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崔氏一門

崔淵這頭正聽着老管事津津有味地憶當年,崔簡那頭卻是比他滋潤多了。

鄭夫人將他帶進內堂後,不待她吩咐,便自有貼身婢女將雜事都準備妥當了。叫了小丫頭倒熱水的、準備澡豆香料的、捧着一色新衣裳的、出去傳喚廚下趕緊做了吃食的,十多個人進進出出,卻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跟着你阿爺東奔西跑的,都瘦了一圈,也曬得黑了。”鄭夫人摩挲着孫兒的臉,嘆道。幼子幼孫,本來便是老人家的眼珠子。何況她又親自帶了小孫子將近三年,看他從一個尚不怎麼會說話的小嬰兒長成了如今這般早慧又貼心的性子,再怎麼疼愛他,她都覺得不過分。

崔簡倚在她懷裡,雙眼也有些澀澀的:“祖母。”他覺得有些愧疚,之前怎麼會覺得祖母祖父會忘了自己呢?就像他會時常想念他們一樣,他們也一定是經常思念他和阿爺的。

“好不容易回來了,祖母可得把你養回來。”鄭夫人輕輕地拍着他的背,“若是沒養好,便不許你阿爺帶你走。一走就是大半年,連冬至、元日(除夕正旦)也不回來。眼看着便是你五歲生辰了,幸好你那阿爺還記得此事,將你帶了家來。”

崔簡眨了眨眼睛。他阿爺連自己的生辰都忘了,只記得遙祝祖父、祖母生辰,真的記得他的生辰麼?祖母恐怕是想多了吧?但是,光只是這樣想一想,就算不是事實,他也覺得很高興了。

一切雜事都準備齊全後,一個十八九歲的婢女過來,朝着祖孫二人行了一禮,喚了聲小六郎,便上前要替崔簡脫衣裳。年方五歲的崔小六郎臉漲得通紅,揪着自己的衣襟,悶聲悶氣地道:“祖母,我自己來。”

鄭夫人看得有趣,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你纔多大一點?就想着避嫌了?便是再講究的人家,也是七歲才男女有別呢!”更別提如今胡風漢俗融合交匯,即便是五姓七家這樣的世族高門,也不會完全按照古禮行事了。

“我自己會!”崔簡堅持道。他可不想被自家阿爺笑話。當初阿爺帶着他離開家,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穿戴、束髮。阿爺每次都胡亂地給他裹了一身、隨便給他扎個小圓球髻,出去的時候總有人對着他們指指點點。他不像阿爺那樣什麼都不在意,又羞又愧,不得不漸漸跟着學會打理自己。好不容易能憑着這個挺起胸膛了,他怎麼能讓自己又變回過去的模樣?

鄭夫人拗不過他,笑道:“真是隨了他阿爺的性子。罷了,就由得他去罷,你們都退下。”

將自己脫得乾乾淨淨之後,崔簡想了想,又從遮擋的四折屏風後探出了小腦袋:“祖母也不許過來看。”

鄭夫人無奈,只得答應了:“好。那你可得將自己洗刷得乾乾淨淨。”

“我每天都洗浴。”崔小六郎嘟囔着。阿爺也是每天都洗浴,不過是不剃鬍子,又懶得洗衣衫而已,所以看起來才格外邋遢。

聽着屏風後傳來的水聲,鄭夫人微微地笑了起來。圍在她身邊的婢女們見狀,也都低聲地贊起了小六郎的懂事。她自是聽得心中高興,眉眼彎彎道:“今日四郎和阿實回來了,我心裡實在歡喜,按前些日子過節的例賞下去。”

“多謝夫人。”四周頓時響起了一陣陣嬌脆的鶯啼聲。

“沒想到兒趕得這麼巧,正好討一回阿家的賞呢!”一位看起來年紀不超過三十許、優雅動人的貴婦人拾級而上,出現在內堂前。她身後跟着位豆蔻年華、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也噙着微笑道:“祖母可別忘了還有兒呢。”

“哪裡能忘了你們。”鄭夫人將她們招到身旁坐了。她沒有女兒,一向將孃家侄女當成親生女兒疼愛。因捨不得侄女,又娶了家來做了長子媳婦。小鄭氏也爭氣,進門沒多久便生下了崔家的嫡長孫,後來又育有一女一子。崔家女兒少,孫女兒也稀罕得緊,這嫡親的長孫女便成了全家捧在手心的珍寶。即便這樣嬌寵着長大,崔家的這位大娘子仍舊養得氣度高華、雅緻非常,在高門世家中廣受讚譽。

崔蕙娘望了一眼響着水聲的屏風內,笑道:“祖母,兒聽說四叔父和阿實回來了?”

“可不是剛進家門?”鄭夫人道,“父子兩個都是不省心的,把自己折騰得像在泥地裡滾過似的。”她想起幼子方纔那個模樣,便忍不住銀牙微咬:“你祖父當年從西域一路疾馳回來,也沒成了他那樣!”

