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舉國兵策

李建成心中稍稍定下來,只要不提尹德妃,他就可以從容應對了,大不了讓高表仁來承擔最後的責任。

“父皇,兒臣怎麼可能不知道土地兼併的後果,尹貴平來找兒臣幫忙時,兒臣就覺得不妥,只是礙於皇親國戚的面子,勉強答應,後來兒臣讓人告訴高表仁,這件事要妥善解決,可以公平交易的方式,也可以用土地置換的方式,總之不能損害自耕農的利益,而且當時只是說有十頃地,最後怎麼變成幾十頃地,而且居然十吊錢一畝地,這裡面藏着什麼緣故,兒臣真的不知,請父皇明鑑!”

李建成說得很誠懇,而且所說也完全是實話,他確實不知道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後果,如果知道,他絕不會答應。

李淵也是長期擔任地方官,對這種‘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官場風氣體會很深,他知道建成說的是實話。

更重要是,建成跟他很多年,他深爲了解長子的爲人,一向寬仁待民的建成絕不會允許十吊錢買一畝地的事情發生,這必然是高表仁擅揣上意,胡亂所爲導致。

不過李淵餘怒未消,他又冷冷道:“這件事朕一定查到底,在朕的大唐天下,絕不允許兼併土地之事出現,所涉之人,絕不姑息!”

李淵一連用了兩個‘絕不!’,使李建成深深感到了父皇對自己的不滿,他心中暗暗嘆息一聲,低下了頭……房間裡,李世民負手站在窗前,目光凝視着窗外幾株枯木,耳中卻在仔細地聽着裴寂的述說,每一個細節他都不會放過。

此時,他心中充滿得意,一件小小的土地兼併案便把太子打得灰頭土臉,令他飽嘗勝利的甘甜。

但李世民心裡也很清楚。太子和尹德妃並沒有什麼特殊關係,父皇最終也不會因爲這件事廢太子,最多是影響太子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是他極樂意看到的結果。

不過李世民精心設計這個案子,卻是爲了能說服父皇出兵隋朝,隋朝和突厥在北方開戰,楊元慶爲此已經收縮了防禦線,這種千載難逢的良機,如果唐朝再不抓住,恐怕以後真的沒有機會了。

現在太子被牽扯進成都土地兼併案。在父皇面前已經失去了影響力,這個時候他一定要抓住機會勸服父皇出兵。

想到這,李世民轉過身對裴寂道:“土地兼併案就按照正常的規定去查,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這種事瞞不過父皇,用不着添油加醋,免得弄巧成拙。”

裴寂連忙答應:“卑職明白。卑職會吩咐御史臺,按照殿下的意思去做。”

“好吧!這件事就辛苦你了,我要立刻進宮。勸說父皇出兵……李世民交代了裴寂後,便匆匆進宮了,他一直來到武德殿廣場,站在臺階上等候召見,心中卻在考慮着如何說服父皇。

不多時,一名宦官匆匆跑來,躬身施一禮,“聖上召見殿下,殿下請隨我來。”

李世民整理一下衣冠,快步上了臺階。跟着宦官向父皇的御書房走去。

他在御書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來小聲道:“殿下請進吧!”

李世民走進了房間,卻發現蕭瑀也在,他向蕭瑀點點頭,隨即雙膝跪下,恭恭敬敬向李淵磕了一個頭。“兒臣向父皇請安!”

李淵因爲太子之事心情不是很好,雖然他知道太子不會做損民之事,但太子確實牽扯進了這件成都土地兼併案中,這多少令他對太子有些失望。

不過李淵也知道裴寂和太子有過節,讓裴寂去調查此事,恐怕有失公允,而陳叔達、竇軌等人又是太子一黨,更會偏袒太子,這件事只能讓中立者來負責,蕭瑀正直公允,是他最信任之人。

李淵一擺手,“皇兒平身!”

“謝父皇!”

