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

聽到護衛的稟報,祖大樂立刻明白,他一直想要的機會到來了。

沒想到啊,這個釣魚的機會,竟會來得這麼快。

祖大樂迅速與唐軍主將劉國能進行溝通,讓城中唐軍暫且隱蔽躲藏,以免引起唐通使者的疑慮。

相關準備工作做完後,他立即在客廳召見這三名使者。

祖大樂不拘禮數,與來使言笑晏晏,熱情有加,一副和藹親切的模樣,讓三名使者一時間頗有受寵若驚之感。

在使者表明來意後,祖大樂十分爽快地拍着胸脯表示,自已早就等着闖王召喚,願去爲其效力了。實只恨不得其時,不得其便,才一直拖到現在,實在是迫不得已。

接着,他又告訴三名使者,只要那密雲總兵唐通,願意率其部衆前來接防山海關,以免被北面的清虜趁虛來佔,那他就可放心交接,並且一定會親自帶領其部下兵馬,南進北京城,去接受李自成的改編與任用。從此之後,忠心耿耿爲李自成的大順朝效力,再無二話。

祖大樂慷慨激昂的話語,讓三名使者欣喜不已。三人輪番稱讚祖大樂識時務,懂大勢,恭維他將來若在闖王旗下效力,定會飛黃騰達,名爵顯貴。

接下來,在一片歡洽的氣氛中,祖大樂排開盛宴款待來使,又令手下衆將陪席,賓主之間,喝得好不歡快。

飲宴完畢,三名使者起身告辭,祖大樂又給三人厚贈銀兩,以爲程儀,讓三名使者更加喜悅。

只不過,這三名使者不知道,就在他們離開山海關後,祖大樂與唐軍主將劉國能互相對視,皆是拊掌大笑。

三名使者急急返回密雲,回見唐通,立刻大加贊誇祖大樂的一片真誠以及熱情好客,讓唐通亦是無比喜悅。

唐通見溝通如此順暢,再不猶豫,立刻帶上賞給祖大樂的二十萬銀兩,以及李自成的親筆封賞書信,便親統部下三千兵馬,浩浩蕩蕩直往山海關而來。

令唐通十分高興的是,得到消息的祖大樂,竟然對自已十分看重,率領部下出城二里外出迎自已,倒是給足了自已面子。

“唐將軍遠來辛苦,請速隨末將入山海關內歇息。”祖大樂一臉笑容,語氣十分親切。

“好,咱們都是老相識了,將來又要皆在闖王之下效力,客套話咱也不說了,就請祖總兵帶路。”唐通倒也爽快,向祖大樂拱手抱拳回道。

快到山海關南門之際,唐通看到,山海關城頭,旗幟破舊散亂,士卒稀少零落,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樣,一時間,心下莫名感慨,本就不多的警惕心,頓是更加放鬆。

將入城之際,祖大樂提出,讓三千兵馬暫在城外歇息,並設酒食款待,唐通自是暢快答應。

隨後,唐通帶着數名親隨部衆入城,跟隨祖大樂參觀山海關城池佈防情況。祖大樂同時又告訴他,自已已在客廳擺下盛宴,待參觀完畢後,要爲其好生接風洗塵。

唐通見祖大樂如此熱情周到,心下十分歡喜。心情愉快的他,未及多想,連聲稱謝。

於是,在唐通等人入城之時,就在南門外,祖大樂下屬部衆擺開桌椅,綿延極廣,廣開筵席款待唐通的三千軍兵。他想得十分周全,就連馬軍的馬匹,都有軍兵牽走,在一旁加喂草料,好生照顧。

唐通帶着數名隨從,與祖大樂等人登上山海關城牆,一路巡看佈防情況,當他眺望雄關壯景,平野曠疇,海天無涯之時,心下不覺愈發感慨。

“好一座壯闊雄關,真真天下第一雄關是也!”唐通感嘆道:“本將向來疏忙,一直未得入山海關一覽這壯闊風光,今天方得有機緣入得此關中,好生地一覽這雄關壯隘,一睹這塞外風景,倒亦是人生快事。”

祖大樂哈哈一笑:“唐總兵,祖某倒是覺得,這人生快事麼,睹勝景觀風情,自是難得,但相比投效明主,讓自已一展所長,不負平生之志,纔是最讓人痛快啊。”

“祖總兵所言甚是。”唐通笑着回道:“先前咱們在明朝時,能同朝爲官效力,便是緣分,現在祖總兵能幡然歸附,再與唐某同朝共事,共效英主,更是難得之機緣,確是更令人心意暢快啊。”

見唐通一副完全上套,對自已根本不加任何懷疑的模樣,祖大樂心下暗笑,他捋須嘆道:“能與唐總兵再度同朝爲官,自是難得好事,只是,在下在想,那竊據帝位的李自成,真的是值得你我投效的英主嗎?”

