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巡視塞北

旁邊李世民卻搖搖頭道:“夏侯叔父此言不妥,玄霸或許能和宇文成都一較高下,但楊元慶卻是天下梟雄,他的威名已不在於武,而在於兵,玄霸還沒有資格和他對陣。”

夏侯端一怔,隨即呵呵笑道:“賢侄說得對,是我見識淺了。”

李淵心中暗贊,卻拉長臉佯怒道:“世民,不可對夏侯叔父無禮,還不快道歉!”

李世民站起身,對夏侯端深施一禮,“侄兒無禮,請叔父見諒!”

夏侯端連忙擺擺手,“哎!這點小事情要道什麼歉,別聽你父親胡說,快坐下!”

夏侯端是李淵的摯友,和李淵一家極熟,他最喜歡次子世民和三子玄霸,他喜歡李世民沉靜大氣,機敏過人,喜歡李玄霸憨頭憨腦,武功蓋世,他最不喜歡老四元吉,元吉目光總會流露出一絲陰毒,令他不寒而慄。

此時他忍不住向坐在另一邊的李元吉望去,李元吉目光冷冷地望着校場上的兄弟,眼中閃爍着一種難以掩飾的嫉妒之色,夏侯端暗暗嘆口氣,李淵有此子,不知將來是福還是禍。

這時,李建成匆匆走上前,在父親耳邊低語幾句,李淵站起身對夏侯端和旁邊高君雅笑道:“有點小事,先失陪片刻。”

李淵和李建成走出校場大門,便問:“人在哪裡?”

“我讓他回府了,在軍校場被人看見不妥。”

李淵點點頭,“你做得很對,不能讓人看見獨孤家的人來找我。”

他又看了看信,楊廣要去北巡,必然會路過太原,這倒是一件大事,他沉吟片刻,便道:“這件事我知道了,你去告訴獨孤懷恩,請他回去轉告家主,李淵心裡一切都明白。”

“孩兒記住了!”

李建成轉身便走了,李淵又嘆了口氣,那條讖語將他弄得焦頭爛額,多虧獨孤家替他撫平,能不能渡過這一劫,就看這一次楊廣過太原時對自己的態度了。

……

楊元慶的兩萬軍隊此時駐紮在馬邑郡北部的紫河南岸,他們這一次進入河東北部,確實只是做一個姿態,並沒有將勢力南擴的打算,戲已經落幕,此時楊元慶在軍營內耐心地等待着京城的消息。

軍營外,士兵們和往常一樣,在忙碌地訓練,騎射、陣型、實戰對抗和單兵戰,此時,兩萬士兵站列成二十個大方陣,分爲紅藍兩軍,在紫河南岸遼闊的草原上進行實戰對抗,這是完全模擬實戰的訓練,經常會發生士兵在對抗中被失手誤殺的情況,受傷更是極爲正常。

鼓聲咚咚,喊殺聲震天,一隊隊騎兵在令旗的指引下,縱橫飛馳,兩支軍隊激烈交戰,雙方指揮者皆爲鷹揚郎將,一人叫崔破軍,另一人叫宋純,兩人各指揮一萬軍隊進行對抗。

這也是豐州軍對將領的訓練,鷹揚校尉要能指揮三千人以上的軍隊作戰,而鷹揚郎將是一萬人,督軍則要考慮全局作戰,這種制度從大業三年開始實行,到今天已經堅持了八年。

在一座十餘丈高的觀戰木臺上,楊元慶目光沉靜地注視着兩支軍隊對抗訓練,旁邊李靖搖搖頭道:“崔將軍後軍投入太急,沒有看出對方是佯敗,這一戰他輸了。”

“我覺得不一定!”

楊元慶淡淡笑道:“宋純太隱忍,士氣反而被他磨掉,誰能笑到最後還爲未可知。”

李靖呵呵一笑,“總管糊塗了,這是模擬對抗,只有身體疲憊的區別,那有士氣上的高下,所以崔將軍必敗無疑。”

果然,隨着鼓聲變得密集,紅色軍隊驟然發動了反攻,藍色軍隊抵擋不住,開始節節敗退,最後藍色軍旗轟然倒下。

‘當!當!當!’收兵的鐘聲敲響,對抗訓練結束,紅軍歡呼起來,藍軍則垂頭喪氣,氣勢全無。

片刻,兩名鷹揚郎將被領上高臺,在楊元慶面前單膝跪下,“卑職特向總管交令!”

