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

陳子龍這聲怒喝的聲音很大,那些滿洲兵齊唰唰地扭過頭來,往他這邊看去。

他們基本聽不懂漢話,很多人臉上只是露出驚疑的表情,似乎都想知道,在這條死寂與殺戮的街道上,這個明國客商打扮的漢人,如何這般大膽,還敢衝他們大聲喊話。

倒是一個漢人通事模樣的人,聽了陳子龍的話語,頓是臉色大變,連忙向旁邊正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之上,頭戴玉色東珠紅纓涼帽,身着薄綢所制的墨青色袞蟒團袍,面目相當驕橫的青年將領,低語了一句。

這名青年將領,便是貝子尼堪。

此人是清朝宗室,老奴長子褚英之第三子,生性驕狂,頗肖其父,因向有功績,於崇德初年被封爲貝子。

在正史上,此人後在順治元年以戰功進封貝勒,順治五年進封爲敬謹郡王,只過了一年,又被封爲敬謹親王,隨後又有兩次升降反覆,於順治十年,被南明大將李定國所殺,清廷憐其忠勇,賜諡號爲莊。

那尼堪聽了漢人通事的話,原本驕橫而得意的臉上,頓是涌起大怒之色。

他一聲低喝,猛磕馬肚,坐騎一聲長嘶,飛奔至陳子龍處。

“你是什麼豬狗不如的東西,還敢頂撞本王爺,王爺我今天就打死你!”

尼堪勒住馬蹄,怒喝一聲,便朝着陳子龍腦頂揮鞭欲打。

“貝子爺,不可莽撞,這些是明國的使臣,卻有大事要與皇上相商啊!”

眼見得尼堪就要揮鞭下抽之際,一旁領着陳子龍等人行進的那名清軍壯漢,急急向尼堪低喝道。

尼堪的馬鞭,頓時停在半空中。

“達倫,你這廝說的什麼?他們是明國使臣?”

尼堪一臉不相信的神色,他瞅了這名叫達倫的清軍騎兵一眼,眼神中滿是疑惑。

達倫便急忙將周元忠方纔對他說的話,又轉述了一遍給尼堪,尼堪一臉狐疑,他跳下馬,直朝着翻着白眼的周元忠走去。

一旁的那名漢人通事緊緊相隨。尼堪對漢人通事說了幾句,那漢人通事便高聲叫道;“你這瞎子,我家貝子爺說了,你速拿出憑證來看,不然,立刻砍了你們所有人的腦袋!”

聽了漢人通事這狗仗人勢的話語,周元忠一聲冷笑,便從懷裡摸出方纔給達倫看過的那封信來。

尼堪也不待漢人通事接手,便一把伸手奪過,一看信封,臉上頓時滿臉驚訝之色。

他認識的漢字十分有限,只認得這信封上的末尾處寫着,“清朝皇帝親啓”數個大字,心下便起了畏惕之情。

按尼堪的本來想法,他是想把這封信當衆拆開觀看,然後訴其爲假造,再一把撕爛,接下來這幫當衆頂撞了他面子的漢人,全部就地斬殺,方解心中所恨。

只是,當尼堪看到這幾個字,以及旁邊的官府大印之時,他心下頓生猶豫。

萬一,這幾個看似其貌不揚的漢人,真是明國使者的話,自已私自撕信斬使,皇太極若是得知,豈能饒得了自已。

一旁的漢人通事急急湊過來,對尼堪低語道:“貝子爺,萬不可衝動行事,若真在這盛京城中,斬殺了明國的使臣,貝子爺怕是隻能吃不了兜着走啊。”

尼堪狠狠地咬了咬牙,如刀的目光狠狠地剜了一眼猶然一臉正色不屈的陳子龍,恨恨道;“哼,看在你們是明國使臣的份上,且饒了你們這幫漢狗。不過,爾等記住,下次再敢頂撞本王爺,本王爺定斬不絕,絕無寬恕!”

尼堪說完,又哼了一聲,將信扔於地,便帶着一衆滿州親兵,押着那數名被俘女子,揚長而去。

那數名女子嚎哭不止,不肯離開,卻被一衆如狼似虎的親兵,強行押走。

更有幾名下作的傢伙,一邊發出得意的怪笑,一邊趁機狠狠揉搓了這些已是衣衫不整的女子羞處一把,弄得這些女子左閃右避,哭聲愈發悽切。而他們的親人,則依舊跪在地上哭天搶地,直到尼堪等人已行沒影了,纔敢顫顫起身。

陳子龍及一衆護衛,看的眼前這般悽慘景象,都是雙眼通紅,眼中噙淚,各人雖已收起武器,卻皆緊握着拳頭,指甲掐破了自已掌心,流出血來而不自知。

那清軍騎兵達倫,見一名明人夥計,已從地上撿起信來塞回給周元忠,便復猛磕了一下馬肚,帶着他們繼續前行趕路。

已從自已的護衛嘴中瞭解了方纔的事情經過的周元忠,輕聲慘笑着附在陳子龍耳邊道:“陳學士,你們讀書人說知微見著,現在你親眼看到了,這數十年來,遼東漢人是如何被滿人欺壓的吧!這些狗入的韃虜,強改我大漢衣冠與髮飾,強令炎黃子孫們爲他們耕種奴役,驅使我漢家兒女有如牛馬豬狗!可嘆漢人在其刀劍之下這般苟活,雖戰戰兢兢,卻終未能逃脫隨意被打殺擄掠之命運,豈不痛哉!”

