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

張獻忠等人主意既定,立即在城中發募青壯,強拉民伕,好歹調派了大軍十萬,浩浩蕩蕩從潼川北上,準備進攻保寧閬中。

張獻忠等人這般行動,早有保寧府外的哨騎偵知,立即向城中主將高傑稟報。

原來,自閬中一降,安和尚決定率部東攻劉進忠時,他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決定讓高傑率第二鎮乙營兵馬駐守閬中,以保全這座保寧的首府。

而他自已則親統甲營與丙營,以及馬元利與孫可望的降兵,一道東攻劉進忠,準備與東面的唐軍第十一鎮兵馬,一齊東西夾攻,消滅劉進忠部的五萬兵馬。

爲確保閬中安全,同時爲了快速行軍,安和尚決定,將全部的火炮部隊,盡皆留於閬中,全部佈防於城頭,以便萬一有變,高傑能更好地守城。

高傑遵其命令駐守閬中,這時,閬中周圍的州鎮,畏懼唐軍軍勢,紛紛請降,故高傑得以大大擴展地盤,一邊緊急招募了約一萬餘名青壯駐守閬中與各處歸降州鎮,一邊更將哨騎遠遠放至保寧與潼州交界之地。

正因高傑提前做好這般措施,那些在邊界巡遊的哨騎,才能及時發現浩蕩前來的張獻忠部兵馬,他們隨及拔馬返回閬中,向城中主將高傑急急稟報。

高傑得到這般驚人消息,亦是大吃一驚。在經多名哨騎回稟,確認消息屬實後,他立即派出使者,緊急前往東邊前線,去向安和尚稟報。

兩天後,已然趕到巴州一帶的安和尚收到消息,一時間,亦是吃驚不已。

他當然知道,張獻忠部率十萬之衆,浩蕩北上,那率乙營兵馬駐守閬中的高傑壓力定是極大,萬一有失,則乙營與閬中皆不可保。

這般情況若是真的發生,則力量被嚴重削弱的第二鎮唐軍,將不得不從保寧撤退,這次進攻保寧府的戰鬥,將來最終功虧一簣。而且,更有可能的是,因爲保寧府的失守,唐軍原本的進攻講劃皆被打亂,再想重新進取,只怕沒那麼容易了。

但是,如果就此撤退,回援閬中,那兩面夾攻劉進忠的計劃,將會徹底泡湯,那得到消息的劉進忠,必定會全力逃跑。那麼,無論他們是撤逃回潼川,還是去與張獻忠部匯合,對於自已來說,皆是一場難以接受的失敗。

畢竟,放虎歸山後患無窮,這樣的決定,着實難下啊。

安和尚心下躊躇,在帳房中來回踱步,一時間真拿不定主意。

就在他在帳中緊張思考,到底要如何行事,方爲穩妥之時,有親兵前來稟報,說孫可望在帳外求見。

安和尚一愣,他沒想到,在這個時候,這孫可望竟會來見自已。不過,他還是立即讓孫可望入帳說話。

孫可望入得帳來,亦不多行虛禮,便開門見山地對安和尚說道:“安鎮長,在下已得到消息,說現在張獻忠正率十萬兵馬,北攻保寧府城閬中。在下想知道,安鎮長打算如何應對。”

安和尚眉頭緊皺,甕聲甕氣地答道:“奶奶的,張獻忠竟來這麼一手,俺還真沒想到。現在我軍到底是要進攻劉進忠,還是緊急後撤回保閬中,尚是未定。”

安和尚一語方畢,孫可望便立即說道:“安鎮長,請恕在下直言,現在的我軍,只可全力進取劉進忠,萬萬不可後撤回援閬中啊。”

安和尚聞言一愣:“孫將軍,你何出此言?難道,我軍若是回援,反中其計了麼?”