小鄭氏捂嘴輕笑:“阿家這麼一說,兒還真想見見呢!四郎一向風度翩翩,自毀形象之事可從未做過。”

崔蕙娘也跟着彎起了嘴角。聽得屏風後的水聲停了,她又瞧過去,發現祖母身邊的侍婢都垂着眼一動不動。一陣悉悉索索之後,一位身穿硃紅色連珠禽鳥紋圓領袍的小郎君便轉了出來。他披散着一頭正在滴水的黑髮,雙眸烏黑清亮,膚色比養在家中的五郎顯得更健康些。那張俊秀的小臉綻放出的笑容彷彿能感染人似的,令人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來。

“阿實見過大世母、蕙阿姊。”

“趕緊過來,讓世母好好瞧瞧你!”小鄭氏笑道,把崔簡拉進懷裡,接過婢女遞來的軟巾給他擦乾頭髮,“阿實長高了不少,瞧着也很結實呢!阿家天天擔心四郎不會帶孩子,這不是將阿實帶得很好麼?”

鄭夫人剛要說話,外頭便傳來一聲輕笑:“還是阿嫂公平些。”

低沉而磁性的聲音響起來後,便見一位頭戴長腳襆頭、身穿紫藤色小團花紋翻領袍、腳踏皁靴的年輕男子緩步走了進來。他身量頎長、肩寬腰細,顯得格外挺拔颯爽。五官雖然俊挺非凡,但因膚色微黑,瞧起來完全不像是名動京城的書畫大家,倒像是從邊關趕回來的青年將領。

“四叔父。”崔蕙娘避席行禮。

“阿爺。”崔簡眼睛亮晶晶地,“很久沒見阿爺這麼幹乾淨淨了!”

崔淵嘴角那抹笑容僵了僵,無奈道:“阿實,我也只是最近纔開始蓄鬚而已。”甫出場所營造的翩翩佳公子形象,轉眼間就被童言稚語刺得千瘡百孔。他終於略有些認真地開始反思,自己在兒子心目中到底變成了何等模樣。

鄭夫人、小鄭氏、崔蕙娘頓時忍俊不禁。

“不是餓了麼?你們爺倆先用些吃食墊一墊。夕食的時候,正好舉行一個小家宴,給你們接風洗塵。”鄭夫人道,吩咐女婢將準備好的吃食端過來。

婢女們已經在內堂的一角擺了兩張食案,上頭放着兩碗碧色的槐葉冷淘,幾碟做成不同花樣的酥蒸餅,另還有些肉脯、酢菜、菹菜之類的佐餐小菜。吃食並不算多,也確實只是爲了墊一墊而已。

父子倆在路上也就吃了兩個胡餅充飢,此時不必裝也是有些餓了,於是便將槐葉冷淘、酥蒸餅都吃了個乾淨。鄭夫人、小鄭氏、崔蕙娘見他們吃得歡,也取了侍婢們端來的應季嘉果嚐了嚐。

隨後,鄭夫人、小鄭氏、崔蕙娘就問起了他們在外頭的見聞。崔淵並不多說,崔簡則講得頭頭是道。因崔淵事先囑咐過他別再提起王玫,他便省去了那些不說,將跟着平民百姓家的孩童一起玩耍遊戲描述得很是生動。

“我學了編草蚱蜢、蘆葦籠子、花環和柳環,蕙阿姊想要的話,我給你編。”當他那雙澄淨的眼眸看過來的時候,其中的好意和真切不管是誰都難以拒絕。崔蕙娘雖對那些其實沒什麼興趣,也不由得連連點頭,笑道:“阿姊就等着你的禮物了。”

崔簡想了想,認真地算了起來:“大兄、二兄、三兄、五兄,英娘也要送。”兩位世父家中的兄弟姊妹,他都記得一清二楚。小小的年紀,就如此細心周到,讓鄭夫人和小鄭氏更是疼愛到了心裡。

鄭夫人嘆道:“也不知他這性子是隨了誰……”說着,她忍不住橫了兒子一眼。這幼子從小便不在人情往來上費工夫。有了書畫大家的名聲之後,他那性子便是再輕狂些也有人贊魏晉名士風流,便更是粗疏得很了。當年盧氏雖然也是個好的,但性情內斂些,也沒有阿實這麼貼心。

就這樣閒談了一個多時辰,日頭西斜,天色漸漸暗下來,也到了坊門關閉的時候了。傍晚的時候天氣也涼快些,鄭夫人便吩咐在後園的水閣裡擺家宴。

這時候,二郎崔澹之妻清平郡主也帶着幼女英娘來了。英娘是眼下在崔府中最小的孩子,比崔簡小了四個月,生得粉雪可愛,就是身子骨略有些弱。清平郡主疼惜女兒,這樣炎熱的天氣,暑氣未散的時候是不會帶着她出門的。鄭夫人也體諒她,並不因此與她生了間隙。而清平郡主也不似其他宗室貴女那般跋扈任性,孝敬翁姑,體貼夫君,妯娌間也處得不錯,與真定長公主一樣,曾多次得聖人讚譽賞賜。也有人背地裡羨慕崔家運道實在不錯,竟得了這麼兩位好性子的金枝玉葉下降。