李世民站起身,李淵看了他一眼,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意,“皇兒找朕有什麼事嗎?”

“兒臣接到唐風緊急情報,楊元慶已親率八萬大軍北上鄯陽縣,父皇,這是一個機會。”

“機會?”

李淵意味深長地注視着他,“你是想勸朕出兵隋朝,是這樣嗎?”

李世民心中深深嘆了口氣,他從父親的語氣中能感受到一絲遲疑,他知道父親依然有點舉棋不定,說白了,他是害怕隋朝的報復,和太子所說的大義沒有關係。

“父皇認爲隋唐之間真能長期共存下去嗎?”

李世民委婉地勸說着父親,“隋朝並不是不想滅掉我們,是因爲他們暫時還沒有這個實力,如果沒有突厥入侵,兒臣敢斷言,楊元慶在明年春天一定會大舉進攻關中,因爲他在會寧郡一戰上,就已經試探出了我們的虛實,並不因爲我們講大義,並不因爲我們懼怕他,他就放過我們,楊元慶沒有這種婦人之仁,他從高麗搶到了大量物資,使他有了底氣和財力,他清洗河北官場,沒有人再敢反對他的決策,父皇,隋軍進攻關中的時機就已經成熟了。”

這時,旁邊的蕭瑀接口道:“臣贊成秦王殿下之言,楊元慶確實很有可能準備在明年春天進攻唐朝。”

李淵眉頭微微一皺,“愛卿何出此言?”

蕭瑀微微一笑,“其實從一些蛛絲馬跡便可判斷出,比如他準備發行銀錢,這很明顯就是針對唐朝,先用銀錢來擾亂關中的物價,令價格暴漲,民怨沸騰,然後他趁機出兵襲擊,這是他的一慣伎倆,再比如去年十月開始,他的軍隊積極備戰河北,進行強化訓練,而今年十月,隋軍又開始備戰,同樣進行強化訓練,幾乎和去年完全一樣。

再有一點,他明明可以輕易滅掉竇建德,但他卻沒有動手,很明顯是想在隋魏之間留下一處緩和地帶,至少說明他還不想攻打李密,這樣分析下來,他的下一個目標,極可能就是關中,或者是關內南部四郡,我認爲是關南四郡的可能性更大,其實就是他奪取會寧郡的一個延續。”

蕭瑀的分析非常透徹,李淵心中有些沉重,隋軍奪取會寧郡後,其實他最擔心的就是楊元慶會不會繼續進攻關南四郡,弘化郡、安定郡、北地郡和上郡。

如果奪取關南四郡,那麼關中就會面臨極大的戰略威脅,唐朝很可能將不得不遷都,最後失去關中、失去隴右和河西。

這種無形的壓力使李淵經常在夢中驚醒,但他又不願意面對它,不願想這件事。

今天次子世民和蕭瑀使他不能再自欺欺人,只能被迫面對危機。

這時,李世民看出了父親的擔憂,又繼續勸道:“父皇,我認爲上天是在眷顧大唐,在這個危機的時刻,上天又給我們一次機會,讓突厥從北面入侵隋朝,父皇,這樣的機會以後真的遇不到了,如果我們不抓住這次機會,我們將必將悔恨終生。”

李淵終於嘆了口氣,“那你說說你的計劃吧!”

李世民精神一振,父皇已經肯聽他說計劃了,那事情就有眉目了,他早有腹案,連忙躬身道:“父皇,兒臣的計劃很簡單,儘可能地奪取利益,延安郡和會寧郡一定要拿下,至於雕陰郡、朔方郡和鹽川郡因爲人口太少,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可以暫不考慮,兒臣倒覺得最好能拿下靈武郡,現在豐州的人口也集中在靈武郡,如果能拿下靈武郡,我們可以不要地盤,將豐州和靈武郡的人口全部遷入關中,奪取人口才是關鍵,再把隋軍趕回黃河以東,那麼整個關內道就會是我們的疆域,將完全改變我們目前的被動局面。”

其實李淵一直念念不忘地卻是河東道,太原是他的起家之地,他做夢也想把它奪回來,他打斷了李世民的闡述,問道:“那麼河東道呢,你沒有考慮嗎?”

