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補天(七)

“藥師兄認識那個女人!”在羽箭離開弓臂的瞬間,楊寶藏猛然發現了一個秘密。“但藥師兄是個成大事者,絕不會手下容情!”

他知道城下的女將死定了。李靖素有神射之名,要麼引而不發,要麼一射中的。想想一個絕代佳人就這樣香消玉殞,楊寶藏心裡竟隱約覺得有些痛。他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這是戰場,要麼對方死,要麼自己死,容不得憐香惜玉。“但那個女人真的別有韻味!”他快速扭頭下眺,期待着在敵軍女將被李靖的羽箭射殺之前,再看一眼她堪稱絢麗的風姿。但非常令人失望的是,一個大個子敵將縱馬衝了上來,擋住他的視線。

“啊——!”城下響起了一聲驚呼,然後是淒厲的怒吼。大個子敵將落馬,那名牡丹一般絢麗的女子丟掉令旗,彎腰去扶。緊跟着,數百面盾牌砌成了一堵厚厚的牆,讓楊寶藏無法確定李靖的奪命一擊最終射中了誰。他只看見無數叛軍在跑,用盾牌圍着那名女將軍和她身邊的所有人快速後退。再接着,叛軍的弓箭手就發了瘋,將鵰翎全部集中到敵樓方向。

叮叮咚咚,鐵做的箭尖砸在碧色樓瓦上,聽上起來就像老天在下雹子。正俯身在垛口爲李靖的神射歡呼的幾名隋軍士卒來不及躲閃,身體上立刻被插滿了羽箭。他們哼都沒哼便氣絕身亡,身體伏在敵樓外側的女牆上,像極了團縮起來的刺蝟。無數鵰翎則繼續飛過來,不斷加厚屍體的重量,直到他們承受不住,順着女牆慢慢滑落,在城樓外留下一道又粗又長的血跡。

幾根巨大的攻城弩呼嘯着砸上敵樓,將樓頂外沿挑飛半邊。隨即,數百支白羽滑着弧線順着樓角缺口處落下,將城磚砸得火星四濺。繼續逞強站着和敵軍對射顯然不再是明智的選擇,不待李靖下令,敵樓中的所有人都選擇了一個動作。他們快速衝到外側女牆下,脊背緊緊貼住牆根兒。這是個射擊死角,躲在此處才能避免成爲流矢的獵物。

京兆尹骨儀蹲在楊寶藏身前,修長的手指緊扣着磚縫,關節處隱隱透青。緊挨着骨儀的是兩名孃胎裡便帶着俸祿的雲騎尉,一個蹲得稍高了些,頭盔被流矢砸歪,掛盔的帶子擦着下巴崩斷,颳得此人滿臉是血。另一個顯然是名初次經歷戰陣的新丁,嘴裡一直在大聲地嘟囔。開始的時候楊寶藏以爲他在詛咒叛軍,過了片刻,待箭雨的聲音稀落下去後,才聽明白此人是在念佛。

佛祖顯然聽不見他的祈禱。就在大夥被羽箭壓在敵樓內無法擡頭的這段時間,更多的叛軍爬上了城牆。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組,盡力擴大着控制範圍。而守城者則寸步不讓,一個垛口,一個垛口地與叛軍反覆爭奪。

接連損失了兩名高級將領,叛軍的怒火顯然已經被點燃。隨着雷鳴般的戰鼓聲,只有輕甲護身甚至沒有鎧甲護身的將士們源源不斷地向城頭爬。很多人身體剛剛從垛口上探出半邊,就立刻被防守者用長槊捅穿。但後繼的人對近在咫尺的威脅視而不見,躲開從頭頂掉落的屍體,擦去落在臉上的血水,繼續攀登。

從敵樓中向外看,幾乎每個垛口附近都有叛軍的身影。京兆尹骨儀很快就沉不住氣了,“擋住,擋住,擋住叛賊,每人賞錢五百!”他大喊大叫,聲音裡已經帶上哭腔。剛剛向弟兄們頒佈了賞格,轉而又向李靖大聲求救:“藥師,藥師,趕快想想辦法,趕快想想辦法呀!倘若李老嫗進了城,咱們誰都沒好日子過!”

