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被迫抉擇

【向無線的讀者推薦老高的上一本書,書名《天下》,大唐盛世轉折,怛羅斯之戰,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已完本,在無線上可以直接搜索作者名高月】

隋唐兩國都是一脈之源,對於彼此的大臣都比較寬容,只要不是侍奉過其他亂匪勢力,或者宇文化及、王世充那樣的逆賊,名節有污,一般都會給予重用。

對於屈突通這種經驗豐富的名將,楊元慶首先是儘量拉攏,即使不放在軍中,也可以放在國子學教授生徒,培養後備人才。

楊元慶注視着他緩緩道:“第一條路,你本是隋將,因形勢所迫而不得已降唐,我不計較你走了彎路,如果你肯歸隋,我會繼續重用你。”

屈突通嘆息一聲,“我背隋降唐已是不忠,如果我再背唐降你,那就是不義了,不忠不義之人,我屈突通何以面對先祖。”

“你這不是不忠不義,而是幡然醒悟,只有這樣你先祖的在天之靈纔會原諒你。”

屈突通苦笑一聲,“南北兩朝十幾國,先祖何以責我?”

他又深深看了一眼楊元慶,“唐帝待我不薄,我不會背叛他,你不用再勸了,說第二條路吧!”

楊元慶嘆了口氣,“我不想讓你走第二條路,你再好好考慮一下吧!我給你三天時間。”

說完,楊元慶吩咐左右親兵,“不可再捆綁,好好厚待屈突公。”

他轉身向帳外走去,儘管楊元慶也知道勸服屈突通的可能性不大,但他還是想盡力而爲。

回到中軍大帳,謝思禮迎了上來,關切地問:“殿下,他願意歸降嗎?”

楊元慶搖了搖頭,“他說李淵待他不薄,不想背叛。願意一死殉唐,哼!先帝待他也不薄,他爲何不一死殉隋?”

“或許他覺得還有回唐的希望,畢竟他是唐朝兵部尚書,卑職認爲唐朝一定會出重金贖他,不知殿下......”

謝思禮有些有點偏向於從唐朝那裡獲取足夠的贖金,他知道屈突通對於唐朝的重要。

但楊元慶在這個問題上卻毫不含糊,“如果天下第一猛將李玄霸也在我手中。那我寧可把李玄霸給他贖走。也絕不放屈突通,李玄霸不過是一勇匹夫,能傷我隋軍最多百餘人。但放走屈突通,卻會成爲我數萬弟兄的噩夢,他若不降。我必殺之。”

謝思禮及時閉上嘴,不敢再勸楊元慶用屈突通換取贖金,楊元慶走到沙盤前,此時他倒並不關心屈突通怎麼樣,他關心的是東線戰役。

襄城郡之戰是整個戰役的轉折點,這一戰的勝利便意味着他可以收網了。

楊元慶伏案寫了一份收令,遞給旁邊親兵,“以十萬火急方式,立刻把它送給李長史。”

。。。。。。。

一種不安的情緒籠罩長安皇宮上空。武德殿廣場另一邊,兩名宦官走在前面引路,在他們身後,四名身材健壯的侍衛擡着一架乘輿快步走過廣場,向武德殿前的臺階前走來。

李建成坐在輿上,眉頭微皺,父皇有緊急事情召見他。儘管宦官也不知是什麼事,但他們卻知道聖上的情緒很低沉,這便使李建成的心中有些不安,他隱隱猜到,應該是中原戰局的情況不利。

走到臺階前。侍衛將乘輿小心放下,“殿下請小心!”

李建成站起身快步走上臺階。一路向殿內疾步走去,一名老宦官迎了上來,“請殿下直接去御書房,聖上正等候殿下覲見!”

李建成見侍衛們都遠遠站着,他也不回頭,直接不露聲色問:“是哪裡出事了?”

老宦官進近兩步,低聲道:“好像是襄城郡出了什麼事。”

李建成一顆心稍稍放下,只要不是新軍出事,他就不用那麼緊張。

走到御書房前,有宦官替他稟報,“啓稟聖上,太子殿下已到。”

“讓他進來!”

