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

見到突發異變,還留在勒克德渾身旁的護衛,皆稍稍一愣,便立刻嚎叫着,向着孫延齡部衝殺而去。

只不過,他們的行動還是晚了一步。

原來,那孫延齡早想到會談崩,除了帶着十來名護衛外,另帶上了二百多名親隨軍兵,這些人在昏黑的環境中一擁而上,頓時佔據了極大的數量優勢。

而勒克德渾的護衛們,因爲四下追殺潰兵,留在他身旁的不過五六人,故被孫延齡的部下瞬間斬殺。

而遠處正在追殺潰兵的護衛,在一片昏黑的環境中,很顯然根本就不知道這裡突然發生了什麼變化,故都沒有趕回來。

“孫延齡,你這狗賊,你果然還是要背叛大清,去投降李嘯這廝了……”

被一衆孫延齡部下團團圍住的勒克德渾,他嘴中淌血,向孫延齡艱難地說道。

“哼,勒克德渾,本官給過你機會,然你不識時務,不肯逃走還要死命對抗下去,非要置我等於死地,本官又何必再向你效忠!”

昏沉的暗夜中,孫延齡的面孔,有如猙獰的魔鬼。

勒克德渾噗的一口鮮血吐出,大量失血的他,雙膝一軟,跪在地上。

“漢,漢狗,你們這些無恥的漢狗,我勒克德渾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把你們這些首鼠兩端的傢伙,給及時除掉……“勒克德渾喃喃低吼道。

孫延齡發出兩聲刺耳的冷笑,厲聲道:“哼!廢話少說,在向唐軍投誠前,本官有一物,要從你這借用。“

勒克德渾一愣,還未說話,孫延齡話語冰冷地說道:“本官要借汝頭,給唐軍獻份投名狀!”

他話語一完,手中的腰刀已是迅疾砍去,只聽得卟哧一聲輕響,勒克德渾的腦袋,象一個彈簧玩具一樣,從脖子上騰地竄起,帶起一股飆飛的血柱。然後,那無頭的屍體,有如一個柔軟的面袋一樣,軟軟地倒下。

這顆血淋淋的腦袋,從空中劃了道弧線掉落時,被孫延齡一把抓在手中。抓着那兩條油膩的小辨子,望着勒克德渾那血糊糊呲牙咧嘴的臉袋,孫延齡臉上劃過一道冷笑。

“傳本官軍令,立刻打出白旗,向唐軍投降。”

“是,在下遵令。”

當看到,在遠處的燈火中,大片的白旗打起之時,李嘯立即下令停止射擊,唐軍才及時的停止了這場純屬一邊倒的殺戮。

孫延齡高舉着勒克德渾腦袋,帶着手下高高舞動着白旗的近兩千名漢軍,大步衝來,向唐軍投降。

“這位將軍,你們主將是哪位?本將早慕唐軍大名,今天來降,實是達成宿願啊。現在已斬旅順城中主將勒克德渾首級在此,算是我軍的一點投名狀,請將軍笑納。”

孫延齡一臉笑得稀爛地,將手中那顆血糊嘶拉的勒克德渾頭顱,雙手高高舉起,獻給正端坐在馬背上的唐軍興中鎮主將田威。

田威冷笑一聲,接過頭顱後,也不多話,迅速喝道:“你們既願投降,我軍亦可收納,那就且爲前軍,去剿滅城中尚不投降的滿蒙軍兵,這纔算是真正的納了投名狀。”

孫延齡此時哪有講條件,立刻高喊一聲帶着手下軍兵,轉身復爲唐軍前部,一齊向已是亂作爲一團的清軍兵馬,砍殺而去。

與此同時,孫延齡讓手下的軍兵中懂滿語者,不停地高喊勸降話語。

“各位兄弟,現在勒克德渾已死,我等死戰下去,又有何益。現在漢軍已降,爾等還在抵抗作甚,請速速放下武器,投降天兵,方有活路啊!“

隨着漢軍的連番喊話,原本就再無戰心的滿蒙軍兵,頓時紛紛跪地請降。

主將已死,場面混亂,又是一片昏黑,就是想逃跑都看不清路,到這個地步不投降,難道還有別的辦法麼?