楊元慶對崔破軍笑道:“你知道自己輸在哪裡嗎?”

崔破軍只有二十歲,是一名年輕的將領,他出身博陵崔氏,是崔弘升的孫子,從小習武,苦讀兵法,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小將,十五歲從軍,原是幽州軍校尉,上個月剛升爲鷹揚郎將。

他就是輸在經驗不足上,而和他對陣的宋純已經是三十六歲的老將,從軍近二十年,經驗老道。

崔破軍低下頭,神情沮喪道:“我太過於心急,見對方指揮旗位置已錯,便以爲是對方陣腳大亂,想一股作氣奪旗,結果反被其破。”

旁邊李靖笑道:“你的判斷並沒有錯,在真正的戰場上,沒有人敢拿指揮旗錯位來做佯敗的幌子,如果發現指揮旗錯位,那必然是對方陣腳亂了,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一鼓作氣,擊潰對方,但今天並不是實戰,所以宋純將軍敢用指揮旗錯位來迷惑你,這就是你沒有想到模擬和實戰的區別,你不必認爲自己判斷失誤。”

崔破軍心情稍稍好一點,連忙道:“多謝司馬教誨!此戰末將認輸,一個月後末將再扳回來,懇請總管答應,一個月後准許末將再和宋將軍對陣。”

宋純的嘴咧了咧,這小子還挺倔,他也請戰道:“一個月後,卑職願再和崔將軍一戰。”

楊元慶點點頭笑了,“那我就成全你們,一個月後,準你們二人再次對陣,現在整軍回營。”

兩名郎將答應,下樓回去了,片刻大軍集結,開始一隊隊向大營歸去。

就在這時,幾名騎馬的人從遠處疾奔而來,被巡哨攔住,盤問幾句後,便向高臺這邊帶來。

楊元慶看得真切,他心中大喜,一定是他久盼的消息到來,他快步走下高臺,幾名騎士已被領了過來,爲首之人上前施禮,“稟報總管,我們是從太原而來,接力送京城情報。”

他將一份紅色情報呈上,楊元慶接過,迅速打開,只見情報上寫着:‘皇帝六月十五曰出發,率禁軍十萬巡視塞北…’

這個消息讓楊元慶有些愣住了。

……

中軍大帳內,楊元慶苦笑一聲對李靖道:“我原以爲楊廣會派大軍來圍剿豐州,沒想到他只是來北巡。”

“總管認爲他北巡的用意是什麼?”

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他北巡還是來對付我,或許他想逼我去見他,我若不肯見,他認爲我就有失大義,我手下官員和將士會因此離心,不願再跟隨我,可如果我去見他,那這輩子我就別想再見天曰。”

李靖沉思一下說:“總管不覺得他這招挺高明嗎?既然總管自稱擁隋,那他就步步進逼,一直巡視到豐州去,總管敢動他嗎?如果總管真的敢動他,那總管就會是天下之敵,霸業無望,如果不動他,那豐州也就完了。”

楊元慶搖搖頭笑道:“他不會去豐州,沒有這麼大的魄力,我很瞭解他,如果武力能解決的事情,他就絕不會採用這種軟弱的方式,這隻能說明,他的兵力已經不足以剿滅豐州,他纔不得不出巡,只是他這一動身,恐怕突厥也會知道了。”

李靖也贊成楊元慶的想法,他微微一笑,“這樣不更好嗎?皇帝的目標更大,突厥必然會對他感興趣,而不再是豐州。”

“話雖這樣說,可如果他出了什麼事,我也逃不脫責任,我只是希望他能調大軍對付突厥,逼突厥退兵,而且他只有十萬禁軍,那些公子軍能打仗的有幾個,弄不好他會在塞北全軍覆沒。”

“總管如果不放心,可以派人提醒他突厥大軍將至,讓他不要北上。”

楊元慶搖搖頭,眼睛裡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他來替我吸引突厥大軍,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我又何樂而不爲?我最多是在關鍵時候提醒他一下,盡一盡臣子之義,別的,我就愛莫能助了。”

說到這裡,楊元慶站起身笑道:“現在我可以安心回榆林郡了。”

