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回府風波

當楊素的馬車緩緩停在楊府『門』口,聞訊而來的楊府子弟們都奔出了府『門』,紛紛出來迎接家主的歸來,臺階上站滿了楊素的子侄和孫輩,幾盞大燈籠都點亮了,將府『門』照亮如白晝。

楊約站在大『門』旁,心中有些沉重,他知道楊元慶之事將不可避免地面對,但他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因爲兄長對自己的壓力而放棄。

車『門』開了,楊素從車內走出,幾個兒子都一起上去扶父親,衆人見父親竟瘦弱如斯,心中既驚訝,又是難過,楊玄感的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連忙扶住父親的胳膊。

不料楊素卻冷冷地推開了他,對三子玄獎道:“玄獎,你來扶我!”

楊玄獎連忙上前扶住父親,這個細微之事讓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家主心中藏着一股怒氣,楊玄感心裡都明白,這必然是玄獎向父親彙報了元慶的事情,他看了一眼三弟,心中隱隱有些對他不滿。

楊素走上臺階,衆人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參見家主!”

楊素掃了一眼衆人,忽然問道:“元慶呢?他怎麼不出來迎接我?”

衆人臉上都『露』出尷尬之『色』,楊約連忙上前道:“大哥,家裡出了一點事情,我給你解釋。”

“不用了,我要休息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所有玄字輩的子弟都去主堂,我要給大家開個會。”

楊素又回頭看了一眼長子,“玄感,你到我書房來!”

.........

書房內,一名『侍』『女』已經幫楊素換了一件寬身禪衣,楊素背靠在坐榻上,閉目養神,『門』敲響了兩聲,傳來楊玄感的聲音,“父親!”

“進來吧!”

楊玄感推開『門』,走進了房間,父親的回來使他的壓力一下子小了很多,同時又讓他心中生出一絲擔憂,他知道元慶的事情很可能會引起一場家庭風暴。

“父親!”

他垂手站在父親身旁,楊素看了他一眼,嘆了口氣,“坐吧!”

楊素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有些事情他不想靠發火來解決,尤其是長子,玄感將在自己過世後承擔起整個家族的承擔,他希望長子能夠明白一些事。

楊玄感坐下,主動說道:“父親是想和我談一談元慶之事嗎?”

楊素點點頭,“先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說給我聽,不要帶個人情緒,原原本本地說。”

楊玄感便將所有發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雖然處罰楊元慶時他不在場,但他從其他人那裡知道了詳情,包括當時所有人的對話、動作,他都詳詳細細說了,沒有一絲隱瞞。

“父親,我知道的就是這些,要不再問問玄縱,他一直在家廟。”

“不用,這些就夠了。”

楊素看了一眼長子,問他道:“現在說說你自己的看法吧!你是怎麼看這件事。”

楊玄感感受到了父親的語重心長,並不是他想象中那樣暴怒向自己發脾氣,他心中的壓力小了一點,同時也生出一絲慚愧,這件事他沒有解決好,讓父親來『操』心。

“父親,這件事孩兒是選擇了迴避,畢竟一面是自己的兒子,一面是家族,袒護兒子,家族會說我偏心,不配爲家主繼承人,會讓我失去家族的威信,可如果嚴懲元慶,我又不忍心,孩兒身處其中,很難兩全,孩兒真的很無奈,只有迴避。”

楊素點了點頭,“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態度我先不評價,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父親,其實土地之事只是一個引子,族人的憤怒也並不是爲土地,而是父親對元慶過於偏愛,打破了家族嫡庶長幼的基本規矩,讓大家十分不滿,這個不滿不是現在纔有,一直就有,恕孩兒直言,我覺得父親在這件事上也有一定的責任。”

這也是楊玄感心中一直想說的話,他也認爲父親過於偏愛元慶,這對家族其他人不公平。

楊素還是沒有發脾氣,他又問:“那你現在認爲家族對元慶的處罰是否正確。”

“父親,孩兒認爲國有國法,族有族規,家族對元慶的處罰並不不妥之處。

楊素嘆了口氣,“國有國法,族有族規,聖上也是這樣說。”

