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狼水伏擊

在楊元慶手下所有的大將中,武力高低各有排列,在武力之外,論人緣榜,無疑是程咬金排第一,儘管很多人討厭他的臭嘴,但同時又喜歡他的爲人,都說和他在混在一起很輕鬆。

秦瓊的人緣值也很高,僅次於程咬金,他爲人仗義,樂於助人,事母極孝,號稱似孟嘗、賽專諸。

而大將王君廓的人緣卻不好,並不是因爲他出身太行亂匪的緣故,像程咬金整天說自己出身瓦崗亂匪,卻沒人把它當回事。

關鍵是王君廓爲人比較陰險,城府較深,他極少和人交心,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和他在一起,他那種陰沉沉的目光總會讓人不寒而慄。

另外他爲人心狠手毒,功名利祿心極重,可以說他爲了立功揚名而不擇手段,儘管大家承認他武藝高強,承認他有頭腦,但就是沒有人喜歡他,很多人都有意無意和他保持一種距離。

不過楊元慶對王君廓的人品高低、人緣好壞倒不是很在意,他高高在上,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以軍功論成敗,賞罰分明,王君廓也屢屢立功,被封爲右武侯衛大將軍、雍丘縣公。

這也令王君廓對楊元慶感激涕零,忠心耿耿,他也把自己的前途命運皆押注在新隋王朝之上。

這次楊元慶南征江南,只帶了謝映登和王君廓,也由此可見對王君廓的重視。

王君廓率領一萬騎兵,朝行暮宿。奔行數千裡,在昨天進入了夷陵郡,他的目標正是宜昌縣。

王君廓也是知兵法、善謀略之人,他非常清楚奪取宜昌縣的重要性,關係到荊襄大戰對整個戰局的影響。

扼斷夷陵道,也就扼斷了荊襄唐軍西退回巴蜀之路,同時也打開了巴蜀的東大門。爲下一步進軍巴蜀創造先機條件。

此時,一萬隋軍騎兵經過半個多月的行軍,克服了種種困難。離他們的終極目標——宜昌縣,已不足百里。

但隋軍士兵們也有些筋疲力盡了,此時天剛剛亮。晨曦破曉,溼潤的霧氣瀰漫在山原和盆地之中,在一處迎風乾燥的河邊,一萬隋軍士兵依然在沉沉地睡着,他們身上裹着厚厚的軍毯,橫七豎八地躺在長達數裡的河岸邊。

戰馬在河邊草地上慢慢地啃食着鮮嫩青草,馬料一直是困擾這支騎兵的大問題,他們一路上想過各種辦法來解決戰馬的食料,甚至包括搶掠村莊,奪取豆餅。儘管如此,還是有數百匹戰馬因爲各種原因死在路上。

不過只要他們奪取夷陵郡,很快就會有滿載糧草的船隊前來支援。

在河邊一塊平坦的大石上,王君廓正在坐在一幅地圖前,思考着奪取宜昌縣的策略。

從嚮導那裡他知道了宜昌縣是一座險城。修建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山西麓,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北岸無路可走,只有南岸穿過黃牛山有一條路可以繼續西行,宜昌縣便坐落在這條西行道路上。

城池地形險要,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有駐軍的話,想奪取它,並不容易。

儘管他對宜昌的駐軍情況還是一無所知,但他知道,既然宜昌縣是唐軍的戰略要地,必然會有駐軍,只是駐軍多寡的問題。

從地圖上看,他們距離宜昌縣還有百里左右,他們現在在長江北岸,必須先從十里外岐亭過長江,對岸是安蜀城,在兩座城之間有一條過江索橋,是北周軍所修。

過江後再向西走,走三十里便到夷陵縣,再走六十里左右便到宜昌縣,路途並不是一帆風順,僅一個渡江就要耗費他們一天的時間。

這個時候王君廓倒不着急趕路了,他在耐心地等待着斥候的回信,同時要給士兵們充足的休息。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從遠處傳來,兩名騎兵疾奔而至,王君廓心中略略一怔,這是去探查宜昌縣的斥候回來了,可是他們半夜才走,這麼快就回來了嗎?宜昌縣離這裡可是有近百里啊!

