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

李嘯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沉聲道:“爾是何人?爲何求見本公?”

方中吉拘束地站着,掃了一旁的軍兵一眼,欲語還休。

李嘯會意,遂屏退通稟的軍兵,再讓方中吉與自已分賓主而坐。

方中吉坐下後,他擡起頭,一雙英目中,卻滿是複雜神色。

“方相士有何話,不方便直說嗎?”李嘯輕聲問了句。

方中吉點了點頭,才低聲道:“正是。唐國公,現在帳中,只有你我二人,在下方可對你從實告之。“

李嘯笑道:”那你但說無妨。“

方中吉輕吸一口氣,輕聲道:”敢問唐國公,萬曆年間,爲朝廷欽天監效力的大相士方玉,大人可有耳聞?”

李嘯的臉色,一下子就嚴肅了起來。

讀過《國榷》等明代史書的他,當然對這個方玉有所瞭解。

方玉,出身相士世家,家學十分悠遠,他爲人聰穎,道術高深,諸如觀星堪輿,尋龍望氣等術無不精通,萬曆五年時,年紀輕輕就代替其父,被選入欽天監,擔任監司司員一職。

不過,史書上對方玉的記載十分簡略,李嘯對他的整個人生過程,也記不太清了。

而關於他的結局,好象在《國榷》中有過一句話,“方玉因選陵事,爲帝所憎,逐之,不知所歸。”

想到這裡,李嘯試探着問了一句:“方玉乃是萬曆年間欽天監司員,是我朝頂尖的大相士,難道他與你……”

“大人說得不錯,方玉乃是在下祖父,本道乃是方玉之孫也。”方中吉黯然迴應道。

“哦……”

“大人,您一定對在下十分好奇吧?”方中吉慘笑一聲:“不知道李大人可有興趣,聽我講一講我祖父方玉的故事?”

李嘯直視着方中吉晶然閃亮的眼神,點頭道:“可以,本公願聞其詳。”

聽李嘯這麼說,方中吉臉色放鬆下來,隨後便開始,講述其祖父方玉,給萬曆皇帝選擇萬年福地的故事。

萬曆十一年(1583年)正月,當時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只有21歲,與後來昏憒懶政的史書標準形象不同,此時的他,還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雄心的“憤青”天子。那一年,萬曆皇帝去天壽山春祭,見到蒼山寥廓,山河萬里,忽然心有所動,動起了給自已選擇萬年吉壤的念頭。

皇帝一發令,手下的相士與風水師們立即忙碌起來,開始在京城郊外,四處給皇帝堪查選址。

只不過,當時同樣年紀輕輕,只有26歲的欽天監司員方玉,對欽天監的同事們,每天這般忙碌選址,卻是十分冷漠,一點都不想參與。

而他之所以對選擇皇陵一事這般冷漠不上心,並不是方玉爲人憊懶不想幹活,而是,道術高深又精通風水堪輿的他,曾暗中遍訪京城一帶,發現能安葬朱家皇帝的火屬性陵墓,已經沒有合適之處了。

只不過,方玉人微言輕,他的探查結果,無法對任何人明言,只能壓抑在心中。而他這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度,令欽天監的大領導,監正楊汝常十分不滿。

隨後,在楊汝常的催逼下,方玉還是隻能離開欽天監,裝模作樣的去京城郊外探查,當然也沒有任何結果。

後來,欽天監派出給皇帝選址的司員與風水師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在京城附近,想再找到風水極佳的萬年福地,實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他們接連找了好幾處地方,不是方向不宜,就是堂局狹窄,還有一些地方,要麼是位次參差,要麼砂水傾倒,總之,都不是上佳風水所宜之地。

完不成皇帝的差事,可是一件罪過很大的事情。

故而,皇帝的陵址一天沒着落,作爲欽天監監正的楊汝常,心裡便一天不得踏實,而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令他越來越焦急不安。

要知道,楊汝常從前任監正楊宏亮手中,接手欽天監擔任監正,也不過才只有一年時間,一直想快點做出成績,來討皇帝歡心的他,卻萬萬沒想到,才上任不久,就卡殼在帝陵選址上,讓自已的仕途大爲蒙塵,如何能不讓他有如熱鍋上的螞蟻。

偏偏在這時,皇帝又派太監來欽天監催逼進度,令楊汝常有種焦頭爛額的感覺。

這時,作爲監正的楊汝常再也坐不住了,也不敢再整天呆在欽天監擺領導派頭了,他這個欽天監的大領導,開始同底下的司員一般,親自跑腿,四處探查,遍尋京城郊外,爲皇帝查找吉穴。

