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攻而不克

匠戶們都進了城,楊元慶命士兵帶他們去軍營暫住,幾名士兵則帶着張氏兄弟和十幾名匠頭來見楊元慶。

衆人跪下磕頭,“參見楚王殿下!”

“你們都起來吧!”

衆人起身,都戰戰兢兢站在一旁,表情都很緊張,他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遇到的最大官也不過是縣令,張家兄弟告訴他們,他們眼前這位將軍,竟然就是隋朝皇帝。

楊元慶能感受到衆人的緊張,便對衆人笑問道:“大家都是來自東萊郡嗎?”

一名年紀最長的老者笑道:“我們有東萊郡人,也有高密郡人,還有北海郡人,不過都是海邊造船匠。”

楊元慶見這老者聲音蒼老,頭花花白,便好奇地問他,“老漢,你有多少歲了?”

“王祖爺有六十歲了。”旁邊有人替他回答。

老者臉色有些緊張,他唯恐了楊元慶不要他幹活,慌忙道:“我雖然六十歲,但我造了四十年的船,來護兒將軍攻打高麗的船隻就是我造的,一艘船造得好不好,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殿下,我有用呢!”

楊元慶微微一笑道:“老漢,你不用擔心,我很需要你這樣經驗豐富的老船匠,你好好幹,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我會付你雙倍工錢。”

“多謝殿下!”老者歡喜異常。

楊元慶又問張氏兄弟,“一共招募到八百戶嗎?”

“回稟殿下,一共是一千二百多戶,大概四百餘戶自己駕船過海,其餘船戶只能走陸路前往造船所,我們在過齊郡時被竇建德的士兵刁難,險些過不了黃河。”

楊元慶頓時有了興趣,八百匠戶,兩千餘人,他們是怎麼穿過竇建德的地盤?這麼重要的匠戶資源。難道竇建德就眼睜睜看着他們渡河北上不管嗎?

“青州那邊情況如何?你們這麼多人一齊北上,居然沒有被竇建德軍隊扣留?”

兄弟二人對望一眼,張龍解釋道:“齊郡、東萊郡、北海郡那邊都亂成一團,沒有人過問我們。不過在齊郡遇到一支軍隊,把我們當做了難民,要搜刮錢財,還要抓我們中的女人,正好來了一個女將領,在她嚴厲呵斥下,軍隊便放我們走了。”

楊元慶回頭看了一眼羅士信。羅士信的表情有些不自然起來,楊元慶笑了笑,又問張龍,“是什麼女將,知道她叫什麼名字嗎?”

張龍沒有想到堂堂的楚王竟然對敵軍的女將感興趣,張口結舌,不知該怎麼回答,旁邊張虎道:“是個很年輕的女將。使一把長刀,皮膚略黑,眼睛很亮。好像....聽別的大將叫她什麼娘。”

“是線娘嗎?”

“對!就是線娘。”

楊元慶呵呵笑了起來,“你們先下去休息吧!明年我會安排人送你們去造船所,希望能儘快替我恢復那些船隻。”

衆人都走了,楊元慶站起身,打趣羅士信笑道:“有沒有去一趟齊郡的想法?”

羅士信的嘴脣繃成一條直線,半晌方道:“卑職不明白總管在說什麼?”

“我在說什麼,你心裡清楚得很。”

楊元慶笑眯眯拍了拍他肩膀,轉身走了,羅士信望着楊元慶走遠,他緊咬嘴脣。腦海裡卻又浮現出那雙明亮的眼睛,爲什麼她偏偏是竇建德的侄女?

羅士信心中有萬千抱負,偏偏這雙眼睛令他英雄氣短,他忍不住低低嘆息一聲……楊元慶回到了軍衙,在門口正好遇到了剛剛從魏郡回來了楊玄獎,楊玄獎雖然是楊元慶的叔父。但在公事面前,他卻是楊元慶的下屬。

楊玄獎連忙翻身下馬,上前躬身施禮,“卑職參見總管!”