聽得這話,唐通瞬間變了臉色。

什麼意思?

你這廝不是剛剛纔在返城路上,還說要與我一起爲大順效力,爲李闖王爲大順朝賣命嗎?怎麼現在到了山海關城頭,卻又是恁樣的一番話語?!

難道說,祖大樂這廝,對自已所說的一切話語,皆爲逛騙,所做所說的一切,都僅僅是爲了請君入甕……

一股冰冷至極的寒氣,剎時從唐通脊背竄起,直入腦門。

“祖總兵,你這話,究竟是何意思?“

“唐總兵,事到如今,本將也不想隱瞞了。”祖大樂臉上笑容驟然消失,沉聲回道:“本兵與我之部下,早已爲唐軍效力。此番設計,確爲賺你而來。但本兵想說的是,唐總兵乃是人中豪傑,在流寇手中做事,亦是時局所逼,迫不得已。現在如能在此地幡然醒悟,共爲唐王效力,從此爲自已也爲部下搏一個大好前程,不亦美哉?”

祖大樂這番話一說,唐通的臉上已是煞白一片,豆大的冷汗,從他額頭上涔涔直冒。

唉,自已一時貪功,糊塗油蒙了心,原本以爲祖大樂部孤懸邊塞,窘迫無依,將只會引頸翹盼坐等自已前來收編納降,卻萬沒想到,這廝早已留了後手,竟先行投效了李嘯。如今反是將計就計,請君入甕,暗來來圖賺我,倒是大出了自已意料。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裡釣魚鉤。

自已這條貪食的魚兒,怎麼就這般愚蠢地徑直吞下了這精心佈置的魚鉤呢?

自已這內心的苦處,如何可說!

唐通還未及回話,祖大樂已然咳嗽一聲,舉手做了個手勢。

唐通迅速地看到,從城牆兩邊,已有數十名刀槍閃亮盔甲鮮明的軍士,正簇擁着一名身穿鋼製鎧甲繫着鮮紅披風的將領,向自已快步行來。裝備精良的他們,氣質昂揚,一臉自信,與旁邊那面容麻木的守兵完全兩樣。

這些人,毫無疑問,就是潛藏在城中唐軍了。

唐通心下不停叫苦,可恨呀,可恨自已玩了一輩子鷹,如何今天卻被鷹給啄了眼睛。

“唐總兵,久仰了,本將是唐軍興中鎮副鎮長劉國能,今天得見,到是幸會。”那名將領行得近了,立刻向唐通拱手打着哈哈。

唐通直視着他的一臉笑容,內心之中,卻是何其苦澀難言。

“唐總兵,你也是個聰明人,接下來到底要怎麼做,也就不用劉某再加點醒了吧。”劉國能一臉燦爛笑容:“俺只想說,識時務者爲俊傑,與其跟李自成這個滿是流寇習性的草頭王混,還不如與祖總兵一樣,及時投效我唐王,在其帳下效力驅馳,方爲正道啊。若唐總兵能就此幡然醒悟,及時反正,那從此你我之間再無芥蒂,一同共爲明主效力,豈非上策乎?”

唐通不能答話,只是低垂着頭,臉上肌肉都在微微顫抖。

劉國能言語方畢,那祖大樂緊接過話頭,繼續說道:“唐總兵,恕在下言,李自成這個人,雖然從去年至今,趁着唐軍北征清虜,國中兵力空虛之機,成立僞朝,又僥倖奪了京城,弒殺了崇禎皇帝,看似風頭無兩,其實卻是危機重重。我只說一點,那流賊奪了京城,本該安定民心,穩固基業,結果卻是流寇貪殘本性大顯,在京城中追贓助餉,搶掠百姓,奸婬婦女,可謂無惡不作,鬧得京城雞犬不寧,人心惶惶。這些事實,想必唐總兵縱未親見,亦是多有耳聞,當知祖某所言,未爲虛也。”

“祖某可以說,這些流寇縱然橫掃了大明北方,奪下了京城重地,但依然是沐猴而冠,流寇習氣絲毫未改,如何有半點明君英主之氣象!這樣的軍隊與朝廷,根本就不懂治國爲何物,又如何可得長久!李自成這樣猖獗跋扈又無德無能之輩,這樣望之不似人君之徒,縱登了僞帝之位,又能在其上覆待幾日!將軍當日被迫效力,勉強安身,確是自有苦衷,但若是今朝,還想着去爲這樣的匪賊效力賣命,豈非明珠暗投,自毀前程乎!”

