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

“定虜伯,你看,前面就是安南海岸了。”

清晨的陽光中,旁邊的一名親兵,一臉欣喜地遙指遠處尚是霧氣濛濛的海岸,對鄭鴻逵大聲說道。

鄭鴻逵昂然地站於一艘大艦的船首,一身鮮明鎧甲的他,漫不經心地嗯了一聲,算是迴應,他手搭千里鏡,又凝神眺望了許久,才緩緩放下,臉上的欣慰之色溢於言表。

“傳我之令,全軍直駛太平港,艦船靠岸後,全體軍兵一齊上岸。”鄭鴻逵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

“得令!”

很快,鄭家艦隊一路西行直駛至岸。望着岸上的那些在濛濛霧氣中不時閃現的安南鄭氏旗幟,鄭鴻逵躊躇滿志,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他一心想着,等會自家這5萬精兵一齊上岸,要給那些有如雜兵一般的鄭氏兵馬,好好展示一下自家的軍容與軍威。

艦船甫一靠岸,鄭鴻逵倒沒有立即讓兵馬上岸,而是立即派出使者,上岸去與太平港的當地官員聯繫。

使者急急上岸,來到太平港中,他忽然發現,周圍的鄭軍兵卒似乎在不時窺探他,神情深處竟似有莫名的敵意。

這種感覺讓使者背上發毛,他腳步匆匆地來到太平港官署中,正好遇見在這裡假扮爲太平港官員的莫元清。

原來,唐軍自攻下這沿海地界後,便讓莫軍假扮鄭軍,在這些地方駐守。以求能以這種瞞天過海的方式,讓鄭芝龍部兵馬不知不覺地上當,使他們毫無知覺地栽入唐軍圈套。

那使者見得莫元清,便立即向他稟報鄭鴻逵率領5萬精兵已一齊來到太平港外,已停靠岸邊,正欲讓兵馬一齊上岸的消息。

莫元清聞得此言,心下大喜,但在表面上,卻還是一副十分平靜公事公辦的模樣。

他裝模作樣地給他開了路條與憑據,讓使者帶回艦上去稟報鄭鴻逵,說鄭軍已允可其行動,可讓鄭鴻逵率領全軍上岸。

使者快速離動後,莫元清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駐紮在太平港外的唐軍第九鎮鎮長黃得功,稟報鄭鴻逵率部已來到安南太平港的消息。

聞得此報,黃得功亦是一臉驚喜,又急急回問道:“元清,那你速速回去,觀察其動態,一有情況,即刻稟報。本將速速發兵,給這5萬上岸的敵兵一個絕不會想到的驚喜。”

莫元清大聲應諾,他一離去,離得動立即開始調兵遣將,全軍開始速速行動。

而在太平港口處,鄭鴻逵得到了使者帶來的憑信與路條後,心下再無任何疑慮,立即下令,全體艦隻沿着岸邊一字排開,放下舷板,大批軍兵有如開閘的洪水一般,從舷板上洶涌而下。

整個港口的海灘上,人喊馬嘶,一片喧鬧,剛剛上岸的鄭軍充滿是好奇與興奮,一片亂哄哄的景象。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從太平港的南北兩邊,已有兩股約兩千名的唐軍騎兵,變魔術般隱隱地出現在了地平線處,正呼嘯着對衝過來。

而在太平港的正西邊,則是大批的唐軍步兵正大踏步行進,直奔東邊的太平港海灘。

也就是說,現在的太平港處,西、南、北三邊都有唐軍兵馬在一齊行動,準備給剛剛上岸又全無防備的鄭鴻逵部,來個一個令他們措手不及的兇狠打擊。

鄭鴻逵在一衆護衛的陪同上,施施然上得岸來,左顧右盼了一陣,心裡便不免有些奇怪。

他喚來那名使者,低聲問他:“爲何你稟過了太平港的主事官員,現在我軍已然上岸,這海灘上卻沒有任何安南官員前來組織迎接,這可真是奇怪的很,莫不是你與他們交待不周?”

使者將頭搖得有拔浪鼓一般:“不可能!定虜伯,我此番可是親自前去太平港官署,與那裡的官員當面交涉的。他還對在下說,等我軍上得岸來,要對我軍好生犒勞呢。至於他爲何現在未來迎接我軍,在下在想,莫不是他另有他事走不開吧?若定虜伯不信,我可引你前去太平港官署去見他,再一問究竟。”

鄭鴻逵略一沉吟,便令這名使者帶路,一路前往官署而去。

這時,他們忽然在耳邊聽到了有如微弱蜂羣的鳴叫,沉悶中混雜着尖銳刺耳的聲音。更是讓他忽然感覺到,腳下的海灘,竟開始微微顫動起來。

鄭鴻逵久歷戰陣,對這般情況頓是心驚不已,他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他心下知道,這般情況的出現,定是有巨大的異變發生了。

“啊!不好了!有騎兵衝過來了!”