“聽說四郎回來了。”清平郡主淡淡地笑道,看了看正溫和地陪着英娘說話的崔簡,目光柔軟了許多,“阿實可算是回家了,英娘一直記着你呢。咱們家裡,也只有阿實能和英娘一起頑。”大房還有一個六歲的庶子五郎,但清平郡主素來是當他不存在的。

崔淵便笑道:“我總算是知道了,從阿孃到兩位阿嫂,還有蕙娘、英娘,都只盼着阿實回來,我是否跟着家來卻是毫無干繫了。”

“本便是如此。下回你走了,別帶上阿實就好。過了十年八年再回來,正好趕上阿實娶新婦,你也便可功成身退了。”小鄭氏回道。

崔淵還未說什麼,崔簡便突然撲進了他懷裡,悶悶地道:“我要跟着阿爺……”

崔淵揉了揉他的腦袋,垂目微笑道:“也罷,這一回就在家中多待一段時日。”

鄭夫人搖了搖首,卻也是難掩喜色:“只怕你這‘多待’也待不了多久。”

天色已然不早了,一家人便先去了水閣。路上正好遇見大步流星走來的崔澹。崔澹身爲武官,自是英姿勃發,舉止之間乾脆利落又不失世家子的優雅。他與崔淵都與父親生得相像,兩人光是臉孔就有六七分相似。只是崔澹已經蓄鬚,頗有幾分豪放之感。而面部光潔的崔淵顯得年輕許多,也更有朝氣。

“四郎可算是回來了!阿孃,今日可得多備些酒,我要與四郎好好喝個夠!”他呵呵笑着,因性子粗豪,也學不來那種文人執手相對的模樣,忍不住用力地捶了捶弟弟的胸膛。崔淵也毫不在意地捶了回去。

“你只是想找個藉口喝酒罷!”仍穿着一身淺緋色襴袍的崔澄也走了過來。他生得像母親,面容尋常,但勝在氣度儒雅出衆。見了幼弟,他也仔仔細細打量了他一番,又道:“不過,今日特別些,多喝幾斛酒也無妨。”

“你阿爺呢?”鄭夫人問。

“今日像是有什麼事,阿爺被聖人傳召了。”崔澄道。

崔敦如今是兵部尚書,因聖人垂詢政事而晚歸已經不是一兩回了,家裡人早便習慣了。鄭夫人也不覺得失落,反而笑道:“也好,他不在,你們反而更自在些。我叫人備下玉明春、三勒漿、龍膏酒、葡萄酒,隨你們想喝什麼,只是別誤了明日點卯。”

“兒子省得!”

鄭夫人又特地囑咐崔淵道:“你也別喝多了。明日一早,別忘了帶着阿實去公主府拜見你叔父。貴主最近都住在別院裡,你也去一趟。那別院就在宣平坊的東北角上,也不遠。貴主一向喜歡阿實,你們父子便是去陪一天也使得,橫豎也沒什麼事。”

聽得“宣平坊”三個字,崔淵微微一怔,勾起了脣角:“貴主別院裡的風光定然不錯,兒子想在那裡住上些時日。”說完,他心裡輕輕一動,竟一時辨不清到底是確實好奇別院風光,還是好奇在那宣平坊中住着的王家人。

鄭夫人也知道他對園林的癡性,便道:“讓子由陪着你住!不然你在裡頭流連總歸不好。”這麼說,便是答應了。

嗯,因爲本文重點不是宅鬥(話說重點是啥……otz)

所以給男女主都安排了很不錯的家人,木有極品

下黑手的都不是家裡人,我喜歡大家庭一致對外的趕腳~~

感情淡一些也好,但都是聰明人。一對聰明的父母,是不會教壞孩子選錯媳婦的……

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0章 共度元日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8章 首次相見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章 曲競渡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5章 和離之因第66章 坦誠溝通第33章 再次對峙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95章 婚禮前日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34章 心生抉擇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78章 曲踏秋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54章 嫁妝經營第96章 親迎之禮第24章 宴飲之樂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48章 來是他第7章 兄妹深談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33章 再次對峙第4章 王家七郎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22章 芙蓉之宴第20章 曲競渡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4章 親人相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6章 高人支招第28章 首次相見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1章 重陽之宴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7章 催出新婦第54章 嫁妝經營第3章 長秋尼寺第52章 敏銳察覺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4章 親人相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4章 嫁妝經營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5章 回家首夜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24章 同安試探
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0章 共度元日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8章 首次相見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章 曲競渡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5章 和離之因第66章 坦誠溝通第33章 再次對峙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95章 婚禮前日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34章 心生抉擇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78章 曲踏秋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54章 嫁妝經營第96章 親迎之禮第24章 宴飲之樂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48章 來是他第7章 兄妹深談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33章 再次對峙第4章 王家七郎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22章 芙蓉之宴第20章 曲競渡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4章 親人相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6章 高人支招第28章 首次相見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1章 重陽之宴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7章 催出新婦第54章 嫁妝經營第3章 長秋尼寺第52章 敏銳察覺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4章 親人相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4章 嫁妝經營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5章 回家首夜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24章 同安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