孫可望一聲輕嘆,便急急說道:“安鎮長,現在全軍上下,正是萬衆一心,想着全力進攻劉進忠部,以搏全勝,拿下整個保寧府。若突然中斷進程,轉而退保閬中,則軍心士氣必大受打擊,這絕不是安鎮長希望看到的局面吧。”

說到這裡,孫可望壓低聲音,對安和尚繼續道:“而更大的可能,是原本就士氣不高,被迫去與唐軍一道作戰的那些降兵。他們本就是新降,各人心思皆不穩定。只可一鼓作氣,向前乘勝而攻,萬不可身處逆境,以致人心思變。這些降兵,在得到張獻忠部來攻的消息後,必定會有相當多的人思想混亂,在將軍回軍途中,乃至與張獻忠對戰之時,恐有譁變之憂呢。”

孫可望的話,擊中了安和尚內心最爲敏感的地方,他眉頭愈發皺緊,卻淡淡地回了一句:“孫將軍,你也是剛降我軍,爲什麼願意這般推心置腹向本鎮說這般話語?”

孫可望彷彿早料到他會這般發問,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便回道:“安鎮長,在下曾爲張獻忠義子之首,此番背叛投唐,估計張獻忠想要活剮了在下的心思都有了。此番率部歸順,已是後路徹底斷絕,再無回返大西國的任何可能,只在下只能一心一意,去爲唐軍效力,以重新搏取功名和前程,這纔不得不盡心盡力,爲唐軍出謀畫策,以盡在下本份啊。此番話語,忠心可剖,萬望安鎮長勿要見疑。”

安和尚哈哈一笑,走過來親熱地拍了拍孫可望肩膀:“孫將軍多慮了,安某早知將軍忠心,方纔戲言耳。只不過,你覺得我軍現在全力向前,去攻打劉進忠的話,萬一閬中有變,高傑部衆抵擋不住張獻忠的進攻,那出現這般情況,卻該如何行事呢?”

孫可望目光灼灼,他沉聲回道:“安將軍,此番進攻劉進忠,在下不敢打全包票。但是無論如何,若我軍不顧張獻忠逼近,而繼續進攻劉進忠的話,獲勝的可能性,當是極大。”

“哦,你可詳細說來。”

“安鎮長,現在我軍唐軍兵馬,加上在下與馬元利的降兵,總數有八萬餘衆,而劉進忠部只有五萬餘人,還要分駐於通江及宕水各處,如何能與我軍正面相抗。更何況,本將還會率本部兵馬假扮大西軍,若能順利騙得其信任,當可將其一舉拿下,結束此戰。就算這一招被其識破,那我們還有東面的唐軍第十一鎮兵馬,可與我軍一道聯合夾擊,這般兇猛兵勢壓來,劉進忠部如何可抵擋,估計其定會迅速潰滅。而更有可能的是,劉進忠在難逃失敗命運的情況下,亦會如在下當日在閬中城一樣,無奈投降,以保全自身與手下將士性命。”

孫可望說到這裡,略頓了一下,又繼續道:“若劉進忠部被我軍擊敗或投降,那我軍必定士氣如虹,全體降兵,亦會心思穩定,再有謀叛思想之人,怕是極少。那我軍在收攏潰兵打掃戰場後,當可全力回攻,與駐守閬中的高傑,內外夾擊,定可大破張獻忠部兵馬。若是運氣好,就是當陣斬了這巨賊,一勞永逸地解決大西國,亦極有可能呢。”

孫可望說到這裡,安和尚心下頓是主意已定,遂大聲道:“孫將軍說得有理,開弓沒有回頭箭,我軍此番出征,確是不可再半途而返。傳俺之令,全軍天亮之後,全力東攻,一定要徹底打垮劉進忠部,把他們全部消滅!”

“得令!”

安和尚方針既定,全軍將士頓是再無異心,全軍有如黑色潮水涌向通江,在經過了兩天的跋涉後,終於抵達通江城外數十里處。

此時,安和尚便依先前計劃,讓孫可望帶領兩千騎兵,打着大西國的旗號,前去誘騙劉進忠上鉤。

而他自已則是率領其餘兵馬,暫且埋伏於此處,等候孫可望的消息傳來,再作下一步行動。

此時,唐軍第十一鎮兵馬,已全軍行至小宕水對面,與對岸的劉進忠部敵軍隔河相望,由於河上浮橋已盡皆拆除,故這段時間以來,唐軍第十一鎮兵馬一直在搶修浮橋,準備渡河作戰。

大西軍主將劉進忠萬萬沒想到,除了面前的唐軍第十一鎮兵馬外,竟然還有大批兵馬從後面掩襲而來,這般局面,可謂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你可曾看清了,後來所來者,是何處兵馬?”劉進忠對哨騎厲聲喝問。

“稟將軍,來者是平東王張可望,他正統領三百餘名騎兵,從西邊遙遙過來,欲要求見劉將軍。”哨騎急急稟道。

“哦?竟有這種事情?孫可望怎麼會只率數百騎兵跑到咱們這來?”劉進忠一臉疑慮,又復問道:“那你可曾問清,他們是緣何到此,他們各人的模樣,又是如何?”