陳子龍牙齒咬得格格響:“學生久聞韃虜殘暴異常,只是向未親見,今日得觀這悽慘之景,方知其皆爲人面禽獸,全無心肝!哼,今日之辱,學生且記下了,若得來日,必當討回!”

陳子龍臉上閃過一絲狠色,隨即催促着護衛駕車跟上達倫的行進速度。

陳子龍周元忠一行人,被達倫引至瀋陽皇宮外,達倫便命他們先在宮門外等候,自已先進去通報。

望着面前的盛京皇宮,陳子龍心下莫名感慨。

這盛京皇宮,大體是舊日的遼東巡撫衙門,後被老奴稍加擴建,成爲汗王宮殿,皇太極登基爲皇帝后,又對汗宮大加翻新擴建,使其成爲了清朝皇宮,即今日瀋陽故宮是也。

當然,這瀋陽故宮與京師紫禁城相比,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比如,從門口看以看到,大門進去不遠,便是皇太極日常會見羣臣的崇政殿,此殿是皇太極近年來重修翻建花錢最多的建築,比之原來的汗宮正殿大了許多,大殿已開始使用黃瓦覆頂,黃磚鋪地,比之努兒哈赤時期,多了許多帝王氣象。只是滿洲人蓋房子,不如漢人講究中軸對稱,坐南向北,這最爲富麗堂皇的崇政殿,與兩旁許多的附屬建築,排成一排,大小參差,高矮不同,視覺效果與建築規模,皆遠不如壯闊巍峨的京師紫禁城。

不多時,達倫便領着一名漢官模樣的人出來。這名漢官,便是文館大學士范文程。

在達倫將周元忠陳子龍等人,引見給范文程之後,便告辭自去。

范文程自報家門後,與陳子龍等人寒暄數語,便向周元忠問詢憑證,周元忠乃從貼身之處,掏出關防印信和方一藻的親筆書信,遞給范文程。

范文程對信封略作一觀,眉頭微皺,又快速掃視了周元忠陳子龍等人一遍,便先拿着印信入宮,而讓周元忠等人繼續在外面稍候。

范文程拿着信,進得崇政殿內,此時,皇太極正與代善、多爾袞二人,正在談論前段時間,征討東北黑龍江流域虎兒哈等部落的收穫情形,談論得十分歡喜熱烈,衆人見得范文程進來,才閉口不言。

“臣范文程,叩見皇上。”范文程打扦下跪。

“憲鬥,你來此何事啊?”端坐龍椅之上的皇太極,輕聲問道。

“稟皇上,有明國使臣前來,說有要事與皇上相商,他們正於宮外等候。”范文程說完,向一旁的太監遞上了那封方一藻的親筆書信。

“哦,你跪安吧。”

“摭,謝皇上。”

皇太極從太監手裡接過信件,掃了一眼封面,便撕開信封,打開信件觀看起來。

皇太極頗懂漢文,故看此信並不需要文官或筆貼式協助,他快速覽畢,那張大胖臉上,卻浮起了冷笑。

“這些虛僞懦弱的漢人,又開始搞這虛頭巴腦的一套了。”皇太極冷冷道;“以朕觀之,那明國之中,從皇帝到羣臣,皆是一些瞻前顧後怕擔責任之輩,與這樣的人談論議和之事,怕是談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終是定不下來。“

“皇上所言甚是,想來當年那明國的遼東督師袁崇煥,便曾遣使與我大清商談議和之事,我方以誠意待之,冀其早定協議,明人卻最終虛與委蛇,不了了之,徒費我等一番苦心耳。“代善在一旁捋須言道,一臉不屑之色。

“皇兄,依臣弟之見,這幫明國使者,不見也罷,不如將他們統統拿下,投入獄中,關他個一兩年後,再安排他們成爲旗下包衣算了,省得與他們恁多廢話。”多爾袞冷哼了一聲,從一旁插話過來。

倒是范文程,此時卻是一臉犯難尷尬之色,他訕訕道:“陛下,明國遣使過來,若是面都不見,便投其入獄,恐似不妥。且我大清連年征戰,糧餉物資亦是多有匱乏,明國若真能與我大清議和,重開邊貿,再仿那宋朝故事,讓明朝向我大清稱臣納貢,如子孝父,每年按時上貢錢糧絹布,則我大清,不需大動兵戈,便可坐收漁利,豈不甚好?”