“骨大人末急,敵軍攻勢雖然猛烈,卻沒有把握節奏。這樣下去,肯定堅持不了多久!”李靖的聲音從嘈雜的間歇中傳來,帶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手指上還搭着羽箭,每當敵軍弓箭手的壓制出現停頓,便快速從女牆後探出頭,或者射向城下,或者射向城頭的敵人。這種淡定從容的態度影響了身邊的很多將士,包括楊寶藏在內,敵樓中的人都慢慢將慌亂的心神鎮定下來,學着李靖的模樣爲城牆上的袍澤提供支援。片刻之後,敵軍涌上的速度漸漸變緩。而負責壓制隋軍的弓箭手們也耗盡了臂力,射上城頭的鵰翎越來越稀疏,漸漸失去作用。

“弓箭手射累了,大家趕快站起來,準備反擊!”看到有機可乘,李靖立刻組織反撲。敵樓中的衆將士聞命起身,趁着敵方弓箭手射擊的停頓,跑上已經多處被叛軍佔據的城牆。

生力軍的加入使得城頭上的危急形勢登時一緩。幾名叛軍士卒猝不及防,被硬生生推下了城頭。他們的袍澤一邊奮力抵抗,一邊大聲向城下要求支援。但城下的情況果然如李靖所料,過於猛烈的攻勢早早耗盡了這隊叛軍的力氣,接替女將軍的指揮者試圖給袍澤以援助,短時間內身邊卻聚集不起來更多的爬牆高手。

敵我雙方在城頭上攪做一鍋粥,彷彿彼此之間有着不共戴天的大仇。剛纔唸佛的那個雲騎尉挺矛刺穿了一名叛軍的肚子,用矛杆推着對方的身體,用力頂向城牆邊緣。受了傷的敵兵大聲慘叫,雙手亂舞,試圖把牛頭馬面從自己身邊趕開。他的努力顯然是徒勞的,唸佛者很快鬆開矛杆,任傷者流星般從城頭跌落。

下一個瞬間,唸佛者也被長矛刺穿了小腹。歪頭盔衝上去救他,沒等靠近,便被一名敵將用橫刀抹斷了脖頸。李靖親自帶人上前救急,被數名輕甲叛軍死死纏住。楊寶藏不得不加入戰團,將主帥陰世師命令自己捉進監獄或格殺勿論的人從死亡邊緣硬搶了回來。

每個垛口附近都躺滿了屍體。雙方的士卒在屍體堆上跳躍着將戰鬥繼續。爲了砍斷一根爬城索,或者推翻一架簡易雲梯,防守者往往要付出五、六條生命爲代價。而爲了護住已經到手的城牆段,攻擊者不得不在數倍於己的守軍面前苦苦支撐。

“叛匪成強弩之末了!”片刻之後,就連骨儀這種不懂得打仗的人都明白這回大夥又賭贏了一局,舉着橫刀,在侍衛簇擁下加入戰團。

幾名叛軍將士被數倍於己的守城者逼在了城頭一角。背後就是垛口,無路可退。“殺,殺一個夠本兒!”帶隊的夥長厲聲大叫,試圖用死亡證明自己的英勇。李靖迅速成全了此人,揮刀將他的頭顱直接掃上半空。

剩下的六個人放下了武器,請求寬恕。守軍蜂擁而上,用橫刀將他們剁成了肉泥。

戰鬥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慘烈程度卻異乎尋常。已經爬上城頭的叛軍沒有一個能全身而退。跟在李靖和骨儀身邊的官軍將領和勳貴子弟也陣亡了盡五分之一。