李世民搖了搖頭,“隋軍在和突厥大戰後,即使最後能戰勝突厥,隋軍也必然會遭受很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會保住自己的核心利益,從楊元慶在河東郡和河內郡佈防重兵來看,河東道就是隋朝的核心利益,楊元慶會拼死和我們一戰,可如果我們不動他的核心利益,僅僅只拿下關內道,那麼楊元慶就會隱忍,最終會認可這種結局,我們就有時間擴張軍隊,增強實力,那麼隋唐並立的局面就會形成。”

李淵想了想,目光又望向蕭瑀,徵求他的意見,蕭瑀沉思良久道:“我倒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拿下洛陽。”

李淵渾身一震,他慢慢閉上了眼睛,良久才緩緩道:“你們讓我再考慮一下……李淵揹着手站在窗前,凝視着太極宮輝煌的宮殿,久久沉思不語,他其實已經被說服了,確實如此,楊元慶不會因爲他的懼怕就會放過唐朝。

他遲早還是要面對隋朝的大舉進攻,首先是關南四郡不保,與其將來悽悽慘慘遷都,不如現在就狠下一條心,抓住突厥南侵的機會,奪取關內道和洛陽。

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長期對隋作戰不利,已經引起關隴貴族的普遍不滿,他甚至知道孤獨家族暗自送糧北上之事,如果他再不有所作爲,關隴貴族就會徹底拋棄唐朝,那麼唐朝的根基就會崩塌,唐朝也就完了。

這一步不管他願不願意走,不管後果如何,他都必須走出去,想到這,李淵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要用大唐三十萬的舉國之兵奪取關內道和洛陽……()

第94章 紫河鬼谷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5章 路遇貴人第2章 計取飛狐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6章 少女憫秋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6章 以毒攻毒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章 初入楊府第3章 雙瞳之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章 公主承諾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5章 初查齊郡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章 小妹何名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3章 御房嘉獎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7章 世情冷暖第4章 啓用暗線第8章 假途滅虢第9章 恆山之亂第23章 南華梟雄第8章 欲速不達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1章 鐵腕奪位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8章 百戰之功第38章 風起南郡第7章 義成公主第12章 引君入甕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8章 血腥鎮壓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0章 師傅是誰?第5章 公主承諾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9章 離別之酒第6章 瓦崗分家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42章 人棄我用第5章 出海遠征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1章 動之以情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0章 備戰高麗第5章 意外來客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4章 真假使者第8章 太原募兵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章 中元前夕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8章 兩肋插刀第7章 戰略對抗第6章 北地天鵝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8章 突發事件第12章 最後攤牌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8章 突發事件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3章 猛將須陀
第94章 紫河鬼谷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5章 路遇貴人第2章 計取飛狐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6章 少女憫秋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6章 以毒攻毒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章 初入楊府第3章 雙瞳之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章 公主承諾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5章 初查齊郡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章 小妹何名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3章 御房嘉獎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7章 世情冷暖第4章 啓用暗線第8章 假途滅虢第9章 恆山之亂第23章 南華梟雄第8章 欲速不達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1章 鐵腕奪位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8章 百戰之功第38章 風起南郡第7章 義成公主第12章 引君入甕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8章 血腥鎮壓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0章 師傅是誰?第5章 公主承諾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9章 離別之酒第6章 瓦崗分家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42章 人棄我用第5章 出海遠征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1章 動之以情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0章 備戰高麗第5章 意外來客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4章 真假使者第8章 太原募兵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章 中元前夕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8章 兩肋插刀第7章 戰略對抗第6章 北地天鵝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8章 突發事件第12章 最後攤牌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8章 突發事件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3章 猛將須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