這場完全一遍倒的戰鬥,終於結束了。

這場唐軍幾乎沒有傷亡的戰鬥,清軍全體死傷人數達到了一千八百多人,包括投降漢軍在內,總共有五千多兵清軍,成了唐軍的俘虜。

在一束束高舉的火把照耀下,李嘯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勒克德渾血淋淋的腦袋。

他看到這顆腦袋,是從脖子正中砍斷,斷面極其平滑,那勒克德渾的腦袋雖被砍下,卻是怒眼圓睜,滿是血污的臉上,是極不甘心的表情。

李嘯心下冷笑,這個勒克德渾,估計是原本想着,要爲自已的兄弟阿達禮報仇,現在倒好,仇沒報成,自己業己送命,這下,兄弟二人,可以地獄中好好地敘下舊了。

這時,作爲這番戰鬥中,能及進反正立功的大功臣孫延齡,被兩名唐軍士兵帶領,一臉諂笑地向李嘯走過來。

“在下孫延齡,拜見唐國公李大人。”

伏跪在地的孫延齡,一臉巴結而恭敬的神色,大聲說道。

“哦,原來你就是孫延齡啊。”李嘯端坐在馬上,臉上帶着一絲揶揄的笑容望着他,淡淡道:“你先前隨孔有德那賊廝叛明投清,雖有大錯,但此番能及時反正,率部重投我軍,也算是大功一件,就先前過錯,本公就既往不咎了。”

“多謝唐國公,多謝李大人不殺之恩。”見李嘯承認了自已的功績,對自已與下屬部下不加懲罰罰,孫延齡一臉喜色。

“好了,那等明天,你就和你部一齊乘我軍船隻返回山東吧,至於那些投降的滿蒙軍兵,則全部罰爲苦役,挖礦效力。”

李嘯進一步下令道“好,在下現在已投唐國公,早是隨李大人處置安排。”孫延齡大聲稟道。“嗯,你且退下吧。”

“謝唐國公。”

在孫延齡諾諾而退後,李嘯長長地吁了口氣,臉上不禁泛起笑容。

好麼,從下午下船來,到這天黑時分,不過兩個多時辰,自已便一鼓作氣地,將這個號稱遼南最堅固的旅順城給打下來了。這攻城速度這麼快,倒還真讓自已足以得意一番呢。

不久,監撫司的統計名單也報了上來。

據報,此城中,共有各類百姓近五千人,以漢人爲多,其餘的滿蒙居民約有近千人。

另外,城中繳獲了黃金二百餘兩,銀子兩萬多兩,綢緞皮貨等物約三百匹,各類軍械盔甲無數。

李嘯立刻下令,讓城中百姓,好好打點行裝,準備明天天亮後,便與投降的軍兵一乘船返回山東。

而繳獲的銀子與武器,也一併隨船裝運回山東去。

當天晚上,李嘯在旅順城中官堂住下,卻沒有立刻休息,而是緊急召見了興中鎮鎮長兼甲營營長田威,以及甲營副營長陸展材二人,一道來官堂議事。

這甲營副營長陸展材,原是遼東流民,最早從錦州城外,當時形如乞丐一般的他,因身體還算壯實,被選入李嘯軍中,後來又隨着李嘯南渡渤海,來到山東赤鳳堡。

陸展材在李嘯軍中,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實施軍階考覈制度後,被評爲槍兵上士的他,從此受到李嘯關注。

後來,平流寇,打韃虜,平呂宋,定新幾內亞島,陸展材一步一個腳步,從槍兵上士起步,到甲長,哨長、總長,最終提拔爲興中鎮甲營副營長。

對於自已現在的職位,陸展材十分滿意,對李嘯堪稱感恩戴德。

燭光搖搖下,一張碩大的牛皮地圖前,三人圍桌而坐,開始商討下一步的行動安排。

“李大人,那我軍又要如上次那般,先掃蕩金州,再去攻打復州嗎?”田威輕聲問道。

李嘯點了點頭,認同了他的說法。

“嗯,就如上次一般,明天起,兵分兩部,一部以騎兵爲主,由展材率領,先在這金州城外縱兵大掠,另一部以火器與步兵爲主,由本公和田威親自率領,北上攻打金縣。金縣若克,則再折向西北往攻復州。”

聽了李嘯的命令,田威與陸展材二人,皆起身稱諾,大聲領命。

接着陸展材以一種頗爲猶疑的態度,向李嘯輕聲問道:“唐國公,若金復兩地的清軍,吸取了上次被我軍偷襲的教訓,眼見得我軍再度攻來,便立刻棄城而逃,那麼,我軍又當如何?”

聽了陸展材這些話,李嘯不禁皺起了眉頭。

是啊,若是清軍吸取了教訓,見到唐軍一來,就棄城而逃的話,自已的進攻,可就真的白忙乎一場了。

而且,如果這些傢伙做得更狠一點,乾脆裹脅了百姓一起北逃,這樣一來,自已想要達到的消滅清軍,擄掠百姓的目的,可就根本不可能辦到了。

李嘯沉思良久,眼中卻是一亮。

“二位,縱然清軍已有防備,我等卻也絕不可無所作爲!”

