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

崇禎九年元月二十五日。李嘯在赤鳳衛的官署中,掃淨殘雪,鋪上紅毯,歡迎遠道而來的宣旨太監。

聽到宣旨太監將黃縣與招遠二地,併入赤鳳衛時,下跪聽旨的李嘯等人,每人臉上,皆露出欣喜之色。

令各人沒想到的是,聽完宣旨太監讀完聖旨後,李嘯除了封賞這二縣土地外,竟再無晉升官爵與賞賜錢財,各人頓時又是滿心失望。

只不過,伏地接旨的李嘯,卻是面色平靜如水。

“宣旨已畢,赤鳳總兵李嘯接旨!”宣旨太監不男不女的聲音,高聲響起。

“臣李嘯,接旨謝恩!”

李嘯微笑着接過聖旨,微微仰頭,正碰上宣旨太監滿含深意的眼神。

李嘯心念一動,隨即令衆人散去,讓宣旨太監入客廳稍坐。

下人獻茶後,太監臉帶微笑地對李嘯說道:“李大人,朝廷雖未給大人您晉身官爵,但將黃縣與招遠二地,封賞於你,又免三年稅賦,這般優渥榮寵,亦是足見朝廷愛材之心。”

李嘯微笑道:“朝廷用心良苦,李嘯心下自明。李某爲國效忠,官爵名器,卻不特別看重。能得到皇上賞賜這二縣土地,以擴充李某之赤鳳衛,李某實是感激不已。”

“好,好,李大人果是聰明之人,一點就透。”太監笑了起來,隨後低聲道:“李大人,咱家也向你透句話,李大人你免遭彈劾,並能順利得到這二縣土地,朝中溫首輔與曹公公,可是使了頗大助力的。”

李嘯聞言,立刻一臉感激之色地說道:“李嘯何德何能,能得曹公公與溫首輔這般擡愛,實是受寵若驚。”

太監擺擺手,眼神深沉地對李嘯道:“李大人,這話客氣了。象你這般能征慣戰之良將,溫首輔與曹公公皆是相當欣賞,相信李大人亦自會明白,他二人之深意。”

“公公放心,李嘯受人恩惠,自然報桃報李。請公公回京後,向兩位大人回話,就說曹公公與溫首輔對李某之照拂,李某銘記在心。”

“那就好,那就好。”太監一臉欣慰之色。

談到融洽處,李嘯令人捧出一個裝着300百雪花官銀的大盤子出來,送給宣旨太監。

見到那滿盤嶄新耀目的官銀,太監一臉笑得稀爛,卻故作推脫:“咱家奉聖諭前來宣旨,安可受李大人這般大禮。”

李嘯笑道:“公公頂風冒雪,前來山東宣旨,實是辛苦,這點銀子,聊爲公公行路之辛苦費。另外,李嘯也備了點薄禮,準備送給曹公公與溫首輔,還請公公到時,稍爲引薦。”

太監忙不迭地點頭笑道:“李大人真是禮數週全,這引薦之事,不在話下,咱家自會爲李大人辦好。”

“好,那李某就先謝過公公了。”李嘯笑着向太監拱了拱手。

兩人相視大笑。

隨後,李嘯安排盛宴,款待宣旨太監一行人。

宴後,宣旨太監便要告辭而去。李嘯也不多留,又給了每名宣旨太監的隨從一人二十兩銀子。

見李嘯出手大方,那宣旨太監,更是一臉笑容燦爛。

接下來,李嘯遣了赤鳳營副營長李定國,帶着五十多名飛鷂子,跟隨宣旨太監,前往京城,給溫體仁與曹化淳送禮。

李嘯出手闊綽,給溫體仁與曹化淳每人裝了一個大大的錢箱,裡面分別裝了黃金1000兩。隨後叮囑了李定國一番,要他注意路上安全之類,便讓他與宣旨太監前去。

送走李定國與宣旨太監後,李嘯返回赤鳳城官署客廳,與陳子龍二人,相坐密談。

“李大人,以學生看來,李大人這次立了大功,卻未得晉升官爵,定是我軍與蒙古諸部貿易一事,被人向皇上舉報了。”陳子龍面帶憂色地說道。

“臥子,這事我也想到了。”李嘯同樣面色凝重:“其實,本官早就想過,與蒙古諸部貿易一事,縱然摭掩,卻也瞞不了多久的。被人報出,實爲遲早之事。”

“李大人說得是啊,以學生觀之,皇上這般封賞二縣土地給李大人,卻又不晉升官爵,卻亦是用心良苦啊。”陳子龍嘴邊露出淡淡的微笑。

“呵呵,無非是又打又拉之策罷了。皇上對我軍與蒙古貿易一事,深爲不滿,但又需要我軍爲其平定流寇抗擊韃子,卻又不得不拉攏。皇上這般舉措,堪稱用心良苦啊。”李嘯感嘆道。

“大人,我以爲,這定是曹公公與溫首輔給皇上出的主意。”陳子龍壓低聲音道:“他這般示恩於大人,爲大人摭掩過錯且賞賜土地,拉攏大人之心,卻是昭然已現。”

李嘯淡淡一笑:“能被這樣的朝廷高官看重,說明李某還有利用的價值,只不過,我等卻不可因此昏頭,無原則地爲他人利用。”

“大人意思是?”