“饒命!”層層屍體中間,一個身穿叛軍服色的傷者徒勞地揚起染滿鮮血的手。沒等主將下令,幾名官軍跑上前,七手八腳將傷者從屍體中翻出來,直接扔下了城牆。

沒有人給自己的對手以憐憫,將領們對暴行也從不出言制止。趕盡殺絕幾乎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爲了發泄心頭的憤怒,暫時佔了上風的守軍將倒在城牆上的敵人,無論已經死了的還是瀕臨死亡的,全部順着垛口推下。每當有傷者在掉落的過程中發出慘號,他們則興奮得大喊大叫。而城牆下正在徐徐後退的叛軍目睹了這些情景,憤怒地吹響了號角,“嗚嗚—嗚嗚——嗚嗚!”像是在自家袍澤送行,又像是在對守軍示威。如果長安被攻破,想必他們也不會對俘虜手軟。

‘這正是李靖想達到的效果。’楊寶藏拄着半截橫刀站在一堆屍體中間,隱隱覺得心寒。他能接受慈不掌兵的理念,但把仇恨種植在攻守雙方的心中,等待着其生根發芽的做法,卻令人毛骨悚然。‘好在我沒得罪過這個傢伙!’想到這,他偷眼又看了看李靖,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執行陰世師將軍的命令。

“楊將軍有話要跟我說?”李靖的感覺非常敏銳,發現楊寶藏目光總是圍着自己打量,心中立刻產生了警惕。

“沒,沒,陰將軍派我來看看。你們這邊如果沒事了,我就回城西向他覆命!”楊寶藏趕緊避開對方咄咄逼人的目光,再次重複自己的目的。

他沒有把握能讓李靖相信自己的敷衍之言,但京兆尹骨儀卻恰到好處地幫了一個大忙。“你儘管回去跟左翊衛大將軍覆命,只要有李靖和我兩個人在,叛軍不可能從西城攻進來!”一邊擦着臉上的汗,他一邊強調自己的重要性。那幅得意的模樣,簡直像已經將叛軍逐回了黃河以北。

“的確,末將一定如實向陰大人彙報。有骨大人和李大人坐鎮,西城牢不可破!”楊寶藏點點頭,陪着笑臉迴應。到了這個關頭骨儀還能想到爲他自己表功,楊寶藏真不知道此人的帽子下的腦袋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主要是李將軍,若不是他射殺了敵軍上將,叛匪的攻勢沒這麼快結束!”見對方如此識趣,骨儀也不爲己甚,將最大的功勞順手推給了李靖。

按照大隋軍規,陣斬敵方大將可記首功。衆人剛纔都親眼看到李靖一箭將某位騎着黑馬的敵將射下坐騎,雖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個倒黴鬼的名字,但從其後叛軍的混亂表現上來看,落馬者的級別肯定不低。

“的確,今日楊某有幸,居然能親眼目睹李郡丞神射!”楊寶藏停住腳步,對骨儀的說法表示贊同。“只是事發突然,我沒能看出此人到底是誰!”

“我也沒看清楚!真是有些可惜了!”骨儀故作遺憾地嘆了口氣,說道。

“應該是巨寇孫華!我本非刻意爲之,是他自己撞到了箭尖上!”李靖笑了笑,非常謙虛地給出了答案。

話音落後,周圍立刻響起一片讚歎之聲。太原叛軍能這麼快就殺到京師牆根兒底下,大盜孫華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爲了嘉獎其功勞,李淵甚至不顧此人出身寒微,直接推舉其爲爲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領馮翊太守。單論爵位,在叛軍所有將領當中孫華僅次於世襲的國公李淵和郡公柴紹,直接列在了第三。

