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北邙祭祖

就在唐軍剛剛撤離洛陽,楊元慶率領五萬大軍便殺到了洛陽城下。

洛陽城北數裡外,隋軍在谷水南岸紮下了臨時大營,營門外,三千騎兵隊列整齊,儀仗威武,楊元慶金盔鐵甲,手握戰刀,目光冷厲地注視着數裡外的徽安門。

這時洛陽北城門大開,鼓樂喧天,一隊隊鼓樂手和儀仗隊魚貫而出,王世充世子王應玄帶領數十名文武大臣從城內出來,卻沒有看見王世充的影子。

王應玄原是鄭朝太子,在王世充去除帝號後,他變成了世子,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在洛陽的權力,他依然掌握着朝政。

王應玄在士兵引領下,一直走到楊元面前,雙膝跪下,後面數十名大臣也跟着跪了下來,王應玄含淚道:“殿下救我們於危亡,此大恩大德,我們銘記於心,當以忠心來回報殿下之恩。”

說到這裡,他又將一隻裝滿了洛陽泥土的金瓶高高舉起,朗聲道:“這是洛陽之土,特將此土獻給大隋楚王殿下,以示鄭王對大隋的忠誠。”

楊元慶的目光變得和藹起來,他翻身下馬接過金瓶,交給親兵,將王應玄扶起,微微笑道:“我能體會鄭王的忠義,不知鄭王殿下爲何不見?”

王應玄嘆了口氣,“家父指揮守軍抗擊唐軍,已經五天五夜未閤眼,唐軍撤走,他便病倒了,家父病體難支,不能親自出迎,讓我轉達他對楚王殿下的深深歉意。”

楊元慶當然知道王世充只是找個藉口不見自己,他也能理解王世充的心情,從皇帝降格爲王,這種恥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王世充不愧是梟雄之輩,竟然能坦然接受。

不過這樣也好,他和王世充見面也會尷尬,不見對雙方都有好處。楊元慶便點點頭,“也請代我問候鄭王殿下,我希望他身體早日康復,去太原覲見皇帝陛下!”

“我一定向家父轉告殿下的問候。另外,唐軍西撤,不知殿下可需要我們出兵相助?”

這纔是王應玄最關心的問題,他們還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軍權,如果楊元慶要他們協助,那極可能就是要奪取他們的軍權。

如果不要,那就是他們還能保持獨立。現在楊元慶爲刀俎,他們爲魚肉,他們已經身不由己,事關能否生存,此時王應玄的心都懸了起來。

楊元慶明白他的擔憂,淡淡一笑,“你們兵力不多,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就留下守城吧!”

王應玄大喜,這就是楊元慶準他們繼續擁兵了,他深深施一禮。“多謝殿下之恩,我們一定堅守洛陽,絕不讓李唐東進一步……回到大營,謝思禮有些遺憾地嘆息道:“殿下今天爲何不趁機奪取洛陽,反而讓王世充繼續領兵,王世充是梟雄之輩,野心勃勃,他安肯真的效忠於大隋?”

楊元慶笑了笑,“我怎會不知道?王世充只有洛陽、弘農兩郡,他勢力能發展到哪裡去?留下他。他永遠是唐朝門前的一顆釘子,繞都繞不過,王世充此人奸詐狡猾,他比誰都明白生存之道,若離開我,他立刻會被唐朝像臭蟲一樣捏死。”

“可是他今天居然託辭不來見殿下。也太無禮了。”謝思禮心中還是有一點耿耿於懷。

楊元慶負手一笑,“他畢竟是梟雄之輩,能有勇氣去除帝號已是不易,做人要存三分素心,也不能太過分逼他,我就當給他留一點面子……王世充已經從皇宮裡搬出來,住在鄭王府內,也就是原齊王楊暕的巨宅,王世充此人雖然陰險狡詐,不過他確實也有過人之處,至少他能言出必行。

他雖然是被迫答應去除帝號,但既然答應了,他就會做得很徹底,毫不含糊,不僅燒掉了所有違禁之物,還封閉宮門,搬回鄭王府,甚至他寵愛的幾個宮女也沒有帶回來。

房間裡,王世充半靠軟榻上,聽世子王應玄彙報去見楊元慶的經過,他確實因爲守城太疲憊,有點感恙病倒了,但也遠沒有到不能去見楊元慶的程度,只是他面子上放不下。

他曾是皇帝,現在變成鄭王,他該怎麼去見楊元慶,讓他像臣子一樣恭敬,或者對楊元慶奴顏婢膝,他做不到,託病不見便是最好的辦法。

“父親,孩兒覺得楊元慶此人倒也寬容,並不是傳言中的那樣咄咄逼人。”王應玄對楊元慶的印象很好,使他對前途又有了一點信心。

“寬容?”