范文程的話語,讓皇太極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

“哼,范文程,你這話說得輕巧!若那些明人,復與當年一般,談上數月都沒個結果,這樣的會談,又有甚益,只不過徒費精力與口舌罷了。”多爾袞卻在一旁冷冷地頂了一句。

范文程見多爾袞語多譏諷,心下暗怒,他沉聲道:“豫親王,現在明國使者初來,你便這般草斷其毫無誠心,未免太過主觀了吧。“

多爾袞見范文程竟敢頂撞自已,登時大怒,手指其鼻,正欲大罵之際,被龍椅上皇太極厲聲喝止。

“你二人休得爭吵,朕自有決斷。”皇太極喝道:“這些明國使臣,遠道而來,若是不見上一見,便將其拿下投入獄中,實是不妥。但若他們再想如上次一般,拖延磨蹭,戲弄我大清,卻亦是不能!”

“那皇上之意是?”范文程輕聲問道。

“哼,朕之意見,便先行試探他們一番。”皇太極說到這裡,大喝了一聲:“侍衛索倫何在?”

他言語方畢,一名身材粗壯,面目兇狠,長着一臉濃密虯鬚,身着緊身箭衣,頭戴紅纓涼帽的壯漢,從宮殿中的幽暗中行出,大步來到階前,隨即打扦下跪。

此人,便是皇太極的侍衛長索倫。

“奴才索倫在此,聽候皇上之令。”

“索倫,朕令你帶上一衆侍衛,前往宮外,假裝將這批來訪的明國使者拿下,就說朕已發現,他們的書信皆是作假,故就此拿下投入獄中。朕倒要看看,這些漢人,在你們的喝罵威逼下,會作何反應。”

皇太極說完,一旁的代善與多爾袞二人,皆大笑起來。

“皇上此番威嚇舉動,這些軟弱的漢人,怕是要嚇得屎尿都要出來了。”代善已腦補出明國使者痛哭流涕跪地求饒的模樣,當下心中極其快意,瘦長的臉上滿是欣喜的竊笑。

“哈哈,臣弟亦料這般軟弱無能的漢人使者,定會深深懾服於我大清腳下,皇上此舉,實是給了他們一個結結實實的下馬威,堪爲大妙!”多爾袞臉上亦滿是讚許之情。

聽了代善與多爾袞的話語,皇太極亦是一臉得意的笑容:“且看看這些明國使者是何反應,若真無半點膽氣,一嚇就軟,那朕也沒有見他們的必要了。索倫你就真的將他們拿下,扭送刑部,交於刑部主事濟爾哈朗,讓他全權處理此事便是。”

“摭,奴才遵旨。”

索倫大聲應諾,隨即起身,大步離宮而去。

代善多爾袞二人復是一陣大笑,只有佇立一旁的文館大學士范文程,一臉尷尬不已之狀。

索倫出得宮來,糾集一衆侍衛,執刀持劍,大步行至正在宮外等候的周元忠陳子龍等明國使臣處,便一臉兇相地用生硬的漢語大聲喝道:“你們這些明國廝鳥,主事的卻是哪個?!”

周元忠聽得索倫言語不善,不覺臉上一顫,他咬牙沉聲回道:“我便是明國使國主使周元忠,你是何人,如何敢這般稱呼我大明使者?”

聽到這眼瞎的周元忠自稱是主使,索倫眉毛一跳,雙眼圓睜,竟象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把周元忠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後,便狂笑道:“爾等明國真是無人了,連你這麼一個的彈琴賣唱的臭瞎子都可以當主使,真真笑煞我也。”

周元忠冷笑回道:“我等前來,要與你國皇帝商談正事,你如何敢以貌取人!你且說,你究竟是何人,安敢在此口出狂言,奚落我等?”

索倫見這瞎子竟全無半點畏縮之勢,反而言語凜然,不覺心下一奇。於是,他眼珠一轉,臉上便換了猙獰兇惡之色。

他刷地抽出腰刀,迅疾橫擱在周元忠脖頸之上,大聲喝罵道:“你這瞎眼廝鳥,還敢問爺爺是誰!哼,告訴你,爺爺乃是殿前侍衛頭目索倫是也。爾等假扮明國使者,欺矇我大清皇帝,實是死罪,現在我卻要將你等全部拿下,立刻押往刑部問斬!”

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五十章 軍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六章 選擇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三十章 規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十一章 酒樓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九章 祖府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十章 引寇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六章 拉攏
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五十章 軍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六章 選擇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三十章 規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十一章 酒樓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九章 祖府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十章 引寇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六章 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