寬闊的海灘上,南北兩端處皆有大批鄭軍士卒高聲尖叫起來。

鄭鴻逵扭頭望去,一副可怖的景象,剎時出現在他面前。

他驚恐地看到,從南北兩端處,有如變戲法一般,涌出大團的黑色雲朵。這些騰涌不息的黑雲,又是幾乎在轉瞬間就變成了令人色變的大批騎兵,兩路唐軍騎兵的人數加起來,足有近四千之多,他們一路呼嘯着,向海灘上全無防備的鄭軍全力撲來。

從千里鏡中看到這可怖情形,又看清了那些翻飛的唐字軍旗時,鄭鴻逵只覺得自已忽然呼吸都開始變得困難起來。

“全軍聽令,速速就地組織防禦,一定要擋住唐軍進攻!”鄭鴻逵聲嘶力竭地大聲叫喊。

馬蹄隆隆,槍指刀橫,旗幟翻飛,這兩股突擊的唐軍騎兵,有如兩處突然出現的黑色旋風,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海灘上正急急組織就地防禦,卻又有如無頭螞蟻一般亂作一團的敵軍,拼力衝殺過去。

兩路唐軍騎兵,隨着馬匹的加速,迅速而熟練地變成慣常所用的楔形突擊陣,那位於陣尖的玄虎重騎,這些人馬俱着重甲,重達500多公斤的鋼鐵怪物,正以加速到了極點的可怕勢頭,向正亂成一團的鄭軍兵馬,橫衝而來。

這樣的事態瞬變,其實只發生在極短的時間裡。

彷彿就在眨眼之間,那兩頭楔尖處總共一千餘名的玄虎重騎,有如鋼鐵坦克一般,從兩邊無情地夾擊衝入,那正在紛亂一團的鄭軍陣中。

人馬俱着重甲,合重多達半噸的玄虎重騎,有如可怕的鋼鐵巨獸,以凌厲高速的態度,衝入毫無防備的鄭軍之中,其衝擊力達到了近乎恐怖的地步。

無數鄭軍軍兵,被鐵馬衝擊得有如紙片一般漫天飛舞,在空中劃過或長或短的弧線後,再啪啪地掉下地來,不死即殘。

而更多的鄭軍,則徑直被這鐵甲重騎撞翻於地,然後被那紛沓而來的粗大鐵蹄,活活踩爆了頭顱或肚子,地面上響起了一片可怕的爆裂聲。

強悍無匹的唐軍玄虎重騎,在鄭軍的慘叫連連中,從混亂的鄭軍陣中,用暴力與死亡,犁出一條血肉模糊,佈滿碎肢殘骸的血路。

唐軍騎兵一擊得手,從西邊攻來的唐軍步兵,自是不甘人後,愈發加快了衝擊的速度。

如果從天空下望,可以清楚地看到,唐軍的步兵陣線,宛如一道長長的粗黑線條,有如一條蠕動的蟲子,快速地向唐軍進逼而來。

見到唐軍以鋪天蓋地之勢衝來,原本就被唐軍騎兵衝擊,弄得心驚膽裂的鄭鴻逵目光滿是恐懼,他聲嘶力竭地吼叫着讓全軍作好防備,只不過,在這般混亂時節,他的話語迅速被一片嘈雜聲吞沒。

很快,隨着唐軍步兵的逼近,有如變魔術一般,在每面蒙鐵大盾上方,在每個作好攻擊態勢的槍兵旁邊,又出現了一名手持燧發魯密銃的火銃手。

他們迅速地做好準備,每個人手中那黑洞的槍兵,都立刻瞄準了對面正東奔西逃亂成一團的鄭軍。

唐軍主將黃得功手中的令旗,猛地揮下。

“預備,開火!”

隨着唐軍火銃總長一聲怒喝,三千杆火銃齊齊開火,共有兩千五百餘杆打響。

“砰砰砰砰!……”

連排的鮮紅餘焰一齊飄飛,有如一條長長的鮮紅綢帶,宛如地獄之火一般美麗,有種死亡儀式般的獨特美感。大團大團嗆鼻的白色硝煙涌起,兩千五百多顆顆細小的三錢重鉛彈,有如一齊撲飛而去的死亡蜂羣,發出輕微而歡快的鳴叫,向對面的鄭軍猛撲而去。