王世充冷笑一聲,“那是你不瞭解他,被他的假象所騙,當年在江都,他是怎麼對付張雲易,我比誰都清楚,手段之毒辣連我都自愧不如,我現在已經成了他的看門狗,看門狗自然不能拔掉牙齒,等有一天他不需要我了,他就會毫不猶豫把我宰掉,給我隨便安個造反的罪名,就像當初他對付張瑾一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王應玄沉默了,半晌道:“照父親這樣說,我們遲早會死在他手上,是這樣嗎?”

“那倒不一定!”

王世充陰陰一笑,“真到局勢不妙之時,我們王家可以去海外建國,比如琉球,比如林邑,現在關鍵是我們要培養一批絕對忠於我們的死士,人數不一定多,兩三千人足矣,這就是我們以後要做的事情……在洛陽以南距城池約十五里處有一座村子,叫做洛南村,這座村子被山勢所圍,不太被人發現,也沒有遭遇兵亂,一直比較寧靜,這座村莊也被當地人稱爲鄭家村。

幾年前,因李密率瓦崗軍佔領滎陽,滎陽鄭氏舉族遷往洛陽,一部分住在城內,另一部分便住在這座洛南村中。

但隨着唐朝建立,太子妃爲鄭氏之女的緣故,家主鄭元鑄被封爲唐朝太常卿,這使鄭氏家族漸漸偏向長安。

尤其這兩年洛陽連年天災人禍,大量民衆逃亡。鄭家大部分族人都逃去長安,連王世充的御史大夫鄭頲也棄官去了長安,只有洛南村還留有十幾戶鄭氏族人。

下午,千餘隋軍忽然封鎖了這座村莊。楊元慶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來到其中一座大宅前。

大宅門口,十幾名鄭家子弟已經等候多時,這些都是比較偏房的鄭氏子弟,地位較低,在楊元慶的威壓面前,他們顯得戰戰兢兢。雙腿發抖。

其中一名年長者上前深深施一禮,“小民鄭環,參見楚王殿下!”

楊元慶當然不是來找這些偏房鄭氏子弟,他冷冷道:“我來找鄭弘之妻楊氏,請她出來。”

早就幾名鄭氏子弟奔進宅去,片刻,一名年輕少婦被鄭氏子弟請了出來,她手中牽着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娘。年輕少婦看見楊元慶,一下子驚呆了,忽然。她淚水涌了出來,用手捂住嘴扭過頭去低聲哭泣,她便是楊元慶之妹楊嬌娘。

楊嬌娘是鄭夫人幼女,但她並沒有繼承母親的刻薄狠毒,相反,她與人爲善,楊府上下都很喜歡她,包括楊元慶也很喜歡這個同父異母的幼妹。

但由於楊元慶和鄭氏關係惡劣,楊嬌娘也不敢和這個兄長多接觸,他們之間的兄妹之情也就淡了下來。楊元慶離開楊府後,兩人便再也沒有見過面。

大業九年,因爲楊玄感造反,鄭氏怕女兒被牽連,便匆匆把她嫁給了侄子鄭弘,楊嬌娘對母親強行安排的這門婚姻極爲不滿。和母親的關係也因此鬧翻。

楊嬌娘的丈夫雖是鄭家嫡子,卻是一個病簍子,前年不幸病逝,她膝下只有一女,便帶着女兒在鄭家守寡,

這兩年鄭家大部分族人都逃去長安,但她卻不肯去,她不想再見到自己母親,帶着女兒在洛南村耕種幾畝薄田度日,日子過得十分艱苦。

此時,楊嬌娘做夢也想不到已經十幾年未見的兄長楊元慶居然來找自己了,她心中悲苦萬分,幾年的委屈一下子從心中涌了出來,跪在地上抱着女兒哀哀痛哭起來。

楊元慶走到她面前,在她面前蹲了下來,他心中也有些傷感,雖然他曾經無比憎恨鄭氏,但這是他的妹妹,和他流着同樣的血液。

楊元慶見她頭上的釵子竟然是木釵,衣裙陳舊,他心中更是酸楚,低聲道:“跟我去太原,有兄長在,我不會再讓你吃苦。”

楊嬌娘拉住兄長的手,失聲痛哭起來。

“娘,他是誰?”小姑娘膽膽怯怯問道。

楊嬌娘擦去眼中淚水,臉上強露出一絲笑容道:“他是你舅舅,小梅,快給舅舅磕頭!”

