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東線突破

凝望着隋軍三千重甲騎兵殺進唐軍大陣,李靖慢慢眯起了眼睛,眼睫毛上掛着的水珠子連成一片,使目光有些模糊。

但李靖並沒有擦去水珠,他的思緒卻飛向南方,能不能攜此戰之威,大軍一路南下,殺入荊襄?

他知道唐軍在荊襄的人數不多,基本上和他相仿,估計也是臨時從巴蜀調來,這是一次機會。

李靖骨子裡非常自負,但這次中原大戰,他卻將楊元慶佩服得五體投地。

整場戰役的戰略部署都是楊元慶一手策劃,他就像一個謀定而後動的弈棋高手,思慮全局,步步連環,用一種明謀將唐軍漸漸逼入絕境。

尤其利用竇建德和宋金剛的矛盾,巧施反間之計,挑動竇宋之間的戰爭,解除了河北的後顧之憂,使秦瓊之軍投入中原戰役,從而隋軍兵力超過唐軍,奠定了最終勝局。

在這場兩線同時進行的戰役中,楊元慶制定了東攻西守的策略,東線作戰,西線對峙,將精兵集中在東線,而西線則是稍弱之兵。

正是這樣的戰略安排,使李靖率領的四萬精兵都是跟隨楊元慶多年的老兵,戰鬥經驗豐富,是整個隋軍的精銳。

在春天攻打竇建德的戰役中,他們也參戰了,正是他們從側翼殺入竇建德軍大營,一舉擊潰了竇建德軍。

相對於楊元慶的大氣揮灑的戰略佈局,李靖更精於戰術布兵,儘管他們已經兩次大勝唐軍,但他對唐軍依然沒有一絲輕視。

唐軍的裝備同樣精良,或許他們作戰經驗略遜一籌,僅僅強於劉武周的軍隊。和隋軍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但他們訓練很好。陣容整齊,使他們在陣型上有着高人一籌的作戰能力,所以李靖才使用重甲騎兵衝亂唐軍陣型。

李靖注視着重甲騎兵的衝擊。當重甲騎兵將兵車撞得粉碎之時,他立刻喝令,“騎兵準備!”

戰旗揮舞。兩萬騎兵刷地提起了長矛,動作整齊劃一,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人素質。

“列隊衝擊!”

兩萬騎兵分爲一百列,每列二百人,間距一丈,隊列整齊,彷彿經過周密丈量過一樣,除了長矛外,他們每人還配有五支短矛。每支短矛重約七斤,用精鐵打製,靠臂力投擲遠。二十步外距離刺穿敵人。

這是隋軍在雨中無法使用弓箭時。用來遠程殺敵的另一種利器。

騎兵開始發動了,雙手執矛。戰馬奔騰,喊殺聲震天,手中的銳利的矛尖在初升的霞光下熠熠閃爍着紅光。

這支擔任衝擊中軍任務的騎兵是隋軍最精銳之軍,最早是豐州軍,長年與突厥人作戰,有着豐富的作戰經驗。

他們配備着精良的騎弓,有效殺傷射程有百步之遠,唯一的缺點就是雨中無法使用,爲了彌補這個弱點,每名隋軍又配有精鋼打造的短矛五支,適合短距離投射,其次便是刀、長矛和盾,裝備齊全。

三千重甲騎兵殺進了唐軍大陣,在唐軍陣營中橫衝直撞,不斷撕裂唐軍的防禦陣型,殺得唐軍屍橫遍野,哀嚎滿地。

儘管李孝恭是第一次和隋軍作戰,也是第一次和重甲騎兵交鋒,但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一眼便看出了重甲騎兵的優勢和弱點,也看出了李靖的作戰企圖。

