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世充求救

大帳內,楊元慶正在聽取河內郡長史楊意的稟報,楊意也是隋朝宗室,深知自己該效忠誰,他躬身道:“太后對行宮的各種條件很滿意,已經安住下來,沒有任何意見,很感謝殿下的安排。”

楊元慶點了點,在他印象中,蕭後爲人刻薄,心胸比較狹窄,但在遭遇大難後,性子便開始變化了,居然連一個縣令都很客氣,足見她的轉變,這倒是一個聰明的女人,這樣的女人以後好打交道。

“長孫怎麼樣?”楊元慶又問道。

“長孫很沉默,顯得情緒很低沉,至始至終一言不發,下官和他說話也不理睬,太后還斥責他無禮。”

楊倓的情緒低沉在楊元慶的意料之中,也可以理解,他是長孫,肩上擔負的責任要比其他人都大得多,但願他能認清形勢,不要做出愚蠢之事。

這時楊意又道:“太后讓我轉告殿下,她想和殿下好好談一談。”

楊元慶笑了笑,“這些天安排行宮,辛苦你了,你若見再到太后,就說這幾天隋軍即將發動洛陽戰役,我很很忙,有時間我會專門去覲見太后,向她請安。”

“下官明白了,下官告辭!”

“去吧!”

楊意告辭而去,楊元慶又沉思了片刻,他坐回自己的位子,隨手拿起李密的結盟協議,他已經和房玄藻談過了,雙方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不過這個所謂的同盟也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李密拒絕了和隋軍共擊唐軍的要求。他也拒絕了隋軍不進軍中原的要求,雙方都回避了實質性的問題,應該說這只是一種禮節性的同盟協議。

但這種禮節性的同盟也很有必要,至少雙方結束了敵對狀態,很多事情大家可以坐下來談,雙方從剛性對抗變成了柔性對抗,無論對隋對魏都有好處。很多時候,坐下來談也能解決問題,戰爭畢竟只是一種外交的延續。

比如隋軍佔領東郡。如果沒有這種同盟協定,雙方極可能會爆發一次戰役,但有了這種同盟協議。楊元慶就能給李密一個面子,找個藉口,比如救濟災民,防禦竇建德等等,實質上還是隋軍佔領了東郡,但李密也可以對將士們交代,這就是一種默契。

就像唐魏之間也簽署了同盟協議,所以唐軍就能以對付隋軍爲藉口,明目張膽出兵潁川郡,他們真正目的。卻是要佔領中原。

楊元慶又仔細看了一遍這些條款,其中最後一條,是隋軍不得支持江都陳棱,這個條款有點滑稽,有點掩耳盜鈴。它等於就是暗示了魏軍要奪取江都,就不知李密和李淵的協議中有沒有這一款?

這時,帳外有親兵稟報,“啓稟總管,巡哨在河邊發現了一艘船,船上人自稱是王世充使者。前來求見總管,現已在大營外等候。”

楊元慶眉頭微皺,又問:“使者叫什麼名字?”

“好像還是王仁則。”

原來是他,楊元慶心領神會地笑了起來,“把他帶來見我!”……

王仁則這已經是第四次來見楊元慶,但也是他心情最緊張的一次,他不知道是否能拯救鄭國,王仁則跟着士兵走進大營,在副帳前等待片刻,一名親兵出來道:“我家主公請你進去。”

王仁則長得皮膚黝黑,身材健壯,但他卻穿了一件白色儒袍,頭戴平巾,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走進了大帳,帳內,楊元慶正坐在案前批閱奏疏,他連忙上前躬身道:“王仁則參見楚王殿下!”

儘管王仁則被封爲唐王,但他這個王和楊元慶的楚王,實在是不能相提並論,連他自己都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王爵,楊元慶當然也不會承認他的王爵,更不會承認王世充的一城之帝。

“王將軍,好久不見了,請坐!”

楊元慶客氣地請王仁則坐下,又親兵上了茶,這才關切地問:“不知現在洛陽的戰況如何?”