斥候隊正翻身下馬,上前單膝跪下道:“啓稟大將軍,我們在半路攔截了一名送信的唐軍報信兵,得知一個緊急情報,一支約五千人的唐軍就在我們西北方向約五十里外,正向長江方向進發,他們是從遠安縣方向過來。”

這個消息令王君廓吃了一驚,五千唐軍,隨即他又感到一陣慶幸,這簡直就是上蒼對他們的恩寵,他們再晚來一天,夷陵郡的形勢就會大變,他立刻回頭令道:“把嚮導找來!”

片刻,一名五十餘歲的老者被帶到王君廓面前,老者姓劉,是一名採藥人,常年奔波在夷陵縣和宜昌縣之間,對這一帶的地形瞭如指掌,他上前行一禮,用蹩腳的官話問道:“將軍是找我嗎?”

“我來問你,從遠安縣過來,到岐亭還有另外一條路嗎?”

老向導搖了搖頭,“我們這條路再往南走三裡,有一處雙岔口,叫做狼首坡,從那裡可以看見一條向北走的路,那裡便是去遠安縣,如果有軍隊從北方來,只能是走那條路,兩條路在狼首坡匯合,一直向南再走七八里,便是岐亭了,那邊有索橋可過江。”

王君廓低頭陷入沉思之中,他心中涌起一個大膽的念頭,這也是上蒼給他的機會,就看他能不能抓住。

。。。。。。

五千唐軍在休息了一夜後,清晨又繼續南下,中午時分,他們離狼首坡只有十幾裡了,再走不到二十里便到岐亭,從那裡可以渡過長江。

五千唐軍以步兵爲主,士兵都是南方人,主要來自巴蜀和荊襄,主將叫做王義。原本是樑朝一名偏將,投降唐軍後被封爲將軍,令他頗感榮耀。

王義本身就是夷陵人,也正是這一點,李孝恭命他率軍支援夷陵郡,並擔任夷陵將軍,王義現在最渴盼的一件事。就是率軍進入夷陵縣,讓家鄉父老看看他怎麼榮耀而歸。

他彷彿看見了自己跨馬遊街時的情形,他一身盔甲騎在高頭駿馬之上。周圍的鄉親們對他指指點點,‘這不是當年的王二麻子嗎?居然當上將軍了,風光啊!”

嫁給張豆腐的娥娘也會暗暗懊悔吧!呵呵。。。。。王義越想越美。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條縫。

“將軍!將軍!”

一名偏將不知好歹地打斷了王義的白日春夢,他惡狠狠地回頭瞪了一眼,“什麼事?”

偏將嚇了一跳,連忙躬身道:“已經到中午了,你看要不要。。。。。”

王義擡頭看了一眼四周,兩邊山勢高峻、樹林茂密,地面崎嶇不平,他搖了搖頭,“這裡不是休息之地,前面不遠就是黑狼水。在河邊休息吧!”

衆士兵聽說前面河邊可以休息,皆加快了步伐,向數裡外的河邊疾奔而去。

一刻鐘後,五千唐軍抵達了狼水,這裡地勢開闊。遠遠可以看見一座十餘丈高的土坡,那便是狼首坡,傳聞一條白狼曾在坡上回首而得名,狼水繞而過,向東而去,那邊則是另一條向東的道路。從狼首坡過河便可直接向南而去。

唐軍走了一個上午,已經疲憊不堪,他們終於看見了河流,皆歡呼一聲,向河北奔去,河邊擠滿了喝水的士兵,就在這時,對面樹林中忽然傳來一聲梆子響,密集的箭雨忽然從對岸樹林內射向唐軍。

唐軍沒有一絲防備,霎時間被射倒了大片,慘叫聲響成了一片,王義大吃一驚,他這才發現對面樹林裡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士兵,手執弓箭,向這邊射擊。

“是隋軍!”