而就這樣一名官職顯赫的叛賊,居然被李靖親手射殺於城下。如果消息準確,待平叛之後論功行賞,恐怕李靖的封爵也不會比縣公稍低。

李靖素有正直之名,所以大夥誰也不懷疑他自吹自擂。但在驚歎之餘,肚子裡卻涌起了酸酸的滋味。“姓孫的倒是個重情義的漢子,寧可用身體去替女人擋箭!”有人的目光突然變得敏銳起來,彷彿看清楚了剛纔李靖發箭時的每一個細節。

“就是!爲了女人,連性命都不肯要了。這樣的漢子可真不多見!”骨儀笑着接茬。反正李靖剛纔自己也說他不是刻意而爲,大夥將他的功勞說低一些算不上得罪。

“無論如何,那都是李將軍的功勞。”雖然不願再將李靖稱作‘藥師兄’,但楊寶藏依舊看不慣骨儀等人的酸溜溜模樣,第二次停住腳步,回過頭來說道。彷彿很不經意般,在離開之前,他又追問了一句,“李將軍可曾知道那女將軍的名字,能讓孫華捨身擋箭的,應該也不是個尋常人物!”

他相信如果不是孫華不小心跑上前送死,那個春花一樣燦爛的女子必將血濺沙場。但他依舊很好奇到底對方到底是誰,居然能讓心腸向來冷硬如鋼的李靖在放箭之前猶豫了一瞬。

在走下城頭之前,他聽到了答案。

“我也不知道她是誰。只是覺得女人的戰場不應在兩軍之間!”李靖咧了咧嘴巴,用玩笑的口吻答道。

對於紅拂來說,此刻擺在她面前的那支血跡斑斑的羽箭卻一點也不陌生。箭的尾羽偏上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刻着一個李字。那是她多年前就了熟於心的習慣,她一直崇拜的那個人說過,只有這樣,別人才知道命中目標的是自己,而不會刻意將功勞掩飾了去。

李靖的心中把功名看得非常重要。這一點紅拂也非常清楚。否則,她也不會在十餘年的光陰中每每從對方上任地點附近經過,卻不敢走過去,問一問當晚的承諾是否還有效。她始終記得自己是個歌姬,逃奴,一旦過往被揭發出來,不但會危及自身安全,而且會連累得李靖聲名受損。所以,她寧願等,等李靖的能力可以無視流言傷害的那一天,等李靖真的功成名就後,找個機會偷偷娶她進門。做正妻也好,做妾侍也罷,至少,她可以每天看着他意氣風發地笑,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

可她等來的卻是一支破甲錐。如果不是孫華捨命相救,紅拂知道被射穿脖頸的人將會是自己。但她一點兒也不感激死去的孫華。那個莽漢從二人第一次見面後,就如同一隻蒼蠅般圍着她沒完沒了地轉圈,無論她肯不肯接受,都發誓要守護她一輩子。如今,他用生命兌現了承諾,卻把她推到了一個無比尷尬又無比痛苦的位置。

幾乎所有同僚都把她當作了孫華的未亡人,他們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她,包容着她,一遍一遍許諾待城破之後,定然將放冷箭傷人的那名隋將捉到她面前,由她自己親手爲武鄉縣公報仇。卻根本不在乎她臉上的悲傷究竟是爲了誰,也不管她心中到底對放冷箭者有沒有恨。

有麼?一個人安安靜靜沉寂在悲傷中的時候,紅拂捫心自問。老實說,現在她的心中對李靖一點兒恨意也提不起來。那是兩軍交手的戰場,他們站在不同的旗幟下廝殺。對於一名合格的武將而言,只要能讓己方通向獲勝的手段都可以嘗試,根本無須顧忌良知和道義。況且,李靖爲了尋找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已經苦苦等待了近二十年。如果他能幫助守軍打敗這二十幾萬洶涌而來的反叛者,很快他就能如願以償地步入大隋重臣行列。爲了一點點兒女私情而放棄二十多年才能一遇的成名機會,試問天下有幾人能夠做得到?