楊玄感一愣,這是什麼意思?楊素卻又不說下去,又將話題轉回。

“其實你說得對,我確實也有責任,那一千畝土地我給了元慶,我至少應該告訴你,只是我顧慮你的妻子,我怕你告訴她,所以我沒有說,那一千畝土地是給元慶拿去獎勵將士的軍功,哈利湖一戰,我把元慶的功勞全部抹殺,但元慶覺得對手下不公,所以我給他土地,讓他去分給立功將士,玄感,這件事不能讓聖上猜到是我的意思,否則楊家會有大禍,所以我沒有對任何人說。”

楊玄感默然無語,他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半晌,他苦笑一聲道:“那父親應該給二叔說這件事,這件事誰都不知道,所以才鬧得這麼兇。”

楊素搖了搖頭,“問題不在這裡,以你二叔的慎重,難道他會想不到我有深意?從京城到洛陽最多隻有十天,他爲什麼不派人來問問我,就這麼急躁地要處罰元慶,所以我想不通,玄感,這件事,你不覺得是家族的情緒化太重了嗎?”

“是有一點吧!”

隨着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楊玄感也意識到很多問題,當時處罰元慶似乎是以一種家族狂歡的方式來處罰,處罰得太重,雖然平息了家族成員的不滿,但對元慶卻不公平,他也意識到自己的逃避並不恰當。

楊素今天並不僅僅是要發脾氣挽回什麼,通過這件事,他已經發現了家族的許多弊端,如果這些弊端不解決,那他死了以後,家族就將徹底沉淪。

“玄感,你最大的弱點就是優柔寡斷,你太遷就族人,我也不能說你做得不對,你將來會是家主,你當然要考慮大多數族人的利益,而不能偏袒兒子,就像你說的,國有國法,族有族規,但是.....”

說到但是,楊素口風一轉,語氣開始變得嚴厲起來,“你知道爲什麼漢人總不是胡人的對手?是漢人兵甲不如胡人?是漢人的財力不如胡人?還是漢人的人數比胡人少?都不是,漢人之所以敗,就是敗在用人不當?庸才來指揮軍隊,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以至於一敗再敗,亡國幾乎滅種,爲什麼會這樣?就是你頭腦中那種根深蒂固的嫡庶長幼,我楊家好容易出了一個優秀的子弟,就因爲他是庶子,就被你們那種所謂的族規,所謂的嫡庶長幼給扼殺了!”

楊素的情緒開始『激』動,『激』動得渾身發抖,他辛辛苦苦培養了十年的良才,就這樣被這些心懷嫉妒的庸才,這些目光短淺的族人趕出了楊府,毀於一旦,使他心中充滿了恨意。

楊素『激』動之下引發了劇烈的咳嗽,咳得他撕心裂肺,氣都快喘不過來,楊玄感連忙扶住父親,“父親,你休息一下,別再說了。”

就在這時,楊素喉頭一甜,噴出了一口血,暈厥過去。

楊玄感頓時慌了手腳,回頭大喊:“快來人啊!”

........

家族的會議最終改在楊素的病榻前舉行,二十幾名楊家玄字輩的庶子聚集在房間裡,楊慎和楊約坐在大哥病榻旁,一左一右,握住楊素的手。

楊素雖然吐血,但很快又清醒過來,只是身體無力,躺在榻上動彈不得,他吃力地對所有房間裡的人令道:“你們....立刻去把我孫子接回來,我不准你們這樣處罰他,快去!”

“大哥,你安心養病,我們這就去把他接回來,一定接回來。”楊約輕輕拍着楊素的手,安慰他。

“那你們呢!”

楊素又盯着滿屋的嫡子們,問道:“你們反對我把他接回來嗎?”

“家主,你安心養病吧!我們不反對。”衆人異口同聲道。

“醫生來了!”『門』口有人說了一聲。

楊約立刻起身道:“大家都退下去吧!讓家主看病休息。”

“你們....必須把元慶接回來!”楊素見衆人離去,他又再次命令道。

“大哥不要再『操』心了,我們馬上去接。”

楊約帶着嫡子們走出去,一名老醫生正要進屋,楊約忽然拉住他,低聲囑咐道:“我們家主太累了,要讓他好好休息。”

“放心吧!我會好好給他檢查。”

醫生進去了,楊約一擺手對衆人道:“大家去中堂,我們商議一下。”

衆人跟隨楊約來到中堂坐下,剛纔楊玄感已經告訴楊約,父親爲什麼把土地給元慶的原因。

楊約其實已經猜到,大哥把土地給元慶,必然是有原因,但他認爲這不是土地問題,而是要維護族規的尊嚴,楊元慶當衆辱罵長者,這就絕不能容忍,現在到底是誰的利益重要?是家族還是楊元慶?