房間裡傳來李淵的聲音,聲音裡透出無盡的疲憊,聽聲音,事態很嚴重,李建成深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走進了御書房內。

房間裡,幾名宦官正忙碌地收拾一地的瓷片,水跡也已擦乾,李淵正負手站在窗前,背對着門口,李建成嚇了一跳,父皇竟然摔杯子了,這裡面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他心中有些緊張起來,快步上前躬身施一禮,“兒臣參見父皇!”

“你們都退下!”李淵沉聲道。

幾名宦官慌忙退了下去,李建成小心翼翼問:“父皇,是中原出什麼事了嗎?”

半晌,李淵才長嘆一聲,“剛剛得到消息,襄城郡再遭慘敗,兩萬唐軍全軍覆沒,連屈突通也被俘了。”

李建成一驚,“是東線軍隊嗎?”

“是東線唐軍,李孝恭的報告還沒有收到,朕是收到了秦王的鷹報。”

“父皇,這樣一來,孝恭那邊的軍隊就只有五萬人了。”

李淵的心情十分沉重,自從尉氏慘敗後,李淵便意識到,雙方的軍隊之比已經到了極爲微妙的時刻,他們不能再經歷一場失敗。

他們必須要一路勝下去,才能最終取得中原戰役的勝利,可是他沒有盼到勝利,卻得到了再一次慘敗的消息,這使李淵暴怒,砸碎了他最心愛的茶杯。

暴怒之後,是深深的失落和疲憊,李淵走到沙盤前,凝視着潁川郡一言不發。

李建成卻極爲不滿道:“他怎敢擅自進攻襄城郡,父皇准許了他了嗎?”

李建成指的是李孝恭,他對李孝恭支持二弟秦王一直不滿,上次尉氏縣之敗,他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大局,便隱忍不發,沒有指責李孝恭。

但這一次李孝恭竟然違反了事先定好的計劃,擅自去攻打襄城郡,導致慘敗,這使李建成再也剋制不住內心的不滿。

李淵搖了搖頭,“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朕找你來,是想和你商議一下,下一步我們該怎麼辦?”

雖然傳統的說法是‘知子莫如父’,但也可以反過來說‘知父莫若子’,李建成很瞭解自己的父皇,本來二弟和李孝恭都提出撤軍,但父皇堅持不肯,才導致襄城之敗。

現在父皇后悔了,但他又礙於面子不好主動提出撤軍,這會顯得他上一次決策的愚蠢,所以父皇把自己找來,讓自己提出撤軍,然後對大臣宣佈,是太子堅持要撤軍,他沒有辦法才被迫同意撤軍。

這時,李淵又意味深長地看了李建成一眼,嘆息道:“哎!上次朕若堅持撤軍就對了。”

這聲嘆息使李建成一愣,上次明明就是父皇不肯撤軍,怎麼又變成他‘若堅持撤軍?’

心念一轉,李建成忽然恍然大悟,原來父皇是想讓自己替他承擔上次不撤軍的責任,否則這麼重大的事情,他不把相國們召來商議,卻把自己先找來做什麼呢?

明白了這一點,李建成便知道自己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了,儘管這責任他並不願意承擔,但身爲太子,他一樣身不由己。

李建成立刻歉然道:“父皇,上次兒臣不該堅持再戰,兒臣有責任,兒臣建議父皇立即下旨撤軍,保存實力。”

李淵眼中露出一絲讚許的笑意,還是太子明白事理,肯替自己把這個責任擔起來,作爲一個皇帝,他當然不能承擔任何失敗的責任。

李淵沉吟一下道:“朕馬上召開軍國會議,正式商議撤軍,你也一同參加吧!”