儘管能給對方的行爲找到無數理由,她的心卻變得越來越空。‘也許在內心深處,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的郎君是個蓋世英雄。同時,她們又奢求自己在郎君心中被看得比對方的一切還重!’這樣想着,她不禁對自己的小女兒心思大加鄙夷。都是在江湖上漂流了十年的女人了,居然把世態人心看得還是那麼簡單。這是人命如草芥的亂世,兒女情長的傢伙怎可能在其中生存下來?如果有,那一定還是傳說中的存在吧。並且傳說不可能持續長久。

“可孫華畢竟爲你死了!”另一個聲音很快在心中響起來,辣如同再抽人的耳光。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馮翊太守,這一連串的稱號,絕對比某些人還沒到手的功名沉重得多,但孫華放下這一切撲到她身前時,幾乎毫不猶豫。待看到箭尖從自己脖頸前方透出來,他居然還有心思對她憨憨地笑。彷彿只有這樣,才證明往日他當衆對她說的那些話,不只是爲了佔佔口頭上的便宜。他是認認真真的,認認真真的希望能將她抱回家中,認認真真地希望和她一道分享所有幸福和痛苦。

那令人討厭又無法忘懷的笑容已經消失五天了。在紅拂的回憶中,卻清晰得宛如發生在剛過去的某個瞬間。有時候,她真恨不得被射殺的是自己。那樣,也許李靖的心裡會永遠留下她的位置,無論內疚還是惋惜,一輩子都無法忘掉。就像她現在無法擺脫孫華的陰影一般,煩躁而迷茫。

外邊的喊殺聲很高,一波接着一波宛若驚濤駭浪。攻防戰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義軍和守軍都成了強弩之末。也許下一刻,承載着她很多記憶的長安城就會被攻破。她和李靖就會在當年結伴逃離的楚國公府前再度相逢。也許義軍會被耗盡力氣,兵敗如山倒,然後被正在向長安馳援的曲突通所部和長安城裡邊殺出來的隋軍前後夾擊,讓所有夢想成爲虛幻的碎片。這些,對她都不重要了。她原來跟着李婉兒,是爲了求對方幫忙找尋李靖。連帶着改變自己的出身,以便出嫁時不至於辱沒李靖世家子弟的榮耀。而現在,李靖的下落她已經知道了,那份尚未到手的“嫁妝”也徹底失去意義。

既然一切都失去了原來的意義,紅拂也不想繼續留戀。她打算待孫華的頭七過後,便向婉兒請辭。把娘子軍右三領軍,從四品宣威將軍的印信留給更適合它的人,然後找個安安靜靜的地方過平凡日子。至於最後的歸宿在哪,暫時她還沒有找到。但對於曾經在江湖中漂流了十年的她,這不算什麼困難。

軍帳外又傳來一陣歡呼,非常短促,幾乎是在剛剛發出便被卡在了喉嚨中間。緊跟着,又是一聲輕嘆,然後是怒罵,呵斥,最終,一陣鑼聲結束了所有嘈雜。

“他又贏了一局!”紅拂的嘴角抽了抽,露出一絲苦笑。對於外邊的節奏她已經非常熟悉,同樣的遺憾幾乎每天都在重複。李靖贏了一局,便等於娘子軍輸了一局。對雙方的將領而言,都是爲了功名富貴而已。無所謂誰是誰非。

“那個守將真卑鄙,把很多根本不會打仗的百姓都徵調上了城頭!”這是王元通的聲音,只有他在經過孫華靈前還會繼續大聲說話,彷彿唯恐躺在棺材裡邊的人因爲過於關心戰況而重新坐起來般。

“小點兒聲,別吵到出塵!”正在呵斥王元通的是齊破凝。他還保留着在王屋山時的習慣,直接喚紅拂的字,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帶着幾分豔慕提她的藝名。

“我不是心裡急麼,咱們在這多耽誤一天,旭子那邊就要多捱一天!”王元通很不服氣,但還是儘量把嗓音壓了下來。“怎麼說大夥都是兄弟,天塌下來不能讓他一個人去扛!”

