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兩面三刀

衆人退了下去,封德彝和虞世基回到內史省,見左右無人,虞世基便埋怨他道:“那個宇文皛是何許人?我和他不熟,怎麼才能讓他爲我所用?”

封德彝眯着眼笑道:“使君和他不熟沒有關係,宇文皛和宇文述之子宇文智及是八拜之交,使君去找宇文述,事情不就解決了。”

虞世基恍然大悟,還是封德彝高明,他派了派他的肩膀,讚許道:“很不錯!”

........

裴蘊從宮裡匆匆出來,向自己的住處走去,楊廣對楊元慶還是有了疑心,名義上是查張須陀,實際上是查楊元慶,他必須要告訴楊元慶,早作準備。

裴蘊和所有的大臣一樣,住在臨沁池的大船上,船隊和臨朔宮相距只有十里,他們早上騎馬來臨朔宮上朝,晚上則騎馬回去,馳道寬闊平坦,一路都有禁軍保護,因此路上花不了多少時間。

此時,天已經黑了,裴蘊走出宮門,一名侍衛已經將他的馬準備好,裴蘊翻身上馬,剛走了幾十步,忽然聽見後面有人喊他,“裴尚書,請慢一步!”

裴蘊一回頭,卻見封德彝飛奔而出,他不由一愣,勒住了繮繩。

“封舍人,有什麼事嗎?”

封德彝也騎上自己的馬,催馬追了上來,和裴蘊並駕而行,封德彝微微嘆息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今日之事,請裴尚書見諒!”

裴蘊冷笑一聲,“我感覺封舍人過得挺愜意,何談‘低頭’二字?”

封德彝苦笑一聲,“元慶是我妻侄,又是楊太僕之孫,我久受太僕之恩,焉能害他?今日之事,實在是虞侍郎指使,一切都是他安排好,我只是替他出面而已。”

“可是虞世基也想不到用宇文皛吧!”

封德彝微微一笑,“宇文皛此人膽小如鼠,好色無度,要對付他還不容易嗎?其實裴尚書今天推薦的人錯了,如果換成另一人,元慶當無驚無險。”

“換誰?”

“虞世南,虞世基之弟,此人才叫光明正大。”

裴蘊眼中露出懊悔之意,他確實沒有想到,裴蘊微微嘆口氣,拍了拍封德彝肩膀,“你不錯,還有一點良心。”

裴蘊策馬便走,封德彝望着裴蘊走遠,不由苦笑一下,裴蘊居然說他還有點良心,他真有良心嗎?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不想得罪裴閥而已。

..........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的朝房也在臨朔宮內,雖然夜已深,但宇文述依舊在朝房內忙碌,整理各地兵府卷宗,宇文述現仍是內閣成員之一,主管兵部和工部的事務,這次東征高麗,他也是統軍大將之一,他心中一樣充滿了忐忑,他不知自己在這次東征中,該如何應對?

就在宇文述坐在朝房中胡思亂想時,門口一名侍衛稟報:“大將軍,虞侍郎來了!”

宇文述一怔,虞世基來找自己做什麼?難道有什麼軍國政務要和自己探討嗎?他連忙吩咐:“請他進來!”

片刻,虞世基笑眯眯走了進來,進門便拱手道:“宇文大將軍這麼晚還忙碌公務,令人欽佩!”

宇文述笑道:“反正回去也沒有什麼事,這些事務早晚都要做,不如早點做完,過幾天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宇文述請虞世基坐下,又命人上茶,宇文述和虞世基一樣,都是楊廣的從龍派,只是宇文述被他的兩個兒子拖累,已經漸漸失去了楊廣的信任,虞世基便取代了宇文述,成爲楊廣的第一寵臣。

宇文述多多少少對虞世基有點不舒服,不過虞世基又掌握着人事提名權,宇文述爲兩個兒子考慮,他也不敢得罪虞世基。

兩人聊了幾句兵部情況,虞世基話題一轉,便笑道:“前兩天,我在和聖上說到一些在野的可用大材時,聖上竟然提到了令郎化及。”

宇文述頓時又驚又喜,他知道以虞世基的身份,不會虛言騙自己,難道聖上真的又要啓用自己兒子嗎?但虞世基隨後的一句話便又讓他心涼了半截。

“不過宇文大將軍也不要太高興,聖上是因爲招募了不少山東之兵,在考慮任命鷹揚郎將時,才提到了令郎的名字,但他沒有決定用還是不用?”