“大家說說吧!這件事怎麼辦?”

楊慎在一旁冷冷道:“我認爲家族的處罰並沒有錯,不能因爲大哥的個人喜好就饒過他,他不把家族放在眼裡,用皇權來壓族權,辱罵長者,頂撞母親,我們大家都看在眼裡,這樣的楊家子弟,我不能接受。”

楊玄感嘆了一口氣,“父親認爲元慶是大才,好好培養,他會成爲我們楊家的頂樑之柱,雖然是庶子,但我們應該破格用他。”

“大哥,你這話就不對了!”

玄感之弟楊玄縱起身道:“元慶再是人才,他也不能凌駕於楊府的族規之上,一個家族是否興盛長久,不在於某個人才,而在於嚴格的族規,人人都要遵守族規,嫡庶長幼,論資排輩,這是維繫一個家族的根本規則,如果沒有這個規則,家族就會一盤散沙,三代之內,必將各奔東西,我不管元慶有沒有什麼才幹,但家族的規矩不能破,我不同意把他接回來,那樣會徹底毀了我們族規的威信。”

“我同意玄縱的意見,族罰不是兒戲,族罰既定,就絕不能輕易廢除。”

“我也同意,要接回元慶,那就必須先改族規,不能本末倒置。”

衆人紛紛反對,楊約擺了擺手,“這樣吧!大家舉手表決,我們以多數意見爲主,同意接回元慶的人請舉手。”

大堂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沒有舉手,沉默了,只有坐在最邊上的楊玄獎舉起了手,楊玄感的手只舉了一半,可他見衆人全部都反對,他猶豫一下,手又慢慢收了回來。

“可是.....怎麼向父親『交』代?”楊玄感問叔父道。

“我只是想先了解一下大家的意見,至於怎麼給大哥『交』代,我自有主意,玄感,你等會告訴你父親,就說我去接楊元慶了。”

族會散了,楊約揹着手走出中堂,他一招手,叫來一名管家,吩咐他道:“派一個小廝去找楊元慶,告訴他,他可以回府了,另外,不可讓他知道,家主已經回來。”

.........

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章 不露聲色第4章 秦母教子第3章 蘇威密謀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章 出征突厥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0章 反間之計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2章 南遷定襄第4章 利益之誘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0章 君心似虎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章 元慶抉擇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6章 千里改錯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內衛情報第97章 僞漢毒計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章 趁亂突圍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章 如期而至第22章 北突求援第49章 干戈玉帛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9章 蠢蠢欲動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章 狡雄尋窟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1章 宿怨爆發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6章 楚王親書第6章 借兵突厥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5章 亡國之恨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4章 推波助瀾第6章 裴府家宴第24章 真假使者第60章 關鍵人物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章 家法伺候第10章 矛盾激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0章 貨幣之源第71章 北市試錢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6章 牽制荊襄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8章 蕭後心思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25章 狹路相逢第50章 波詭雲譎第72章 請功負罪第7章 戰略對抗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9章 應對危機第75章 隋唐大戰(五)
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章 不露聲色第4章 秦母教子第3章 蘇威密謀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章 出征突厥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0章 反間之計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2章 南遷定襄第4章 利益之誘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0章 君心似虎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章 元慶抉擇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6章 千里改錯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內衛情報第97章 僞漢毒計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章 趁亂突圍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章 如期而至第22章 北突求援第49章 干戈玉帛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9章 蠢蠢欲動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章 狡雄尋窟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1章 宿怨爆發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6章 楚王親書第6章 借兵突厥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5章 亡國之恨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4章 推波助瀾第6章 裴府家宴第24章 真假使者第60章 關鍵人物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章 家法伺候第10章 矛盾激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0章 貨幣之源第71章 北市試錢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6章 牽制荊襄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8章 蕭後心思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25章 狹路相逢第50章 波詭雲譎第72章 請功負罪第7章 戰略對抗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9章 應對危機第75章 隋唐大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