“三叔是幾時回來的?”

“剛剛回來,關於魏郡之事,我想和總管談一談。”

楊元慶點點頭,“進屋去談吧!”

兩人進了楊元慶臨時官房,楊元慶脫去外裳遞給了裴青松,吩咐他道:“讓童子給楊太守煎一壺好茶,用我的茶葉。”

裴青松點點頭出去了,兩人坐下,楊元慶笑道:“說吧!魏郡情況如何?”

“只能說完成了七成,楊善會願意歸降,七千餘軍隊都交給秦將軍,按照總管的吩咐,楊善會暫任魏郡太守。”

“這很不錯嘛!”

楊元慶笑了起來,“那還有三成不足是什麼?”

楊玄獎嘆了口氣道:“是堯君素,他不肯歸降,已經辭官走了,聽說去了江都,拜祭完楊廣後就歸隱,不再出任朝廷任何官職。”

楊元慶笑容消失,默默點了點頭,任何一個朝代都有這樣有骨氣的人,忠心自己的信念,他的師父張須陀就是這樣的忠心者,寧可死,也絕不背叛,對堯君素的選擇,他只有肅然起敬。

“元慶,還有一件事,我想和你談一談。”

“什麼事?”

楊元慶見三叔對自己換了稱呼,從下屬一下子變成了親人,他便隱隱猜到,三叔要和自己談的是家事,他會見了楊善會,必然是有了什麼想法。

楊玄獎不知該怎麼說,他沉吟一下道:“是關於楊善會,他爲人清廉,官譽卓著,在河北極有口碑,他在河北各郡的影響力不亞於那些名門世家,你能不能考慮一下……考慮什麼?”

楊元慶隱隱猜到三叔的意思了,但他要楊玄獎直接說出來。

“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楊玄獎嘆了口氣。

“三叔的意思的是說,希望能考慮楊善會入相,是吧!”楊元慶注視着他的眼睛道。

楊玄獎默默點了點頭,承認楊元慶猜對了自己的想法。

“弘農楊氏畢竟也是天下名門世家,又是你的家族,是絕對自己的支持你的勢力根基,你應該委以重用,否則天下人之言會對你不利。”

“會說我太涼薄,是吧!”楊元慶笑了笑,用一種自嘲的口氣道。

楊玄獎沒有吭聲,他確實聽到了家族中的抱怨。去年十一月,弘農楊氏有族人去靈武郡找過他,關於科舉,弘農楊氏也派了三名弟子前去應試。結果名落孫山,在家族中引起很大的不滿。

楊玄獎也知道,科舉需要公平,不能在這件事上指責楊元慶對家族的不公,但他也認爲楊元慶應該在某種情況下關心一下楊家,比如對楊善會的重用,這不僅可以緩和家族的不滿。也能讓天下人明白,楊元慶是出身弘農楊氏。

楊元慶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停住腳步,反問楊玄獎,“三叔爲何不考慮自己呢?讓三叔入相不是更好嗎?”

楊玄獎嚇了一跳,連忙搖頭,“我是不合適的,我心裡有數。當年你祖父也說過我,才學鮮寡,最多爲太守。你讓我爲相,一是我的能力承擔不了,其次也會誤國,這次調任河間郡太守,我壓力就很大,這可是大郡,又是竇建德老巢,情況很複雜,不知我能否應對得了?”