重甲騎兵主要是用來衝擊陣腳,抵禦弓箭,但今天沒有弓箭,使他們沒有發揮出最大優勢,但他們弱點就是不能持久,他們不可能反覆在軍隊中衝擊,必然是直接衝過敵陣遠去。

很顯然,這支重甲騎兵只是一個誘餌,吸引唐軍的注意,真正的威脅是後面的騎兵。

後面的兩兩萬騎兵已經如驚濤駭浪般殺來,李孝恭臉色有些變了,能在快疾的奔跑中依然保持着整齊的隊列,連唐軍的關隴騎兵也不到。

顯然他們整體配合十分嫺熟,僅從這一點,這就是一支前所未見的勁敵。

其次他們沒有使用弓箭,每人卻擁有多支短矛,在短矛之外又有一杆長矛,由此可推斷,短矛是他們的投擲武器,儘管短矛的射程上不如弩箭,可在近距離投擲,殺傷力驚人。

而且他們的馬很健壯,高大強健,這比河隴的青海馬還要厲害,這是從突厥馬中精挑而出,明顯比唐軍的河隴馬還要快上一籌。

從這支精騎兵身上,李孝恭忽然意識到了楊元慶的戰略,從一開始,楊元慶便戰略重點放在東線,他自己率軍在西線不過是個幌子。

這就像反用田忌賽馬,以上馬對下馬,用他最精銳之軍來對陣力量稍弱的襄陽唐軍,以保證絕對取勝。

而他自己卻領弱軍在西線虛張聲勢,利用秦王保存自己實力的心態,對峙而不打。

此時李孝恭有一種被對方玩弄於股掌的痛感,只是他沒有時間去體會這種被玩弄的羞辱。

他必須要尋找到對方的弱點,集中力量打擊,否則此戰他撐不過一個時辰。

李孝恭看不出隋軍騎兵的弱點,但他卻想到了唐軍的優勢,他高聲喝喊:“恢復陣型!”

唐軍軍旗揮動,戰鼓隆隆,開始迅速調整陣型,這就是唐軍最大的優勢,訓練有素,他們迅速集結,重新恢復了被重甲騎兵衝亂的陣型。

這種陣型並不是什麼特殊的結構,而在於兵要找到將,將要找到兵,校尉要指揮旅帥,旅帥要統領隊正,保證軍隊作戰體系的完整。

此時唐軍已經不在意重甲騎兵的威脅,將整個注意力都轉到即將殺到的隋軍騎兵上來。

唐軍一萬五千關隴騎兵也緩緩向前推進,一手執長矛,一手舉巨盾,用兩腿控制着戰馬,保持着嚴密地陣型,兩軍越來越近。嘶聲吶喊聲交織成一片。鼓聲隆隆作響,鼓舞着各自士兵的士氣。

兩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隋軍已經衝入唐軍弩箭的殺傷範圍。

但在密集的雨霧中。唐軍沒有弓弩射擊,李孝恭一聲令下,唐軍刷地舉起長矛。準備迎接隋軍的第一波衝擊。

李靖並沒有急於下令投矛,他目光銳利的盯着唐軍的盾,彷彿看透了這些盾牌,這些盾牌是無法抵擋住隋軍的鋼矛。

五十步了,李靖還是沒有下令,不少隋軍大將的手心都浸出了冷汗,這是他們多年作戰從來沒有遇到,攻擊方竟然用短矛發動遠距離投射,這是李靖的戰術發明。

這時。隋軍陡然加速,而唐軍騎兵也迅速向後退,唐軍隊列的間距開始拉大了。這也是李孝恭的聰明之處。在最後關頭將間距拉開,這樣隋軍短矛的殺傷面積就小了。

戰馬奔騰。隋軍騎兵呼喊着向唐軍鋪天蓋地殺去,三十步,李靖戰刀一指,大吼一聲:“投射!”

鼓聲如雷,前面數排隋騎的千支短矛倏地投射而出,千支短矛投射出千百道拋物線,短矛如勁雨,呼嘯着向唐軍騎兵羣刺去。

儘管李孝恭已經想到短矛的厲害,但最終戰果還是讓他痛苦地閉上眼睛。

強勁的鋼矛交織成了一片密雨,在空中飛舞,聲勢駭人,刺穿了唐軍騎兵的盾牌、射穿了鎧甲,直透身體,戰馬撲地摔倒,騎兵慘叫着從馬上摔倒,瞬間人仰馬翻,近四百人被射翻。

兇猛的投刺令唐軍士氣爲之一挫,緊接着又是千支短矛投射而出,密集地刺入唐軍騎兵中。

短短兩輪短矛投射,唐軍便損失了近八百人,就在兩輪短矛投射完畢,兇猛的隋軍騎兵瞬間衝進了陣腳已亂的唐軍大陣之中。

隋軍顯然沒有打算和唐軍集體混戰,他們以百人爲一隊,各自靈活作戰,儘量用短矛的威力打亂唐軍陣腳。

他們時而互相配合,溶爲一體,時而分散開來,各自作戰,雖然看似散亂,但彷彿有一根繩將他們牽在一起,這根繩子便是隋軍的指揮旗,旗幟不斷變幻出各種組合,指揮着隋軍的進攻節奏。

