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

更新時間:2007-4-20 11:21:00 字數:5737

紫蘇並不知道草本的內容,但是,聽說謝清抱病求見,她就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想了想,還是去了太政宮,沒有讓宮人通傳,只是在致寧殿的門外站了一會兒,當時,尹朔與謝清正在爭執,她聽了片刻便又不言不語地離開了。

儘管沒有聲張,但是,紫蘇也沒有刻意隱瞞這件事,留下一名內侍本身就是告訴陽玄顥,她知道此事了,陽玄顥猶豫了一下,便繼續批閱奏章,並沒有起身去慈和宮。

“陛下……”樑應也聽到了,不由擔心。

“朕批完今天的奏章再去領母后的教誨吧!”陽玄顥苦笑。

其實紫蘇並沒有生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陽玄顥是皇帝,犯些錯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只要吸取教訓就可以了,當然,這是指可以補救的錯誤,如果是像上次那樣的大錯,就要另當別論了。

所以,陽玄顥的憂慮完全是多餘的。

離開太政宮,紫蘇便沿着太平湖畔的小徑散步,這兩年,紫蘇總喜歡到太平湖旁待着,宮人中因此流傳着各種版本的說法,趙全曾稟報過,詢問是否處置,紫蘇一笑置之。

“太后娘娘,您爲什麼不進致寧殿呢?”葉原秋見紫蘇並無不悅之色,試探地問道。

紫蘇果然不在意,腳步甚至沒有停頓半下,淡淡地道:“哀家爲什麼要進去?”

“尹相與謝相在御前就如此爭執……奴婢逾越了,太后娘娘恕罪!”葉原秋及時發覺失言,連忙請罪,紫蘇輕笑着擺手,依舊沉默,走了一會兒,紫蘇忽然嘆了口氣:“皇帝雖然年輕,失於穩重,但是,總不會連起碼的分寸都沒有……”

葉原秋怔了怔,才明白過來,紫蘇是說陽玄顥這次雖然做錯了,但是,應該會及時改過來,她不知道這是不是回答自己方纔的話,但是,她仍然不知道紫蘇對這次爭執的態度,不過,既然這樣說了,紫蘇明顯傾向於謝清的意見。

那麼尹相這次肯定要上表自劾了!

葉原秋嘆息,從一開始她就覺得尹朔不適合做這件事,雖然也不是很明白外政上的事情,但是,之前紫蘇攝政時,外政從不輕易假手,謝清看上去不在意,但是,她卻知道,外政廳的事情每一項都須報予謝清才能決定,謝清從來沒有要將所有權力握在手中的打算與做法,他只是抓住幾個關鍵的部門,既然他對外政廳如此在意,若說外政不重要,她第一個不相信。

尹相的首位還能待多久呢?

這次的衝突如此明顯,兩人之間再無和諧可言,謝清不可能再讓尹朔居於首相之位,只是,除了尹朔,誰能爲首相呢?

謝清自己不可以,齊朗又在丁憂,剩下的人資歷夠的才能不夠,才能夠的資歷不足。

也許,朝中還可以平靜一段時間吧!

葉原秋不着邊際地胡思亂想着,這些事情,她想也沒有用,即便是紫蘇攝政時,也從不會問她的政見,她只是後宮女官而已!

葉原秋這樣想着,還分神注意着紫蘇的動作,所以,她根本沒看到一名內侍匆忙趕來,直到紫蘇停下,示意那名內侍過來,她纔看到那人就是被趙全留在致寧殿的小內侍。

“謝相可好?”紫蘇關心的是謝清的身體,並不擔心他無法勸服皇帝。

內侍琢磨着回答:“奴才看謝相併無大礙,只是看上去很疲憊。”

紫蘇點頭,對趙全吩咐:“等會兒讓太醫去給謝相請脈,再替我挑些補藥賜給謝相。”

“是!”

“你退下吧!”紫蘇擺手讓那人退下,並未在意那人怔了一下。

趙全見他不動,提醒了一句;“還不下去?”