“要是李將軍在就好了,憑着他的箭法,豈容城樓中那個敵將囂張!”第三個說話的人聲音很低,但帶着股非常不甘心的意味。這也是個曾經在李旭麾下待過的故舊,所以本能地將城上的神射手和自己所佩服的人做比較。

“廢話,若論勇武,誰能比得上咱們家旭子!”王元通再度驕傲地總結。彷彿李旭就在自己身邊。

然後大夥不約而同地閉住了嘴巴,拖着沉重的腳步聲遠去。然後是李婉兒和她的新兵們的低語,越來越近。最終,帳門被掀開,冬日的陽光和冷風一道撲進來,打碎裡邊的沉靜。

見到紅拂依舊保持着自己早晨出門前的姿勢,婉兒眼中流露出了明顯的憐惜。她也研究過射死孫華的那支“流矢”,憑着女人的直覺,將刻在箭桿上的姓氏和紅拂正在尋找的人對應到了一處。儘管沒有將這個消息散佈,但婉兒對紅拂心裡的悲傷感同深受。她本以爲關鍵時刻被自己的男人拋棄已經是人世間難以承受的打擊,卻沒想到比起李靖的狠辣果決來,自己的丈夫柴紹簡直算得上貪妻戀子“懦夫”了。至少,他在獨自跑路之前,還懂得跟自己商量一下。儘管商量的結果早就被他揣在笑容之後。

“戰勢如何?”紅拂不願意成爲被人憐憫的對象,稍稍將身體坐正了些,低聲詢問。

“妹妹還是多出門走走吧。總是這麼悶着,恐怕對身體不大妥帖!”婉兒知道紅拂不過是想岔開話題,笑了笑,關切地叮囑。

“沒事兒!謝謝姐姐關心!”紅拂輕輕搖頭,笑容如經過霜的菊花,“我難得有時間靜下來理理自己的思路。這幾天坐在帳中,倒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

‘看你那幅樣子,怎像一個想明白了的人?’婉兒心中暗暗嘆氣。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輕鬆,“你自己不悶就好,我可不成,最怕一個人呆在屋子裡。所以從小就不像個女孩子,終日喜歡和刀劍打交道!”

說到這,她藉着炭盆裡的火光看自己的手。拇指,食指的指肚和掌心處都結着厚厚的繭子,一看就能看出來是握馬繮和握刀所致。這樣的手有失溫柔,卻能將自己命運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掌心。

“人家都說姐姐是當世婦好呢!”紅拂笑着用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名女將來比喻婉兒。

“我只是膽大妄爲而已,跟古聖先賢怎能相提並論!”婉兒笑着搖頭。

“古聖先賢,不過是傳說中人物罷了,其實未必是真!可將來的歷史上,無論執筆者願不願意,都得無法掩蓋姐姐的名姓!”紅拂看着婉兒的眼睛,由衷地誇讚。

“妹妹如果願意,也可以一直跟着姐姐身邊,咱們一道建功立業。反正咱們這支隊伍叫娘子軍,有我李二孃的位子,就有你張出塵的位置!”婉兒見紅拂眼中的悲傷略淡,趕緊趁熱打鐵。將紅拂留在身邊這幾個月,她處理起軍務、政務來格外輕鬆。一是因爲有個同樣大氣的女人爲伴,寂寞時也可以說些悄悄話。二則軍中很多男性都希望在紅拂面前有所表現,很多任務不用她這個主帥指派,全都搶着去做了。所以,無論城內的李靖如何十惡不赦,婉兒都希望能將紅拂繼續留在娘子軍中。到了這個位置,她已經不需要依附於男人。同樣,紅拂將來也不需要成爲別人的附庸。

聽出婉兒話中的激勵之意,紅拂非常感激,卻不打算接受對方的安排。猶豫了一下,她還是決定提前跟好姐妹打聲招呼。“待孫大當家下葬後,我便準備離開!”