王義聲嘶力竭大喊一聲,撥轉馬頭便逃,就在這時,從左邊的樹林內射出數百支箭,一齊射向王義,王義措不及防,數百支箭將他和戰馬射成刺蝟一般,轟然摔倒。

突來的襲擊使唐軍亂成一團,誰也不知道隋軍在哪裡,似乎四面八方都有,混亂中,他們調頭向來路逃去,就在這時,從兩邊樹林裡各殺出一支隋軍騎兵,戰馬奔騰,瞬間便衝進唐軍士兵羣之中,截斷了他們北逃之路,無情地殺戮混亂中的唐軍士兵。

而小河對面,三千弓弩兵依然不斷放箭,飛矢如雨,密集地射進敵羣中,令唐軍士兵無處躲避,慘叫聲一片片傳來。

這時,在不遠處的狼首坡上,王君廓率領一千騎兵出現了,他冷冷地注視着被屠殺的唐軍士兵,眼中沒有半點憐憫,這時,旁邊副將周文驄終於忍不住道:“將軍,有些降俘也不錯,我們也需要勞力。”

王君廓這才緩緩點頭,“傳令下去,投降者可不殺,任何膽敢反抗者,給我格殺無論!”

幾名隋軍騎兵飛奔上去大喊:“將軍有令,投降者可不殺,反抗者,格殺勿論!”

死傷慘重且又走投無路的唐軍士兵終於得到大赦,無數人丟盔棄甲,跪地投降,數千唐軍士兵跪倒在地上,擠成一團,這時一萬隋軍騎兵從四面八方包圍而至,殺氣騰騰地包圍了這支被伏擊的唐軍。

王君廓催馬上前,副將周文驄上前稟報道:“啓稟將軍,共俘獲了三千四百名唐軍士兵,殺死一千餘人,基本上沒有人逃脫。”

王君廓點點頭又問道:“裡面有沒有父子兵?”

很快,隋軍士兵從降卒中揪出了三對父子兵,王君廓見一名四十餘歲的老兵緊緊把十餘歲的兒子抱在懷中,馬鞭一指,“就是他,帶上來!”

隋軍士兵將這對父子帶上,老兵跪倒在地,哀求道:“將軍,一切由我來承擔,求求放過我兒子吧!”

“很好!”

王君廓冷笑一聲,低頭對老兵道:“你兒子的性命就掌握在你的手中,替我去宜昌縣送封信,我饒你們父子一命,並賞銀一百兩,你若敢出賣我,我就用你兒子的心肝下酒。”

王君廓的手下都是北方人,口音不對,這個老兵的口音似乎就是當地人,由他來當信使,是最好不過。()

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2章 井陘遇警第3章 勸降建德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6章 館驛見賢第14章 暗流涌動第7章 義成公主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9章 金刀贖奴第8章 贖回屍體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0章 糧船不到第51章 草原異變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9章 南下清河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0章 反間之計第21章 生俘雄信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6章 駕臨江夏第61章 聯盟分裂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2章 北巡訊至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1章 誰爲主將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2章 心理毒箭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章 透露底線第7章 不徇私情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0章 除夕意外第7章 不徇私情第2章 計取飛狐第9章 我想學武第4章 客棧新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1章 河北梟雄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6章 鬥智鬥狠第8章 黑夜黑人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5章 激戰尉氏第45章 明智決定第5章 重返大利第33章 收買人心第8章 夜襲敵哨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3章 斷絕利益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章 天下大變第32章 致命疏忽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47章 獨孤家將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2章 收官之棋第8章 一點眉目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1章 仇恨深化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9章 李靖奇謀第34章 泊舟九江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8章 楊廣之怒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章 盂蘭燈會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2章 千金一箭第25章 搶人事件第29章 南下清河
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2章 井陘遇警第3章 勸降建德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6章 館驛見賢第14章 暗流涌動第7章 義成公主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9章 金刀贖奴第8章 贖回屍體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0章 糧船不到第51章 草原異變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9章 南下清河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0章 反間之計第21章 生俘雄信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6章 駕臨江夏第61章 聯盟分裂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2章 北巡訊至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1章 誰爲主將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2章 心理毒箭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章 透露底線第7章 不徇私情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0章 除夕意外第7章 不徇私情第2章 計取飛狐第9章 我想學武第4章 客棧新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1章 河北梟雄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6章 鬥智鬥狠第8章 黑夜黑人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5章 激戰尉氏第45章 明智決定第5章 重返大利第33章 收買人心第8章 夜襲敵哨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3章 斷絕利益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章 天下大變第32章 致命疏忽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47章 獨孤家將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2章 收官之棋第8章 一點眉目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1章 仇恨深化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9章 李靖奇謀第34章 泊舟九江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8章 楊廣之怒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章 盂蘭燈會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2章 千金一箭第25章 搶人事件第29章 南下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