“太后娘娘……”那人沒有給太后回過話,一時不知如何說纔好。

“還有什麼要回嗎?”紫蘇隨和地問他,擡手示意趙全不要過去。

那名內侍連忙道;“謝相讓奴才回太后娘娘一句話,原話是——只怕已經遲了!”

“哦?!”紫蘇先是一愣,隨退醒悟過來,不由臉色大變!

“該死!”紫蘇急道,“趙全,去請皇帝過來!你出宮去,聽聽京中有什麼消息!”

“……是!”趙全驚訝着回話,匆忙離開。

紫蘇許久沒接觸政務,也就遺忘了許多以前必須的事情,這件事若放在以往,哪裡需要謝清來提醒?

古曼!周揚肯定會把這個消息漏給古曼的!

成佑皇帝就算有耐性,此時草本呈進御前,於他,可以說是做實了!

紫蘇坐在步輿上回慈和宮,心裡苦笑:“我的兒子似乎與戰事太有緣了!”

陽玄顥的有心拖延在趙全面前完全無用,趙全只是將紫蘇的意思陳述於他:“太后娘娘請皇上立刻見駕。”

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不要說在批奏章,即使是大朝會,面對母親的宣召,皇帝也必須前往,否則必受彈劾。

陽玄顥只能立刻前往慈和宮,趙全則出宮去“聽”消息。

慈和宮長寧殿的東側是一座雅緻的竹軒,與皇宮東北角的亭臺軒榭連成一片,竹軒內題有“明心”二字,爲文宗手書,最初是文宗之母端敬皇后禮佛的處所,後來漸漸成爲慈和宮的書軒。由於是供太后休閒讀書之用,明心軒內的書卷氣並不重,相反,精巧的細節、寬敞的空間,處處流露的都是閒適之氣。

紫蘇回到慈和宮,直接就到了這裡,並命宮人將門窗全數打開,站在書案前,努力平靜心緒。

本以爲是小事,卻忽然發現棘手得很!

陽玄顥的鑾駕已到,被宮人引至明心軒,未及行禮,就聽母親問道:“皇帝做好開戰的準備了嗎?”語氣平淡,帶着三份審慎的味道。

陽玄顥未及細想,直覺地回答:“朕已經按謝相的提議,駁回草本了。”

紫蘇不悅地皺眉,擡手輕釦書案:“皇帝竟然只想到此節嗎?”

本以爲經過前番的事情,陽玄顥已經學會對一件事思慮周詳,此時,紫蘇卻發現,自己高估了兒子。

——低估了一帆風順的境遇對陽玄顥的影響!

明心軒內,陽玄顥不解地看着母親,仍未想到答案,紫蘇嘆了口氣,慢慢坐下,決定先等等趙全的消息。

“母后娘娘……”

“太后娘娘,奴才趙全求見。”

陽玄顥正要詢問,就被趙全在殿外請示的聲音打斷,不由暗惱,卻見母親舉手示意他稍等,心中更加不滿。

“進來回話。”紫蘇沒有漏過兒子眼中一閃而過的不滿,只是一時也顧不得了。

趙全進來後,給太后與皇帝行過禮,便回話:“奴才方纔出宮仔細打探,京中並無特別消息。”他如實稟報,心中忐忑也不解。

紫蘇整個人一僵,半天沒回神,那神情讓陽玄顥看得心驚。

“母后娘娘……”

“……沒有特別的消息……”紫蘇苦笑着搖頭。

“這是最壞的消息了!”

“母后?”陽玄顥一臉迷惑。

再壞也不過如此了!

紫蘇嘆了口氣,開始教育兒子:“周揚的打算,皇帝已經清楚了?”

“朕清楚了。”陽玄顥雙頰隱隱發燙。

“那麼皇帝,如果想讓一雙盟友反目,你會等事情坐實再宣揚嗎?”

“……”陽玄顥有些明白了。

“如果京中現在有關於寒關的消息,就證明,周揚纔開始傳播這個消息,可是,草本送入宮中這麼久,京中卻毫無動靜,就證明周揚早已做了佈置!”