唐軍使用的燧發魯密銃,最大準確射程爲一百五十步,相比現在兩百步的距離,準確性當然無從談起,但在鄭軍如此密集衝鋒的情況下,只要在最大射程範圍內,哪怕沒有準確性的密集射擊,依然可以造厲可怕的殺傷效果。

呼嘯而來的死亡蜂羣,啾啾地獰笑着,迅速鑽入對面的鄭軍身體之中。

三錢重的細小鉛彈,鑽入人體,打斷骨骼,撕碎肌肉,翻涌的彈頭將內臟攪成一團漿糊,形成可怕的空腔效應,再加了這個年代幾乎無藥可醫的鉛中毒,中者立斃。

最前排的鄭軍,立刻有許多人身上象變戲法一樣,綻放出了朵朵血花,被擊中的人,就象突被重錘猛擊了一樣,仰面倒栽而下。

這鉛彈的衝擊力是如此之大,那些手持牌碰巧擋住鉛彈的鄭軍,亦難抵這巨大的衝擊力,紛紛向後踉蹌栽倒。只是他們剛一倒下,就立刻被後面那些四處亂竄的鄭軍軍兵,給活活踩死踩死傷,場面一片狼藉。

第一輪射擊,雖然完全無法瞄準,卻也至少造成了七百多名鄭軍當場死傷,讓鄭軍陣形,驟然出現一片混亂。

在鄭軍陣型散亂,速度稍顯遲滯之時,第二輪火銃齊射,又開始了。

“砰砰砰砰!……”

槍聲大作,餘焰飄飛,又是兩千五百餘杆火銃打響,這呼嘯而出的兩千五百餘顆鉛彈,因爲鄭軍越發奔近了,又造成了八百多名鄭軍軍兵的死傷。

清軍陣形頓時愈發混亂,衝擊的速度愈發減低,那些衝在最前面的鄭軍軍兵,人人臉上原本狂熱嗜血的表情開始退去,很多人露出驚恐至極的表情,因爲他們都不知道,這樣的噩運何時會降臨在自已身上。

而在陣後監視的鄭鴻逵,見到自家軍兵在唐軍密集攢射中,還未夠射程,就開始出現混亂與動搖,衝擊的速度與力量亦大爲降低,不由得頓是怒火中燒,又滿是悲哀。

靠,他孃的,這仗如何打得下去!

“撤!快撤!全部撤回到艦船上去!萬萬不要再與唐軍糾纏下去!”鄭鴻逵雙眼血紅,揮劍怒吼。

說完,他率先拔轉腳步,大步朝後撤去,往舷板的方向大步猛跑。

主將可在護衛的保護下拼力逃跑,但剩餘的四萬餘人的鄭軍步兵,想要逃跑,卻沒那麼容易。

他們在正面唐軍步兵的衝擊下,兩側唐軍騎兵的猛力夾擊下,迅速地全部崩潰。

原本還勉強算是有點秩序的後撤,瞬間變成了毫無目標四下潰散的逃亡。他們紛紛棄了武器,哀嚎着向着舷板方向大聲逃亡。更有甚者,邊跑邊脫去盔甲,以求能在這場逃生大賽中,儘可能地死道友不死貧道,讓自已得以逃出生天。

而見到鄭軍象回縮的潮水一般,又洶涌地撤逃回船,船上的水師軍兵亦是手忙腳亂,一片混亂。

他們驚恐地看到,就在這些鄭軍拼命回逃之際,後面的唐軍已然如影隨形般地殺至,大批的唐軍槍兵,有如出山猛虎,向着後撤而去的鄭軍拼力追擊。

一杆杆鋒利長槍,向着正亡命撤走的鄭軍狠狠捅刺而去,一名又一名撤逃的鄭軍,哀嚎着倒地斃命。

“快!快撤舷板!萬萬不可讓唐軍攻上船來!”已逃到船上的鄭鴻逵,跺着腳衝着一衆發愣的水手厲聲大吼。

那些水手被他這迭聲怒吼,才彷彿從迷茫中突然清醒過來,他們手忙腳亂地砍斷舷板,或是乾脆將整個舷板移拋入海,舷板上的洶涌回逃的鄭兵,象一團團散落的螞蟻一樣,慘叫着掉入海中。

立刻就有大批鯊魚聞着血腥味而來,在海上翻騰撲咬掉落的鄭軍士卒,整個海面一片可怕的腥紅血浪,令人見之心悸。

只有不到五千名鄭軍兵馬,匆匆地逃上了舷板,極其僥倖地逃回艦船之上。

在鄭軍艦船匆匆起錨回逃之際,整個灑滿鮮血的海灘上,響起了唐軍雷鳴般的歡呼聲。

“萬勝!”

“萬勝!”

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九章 祖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六十章 劫持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
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九章 祖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六十章 劫持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