“兒臣遵旨,另外屈突尚書之事,也希望父皇不要放棄。”

“這個朕明白,朕已經下令秦王,讓他不惜一切代價救回屈突尚書。”

。。。。。。

時間已經到了第三天,天還沒有完全亮,天光微明,給隋軍大營抹上一層淡淡的青色,點卯已經結束,大將們各自回營,士兵也開始了一天的訓練,這時,一名營門守衛士兵匆匆跑到中軍大帳前,對親兵道:“請稟報總管,唐軍使者在營門外求見。”

他取出一份名狀,交給親兵,親兵立刻進了大帳,中軍帳內,楊元慶正在批閱幾份剛剛從太原送來的加急奏疏,親兵在門口稟報,“啓稟總管,營門外有唐使求見,已投下名狀。”

親兵將名狀呈上,楊元慶見上面寫着‘唐驃騎將軍,天策府記室參軍宇文士及’,原來是他,楊元慶便點了點頭,“帶他來偏帳候見!”

。。。。。。。。

偏帳內,宇文士及揹着手來回踱步,他心中感到十分焦慮、

宇文士及是受秦王李世民之派遣,來隋軍大營找楊元慶商議贖回屈突通和史大奈之事。

李世民給他施加的壓力很大,讓他務必說服楊元慶,把屈突通和史大奈放回,他願意開出豐厚的條件。

宇文士及心裡很清楚屈突通對於李世民的重要,屈突通是兵部尚書,是朝廷中少數支持秦王的重臣,如果失去屈突通,對李世民而言,不僅是軍事上的損失,更是政治上的重大損失。

至於史大奈,李世民也需要這名對他忠心耿耿的大將。

只是他怎麼才能說服楊元慶,宇文士及沒有一點頭緒,楊元慶又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

這時帳外傳來楊元慶的聲音,“宇文參軍在帳中嗎?”

“回稟總管,宇文參軍已經等候多時。”

。。。。。。。。

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6章 形勢嚴峻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7章 君心難測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8章 緊急情報第23章 唐廷決策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89章 胡馬煙塵第33章 棒打貴客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6章 裴氏父子第55章 談婚論嫁第22章 極度被動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42章 違禁生意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5章 打進楔子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3章 殺機暗伏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章 齊王供奉第9章 敵後戰線第32章 誰有骨氣第2章 一言九鼎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7章 李淵失言第8章 怒極生誓第7章 大利望族第24章 小男養家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8章 皇后之勸第78章 攻而不克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6章 攻克平壤第74章 意外發生第32章 啓民提議第34章 泊舟九江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9章 巡視塞北第20章 君心似虎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章 南華之會第3章 微妙來訪第24章 等待機會第57章 楊家有女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42章 捉虎不易第9章 挖掘線索第18章 垂死掙扎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2章 河內對策第3章 盂蘭燈會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2章 引君入甕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章 漳南小村第8章 元慶抉擇第59章 心有不滿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5章 有失有得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章 戍堡聞警第6章 小事化大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7章 一記反抽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7章 士信發威第4章 緊鑼部署第6章 抽中死籤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2章 裴閥老謀第42章 被迫求援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章 中元新夜
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6章 形勢嚴峻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7章 君心難測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8章 緊急情報第23章 唐廷決策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89章 胡馬煙塵第33章 棒打貴客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6章 裴氏父子第55章 談婚論嫁第22章 極度被動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42章 違禁生意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5章 打進楔子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3章 殺機暗伏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章 齊王供奉第9章 敵後戰線第32章 誰有骨氣第2章 一言九鼎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7章 李淵失言第8章 怒極生誓第7章 大利望族第24章 小男養家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8章 皇后之勸第78章 攻而不克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6章 攻克平壤第74章 意外發生第32章 啓民提議第34章 泊舟九江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9章 巡視塞北第20章 君心似虎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章 南華之會第3章 微妙來訪第24章 等待機會第57章 楊家有女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42章 捉虎不易第9章 挖掘線索第18章 垂死掙扎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2章 河內對策第3章 盂蘭燈會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2章 引君入甕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章 漳南小村第8章 元慶抉擇第59章 心有不滿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5章 有失有得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章 戍堡聞警第6章 小事化大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7章 一記反抽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7章 士信發威第4章 緊鑼部署第6章 抽中死籤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2章 裴閥老謀第42章 被迫求援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章 中元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