紫蘇擔憂地搖頭,陽玄顥的臉色變得蒼白。

“哀家若沒有猜錯,關於周揚的條件,古曼早已知曉,周揚使節的一舉一動,古曼間者都在注意,草本入宮,成佑皇帝不會再等了……”陽玄顥更加不安。

“這還是比較樂觀的情況!”看了兒子一眼,紫蘇再次輕嘆。

“成佑皇帝不是輕易讓出主動權的人,只怕古曼已經陳兵北疆了!”紫蘇輕揉眉心,同樣不好受。

“這……也是朕的錯?”手握緊又鬆開,反覆幾次,陽玄顥總算鎮定地說了一句話。

紫蘇搖頭,心下稍寬:“不是你的錯!”

“母后……”

“這是臣下失職!你所受的教育從來都是正大光明的帝王之道,可揣摩人心,卻不應行奇詭之事。未想到此節,不是你的錯!”紫蘇安慰兒子,說的卻是事實。

陽玄顥報以微笑,但是臉色十分難看,即使他看出母親並非虛言僞飾仍然笑得很不自在。

“……朕似乎總會將事情辦得很糟糕……”

“陽玄顥!”紫蘇變了臉色,正色以對,“難道事情出乎意料之後,你就毫無辦法了?荒謬!沒有計劃是萬無一失的!難道你的太傅沒有告訴你嗎?情況變化就想辦法應對,你是元寧的皇帝,這是你的責任!”

“……是!”靜靜地看了母親一會兒,陽玄顥眨了眨眼,抿脣應了一聲。

紫蘇暗暗皺眉,爲兒子的態度擔憂,卻又不知該如何說纔好,心中細細地斟酌措辭,明心軒一下子安靜下來。

“陛下,永寧王殿下加急快報!”職司內侍焦急的聲音劃破竹軒內的寂靜,彷彿一顆投下就會引來滔天巨浪的石頭。

紫蘇嘆息,起身拍了拍兒子的肩,穩住他顫抖的身軀。

“你可以內疚,可以憤怒,唯獨不可以因此恐懼!”

“身爲天子,上懼天意,下懼民心,餘者無所畏也!”

“現在,你去看看北疆到底如何了!皇帝!”

鬆開按在兒子肩上的手,紫蘇退開一步,不再說話。

陽玄顥只覺肩上壓着千鈞之重,整個人完全動不了,紫蘇只是看着他,既不催促,也不安撫。

明心軒外,奏報的內侍困惑地擡頭,不知道爲何軒內毫無動靜,目光對上趙全,只見他輕輕搖頭,示意不可妄動。

又等了一會兒,內侍正想着是否再次奏報時,吱啞一聲,竹軒的門就拉開了,一身明黃的皇帝走出來,平靜地取走他奉呈的奏匣,隨後,轉身又進去了。

門再次合上。

捧着那隻奏匣,陽玄顥盯着封籤看了許久,終於深吸了一口氣,伸手劃開封籤,取出那份急報。

“永寧王臣承正叩問聖安。北疆驟起流言,言及和議,涉寒裕定三關之屬,古曼遣使數問,臣無言以對,已見不豫,且臣獲報,成佑帝已頒徵召羽令至各部,故臣以大將軍印暫閉伏勝、平嘉二關,各塞諸城皆行宵禁之令,北疆各營亦傳戰備令。臣恭請上意早決。”

永寧王親筆所書,字跡飛舞,顯然寫得匆忙,沒有任何修飾,只是說明情況,並要朝廷早作決定。

陽玄顥稍稍鬆了一口氣,紫蘇看過後卻沒那麼樂觀:“皇帝,十日之內,我們不給古曼一個交代,成佑皇帝必會出兵寒關,皇帝早下決斷吧!”

夏承正的這份奏報並非密奏,雖然直送御前,但隨後仍要備案,轉議政廳,其中並無機密內容,不過,已經足以說明古曼的態度了。

這一天,謝清是沒辦法休息的,他的馬車還沒到府門,就被一名內侍追上,拿着信符轉告皇上的口諭:“召議政大臣至欽明殿議事!”

這樣的口諭讓謝清心中立刻萌生一個念頭:“古曼開戰了!”