“敬鬼神而遠之。他既有恩於我,我便以金銀報之便是。畢竟朝堂之上,波詭去譎,翻雨覆雨,我等外地之將,實不可與之捲入太深,萬一溫首輔將來有事,我軍必受株連。以本官看來,還是隻能與其保持表面親近之意便可。”李嘯目光深沉地說道。

“大人說的是,聽聞皇上亦是多疑之人,若我等外地將領,與朝中重臣結交過密,亦恐多遭猜疑。卻是對我軍將來發展,甚是妨害。”陳子龍連連點頭,低聲說道。

陳子龍說完,兩人相視一笑。

“臥子,你可知道,相比官爵未得之類小事,現在本官真正在擔心何事嗎?”李嘯目光灼灼地看着陳子龍。

“學生在想,大人可是擔心,現在朝廷已起疑忌之心,大人日後的發展空間,怕是多有所限了吧。”陳子龍同樣直視着李嘯的眼神,緩緩回答道。

李嘯輕笑了起來,卻嘆了一口氣道:“知我者,臥子也。”

“那大人,可對將來有甚新的打算?”陳子龍輕聲問道。

“臥子,孔子曾說過一句古話,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句話,本官現在深以爲然。”李嘯站起身來,緩步走到窗前,雙眼看着窗外灰濛濛的天空,慢慢地說道。

“大人,你是想。。。。。。”

“既然大明國內,發展的空間已然受限,我軍若要更進一步發展壯大,恐怕只有去海外尋找領地了。”李嘯緩慢而堅定地說出這句話。

“去海外?”陳子龍一驚,茶杯停在半空之中:“卻不知大人要去謀取何處海外土地?”

“這個麼,本官現在還是思量之中。”李嘯轉過身來,臉上卻帶着一絲苦笑:“此事不可急行,畢竟我軍水師極其弱小,這般計劃,一時尚難實施。”

“不過,臥子,此事極爲機密,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卻不可復對他人言之。”李嘯低聲道:“畢竟,我軍條件尚未齊備,若過早暴露了計劃,卻非好事。”

“大人你放心吧,此事關係重大,子龍斷不會與他人言之。”陳子經急急說道。

李嘯嗯了一聲,又對陳子龍說道:“現在我軍新獲了黃縣與招遠兩縣土地,故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將這二縣土地人口,吸收消化,爲我軍所用。”

“那大人之意,卻是打算如何處置這新得的二縣呢?”陳子龍問道。

李嘯沉吟了一下,便對陳子龍說道:“這事麼,本官還在思考之中。本官安排你與許秀清二人,立刻去調查清楚這兩縣土地、人口、礦產等諸項事宜,給你們十天時間,調查完畢後,速報給我。”

“學生謹遵大人之令。”

。。。。。。

朝廷將黃縣與招遠兩地,併入赤鳳衛一事,自宣旨太監來赤鳳衛宣讀諭旨後的第三天,黃縣與招遠兩地縣令便親自赤鳳城中,與李嘯交割完畢,隨後遵朝廷旨令,調任他處。

其中,招遠縣令鄧雲功,被朝廷調任爲河南宜陽縣縣令。因上次同意李嘯派軍進入招遠剿匪,且同意李嘯在招遠開採金礦,故李嘯對其印象頗佳,在鄧雲功臨行之際,親自爲他送別,並贈送了盤纏300兩,令鄧雲功十分感動。

“李大人,來日若到宜陽來,鄧某自當好生款待大人。”鄧雲功感激說道。

“那是自然,鄧縣令與李某交情非淺,日後李某若有機會重去河南,自當前去拜會。”李嘯微笑答道。

兩名縣令調離後,李嘯爲穩妥起見,先派了部下軍兵與民政司人員,接管了兩縣的軍政工作。

饒是李嘯行動謹慎,卻依然在兩地引起了強烈反響。而反響最強烈的,自然是這兩縣的地主鄉紳。

在他們中,有個可怕的流言傳播開來。說是,李嘯現在新獲了黃縣與招遠兩地,勢力大漲,故大權在握的李嘯,準備下一步就拿地主士紳開刀,把他們的土地繳沒,然後重新拔劃給沒有土地的貧農與流民。

這個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黃縣、招遠,甚至原先赤鳳衛內的大小地主們,無不人心惶惶。

雖然不知道這個消息是從何處傳來,但在各人印象中,這個李嘯,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他真要對地主鄉紳動刀子,卻是完全可能做得出來的。