“哦,李大人之意是?”

李嘯伸出手指,在地圖上的一點,重重指下。

看到李嘯所指的地方,田威與陸展材,二人不覺呆住了。

他們看到,李嘯所指的地方,是瀋陽的東邊,也就是清朝的發源地,赫圖阿拉城!

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爲橫崗,位於今天的新賓滿族自治縣,在史學界被稱爲清朝第一都城,是努兒哈赤所建,整座城池,依勢築於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崗之上。

這位城池,背靠高崗,前臨蘇子河,憑山環水而建,整個城池呈現南高北低的態勢,四周都築有高高的城牆,這座城池險峻陡峭,可謂易守難攻。其中,還分有內外兩城,內城周長四里,外城周長十里。

1616年,努兒哈赤在這裡登基和汗,建立了後金國,三年後,又在薩爾滸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戰果,爲後金國的穩固,以及後來逐鹿中原,統一華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在天聰八年時,被皇太極尊稱爲天眷興京,位於三京之首。

可惜的是,在真實歷史上,這座極具歷史與考古意義的城池,卻在1904年時,在日俄戰爭中,被暴虐兇狠的沙俄軍隊所焚燬,整個城池破壞殆盡,原有風貌蕩然無存。城中的滿漢百姓,男的大部被殺,女的遍遭奸婬,光緒皇帝聽聞後,連日號泣卻無可奈何,實爲近代中國史上的一筆血淚深仇。這座赫圖阿拉古城,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由國家拔款,加以修繕維護,並將改建成了當今遼寧的旅遊勝地與滿族風情文化園,算是這座歷盡滄桑的老城,終於煥發了新顏吧。

見到李嘯竟然想要攻打韃虜的龍興之地赫圖阿拉城,二人皆是大驚失色。

“李,李大人,這赫圖阿拉城,乃是韃子興發之地,離瀋陽也不算遠,我軍若千里遠襲,只怕目標未到,便已盡人皆知啊!”陸展材結結巴巴地說道。

“是啊,李大人,我軍若要進攻赫圖阿拉城,需得千里進兵,孤軍深入,這一路上,還沒有任何後勤何障,此番征戰,在下實不樂觀。若萬一清虜已有準備,路上設下埋伏,則後果不堪設想啊。“田威亦是憂心忡忡地說道。

李嘯看了他二人一眼,臉上卻是劃過一道微笑。

“你二人思想何其僵化,我軍若要攻打此地,一定要沿着陸路北推而上麼?你們以爲,我軍的水師,僅僅是擺設麼?“

聽了李嘯的話,田威與陸展材瞪大了眼睛:“那大人之意是?”

李嘯哼了一聲,便手指地圖說道:“若我軍真地發現,這清軍已有防備,緊急堅壁清野,那我軍就此從金州撤退,然後乘船前往朝鮮義州海邊,在那邊登陸上岸,隨後再橫穿朝鮮北部,從雩時鎮橫渡鴨綠江,隨後徑自西攻,一路殺奔赫圖阿拉而去。這樣一來,從朝鮮到赫圖阿拉一帶,皆是地廣人稀,韃虜絕不會想到有人從這裡進攻,故在這些地方屯兵極少。那我們便可穿插疾進,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李嘯頓了下,又掃了二人一眼,繼續道:“二位,只要我軍行動速度夠快,那麼,清軍就算緊急把瀋陽的駐屯兵馬全部調出來,甚至把圍攻錦州的大軍全部抽調回來對付我軍,卻也是來不及了。我軍已早早地退回朝鮮,再從義州海岸回國,清軍縱來,亦無能爲也。”

李嘯這個大膽而新奇的攻打計劃,讓二人不住地點頭,一時皆是感嘆。

“李大人奇思巧謀,料敵之忽,此戰若得法,毀其赫圖阿拉城,必可大挫清人之心也。”田威點頭讚歎道。

“是啊,李大人此計若成,休提擄獲,那對清虜的打擊之沉重,都簡直是用語言無法形容呢。”陸展材亦大讚了一聲。

李嘯目光炯炯,朗聲道:“好,既然二人都同意,那接下來,我軍便這般行動吧。本公一定要,讓那所謂的天眷興京,在我軍的鐵拳下,化爲齏粉。讓這所謂的清人龍興之地,成爲一切再難修復的垃圾與廢墟!”

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八章 船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章 夜遇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十章 門第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
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八章 船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章 夜遇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十章 門第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