婉兒沒想到自己一番努力會是如此結果,不覺一楞,“你要去哪?”她脫口追問,“這兵荒馬亂的年月,你一個女孩子家…….”話說到一半,她猛然意識到自己對着的不是個尋常柔弱女子,笑了笑,緩下聲音,繼續道:“你要是走,也別走得太急。至少把落腳點先想好了再說,免得大夥爲你擔心!”

“我想去塞上看看仲堅兄!”紅拂心中本來沒有答案,卻猛然間了悟般找到了去處。“他那邊肯定需要人幫忙,大夥朋友一場,總不能天塌下來讓他一個人去頂!”

說話間,她從婉兒的眼中看到了明顯的警覺,但很快,這種警覺便被理解與包容所取代。“也好,反正長安破後,李家也要出兵與仲堅攜手對抗突厥。到時候咱們都做領兵之將,跟狼騎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場!”

“我想,我想一個人先走!”一再拒絕對方的好意,紅拂心裡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她盡力讓自己看上去堅強。“姐姐幫我個忙,別驚動太多的人,我想一個人慢慢走。等我到了,姐姐娘子軍估計也快到了…….”

看着紅拂柔弱中透着決然的眼神,婉兒知道自己無法拒絕。“也好!”她又低低的嘆了口氣,非常能體諒對方的難處。“姓李壞事做絕,肯定會遭報應。你不見他,也省得到時候心軟!”

“不瞞姐姐說,如果李靖見到唐公大軍便主動投降,反而不是我認識的李靖了。”紅拂輕輕搖頭,話語裡依舊帶着欣賞意味。

婉兒輕輕撫摸朋友的頭,眼中再次充滿憐惜。“傻妹妹,到了這種時候,你還替他說好話?”如果真的放下了,應該根本不在乎對方生死。而紅拂卻依舊給對方的行爲找理由,哪怕她差點死於對方的箭下。

但李靖必須死。不光是爲了孫華復仇。還有幾件事情婉兒不想當面告訴紅拂,經過她仔細查訪,在李家舉事之前向朝廷告密者,帶人查抄李府,將老弱婦孺斬草除根者,以及出主意挖掘李家祖墳者,都隱隱指向了同一個人。

“有些風言風語,這幾天我也隱約聽聞。至於那所施展的那些手段,作爲大隋舊吏,也未必真是什麼錯!倒是他的才華,姐姐也親眼看到了。如果用做長史,恐怕可讓唐公麾下大軍如虎添翼!”知道這樣說,婉兒會非常生氣,紅拂還是決定實話實說。“在姐姐你眼裡,唐公是弔民伐罪。在小妹眼裡,站在楊家旗下和站在李家旗下都是爲了功名富貴。正所謂各爲其主罷了,哪有什麼高尚與卑劣的分別!”