而唐軍精良的訓練使他們陣型不斷被隋軍打散,又不斷聚合,頑強地抵抗隋軍的進攻。

隋軍靈活作戰方式和密集一致的矛雨,先大量殺傷敵人,然後瓦解突殺,這顯然是一種針對大集團作戰方式而設計的戰術。

在劉武周或者竇建德這種訓練較弱的集團軍隊作戰中,隋軍這種靈活作戰十分犀利,能取得極爲有效的戰果。

但防禦嚴密、訓練有素的唐軍,卻又能抵禦住隋軍的這種作戰方式,兩者各自的優勢在這場騎兵大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時,右翼秦瓊的五千騎兵和左翼羅士信的一萬長矛兵也掩殺而上,他們也同樣攻擊唐軍的兩翼。

兩支大軍在茫茫的雨霧中鏖戰,泥濘的地上和無數處水潭使這場戰役打得格外疲累。

此刻唐軍五萬大軍已全部壓上,而隋軍還有兩萬人在等候命令。

儘管隋軍並沒有全線壓上,但唐軍的敗象便已經漸漸呈現,首先出現問題之處是唐軍的一萬刀盾軍,他們對陣秦瓊率領的五千騎兵。

兵種的劣勢和隋軍靈活的小規模多點進攻,使唐軍的陣腳開始亂了,他們也漸漸變得和隋軍一樣小規模作戰,他們這是真正的各自爲陣,沒有統一指揮,沒有互相配合,顯得凌亂不堪,唐軍刀盾軍已明顯處於下風。

這時,李靖見時機已到,他立刻下令:“射火箭!”

一支火箭騰空而起,拖着長長的黑煙從空中劃過,唐軍身後的黑松林裡忽然殺出了三千隋軍重甲騎兵,他們隊列整齊,排成一個完整的方陣,戰馬疾速,殺氣沖天,向左翼一萬刀盾軍身後席捲而來。

隨着隋軍這支最犀利的生力軍殺出,隋軍前後夾擊,唐軍刀盾兵終於支撐不住,士氣崩塌,開始潰退了。

三軍作戰最講究協調,絕不能被斬斷一條腿,只要其中一支重要軍隊潰敗,這種潰敗就像最兇猛的病毒,瞬間傳染給全軍。

隨着唐軍左翼刀盾軍的率先潰敗,李孝恭的軍隊隨即全面潰敗,這場中原大戰的最**終於來臨。

。。。。。。。。

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章 重返京城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1章 夜襲倉城第46章 漸束袋口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2章 最後抉擇第8章 趁亂突圍第33章 御房進諫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5章 狹路相逢第45章 烈火焚城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大舉東進第23章 火油風波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8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霹靂行動第54章 西域戰略第51章 致命一擊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深巷小宅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3章 智取霍邑第42章 要何封賞第23章 隱形力量第41章 李密之思第79章 退讓一步第31章 楊素教孫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1章 重磅加碼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章 初到幽州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6章 三千奇兵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5章 唐相之危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章 聖旨東至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2章 北突求援第1章 上洛隱梟第42章 不臣之心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93章 待君入甕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章 引君入甕第53章 臣的要求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章 敵蹤初現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3章 隱形力量第7章 兵壓關內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9章 干戈玉帛第7章 國事家事第2章 冤家路窄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1章 霹靂出擊第39章 夜襲江城第62章 交換條件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8章 諫臣之死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14章 存心討打第2章 欺人太甚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64章 趁火打劫
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章 重返京城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1章 夜襲倉城第46章 漸束袋口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2章 最後抉擇第8章 趁亂突圍第33章 御房進諫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5章 狹路相逢第45章 烈火焚城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大舉東進第23章 火油風波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8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霹靂行動第54章 西域戰略第51章 致命一擊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深巷小宅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3章 智取霍邑第42章 要何封賞第23章 隱形力量第41章 李密之思第79章 退讓一步第31章 楊素教孫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1章 重磅加碼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章 初到幽州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6章 三千奇兵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5章 唐相之危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章 聖旨東至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2章 北突求援第1章 上洛隱梟第42章 不臣之心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93章 待君入甕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章 引君入甕第53章 臣的要求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章 敵蹤初現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3章 隱形力量第7章 兵壓關內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9章 干戈玉帛第7章 國事家事第2章 冤家路窄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1章 霹靂出擊第39章 夜襲江城第62章 交換條件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8章 諫臣之死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14章 存心討打第2章 欺人太甚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64章 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