小姑娘很懂事,立刻跪下,給楊元慶磕了一個頭,奶聲奶氣道:“小梅給舅舅請安!”

楊元慶把她抱在懷中,又將妹妹嬌娘扶起,對小娘姑笑道:“我帶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有很多哥哥姊姊陪你玩,要不要去?”

小姑娘歡喜得直拍巴掌,“小梅要去!”

這時,楊元慶冷冷瞥了一眼旁邊一羣戰戰兢兢的鄭家子弟,問妹妹,“嬌娘,他們有欺辱你嗎?”

楊嬌娘嘆了口氣,“冷嘲熱諷當然少不了,不過他們害怕母親找他們麻煩,還不敢做得過份,只是不聞不問。”

楊元慶重重哼了一聲,“這是你們的幸運,倘若你們曾有半點欺辱嬌娘,我會把你們鄭家斬盡殺絕!”

一羣鄭家子弟嚇得面如土色,雙股戰慄,誰也不敢說一句話,楊元慶命兩名女兵把妹妹扶上馬車,立刻令道:“去北邙山!”

大隊人馬調轉馬頭,向洛陽以北的邙山疾奔而去……北邙山去墓區的道路已經封鎖,數千隋軍將墓區戒備森嚴,在楊素的墓前,楊元慶帶着楊巍和妹妹嬌娘,恭恭敬敬地向祖父之墓磕了三個頭。

楊元慶將三炷香插進香爐之中,沉聲道:“孫兒元慶告慰祖父在天之靈,元慶沒有辜負祖父的期望,祖父平生夙願,將在孫兒手中實現,願祖父含笑九泉,瞑目安息……

第15章 化繁爲簡第23章 遠方來人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9章 回馬一槍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章 唐魏結盟第9章 舌燦蓮花第40章 朝堂之議第54章 彭城兵變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章 誰是兇手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5章 明智決定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4章 緊鑼部署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2章 娶得佳妻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7章 拜訪沈家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2章 南壓李淵第64章 宮外之音第11章 霹靂出擊第27章 李淵抉擇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4章 略施小計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1章 花開花落第25章 反奪虎牢第30章 宮中毒蛇第7章 國事家事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1章 河北梟雄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9章 蕭後召見第4章 客棧新友第26章 一條記錄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章 冤家路窄第62章 激戰七裡第25章 一劍穿心第39章 父子攤牌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4章 聞喜裴氏第43章 催風助火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章 齊郡大戰第75章 條件苛刻第47章 金榜題名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5章 楊家喜憂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章 雙瞳之將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6章 宿將抉擇第57章 東宮震怒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2章 井陘遇警第73章 計賺敵降第33章 洛陽兵變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2章 最後抉擇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6章 咬金爭功第32章 文道武途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9章 虎牢之危第5章 突厥野心第20章 王妃請客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3章 拜彌勒教第29章 情理之中第25章 野心泄露
第15章 化繁爲簡第23章 遠方來人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9章 回馬一槍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章 唐魏結盟第9章 舌燦蓮花第40章 朝堂之議第54章 彭城兵變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章 誰是兇手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5章 明智決定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4章 緊鑼部署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2章 娶得佳妻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7章 拜訪沈家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2章 南壓李淵第64章 宮外之音第11章 霹靂出擊第27章 李淵抉擇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4章 略施小計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1章 花開花落第25章 反奪虎牢第30章 宮中毒蛇第7章 國事家事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1章 河北梟雄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9章 蕭後召見第4章 客棧新友第26章 一條記錄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章 冤家路窄第62章 激戰七裡第25章 一劍穿心第39章 父子攤牌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4章 聞喜裴氏第43章 催風助火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章 齊郡大戰第75章 條件苛刻第47章 金榜題名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5章 楊家喜憂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章 雙瞳之將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6章 宿將抉擇第57章 東宮震怒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2章 井陘遇警第73章 計賺敵降第33章 洛陽兵變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2章 最後抉擇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6章 咬金爭功第32章 文道武途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9章 虎牢之危第5章 突厥野心第20章 王妃請客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3章 拜彌勒教第29章 情理之中第25章 野心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