隨即,他又將之否定了:“皇上只召了議政尹相與本相?”謝清示意御車的家人轉向,同時隨意地問了那名內侍一聲。

“是!”內侍很謹慎,一個字都不多說。

謝清卻鬆了一口氣——若是北疆真的有變,就不會只召他們兩人了!

到了欽明殿,樑應正殿門外,見到謝清,匆匆行了禮便道:“皇上吩咐了,您與尹相來了,不必通報,直接進去即可。”謝清頜首,便直接入殿。

剛進去謝清就被嚇了一跳,迎面就是一座畫屏,皇帝正站在畫屏前,背對着門專心致志地看着,他稍稍鎮定了一下心神,然後才躬身行禮道:“臣謝清奉旨晉見。”

陽玄顥連頭都沒轉,直接就對他說:“書案上有奏報,謝相先看吧!坐!”

謝清又是一愣,卻不敢耽擱,繞過畫屏要去取皇帝說的奏報,這時纔看清,畫屏上分明是一幅地圖,沒有細看,他先取了奏報,飛快地瀏覽了一遍,哪裡還顧得上坐。

奏報是兩份,皆出自永寧王之手,其中一份還是密奏的式樣,謝清先看了另一份,看完後對陽玄顥道:“陛下,臣下密奏按制不得輕示於他臣,臣不敢……”

“那是軍情密報,你與尹相不看,朕向誰諮問?”陽玄顥說得平淡,謝清這纔打開那份密奏。

前一份便是那份請朝廷早下決斷的奏報,密奏說的差不多,但是,更多詳細,謝清看了差點失聲驚呼!

擡頭張口欲言,謝清纔想起身處欽明殿,硬是咽回了那聲驚呼與所有的疑問,這時,殿門再次打開,尹朔也匆匆進來,陽玄顥又說一番相同意思的話,謝清走過去,將兩份奏報遞予尹朔,隨後走到陽玄顥身後,與他一起細看地圖。

那是至略與古曼的邊界地圖,地形標註的極細,各處關隘也一一標明,很明顯是爲了對應那份密奏特意取來的。

尹朔看了那份密奏同樣心驚不已,僅僅是徵召各部並不算大事,可是,永寧王的密奏上又詳細說明了古曼實際的佈置,也正是因此,他才下令關閉伏勝、平嘉兩關——古曼各部平行而列,又有所側重,重兵不在往常的燕、易兩州,而在青州,與格桑高原相鄰的青州雖有崇山峻嶺之險,但是,由於青州番人居多,皆聚族合居,多在山林之中建土寨、竹樓,除了青州首府望城以外,並無城廓,也就沒有可以據守的地點。

以民心所向而言,青州之中不乏心向古曼的族羣,因爲,古曼人與那些被至略朝廷稱爲依族的番人在血統、習慣上十分相近,甚至於他們擁有共同的遠古神話傳說。

對於元寧而言,伏勝關是西北重鎮,是元寧威懾古曼的必需之地,一旦有失,元寧西境全線危急,安危皆受制於人,因此,明宗年間,儘管諸將不和,儘管對大將軍趙同厭惡至極,在趙同退入伏勝關後,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全力馳援,僅僅一個月,伏勝關內外,元寧將士死傷逾十萬,更折損三員大將,德王妃上疏形容此戰“幾與欽治之鎮南一役相等!”——欽治之難以鎮南關的慘敗爲開始,那一戰,鎮南關中埋葬了元寧二十萬將士,引魂燭火阻斷祁江,江南幾乎家家墨服——明宗殺趙同滿門用的罪名不是戰敗,而是棄關——他在伏勝關之戰最慘烈的時候逃往平嘉關,元寧士氣爲之一泄,伏勝關一度失守,德王因此戰死。

“兩位以爲如何?”尹朔將奏章放回書案的同時,陽玄顥也出言詢問兩人的意見。

謝清沉吟不語,看向尹朔,尹朔盯着地圖看了一會兒,才以無比慎重的語氣開口:“陛下,臣想請問謝清,格桑高原諸部近境如何?”

謝清心中微訝,對尹朔的一針見血十分佩服,見此情況,尹朔還能準確分析原因,而不被表象所惑,的確不同一般。

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
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