“三叔太過謙了,在靈武郡你做得很不錯。下屬和民衆的口碑都很好,應對河內郡綽綽有餘。”

楊元慶也明白三叔的意思,他並不是從自己的利益考慮,而是從家族的利益考慮,楊善會是弘農楊氏比較重要的一支,讓楊善會入相。對弘農楊氏更有利。

楊元慶點了點頭,“這件事讓我再考慮考慮,一般會四月份之前確定新相國,現在還有時間,不過我想拜託三叔去一趟洛陽,代我祭祀祖父的陵墓。”

“清明時我一定會去……楊玄獎走了,楊元慶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語,他在考慮弘農楊氏,儘管他一直在迴避這個問題,但遲早他會面對。

他實際上是以一種模棱兩可的身份繼承了隋朝的遺產,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出身弘農楊氏,而另一方面,大家又覺得他是先帝指定,對他繼承隋統並不排斥。

這就像楊隋和李唐的出身,雖然楊堅和李淵都自稱是關內士族,是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但實際上大家都明白,他們祖先是武川軍鎮的胡化漢人。

這就是一種模棱兩可的態度,大家都知道真相,但都不想把真相變得清晰,對他楊元慶也是一樣,如果他真的跑去弘農郡拜祭,或者公開承認他是弘農楊氏,和楊隋沒有半點關係,這又會讓很多人失望,會大大降低他的支持度。

有些事情還是不要說破的好,保持一種朦朧和曖昧,給大家一份希望。

這一刻楊元慶決定了,他絕不能公開承認自己是弘農楊氏,至少現在不能承認……這時,羅士信的聲音出現在門口,“總管,你找我嗎?”

楊元慶點點頭,“進來吧!”

羅士信走了進來,他不知總管找他有什麼事?他不希望總管再提竇線娘之事,他已經決定,把這個女人從自己心中驅趕走。

楊元慶走到牆壁前,刷地拉牆上的簾幕,牆上掛着一幅河北各郡地圖,所有各郡縣都已經插上了紅色小旗,惟有遼東一塊還是空白。

羅士信忽然有些明白過來了,“總管是讓我去打高開道?”

楊元慶點了點頭,“你很聰明,不過,我交給你的任務是攻而不克。”

羅士信猶豫一下,“卑職不是很明白。”

楊元慶眯着眼笑道:“就是把高開道逼到牆角,但不要滅了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羅士信凝視着遼東地圖,他忽然脫口而出,“卑職明白了……()

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9章 請君入套第34章 楊諒投降第4章 啓用暗線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6章 宿將抉擇第13章 事態蔓延第10章 一路追殺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8章 趁亂突圍第7章 不徇私情第12章 平亂奪權第7章 國事家事第7章 賀若之怒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章 返回太原第16章 欲蓋彌彰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6章 宿將抉擇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章 異牀同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7章 逼出水面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2章 軒然大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5章 出海遠征第23章 楊家禍根第8章 假途滅虢第67章 當即立斷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6章 楊素歸來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1章 果斷殺伐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章 意外相遇第1章 中元新夜第1章 漳南小村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章 酒棚小遇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53章 窮途末路第8章 合縱抗隋第40章 敏秋賑災第71章 血色之夜第8章 臨戰前夜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4章 新的兵器第1章 重返京城第51章 范陽盧氏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2章 誥命風波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章 灞橋秋色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5章 安撫江都第55章 江陵變天
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9章 請君入套第34章 楊諒投降第4章 啓用暗線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6章 宿將抉擇第13章 事態蔓延第10章 一路追殺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8章 趁亂突圍第7章 不徇私情第12章 平亂奪權第7章 國事家事第7章 賀若之怒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章 返回太原第16章 欲蓋彌彰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6章 宿將抉擇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章 異牀同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7章 逼出水面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2章 軒然大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5章 出海遠征第23章 楊家禍根第8章 假途滅虢第67章 當即立斷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6章 楊素歸來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1章 果斷殺伐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章 意外相遇第1章 中元新夜第1章 漳南小村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章 酒棚小遇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53章 窮途末路第8章 合縱抗隋第40章 敏秋賑災第71章 血色之夜第8章 臨戰前夜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4章 新的兵器第1章 重返京城第51章 范陽盧氏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2章 誥命風波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章 灞橋秋色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5章 安撫江都第55章 江陵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