說罷,她再一次看向擺在身邊的鵰翎,彷彿霎那間,看懂了天下全部的男人。

第一章 擊鼓(四)第一章 出柙(一)第四章 國殤(五)第三章 扶搖(六)第四章 故人(五)第二章 虎雛(五)第二章 展翼(五)第五章 獵鹿(一)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八章 疊唱(三)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歸途(八)第一章 擊鼓(四)第三章 曠野(二)第四章 曠野(四)第三章 烽火(六)第五章 獵鹿(五)第三章 爭雄(六)第七章 盛世(四)第六章 持槊(九)第三章 曠野(一)第五章 獵鹿(一)第六章 持槊(六)第三章 扶搖(五)第二章 背棄(六)第三章 烽火(一)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二章 展翼(八)第一章 雷霆(三)第五章 歸途(二)第五章 無家(六)第三章 扶搖(四)第三章 浮沉(五)第一章 擊鼓(二)第二章 出仕(一)第二章 吳鉤(八)第六章 持槊(七)第五章 君恩(一)第三章 浮沉(四)第六章 持槊(七)第一章 雷霆(五)第一章 出柙(一)第二章 展翼(四)第五章 歸途(四)第五章 獵鹿(四)第二章 壯士(三)第三章 扶搖(四)第一章 擊鼓(三)第二章 虎雛(三)第二章 壯士(五)第二章 展翼(二)第三章 烽火(五)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五章 君恩(六)第五章 無家(四)第五章 諾言(四)第二章 出仕(五)第四章 國殤(四)第四章 變徵(五)第一章 盛世(二)第五章 歸途(三)第二章 壯士(五)第四章 醉鄉(四)第二章 壯士(二)第五章 無家(二)第二章 壯士(六)第三章 扶搖(四)第四章 補天(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五章 獵鹿(六)第一章 盛世(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一章 擊鼓(一)第一章 雷霆(五)第一章 肱股(一)第五章 獵鹿(三)第三章 浮沉(一)第四章 補天(六)第四章 干城(六)第四章 故人(一)第五章 獵鹿(九)第四章 變徵(六)第五章 無名(六)第四章 醉鄉(四)第四章 故人(六)第二章 吳鉤(五)第四章 烽火(四)第四章 補天(三)第一章 雷霆(八)第五章 獵鹿(四)第四章 醉鄉(三)第八章 疊唱(三)第五章 獵鹿(三)第三章 爭雄(七)第四章 變徵(一)第五章 無名(四)第一章 出柙(一)第四章 醉鄉(三)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無名(三)
第一章 擊鼓(四)第一章 出柙(一)第四章 國殤(五)第三章 扶搖(六)第四章 故人(五)第二章 虎雛(五)第二章 展翼(五)第五章 獵鹿(一)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八章 疊唱(三)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歸途(八)第一章 擊鼓(四)第三章 曠野(二)第四章 曠野(四)第三章 烽火(六)第五章 獵鹿(五)第三章 爭雄(六)第七章 盛世(四)第六章 持槊(九)第三章 曠野(一)第五章 獵鹿(一)第六章 持槊(六)第三章 扶搖(五)第二章 背棄(六)第三章 烽火(一)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二章 展翼(八)第一章 雷霆(三)第五章 歸途(二)第五章 無家(六)第三章 扶搖(四)第三章 浮沉(五)第一章 擊鼓(二)第二章 出仕(一)第二章 吳鉤(八)第六章 持槊(七)第五章 君恩(一)第三章 浮沉(四)第六章 持槊(七)第一章 雷霆(五)第一章 出柙(一)第二章 展翼(四)第五章 歸途(四)第五章 獵鹿(四)第二章 壯士(三)第三章 扶搖(四)第一章 擊鼓(三)第二章 虎雛(三)第二章 壯士(五)第二章 展翼(二)第三章 烽火(五)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五章 君恩(六)第五章 無家(四)第五章 諾言(四)第二章 出仕(五)第四章 國殤(四)第四章 變徵(五)第一章 盛世(二)第五章 歸途(三)第二章 壯士(五)第四章 醉鄉(四)第二章 壯士(二)第五章 無家(二)第二章 壯士(六)第三章 扶搖(四)第四章 補天(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五章 獵鹿(六)第一章 盛世(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一章 擊鼓(一)第一章 雷霆(五)第一章 肱股(一)第五章 獵鹿(三)第三章 浮沉(一)第四章 補天(六)第四章 干城(六)第四章 故人(一)第五章 獵鹿(九)第四章 變徵(六)第五章 無名(六)第四章 醉鄉(四)第四章 故人(六)第二章 吳鉤(五)第四章 烽火(四)第四章 補天(三)第一章 雷霆(八)第五章 獵鹿(四)第四章 醉鄉(三)第八章 疊唱(三)第五章 獵鹿(三)第三章 爭雄(七)第四章 變徵(一)第五章 無名(四)第一章 出柙(一)第四章 醉鄉(三)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無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