這個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之際,原先與李嘯打過交道的招遠第一大地主,家有良田一萬餘畝的顧之道,亦是一臉憂色。

向來與他交好的招遠縣另一名地主王升桐,在得到消息後,也一臉愁容地來到顧之道家中,專門與他商談此事。

“顧兄,你說,這赤鳳總兵李嘯,真的要這般狠毒地罰沒我等土地麼?”王升桐一臉焦慮地問道。

顧之道斜了這個膽小又沒主見的王升桐一眼,心下亦是更加煩躁。

上次爲剿滅招遠金翅嶺的匪賊,他可謂大大出了次血,在支付給了李嘯軍大筆的銀子與糧食後,又不得不與李嘯簽訂了協議,爲了讓李嘯軍長駐招遠防備匪賊,而每年另行上繳一大批糧食。讓顧之道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李嘯,竟還貪心不足,卻欲來把他的土地全部繳沒。

一絲猙獰之色,從顧之道臉上劃過。

“哼,朝廷優待士紳,乃是國策,豈能容他這般胡來!李嘯若真這般貪得無厭,我等可聯合上告,豈能任他一手摭天!”顧之道狠狠捶了一下一旁的茶桌,憤恨地說道。

“那現在我等,卻何如何行事?”王升桐又問。

“現在李嘯新得二縣,尚未有任何動靜,且看他如何處置,我等再來採取下一步行動,亦不爲遲!”顧之道臉色陰沉地說道。

。。。。。。

僅過了八天,陳子龍與許秀清二人,便清查完了黃縣與招遠縣的人口與土地情況,前來向李嘯彙報。

“稟大人,據我等調查,黃縣人口約爲1萬8千人,其中縣城爲7千多人。招遠縣人口約3萬人,縣城人口1萬2千人。總計人口4.8萬餘人,戶數1萬三千二百戶。。。。。。”許秀清向李嘯侃侃而談。

聽了許秀清的彙報,李嘯眉頭一皺。

他以前看過歷史書,知道明朝一個縣城中,基本都是5至8萬人口。卻沒想到,現在離孔有德叛亂的時間,已有兩年多了,這飽受戰火侵襲的兩縣加起來,竟連一個縣的正常人口額數都沒達到。

人口恢復這般緩慢,可見戰爭對百姓的生產生活,破壞有多麼巨大。

“那耕地情況,卻是如何呢?”相比百姓人數,李嘯更關心土地情況。

畢竟現在明朝流民遍地,只要領導者組織妥當,讓人口快速恢復,並非難事。

象赤鳳衛,最早成立之際,全衛人口只有區區數千人,後來被李嘯不斷招攬流民,收編流寇,現在已有各類常住人口5萬多人了。

“稟大人,現已查得,黃縣現有耕地24萬畝,招遠縣耕地35萬畝,共有59萬畝土地。其中上田12萬畝,中田21萬畝,下田26萬畝。其中,佔地1000畝以上的地主鄉紳,共據有土地35萬畝,並基本將上田與中田全部佔據,餘者皆爲據地數十畝到上百畝的自耕農。”陳子龍接過話來,將土地情況對李嘯如實稟報。

聽了陳子龍的彙報,李嘯心下不覺一驚,他現在才知道,這黃縣與招遠兩地,土地兼併情況如何厲害,地主們已佔了兩縣近三分之二的耕地面積,並霸佔了全部的膏腴之地。這般情況,真是不管不知道,一管嚇一跳。

李嘯想到這裡,卻並未就這個問題發表什麼意見,而是轉問道:“那你二人,可曾統計出來,這兩縣之內,可得以開發出多少荒地來麼?”

李嘯之所以問這個問題,也是希望徹底瞭解兩縣之中,到底有多少土地可以開發利用。

因爲,原先赤鳳衛內的情況便是,只有18萬畝耕地,而李嘯後來,又新開發了12萬畝原本拋荒的土地,以及另外開發了,作爲桑田的輕度鹽鹼地3萬畝,作爲經濟植物種植地的重度鹽鹼地約5萬畝,從而又安置了不少的流民。

許秀清彷彿猜到了李嘯會這般發問,他早有準備,立刻回稟道:“李大人,現在兩縣之中,預計可開發能種糧食的荒地25萬畝,另外,我等也已查明,另有能開成桑田的輕度鹽鹼地8萬畝,可開發爲經濟植物養殖地的重度鹽鹼地13萬畝。”

李嘯在心下迅速地盤算了一下,臉上不覺露出了笑容。

“很好,有了這大批可開發的荒地,我軍一可大大增加糧食與經濟收入,二可把正在宣府鎮金湯城外的大批流民招攬過來,卻是一舉二得的好事啊。”

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六十章 劫持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一百章 到達
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六十章 劫持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一百章 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