有大領導親自出馬,手下的欽天監司員們爲了表現,也個個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好在功夫不負苦心人,在又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訪查後,總算尋得了在各位風水師看來,堪稱上佳的風水寶地。

其中一處,是形龍山,欽天監的風水師們,對其評價是主峰高聳,諸山拱抱,河水繞腳,衆水來賀,形如出水蓮花,案似龍樓風閣,明堂開亮,輔弼森嚴,堪稱至尊至貴之地。

而另一處是小峪山,風水師們認爲,此地十分符合風水寶地格局,其來山綿遠雄峻,主勢尊嚴,水星行龍,金星站穴,左右四輔,拱顧周旋,明堂端正,砂水有情,亦是安葬帝王的上佳之穴。

選定了這兩處風水寶地,楊汝常忙不迭地向萬曆皇帝報喜,同時在奏章中,厚顏無恥地爲自已大表其功。

萬曆聞報,亦十分欣喜,遂上報兩宮皇太后,得到懿旨同意後,萬曆皇帝朱翊鈞再借秋祭陵之機,親自前往形龍山和小峪山兩地查看。

經過一番對比,萬曆皇帝自已更鐘意小峪山,遂上報兩宮皇太后,得到批准後,便把小峪山更名爲大峪山,在這裡正式修造自已的陵墓,這個地方,便是後來的萬曆皇帝葬身的定陵之址。

福地既定,接下來便是正式定穴,也就是地宮的正式埋葬之所。

有道是三年尋龍,十年定穴,這定穴的功夫,卻比尋找福址要更難得多。在風水學中,還有“定穴差一線,富貴不相見”的說法,足見這定穴功夫之難。

好不容易,折騰到了當年年底,在一衆風水師的共同測算下,這定穴之事才最終定下來。在選了良辰吉日後,在定穴的地方,舉行了盛大的動土儀式。

這樣的動土儀式完成後,待來年開春,土地化凍後,立刻會有大批工匠入駐此地,開始興建皇帝的陵墓。

動土儀式開始時,萬曆皇帝十分高興,他帶着太監與護衛,興致勃勃地前來參加。

見到皇帝也來參加儀式,主持動土儀式的欽天監監正楊汝常,十分高興,遂令欽天監全體成員,皆換上嶄服的官服,提前趕到動土儀式上,準備接受皇帝的迎見。

在楊汝常看來,這個時候,應該是向皇帝,表明自已領導有方的最佳機會了。

皇帝到達後,欽天監的全體官員,在身着正五品官服的監正楊汝常帶領下,向皇帝三呼萬歲。

萬曆皇帝環視四周,十分高興,對楊汝常說了一番褒獎的話,並給了他二百兩銀子與十匹綢緞以示感謝,這番浩蕩天恩,讓監正楊汝常喜悅非常。

不過,就在這時候,皇帝突然注意到,在一衆喜悅的欽天監官員中,有一個模樣年輕,卻是一臉嚴肅,甚至帶着莫名憂鬱的司員,正垂頭肅立着,與旁邊一衆一臉諂笑的同僚比起來,可謂格格不入。

順着皇帝的眼光看去,楊汝常看到,這個低垂着頭,一臉憂色的傢伙,可不就是那個方玉麼?

楊汝常原本滿是笑容的臉上,頓是涌起了怒色。

哼,方玉你這混蛋,探查地穴沒有半點功勞,這動土建陵的大喜時刻,你哭喪個臉作甚,真他孃的敗興!等回到欽天監,老子要好好收拾你!

讓楊汝常十分意外的是,萬曆皇帝對方玉好象十分感興趣,他皺了皺眉頭,向旁邊的太監輕語一聲。

那太監點頭應諾,便快步來到方玉身旁,低喝一道:“陛下問你,姓甚名誰?爲何在這喜慶時刻,幹什麼這般鬱鬱寡歡之狀?”

太監此話一出,現場每個人都愣住了。

整個儀式場面上,頓是安靜得連走過一隻螞蟻都聽得見。

而一旁的監正楊汝常,則是心中難受得有如被貓抓了一般。

他在心下,把這個壞他前程的不開眼的方玉,罵了個狗血淋頭。

方玉擡起頭,他略一沉吟,便緩緩答道:“公公,臣叫方玉,對於這修造定陵一事,臣有不同看法,欲向皇上稟報。臣斗膽請問,若要微臣說實話,皇上能赦我無罪嗎?”

太監聞言大怒:“呔,方玉你好大膽!你不過一欽天監司員,如何敢這般說話,難道你還要挾制皇上不成!”