宇文述臉上的笑容立刻變得苦澀無比,如果是去遼東打仗,他寧可兒子做一介平民。

“多謝虞侍郎提醒,不知虞侍郎今晚來找在下,有什麼事嗎?”

虞世基沉吟一下道:“宇文大將認識宇文皛此人嗎?”

宇文述呵呵笑道:“他是宇文慶之孫,雖然和我同姓,卻沒有什麼姻親關係,不過此人在宮中長大,頗受聖上喜愛,聖上曾對我說過,宇文皛是他義子,由此可見聖上對他的信任,但此人能力還是有所欠缺。”

宇文述說得比較含蓄,就是說宇文皛是無能之輩。

虞世基又笑問:“聽說他和令郎智及關係交好。”

“還可以吧!從前他們都在宮中爲侍衛,我兒是他頂頭上司。”

宇文述奇怪地看虞世基一眼,“虞侍郎,出什麼事了嗎?”

“其實也沒什麼大事,聖上懷疑楊元慶在袒護齊郡丞張須陀,便派宇文皛再去查張須陀......”

虞世基意猶未盡地停住了話頭,臉上含笑望着宇文述,宇文述的眼睛笑得眯了起來,他明白虞世基的意思了,這確實是一個扳倒楊元慶的好機會,他和虞世基對望一眼,兩人皆心照不宣地笑了起來。

........

虞世基告辭走了,宇文述負手站在窗前,他還在沉思虞世基來意,很明顯,虞世基是想和他聯手對付楊元慶,那麼,能不能因爲楊元慶這個共同的敵人,讓他們二人結成一個同盟,宇文述太需要虞世基這樣的同盟者.

反過來說,如果過早地把楊元慶扳倒,他和虞世基之間,就沒有了共同的敵人,也就缺乏結盟的基礎。

自從宇文述發現大隋因爲楊廣徵高麗而變得危機四伏時,他便意識到取隋而代之的機會要來了,這個時候,他楊元慶的私仇已經無足輕重,他更重視如何儘可能多地蓄積力量,等待時機。

今天,他忽然發現虞世基對楊元慶竟是恨之入骨,他立刻想到,這是一個釣住虞世基的好機會,不能這樣輕易地除掉楊元慶,他要留下楊元慶這個餌。

這時,他的兒子宇文化及走了進來,宇文化及沒有官職,也是在幫他做事,是他的私人幕僚。

“父親,孩兒回來了。”

“嗯!”

宇文述轉過身問道:“他給了嗎?”

宇文化及是奉父親之命去問姑父李渾要錢,李渾是宇文述的小舅子,也是關隴貴族之一,家資鉅萬,他父親便是申國公李穆,但李穆有十子,李渾是最小一個,繼承父親的爵位輪不到他,仁壽二年,繼承爵位的長孫李筠病逝,李渾便想謀這個爵位,他找到內兄宇文述,承諾只要宇文述幫他繼承爵位,他每年給宇文述五萬吊錢。

宇文述便通過楊廣的關係,讓李渾如願以償,封申國公,但李渾卻不守信,只給了兩年,以後便不再給了,使宇文述心中恨極,去年,李渾又被改封爲郕國公,累加光祿大夫,升官進爵,令宇文述心中更是痛恨。

前幾年宇文述還不在意這點錢,但隨着他有起事之心,他需要積累財富進行招兵買馬,李渾的錢便變得格外重要,李渾現在一共欠他六年,共計三十萬吊錢,宇文述便讓長子宇文化及去討要這筆錢。

宇文化及搖了搖頭,“父親,他說當年只答應父親一年,他給了兩年,已是加倍給予,讓父親不要再癡心妄想了。”

“混蛋!”

宇文述大怒,一拳將窗子砸裂,咬牙切齒道:“總有一天,我非要讓他生不如死!”

宇文化及不知該怎麼勸父親,便道:“父親若沒什麼事,孩兒就回去了。”

宇文述又想到剛纔虞世基之事,便忍住一口氣,“你兄弟智及呢?”