兩萬大軍拔營出發,浩浩蕩蕩向榆林郡而去。

……

六月底,皇帝楊廣的北巡隊伍抵達了太原城,隊伍並沒有進城,而且去了晉陽宮,按照慣例,楊廣會在這裡休息幾天,接見地方官,瞭解河東的情況,然後在繼續北行。

抵達晉陽宮時,正是中午時分,楊廣和蕭後、燕王楊倓、趙王楊杲、丹陽公主楊芳馨一同用午膳,這是少有的情形,一般都是楊廣一個人在御書房用膳,尤其在高麗戰爭幾年間,楊廣甚至連晚膳都不和家人在一起。

“今天陛下怎麼會想到和我們一起用膳?”蕭後微微笑道。

“朕這些年忙於朝務,和家人散多聚少,想想朕已經快五十歲的人了,歲月不饒人,朕應該儘量多陪陪家人,所以這次北巡將朕的阿蠻也帶來了。”

楊廣慈愛地向寶貝女兒望去,阿蠻便是丹陽公主楊芳馨的小名,她今年已經十二歲,長得貌美如花,只是身子略有些嬌弱,蕭後也提醒楊廣,該給阿蠻留意夫婿了,但楊廣總覺得女兒身體嬌弱,不宜過早成婚,同時他也沒有看得上的年輕俊傑,便沒有答應妻子。

楊芳馨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溫柔知禮,她淺淺笑道:“是女兒沒有能夠多陪陪父皇,女兒心裡很歉疚。”

楊廣高興得呵呵直笑,“還是女兒體貼朕啊!”

旁邊楊倓悄悄向楊杲使了個眼色,楊杲會意,便有些撒嬌道:“父皇,去年你答應陪我騎馬,兒臣都等了一年,這次是塞北,父皇可不能再失信。”

趙王楊杲今年十歲,聰明伶俐,他知道父皇忙於朝務,沒有時間休息,便藉口騎馬,想讓父皇散散心。

楊廣點點頭笑道:“這次去塞北,朕一定陪大家去騎馬。”

蕭後在旁邊一直笑而不言,她在想着上次李淵託她之事,李淵將一幅王右軍的真跡送她,這個人情她得還,找個適當的機會替李淵說說情,今天便是個不錯的機會。

“聖上,上次讖語之事結束了嗎?”

()

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1章 盧氏橋樑第7章 古怪心思第16章 欲蓋彌彰第45章 援軍到來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7章 雄信之災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0章 李密抉擇第7章 賀若之怒第32章 雪夜離京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7章 南郡出事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0章 痛苦抉擇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45章 佈局西域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6章 考場意外第41章 想走不易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7章 李思楊慮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7章 拜訪沈家第72章 請功負罪第60章 關鍵人物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章 以小欺老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1章 河北梟雄第8章 違規賣酒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0章 蛇蠍毒心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章 兵臨城下第6章 發現端倪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4章 貌忠實奸第44章 中秋異月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章 古怪心思第23章 唐廷決策第99章 意外收穫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4章 泊舟九江第47章 災情初現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章 上洛隱梟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6章 說服李靖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4章 被迫抉擇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8章 緊急情報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2章 井陘遇警第61章 聯盟分裂第34章 發現敵蹤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61章 動之以情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0章 兄弟暗鬥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4章 緊急應對第23章 豐州東擴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8章 皇后之勸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4章 會寧戰起第4章 不露聲色
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1章 盧氏橋樑第7章 古怪心思第16章 欲蓋彌彰第45章 援軍到來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7章 雄信之災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0章 李密抉擇第7章 賀若之怒第32章 雪夜離京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7章 南郡出事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0章 痛苦抉擇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45章 佈局西域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6章 考場意外第41章 想走不易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7章 李思楊慮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7章 拜訪沈家第72章 請功負罪第60章 關鍵人物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章 以小欺老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1章 河北梟雄第8章 違規賣酒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0章 蛇蠍毒心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章 兵臨城下第6章 發現端倪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4章 貌忠實奸第44章 中秋異月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章 古怪心思第23章 唐廷決策第99章 意外收穫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4章 泊舟九江第47章 災情初現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章 上洛隱梟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6章 說服李靖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4章 被迫抉擇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8章 緊急情報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2章 井陘遇警第61章 聯盟分裂第34章 發現敵蹤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61章 動之以情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0章 兄弟暗鬥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4章 緊急應對第23章 豐州東擴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8章 皇后之勸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4章 會寧戰起第4章 不露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