“微臣不敢。”

“朕赦方玉無罪,方玉你且上來說話。”萬曆遠遠地聽到了他們的談話,便立刻插話過來,同時向方玉遠遠地招了招手。

方玉快步走上前來,在太監的怒目注視中,來到萬曆皇帝的御座前五步外,跪下致禮。

“臣,欽天監司員方玉,有實話要向皇上稟報,若有乖謬之處,還望皇上恕罪。”

“嗯,你且從實講來,朕已說過,縱話語不當,亦恕你無罪。”

方玉擡起頭,咬了咬牙,便沉聲道:“啓稟皇上,微臣以爲,這大峪山陵址,實非福地,乃是一處暗藏兇險之凶地也!”

方玉此言一出,簡直就是一舀冰水,澆在一鍋熱油上,瞬間炸鍋了。

聽了方玉這話,萬曆皇帝與一旁的欽天監監正楊汝常,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

什麼?!

這費盡心血,才找到的萬年福地,這好不容易纔定下的地穴吉位,竟是一處凶地?!

開什麼玩笑!

方玉啊方玉,這話你也敢說啊!

你把這一衆全國最優秀的風水師們,當成了京帥南街外那些誑人的瞎子不成?!

真是天包了你的狗膽!

“方玉,你真真好大狗膽!竟敢口出狂言,大放厥詞,詆譭聖上,來人,速速拿下此獠!”太監一聲大喝,一旁的護衛齊聲應了一句,數名護衛便快步上前,欲將方玉拿下。

“且慢,你們先退下。”

萬曆皇帝雖然臉色極其難看,但現在還是少年天子的他,還懂得維護自已的金口玉言,沒有象晚年那般,昏憒到出爾反爾的地步,他冷喝一聲,擺了擺手,讓一衆護衛退下。

然後,皇帝冰冷的目光,直直地投在方玉臉上。

令他驚奇的是,這般十分驚險兇詭的場景中,方玉卻是面容平靜,竟是一副生死置於度外的表情。

“方玉,那朕問你,你說這大峪山是凶地,可有何憑據?”皇帝的話語平淡,但冰冷的目光中,卻是殺機隱現。

“皇上,恕臣直言,這定陵址地,雖來山綿遠雄峻,主勢尊嚴,又吉星輔照,明堂端正,但這種種,皆是表象皮毛而已。臣以家傳堪輿之術發現,此陵外象雖吉,但其地之下,若深刨之,必是土層堅硬,其勢貧瘠多沙礫,此爲地火衰竭之象是也。臣敢斷言,此地之下,必然還有大塊硬石,生生阻遏地氣,斷我皇澤。要知道,我大明順承天命,乃是火德一系,這般衰火陵址,對我大明基業,對繼位君主,所害尤爲甚矣!這般關係國運之事,豈可不慎乎?以臣看來,這外吉內兇之地,縱是普通百姓入葬其中,亦會阻其家運,妨其子孫,卻如何可成爲皇上之萬年福地啊!‘

方玉說完這番話,納頭便拜,伏地不起。

聽了方玉的話,萬曆皇帝的臉上,已是殺機四起。

“來人,速速刨挖此地,看看真如方玉所言。“萬曆皇帝心下惱怒,只覺頭腦一熱,不及多想,就立刻冷冷下令道。

“皇上,請就在此地挖掘便是,若是一丈之下,這土地狀況,不是如臣所說,臣願以死抵命!”方玉一臉凜然,大聲回答道。

萬曆皇帝冷冷地看着他,沒有說話。

而聽了方玉這話,一般的太監急急稟奏道:“皇上,現在是嚴冬之際,土地凍硬難挖,這動土儀式上,匠人未至,一時也沒有足夠人手,要挖到一丈之下,實非易事。況且天氣寒冷,皇上乃是萬金之軀,如何可久處這荒郊野外。以奴婢看來,不若且待春暖之時,再行挖掘探查,亦不爲遲。”

萬曆沉吟了一下,感覺太監說得有理,便點頭道:“好,那這動土儀式就暫停吧,等開春後,再來挖掘。“

“是,奴婢遵命。”

隨後,萬曆皇帝冷冷地掃了一眼,那猶然伏跪在地上的方玉,複道:“方玉,你且起身,與朕回宮,朕還有話問你。“

“是,微臣遵命。“

隨後,在氣得臉色有如豬肝的監正楊汝常,那懊怒眼神的注視下,在一衆同僚目瞪口呆地圍觀下,方玉低着頭,一臉嚴肅地跟在御輦之後,默默回返京城而去。

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
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