“稟將軍,平東王一行人,個個風塵僕僕,神色倉皇,他只對在下說,他們是從閬中緊急趕來,具體不能多說,只求與將軍速速一見。”

劉進忠聞言沉默,俄而,他眼中閃過一道冷色,便道:“既如此,就令其入帳相見,不過,只許他一人入帳,其餘騎兵,皆在外面安置。”

“得令!”

得到準允入見的孫可望,聽劉進忠只准自已一人入帳敘談的消息,心下不由得頓是一凜。

孫可望深吸了一口氣,臉上涌起陰狠的表情。他知道,自已已無任何退步可走,只得拼死向前,險中求勝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既然自已已改換門庭去爲唐軍效力,自然要努力拿下這投效第一功,以爲自已真誠效力的投名狀。於今之際,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不過,他迅速平靜下來,什麼話也沒多說,便跟隨軍卒前去劉進忠帳中。

入得帳來,孫可望猛然發現,帳是護衛極多,個個冷臉相向,而那劉進忠,這個名義上自已的部下,對自已的進來竟毫無反應,而是冷臉看着牆上的地圖。

這一刻,孫可望已然什麼都明白了。

自已想要突襲誘騙劉進忠的計劃,已經完全失敗了。

劉進忠這廝,必定是已見收到了張獻忠派來的使者,向他傳遞了馬元利與自已,都早已投降唐軍的消息。並且估計已要求他,率部緊急回撤潼川或成都,因而,現在的劉進忠,正好將計就計,把欲來誘騙他的自已,給順利抓捕。

整個中軍大帳裡,鴉雀無聲,連根針掉地上都能聽見。卻是刀光劍影,殺氣騰騰,充滿了令人極度壓抑的氣氛。

孫可望長吸一口氣,努力控制自已內心激動不安的情緒,故作平靜地從這條危機四伏的過道中,向正反身看牆上地圖的劉進忠,緩緩走去。

在離劉進忠約十步開外,孫可望站住腳步,然後緩緩說了一句:“劉將軍,孫某此來,實是有要一番衷心之話,要對將軍講。”

聽到孫可望沒有按先想他所預想的那樣,來誘騙自已,劉進忠也知道,這孫可望必是已猜到了他的計劃已然暴露,所以也不想再說甚虛話,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前來勸降了。

劉進忠臉上閃過一道冷厲之色,他猛地轉過身來,對孫可望厲聲大罵:“孫可望!虧得皇上這般信重於你,認你爲義子之首,又加封爲平東王,卻沒想到,你這廝一時不順,就背主忘恩,反叛故主!到如今,竟還與唐軍勾結,如今竟還配唐軍想在在這裡誘騙挾持本將!本將真是瞎了眼,當初怎麼就沒看出你竟是這麼一個無情無義狼心狗肺之輩!如今看來,你這賊廝,倒是比那率軍投降唐軍的馬元利,更不要臉,更加無恥,更加卑鄙下流,更加忘恩負義!”左良玉厲聲大罵,臉上的橫肉直顫。

孫可望內心苦澀翻涌,臉上卻還努力保持着平靜的神色:“唉!劉將軍,今番變故,我心下亦是多有苦衷,也實難在此一一與你盡述。事到如今,俺這般做爲,歸根到底,其實亦是僅爲自保,更是爲了全軍將士不能再繼續白白送死。而劉將軍你現在之境況,已被唐軍前後包圍,就算插上翅膀,又還能逃到哪裡去?你比我先前之境況,豈非還要惡劣得多麼?所以,我此番前來你處,說來說去,也只是希望你也能與我一樣,幡然悔悟,及時反正。這樣的話,你不失官爵名位等封賞,手下將士亦可因此活命,免卻一場刀兵廝殺。這諸般好處在前,劉將軍你又何必如此頑固,定與唐軍對抗到底呢?”

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
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