“他在外面,他剛纔遇到舊人宇文皛,在聊天敘舊。”

宇文述一怔,當真是巧了,他連忙笑道:“你去把他們兩人都請進來,我有話要對他們說。”

...........

此時楊元慶已經在河北、河南各地巡察了近三個月,共計二十二個郡,漸漸接近尾聲,此時他正在最後一個郡,北海郡巡察,他幾乎是繞了一個圈,北海郡查完,他便返回齊郡,結束這次巡察。

此時他正在郡衙內和北海郡太守崔牧談論着眼前的形勢,崔牧是清河崔家的重要人物,年約四十歲,擔任北海郡太守已近三年,他是個天性樂觀者,當其他人對前景感到悲觀時,而他卻覺得時局沒有想的那麼糟糕。

“畢竟民衆都不願爲匪,除非實在是活不下去,但我看現在的造反者大多是烏合之衆,只要明年上半年聖上結束高麗戰役,那麼就會調集兵力掃蕩這些造反者,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所以我推斷在明年夏收開始前,大隋就會恢復原有的秩序,現在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

楊元慶笑道:“關鍵是明年上半年,戰爭能結束嗎?”

“高麗東夷小國,人口不足大隋一郡,如果大隋百萬軍都收拾不了它,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楊元慶也微微嘆一口氣,“誠如君所言,我也希望戰爭能早點結束,還民以平靜,但我覺得局勢恐怕不會那麼樂觀,就看今年冬天朝廷能不能穩住山東局勢,如果穩不住,肯定還會有更多的造反興起。”

就在這時,門口有人道:“楊御史,涿郡有人來了,說是有重要事情找你。”

.........

第22章 銀甲小將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9章 蕭後召見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9章 豐都事件第28章 盛名之禍第7章 不徇私情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章 計取飛狐第25章 宇文父子第7章 生死之約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0章 巡視考場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0章 一夜軍變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9章 出爾反爾第57章 楊家有女第7章 秋風至楊第3章 神秘使臣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9章 心理之戰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3章 無妄之災第65章 緊急情報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3章 城中暗流第58章 穩住李唐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2章 有喜有憂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6章 另有深意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1章 矛盾激化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2章 齊郡召將第5章 咬金練箭第1章 初使西域第3章 風雨前夜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3章 事態蔓延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25章 野心泄露第9章 恆山之亂第7章 戰略對抗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0章 聲先奪勢第26章 柴紹心機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0章 禍福相倚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6章 解囊救窘第8章 元慶抉擇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8章 爾虞我詐第31章 夜授密旨第2章 出兵風波第5章 敏秋心事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3章 突厥消息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0章 丹陽來客第31章 野心漸露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8章 北市偶遇第33章 智取宜昌第69章 道高一丈第9章 貿易之利第8章 贖回屍體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5章 狹路相逢第95章 隱患爆發第25章 燕城大戰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3章 智取宜昌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26章 唐使到來
第22章 銀甲小將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9章 蕭後召見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9章 豐都事件第28章 盛名之禍第7章 不徇私情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章 計取飛狐第25章 宇文父子第7章 生死之約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0章 巡視考場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0章 一夜軍變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9章 出爾反爾第57章 楊家有女第7章 秋風至楊第3章 神秘使臣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9章 心理之戰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3章 無妄之災第65章 緊急情報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3章 城中暗流第58章 穩住李唐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2章 有喜有憂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6章 另有深意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1章 矛盾激化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2章 齊郡召將第5章 咬金練箭第1章 初使西域第3章 風雨前夜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3章 事態蔓延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25章 野心泄露第9章 恆山之亂第7章 戰略對抗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0章 聲先奪勢第26章 柴紹心機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0章 禍福相倚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6章 解囊救窘第8章 元慶抉擇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8章 爾虞我詐第31章 夜授密旨第2章 出兵風波第5章 敏秋心事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3章 突厥消息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0章 丹陽來客第31章 野心漸露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8章 北市偶遇第33章 智取宜昌第69章 道高一丈第9章 貿易之利第8章 贖回屍體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5章 狹路相逢第95章 隱患爆發第25章 燕城大戰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3章 智取宜昌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26章 唐使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