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

第一百五十九章孟養風雲

這一次王驥西征孟養,其實最大的策動者就是襄王。

無他,襄王納麓川思家的女子爲妃,將麓川思家留在麓川的一部分拉攏過來了。但是思機發一日不死,就一日影響襄王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將原本隸屬於麓川思家的土司拉攏過來。

所以襄王想借朝廷的刀,嚇一嚇這些土司。

但是對於王驥來說,卻並不一樣。

自從北京朝廷塵埃落定之後,王驥就知道一件事情,鎮守雲貴大抵是人生之中,最後一任官了。

朱祁鎮給他任務很簡單,是鎮守雲貴,只要雲貴不生亂就行了。

王驥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梳理了雲貴地方與土司。對內雖然革除弊政之心,但是對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攻擊慾望。

如果不是襄王一直向他施加壓力。這一次西征,王驥很可能放在明年,或者是後年。

所以,襄王更是知道,這個機會,有多麼難得。也知道他在這裡投入了多少本錢,與政治資源。

想要有下一次,基本上不可能了。

但是遇見太皇太后病重這樣的事情,襄王不得不做出了選擇。

襄王長嘆一聲,收拾心情,去見王驥。

王驥一聽襄王來了,立即出門迎接。襄王與王驥相互見禮之後,這纔開始說話了。

其實王驥對襄王一直覺得頭疼。

這襄王名義上是他的下屬,學生。但實際上王驥真能拿襄王當下屬學生嗎?只能哄着,供着,打不的罵不的。

還要襄王本身是一個明事理的人。知道分寸,讓王驥少了很多煩惱。如果遇見那種沒理絞三分,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亂來的的藩王。王驥不知道要愁掉了多少頭髮。

只是襄王太明事理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爲這樣的人,不可能輕易被說動。

比如,在而今這一件事情上。

王驥說道:“王爺,這一次來,可是想明白了?”

襄王說道:“大人,本王依舊不答應,並非本王不明事理,乃是其中的問題太大,最大一個人問題,孟養那邊給一顆人頭,誰知道是不是思機發,如果不是,我們又以此上報才朝廷了,這可是欺君之罪?你我如何擔待?”

隨着大軍隊孟養的步步緊逼。思機發想盡了辦法,沿路狙擊,襲擊糧道,收買各地土司,等等。

甚至雙方在金沙江上,打了西征以來最大規模一戰。

自然是明軍大勝,思機發慘敗,隨即金沙江天險失守。大軍與孟養之間,再也沒有阻礙了。

這個時候,思機發派使者來說,願意以獻上項上人頭,來保住孟養在思家手中。

這個條件傳來之後,襄王第一個表示反對。

上面也說過了,襄王此來是來殺思機發這個便宜大舅子嗎?不是,是想擴地盤的。接受完整的麓川,而不是麓川河谷這數縣之地。

但是別人就不這樣想了。

首先乃是各地土司,哪怕是緬甸蟒氏對這個意見都贊成。

這也是南疆土司的潛規則了。

一般來說,土司與土司是一個圈子裡面的人,而下面的人永遠不要想當土司。

並不是每一個民族,都會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一般來說,大家不管怎麼打,勝利也好,失敗也好,土司還是土司,下面的奴隸還是奴隸。

趕盡殺絕這樣的事情,並非沒有。但是不符合大家的道德觀念。

再加上襄王的意圖如此明顯,大家更不願意襄王如願了。

其次,王驥對覆滅思家也沒有太大的執念。思家父子反抗朝廷,乃是朝廷欽犯,是一定要死的,這是政治正確。毋庸置疑。但是王驥很明白,自己的指責是安定南疆,並不是來這裡開疆擴土。

思家被逼到這分上了,思機發即便用自己的性命保住了思家殘部,但是思家殘部今後也只能夾着屁股做人了。

根本不會對朝廷夠成威脅。再加上孟瑛大勝的餘威尚在。一二十年間,南疆是不會有什麼亂子。

至於將來,王驥不會管太多。他估計一二十年後,即便南疆土司不動手,當今會不動手。

當今的心思,王驥也是揣摩過很多次了。

王驥聽了襄王的話,卻大喜過望,說道:“襄王所言極是。不知道襄王覺得該如何辦纔好?”

之前襄王根本不多話,激烈反對。而此刻襄王還是反對,但是卻已經是退了一步,王驥更是讀出了襄王的潛臺詞。也就是如果死的那個人真是思機發。他並不反對了。

襄王也沒有辦法,想要儘快解決這個的事情,儘快回京,只能讓步了。

襄王說道:“思家可以保留,朝廷也可以封思家孟養宣慰使,只是思家思機發一脈,卻對抗朝廷,罪孽深重,不可留之,只能從思家其他人之中選思家家主。”

王驥頓時想起了什麼,說道:“襄王可有人選?”

襄王說道:“思開番可以擔此任。”

所謂的思開番是誰?就是襄王的真正小舅子。也是襄王從思家之中挑出的人才。在南疆的情況之下,普遍百姓連識字都不可能,更不要說出什麼人才了。

襄王本來想將孟養拿下,就留思開番鎮守此地,畢竟他不能光用從外地帶來的人才,否則容易失本地土人之心。

只是沒有想到,而今還是讓思開番鎮守此地,但是意義卻完全不一樣了。

襄王雖然覺得他能捏得住思開番,但是宣慰使是世襲的。將來的事情,就是一個大隱患,將來的事情,誰能說的清楚啊。

但是而今,卻是襄王所能想到的隱患最小的辦法了,否則孟養在思家餘孽的手中,襄王在麓川就不用想做些別的了。

王驥說道:“既然王爺有意,這一件事情,就交給王爺去做了,本宮就靜候佳音了。”

襄王也明白,這一件事情最大的得利者就是襄王本身,想讓王驥出力,就不大可能了。襄王說道:“本王明白。”

襄王與王驥敲定之後,他將大總管找來,將這一件事情說了。說道:“總管,這一件事情,孤只能信的過你了。”

大總管說道:“王爺可要想清楚了,當今的心思再清楚不過了,麓川乃是鞭長莫及之地,封王爺在此,不過讓王爺支撐西南邊境。陛下沒有多少想管王爺的意思,也就是而今王爺立足不穩,王驥纔會幫王爺一把。”

“一旦錯過這個機會,王爺想從朝廷借兵,是想都不要想了。”

襄王說道:“那又如何?天下縱有萬里,我只有這一個母親。”

大總管淡淡的說道:“婦人之仁,既然王爺想好了,這一件事情,就交給我吧。”只是這一件事情,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大總管當夜帶着思開番就從金沙江上游,泅渡過去,繞道數百里,來到了孟養。

大總管扮成了思開番的隨從。

孟養管事的也都是思家子弟,思開番很容易混進去了。大總管稍稍一打聽,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

一般來說,沒有一個願意赴死的。特別是身居高位之人,讓別人爲他犧牲。是他的習慣,但是讓他爲其他人犧牲。

卻是很少人能做到。

思機發之所以如此,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孟養之中人心不穩了。

思家本身西南霸主,雄踞一方,即便沐家也要客氣對待,但是而今背家棄國,如同落水狗,思家其他各支,對思任發一脈,就沒有怨氣嗎?

只是思機發手中的實力不少,引而不發而已,而今到了絕境之中,卻是顧不得那麼多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
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