王仁則嘆了口氣,“鄭軍兩戰兩敗,損失了兩萬餘人。”

“這是爲何?”

楊元慶有些不解,“據我所知,你們的軍隊一部分是我師傅訓練出的精兵,另一部分是彪悍的江淮軍,戰鬥力相當強大,爲何會兩戰皆敗?”

王仁則苦笑了一聲,“這個確實一言難盡,不瞞楚王殿下,是宗室干涉軍隊太多的緣故。”

“哦!”楊元慶臉色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原來是這樣,看來是鄭王用人出了問題。”

隨着和楊元慶談話增多,王仁則內心的緊張也慢慢放鬆下來,他雖然是武將,但他卻和王世充一樣狡猾機敏,他的楊元慶的態度和語氣中已經嗅到了一線希望。

其實他在渡黃河時,在北岸看到了遮天蔽日的大船,他便知道隋軍肯定會出兵,肯定不會允許唐軍佔領洛陽,那麼隋軍將在何時出兵,這就是整個戰局的關鍵了,這也是王仁則出使隋朝所求。

想到這,王仁則便用十分誠懇的語氣道:“楚王殿下,鄭國一直是以隋朝馬首是瞻,一直跟隨大隋,忠心耿耿,現在唐軍大舉來襲,洛陽危急,懇請殿下看在過去我們一直忠心跟隨的份上,拯救洛陽,否則,我們被迫投降唐朝,將會使洛陽成爲大隋之心腹大患。”

王仁則懇求的話語中明顯帶有威脅之意,如果隋朝不肯支援洛陽,那他們就投降唐朝,讓洛陽成爲隋朝的心腹之患,楊元慶臉色一變,怒道:“你是在威脅我嗎?”

王仁則其實是急不擇言,說完他也後悔了,他立刻雙膝跪下,頓首泣道:“王奴絕不敢有半點威脅殿下之意,實在是洛陽形勢危急,我們盼望隋軍如嬰兒盼父母,若殿下再不相救,洛陽就完了,懇求殿下出兵!”

王仁則苦苦哀求,已是淚流滿面,楊元慶的臉色稍稍和緩一點,這才道:“並非是我不肯救鄭王,實在朝廷反對得厲害,朝廷大臣皆言,自古天下只有一帝,從來沒有一帝去救另一帝的道理,這是我的爲難之處,只要鄭王能替我解決這個難題,我即刻出兵!”

這就是楊元慶開出的條件,要求王世充去除帝號,恢復鄭王,王仁則心中暗歎一口氣,楊元慶這個條件真的不容易啊!

他還想說什麼,可當他看到楊元慶那凌厲的目光,那絲毫不可商量的決斷,他心中的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萬般無奈,他只好答應了:“我立刻趕回洛陽,勸說主公去除帝號,向大隋稱臣,只希望殿下能信守諾言,儘快出兵。”

楊元慶淡淡道:“果真如此,我絕不食言!”……

王世充得到準確情報,秦王李世民此刻就在北邙山下青城宮旁的大營內,唐軍的壁壘還沒有築好,軍營內只有兩萬軍,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王世充終於沒有能抗住這個誘惑,親率五萬大軍傾巢而出,他們渡過谷水,進逼青城宮大營,向唐軍大營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此時,北邙山的篝火點燃了,向數十里外唐軍主力求援,與此同時,李世民在大營內安排了五千弓弩兵,又將一萬玄甲輕騎兵列陣北邙山下,另外派尉遲恭率五千騎兵渡過谷水,襲擊王世充後軍。

大戰打了整整一個時辰,王世充大軍瘋狂地進攻唐軍大營,遭遇到弓弩軍頑強的抵抗和兩側唐軍騎兵不斷的左右攻擊,處處屍橫遍野,但王世充卻彷彿鐵了心一般,無論死傷慘重,他一定要拿下唐軍大營,他已經看到了軍營內的李世民。