祖大樂微微一嘆,又繼續說道:“祖某之所以一直未率兵南下,去投這李自成,也正因爲,在聽了京中傳來的種種負面消息後,祖某才最終決斷,哪怕在這山海關中再苦熬下去,也不會接受李自成這流寇頭子的招降與委派。”

唐通臉現難堪之色,他喉頭涌動,卻說不出話來,只是轉過臉,刻意掩飾自已的尷尬。

見唐通這番模樣,祖大樂知他已然心動,遂趁熱打鐵,“想來祖某,何其幸運,在前段時間,清虜調派大軍,意圖來奪賺我這山海關。我軍兵微將寡,根本難以抵擋,在情況萬分危急之時,幸得唐王派出劉將軍前來此地,救我出這必死之境,保全了這天下第一雄關,祖某之心下感念,何以言之!”

祖大樂說到這裡,神情激動,臉色泛紅,他朗聲繼續道:“唐王李嘯,雖是祖某女婿,但祖某之所以選擇投他,亦未完全因爲這般原因。實在是唐王深孚人望,堪爲國之倚柱,無論治政還是理兵,皆是大明翹楚,朝中當無一人能及也。在京城萬般危急之際,唐王心憂帝君,竟不避艱險路遠,不顧敵軍重重,僅帶自身護衛就從遼東千里迢迢趕回京城,趁敵軍攻城之機,混入京城去營救皇帝。雖然事未成功,但這般膽識,這般忠義,大明天下何人可及!不爲這樣有膽識,有氣節,治軍理政皆是舉國無雙的英明主公效力,反去投靠流賊,去過有一天沒一天的糊塗日子,唐總兵你何等豪傑,豈可再這般碌碌自誤下去啊!”

祖大樂的話語,說得慷慨激昂,更令唐通惶愧不已。他漲紅了臉,嘴巴囁嚅着想說話,卻又一臉猶豫不決。

彷彿猜中了他的心思,明白了他在想什麼一般,劉國能哈哈一笑,對唐通說道:“唐總兵,劉某知道你心思已動,但之所以一直不肯應諾,想必是念及京城的家屬親朋,以及多年來好不容易攢下的財貨土地,今天若要就此全部棄之,來投我唐軍,定覺十分可惜,萬難捨棄,劉某所言,可是實情?”

唐通臉上愈見漲紅,羞赧之色清楚可見,他還未說話,劉國能卻又冷笑着說道:“所以,唐總兵覺得,自已城外尚有三千兵馬可用,若掙扎着脫出城去,未必沒有脫逃的機會。只不過,你這般算計心思,我等早就洞若觀火,提前作了勾當佈置。你若還想僥倖行險,只怕非但自身會受傷害,你的這些部下,亦是一個都不得保全了。”

劉國能這番看似平靜,卻是暗中滿是殺機的話語,讓唐通渾身一哆嗦。

劉國能冷冷一笑,伸手向背後遙遙一指。

唐通順着他的手指看去,遠遠看到的景象,讓他頓是目瞪口呆。

他可以看到,他帶來的三千兵馬,幾乎已是人人倒伏於桌上,一副醉死過去的模樣,就算還有幾個人在掙扎着吃喝,亦是東倒西歪,醜態畢現。

“你,你們,竟給我部下下了蒙汗藥!”唐通又驚又怒,語氣驚訝得幾不成聲。

劉國能微微一笑,捋須言道:“你放心,沒加太多,只不過能讓他們睡個小半時辰罷了。本將在想,這般吃醉了,再來接受這身份轉換,更沒甚心理負擔吧。再說了,他們就算是發覺不吃,又豈能逃得出我軍的掌心!”

劉國能的手指,復往更遠處指了指,唐通吃驚地看到,在那目光盡頭的樹影中,竟是旗幡隱隱,甚至可隱約看到刀槍盔甲反射的點點光芒。

原來,唐軍爲防萬一,已提前在城外的樹林中藏了伏兵,若是自已發覺情形不對,執意不從,定要率手下兵馬加以反抗的話,唐軍一定會立即伏兵盡出痛下殺手,對自已與這三千部下,來個斬盡殺絕。

一時間,那冰寒之氣,又在瞬間從腰間竄入腦門,令他生生地打了個寒噤。

到了這般境地,就是個傻瓜也知道,要如何做出決斷了。

唐通再不猶豫,撲通一聲,掀襟跪地,拱手抱拳,大聲應喏道:“二位將軍所言極是!唐某願與三千部下一道歸順唐王。從今之後,我等投效唐王帳下,任其驅使,縱肝腦塗地,亦絕無二話!”

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九章 祖府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十章 門第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
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九章 祖府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十章 門第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