。

在李嘯的規劃中,現在的平南鎮中,每營依然設甲乙丙三總軍兵,其中甲總,是原來的槍兵與盾兵,而另外兩總,則是由盾兵與弩兵組成。

在他新定的編制下,這樣的每總兵員人數爲每總三哨,每哨兵員人數爲盾兵5隊510人,弩兵10隊1020人。這樣一哨的兵員人數爲1530人,一總的兵員人數爲4590人,那乙營與丙營的兵員人數皆爲13770人。

這個缺員數量,就是李嘯現在要緊急擴招的兵員數量。

按李嘯的要求,他打算在山東登州招4000名新兵,然後在臺灣招一萬名新兵。

這些兵員,除了近5千人會成爲盾兵外,其餘一萬餘人,皆會被培養成弩兵。

李嘯新的招兵計劃,得到了臺灣與山東兩地百姓的熱烈響應,各個徵兵點應者如潮。

雖然大家都知道,唐軍剛剛在攻打馬京達努國時,吃到了敗仗,但百姓對於唐軍,對於李嘯,乃是發自內心的愛戴與擁護。

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挫折,只是極爲少見的情況,也許下一次唐軍的進攻,就會徹底洗刷恥辱了。

每名前來報名的應徵者,心下都知道,一旦自已能在唐軍中獲取功名得到勳章的話,自已的人生可就是徹底改變,從此飛黃騰達了。

僅僅在三天之後,這次的擴招任務,就全部完成,無論是山東還是臺灣,大批沒有被徵入唐軍的應試者,無不怨聲載道,而成功被選爲唐軍的應試者,則是人人欣喜若狂,得意洋洋。

在明末這個百姓視入軍爲畏途的年代,李嘯的治下,百姓能這樣踊躍參軍,實是蔚爲奇觀。

新兵招齊後,立刻集中在臺灣高雄,進行快速的各類基礎訓練。

而在李嘯的嚴厲催逼下,臺灣鋼鐵廠中,專門成立了弩機研發小組,這些小組的研發人員,很多都是有多年打造經驗的老工匠,在經過了半個多月的鑽研與調試後,終於成功地試製了一把,按李嘯所畫圖低製成的鋼弩。

臺灣拓殖團團長丁佑,親手將這打製成功的鋼弩,交到了李嘯手裡。

接過這手感頗佳,製作精良,光滑精緻,閃耀着上好鋼鐵那銀灰色澤的鋼弩,李嘯一臉欣喜。

他看到,這鋼弩的弓板,用精鋼鉚釘固定在另一塊做成平底“u”形的精鋼板上,u形鐵板緊緊地夾住鋼製彎臂上,並用鋼銷貫穿鉚牢。

而這鋼弩的弩臂,由寸五厚寸八大的臺灣黑鐵木做成,極爲堅硬緻密,防水性能亦是極佳。

整個弓弩臂細緻光滑,每個轉角全以圓弧過渡。弩臂上平面開有三條三分半寬的箭槽,前下端裝了個鋼鐙,用以踩腳拉弦。

在弩臂上前端和中後部箭槽下,則是從側邊各挖了一個五分大一寸長的方孔,孔內緊緊壓入打磨成長方體的吸鐵石。弩臂最前端裝了精鋼片做成的準星,後部豎立一塊中間開槽的厚鋼片和可以升降的精鋼彈片,彈片上方,開了個約一分大的缺口,作爲望山。

弩臂後部而在彎下手把的前方,則裝有彈力鋼製懸扣,這個地方也稱爲懸刀,是扣發弩機的地方,上方則露出精鋼製成的卡簧。懸刀的弩臂側邊還有個鎖,只要撥上鎖就扣不動懸刀,從而防止誤發走火,十分安全又實用。

而在兩尺四長的弓弦中部,則是緊夾在一塊前面方形與弩臂同寬,後部成弧形並伸出弩臂兩旁各一寸作拉手的弦託上。

弦託前方也釘了一塊極富彈性的壓箭薄鋼片,可以牢牢地壓住裝入槽中的箭桿。掛上弦拉開弓後,只要扣動板機鉤子就能射出弓弩臂槽中的一到三支鋼鏃弩箭。

這鋼弩中,皆是由上好精鋼製成的機件,整體配合得緊密平整,卻又十分靈活,並打磨得光滑油亮,沒有半點碦手。

這鋼弩的弓弦,則是用多股牛筋與絲線絞合而成,長二尺八,徑粗近三分,兩端綁紮在兩個鋼環處。

上弦時,只要將鋼環稍用些力套到弓板兩端的圓管上,就完成了上弦動作,十分方便。

李嘯試了一下,整個鋼弩掛上弦後,弓寬二尺九,弩臂長二尺,而鋼弩全重只有十五斤,實在是輕便又實用。

李嘯更注意到,這整個鋼弩,尤其是弩弦,特別用油脂反覆浸潤過,摸上去十分滑膩。這樣做的目的,則是確保鋼弩能有效防水,從而在大雨中可以順利使用。

李嘯接下來,開始試射一番。

他用腳踩着鋼蹬,拉開弩弦,然後裝上鋼鏃箭,平託弩臂,將望山與準星對齊一線,瞄準目標,一扣懸刀,嗖的一聲輕響,鋼鏃箭有如一道流光激射而出,奪的一聲悶響,牢牢射中的一百來步外的靶跺邊緣。

雖然這弩箭的射擊精度,遠不能與火銃相比,但能達到這個效果,李嘯已是十分歡喜。

“李大人,可曾想好,給此弩取個甚名?”丁佑不失時機地湊合了過來。

李嘯一臉微笑,昂頭答道:“此弩甚是強勁,宛如神機乍現,倏忽而出,就叫它神機弩吧。”

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
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