鄭軍在付出數千人陣亡的代價後,終於打開一道缺口,衝進了唐軍大營內,就在這時,由唐將翟長孫和唐將侯君集率領的一萬騎兵忽然殺至,分散地飛馳着,馬蹄下揚起成團的灰塵,他們戰刀劈砍,長矛猛刺,和王世充精銳的江淮軍在大營外展開激戰。

這一次江淮軍在王世充的率領下,完全沒有了前兩次的混亂,他們進退頗有章法,作戰驍勇,進攻極爲犀利,鄭軍率先擊潰了侯君集的五千騎兵,迫使尉遲恭部放棄進攻後軍,率五千騎兵趕來接替侯君集的敗軍。

雙方死傷不斷增加,由於兵力懸殊,李世民的軍隊抵不住了,軍隊被打散,李世民身後只有十幾名騎兵,還有大將丘行恭跟隨。

一百餘名王世充的騎兵緊緊追趕,李世民身邊的親兵越戰越少,只剩下將丘行恭一人,這時,一陣亂箭射來,李世民的坐騎中箭倒斃,丘行恭下馬跪射,射殺數十人,箭無虛發,追兵這才驚惶而退。

丘行恭這纔將自己的戰馬讓給李世民,他步行作戰,連殺十幾人,就在這時,遠方傳來的一片激昂的號角聲,唐軍主力殺回來了,六萬主力奔涌殺來,鋪天蓋地,聲勢浩大,王世充見此戰已無法取勝,只得下令撤軍。

唐軍一路追趕,一直殺到城下,這一戰雙方皆死傷慘重,唐軍死傷一萬餘人,王世充損失近兩萬人,使鄭軍只剩下三萬人,李世民隨即包圍了洛陽,率領大軍晝夜不停地攻城,王世充率軍拼死抵抗,洛陽城萬分危急。

()

第17章 君心難測第31章 夜訪雲氏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32章 壯士斷腕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1章 重磅加碼第25章 海底之針第69章 道高一丈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章 齊郡大戰第26章 少女憫秋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6章 宿將抉擇第21章 長孫又至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1章 以刀代令第9章 貿易之利第47章 意外潰營第9章 我想學武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章 小妹何名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1章 瀚海奇兵第7章 古怪心思第16章 軍心不穩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9章 西陘關前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4章 緊急應對第22章 獨孤暗線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1章 匪夷所思第17章 雄信之災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3章 突厥消息第36章 走出迷惘第53章 建德求和第55章 兩萬誘餌第56章 遲到樑使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章 動之以情第81章 老孃不幹第28章 殺人無形第8章 臨戰前夜第5章 略助風勢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3章 攻城前夕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8章 微服私訪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57章 高調姿態第29章 蕭後召見第64章 趁火打劫第2章 帝王失信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6章 霹靂行動第38章 風起南郡第50章 潼關內訌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章 世充登基第35章 越境事件第44章 公主阿蠻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章 齊郡大戰第4章 緊鑼部署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6章 以毒攻毒第8章 假途滅虢
第17章 君心難測第31章 夜訪雲氏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32章 壯士斷腕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1章 重磅加碼第25章 海底之針第69章 道高一丈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章 齊郡大戰第26章 少女憫秋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6章 宿將抉擇第21章 長孫又至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1章 以刀代令第9章 貿易之利第47章 意外潰營第9章 我想學武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章 小妹何名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1章 瀚海奇兵第7章 古怪心思第16章 軍心不穩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9章 西陘關前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4章 緊急應對第22章 獨孤暗線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1章 匪夷所思第17章 雄信之災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3章 突厥消息第36章 走出迷惘第53章 建德求和第55章 兩萬誘餌第56章 遲到樑使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章 動之以情第81章 老孃不幹第28章 殺人無形第8章 臨戰前夜第5章 略助風勢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3章 攻城前夕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8章 微服私訪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57章 高調姿態第29章 蕭後召見第64章 趁火打劫第2章 帝王失信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6章 霹靂行動第38章 風起南郡第50章 潼關內訌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章 世充登基第35章 越境事件第44章 公主阿蠻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章 齊郡大戰第4章 緊鑼部署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6章 以毒攻毒第8章 假途滅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