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河口反擊

河口城位於南北黃河的分岔口東面,緊靠南黃河,它是從靈州馳道進入豐州的第一城,同時也是豐州南北馳道的交匯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拿下河口城,突厥大軍便沒有任何阻礙,可以直撲靈武郡,可以說,它也是靈武郡的最後一面盾牌。

河口城是大業五年修建的新城,周長十五里,城池高大堅固,糧食和各種軍用物資儲備充足,由老將裴仁基和裴行儼鎮守。

按照最初的兵力部署,大利城有隋軍三萬,民團一萬;永豐城有隋軍一萬,民團五千;九原城有隋軍一萬五千,民團五千;河口城有軍隊一萬,民團一萬,另外李靖率五千騎兵作爲外圍支援。

但隨着永豐城被攻破,河口城的形勢變得嚴峻起來,楊元慶便下令棄守九原城,兵力集中到河口城,這便使河口城的兵力增加到三萬餘人,民團增加到一萬五千。

而突厥軍也投入九萬大軍攻打河口城,晝夜不停攻打城池,二十天拉鋸攻防戰極爲慘烈,城頭幾度被突厥攻下,又幾度被隋軍奪回,隋軍爲此付出陣亡兩萬餘人的代價,而突厥軍也死傷近四萬人,雙方皆損失慘重,但大隋的赤旗依然矗立在城頭。

天剛剛亮,朝霞將河口城染上一層刺眼血紅之色,晨風吹不散空氣中瀰漫的血腥之氣,被箭矢射得千瘡百孔的大隋赤旗在城樓上獵獵飄揚。

城頭上,疲憊不堪的隋軍將士蜷縮在一起沉睡,他們太疲憊了,以至於民團士兵擡上來的肉饅頭和肉湯也無法將他們從沉睡中喚醒。

老將裴仁基騎馬在城頭上巡視,裴行儼則跟在他身後,裴仁基幾根雪白的髮絲從頭盔裡探出,迎風飄拂,正是他幾十年的帶軍經驗和穩重的作戰風格,使河口城在突厥軍暴風驟雨般的進攻中始終屹立不倒,在關鍵時刻。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裴行儼望着疲憊不堪的士兵,他小心翼翼建議道:“父親,我們要不要把士兵分爲兩軍,輪換休息和防禦,總管說大利城也是這樣防守。”

裴仁基笑了笑道:“總管只是告訴我們大利城是這樣防禦,但他並沒有要求我們也這樣,他命令中寫得很清楚,一切由我全權負責。這是因爲他知道。每個地方的城防情況不同,大利城有三道防禦城,而河口城只有一道防禦城。兵力減半就會守不住,只有兵力全部投入,纔有可能守住城池。”

裴行儼嘆了口氣。憂心忡忡說:“我只是怕士兵們堅持不住,畢竟已經二十天了。”

裴仁基搖搖頭笑道:“你呀!考慮問題就是不夠周全,我們堅持不住了,難道突厥兵就是鐵打的嗎?他們也一樣堅持不住了,就看誰能挺到最後,我心裡有數,我們還有兩萬軍隊和五千民團,兵力之比已經到了二比一,只要防禦不出大失誤。他們最後肯定攻不下河口城。”

這時,一隻鷹從天空盤旋而下,在天空鳴叫兩聲,落在鷹奴的肩頭,鷹奴從它腳下取下信筒,飛奔上前,將信筒呈給了裴仁基。

裴仁基看了一眼信筒。是總管楊元慶給他寫來,他立刻從信筒中抽出紗絹,仔細看了一遍,嘴角慢慢露出一絲會心的笑意。

“父親,怎麼了?”裴行儼有些急不可耐地問。

“你自己看看吧!”

裴仁基把信遞給他。裴行儼接過信看了一遍,楊元慶要求他們儘量拖住攻打河口城的突厥軍。靈武郡的援軍即將到達。

“你明白了吧!突厥的兵力優勢已經不大了,我們反攻的時刻要到來。”

裴行儼回頭向城下望去,三裡外,突厥軍再次集結,他忍不住笑了起來,“以已之短,攻敵之長,這或許就是突厥軍的寫照,這麼強大騎兵軍隊不用,卻跑來攻打堅城。”

“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在中原總會有隋奸懦夫將城池拱手相讓,在豐州卻沒有,豐州堅壁清野,他們只能硬攻城池,其實始畢可汗也不想打攻城戰,他是想把總管從大利城引出來,那只有一個辦法,攻下河口城,突厥大軍南下,總管只能出城追擊,但現在又不同了,突厥軍死傷已超過三成,若再沒有戰果,他這個可汗之位恐怕也難坐下去了。”

裴仁基話音剛落,突厥軍的鼓聲驟然敲響,‘咚!咚!咚!’鼓聲如雷,鋪天蓋地的突厥士兵如海潮一般涌來,五萬突厥軍再一次對河口城發動了瘋狂的進攻。

二十輛身軀巨大排梯在數千匹挽馬的拉拽下,緩緩向城牆駛來,排梯是一種大型攻城雲梯,分爲底座和排梯,底座寬兩丈,長三丈,有六個木輪,而排梯寬一丈五尺,長四丈到五丈,是用二十根巨木並列鉚釘而成,再用巨大的鉸鏈和地座扣在一起,上面蒙上厚厚的牛皮。

平時排梯是摺疊放置,當底座靠近城牆時,數百突厥士兵向後拉動鐵鏈,排梯就會被拉拽豎起,傾放在城牆上,後面的巨大鐵鉤會鉤住城牆垛口,突厥士兵便會成羣結隊沿着排梯衝上城頭。

這種排梯是突厥攻城的殺手武器,但造價昂貴,突厥軍擁有它的數量並不多,在大利城沒有使用,但在河口城卻是第三次使用。

河口城頭的一百架重型投石機都已損壞殆盡,無法用巨石轟擊排梯的靠近,只有幾十架石砲和一些牀弩,但石砲和牀弩也無法應對這種巨型攻城器,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它們靠近城牆。

裴行儼在城頭上疾奔大喊:“火油準備!”

一桶桶火油被民團士兵擡上城頭,現在只有火油纔是對付排梯有效手段,兩萬隋軍士兵和五千民團軍全部上城作戰,其中一萬士兵在城頭向下放箭,而另外一萬五千人則手執長矛盾牌列隊站在城頭。

火油只是對攻城的突厥軍有效果,而損傷不了鋪有厚厚牛皮的排梯。

城頭箭如疾雨,滾木礌石儼如冰雹般砸下,數萬突厥士兵手執盾牌,推動排梯緩緩駛來,一片片的突厥士兵被射倒砸翻,死傷慘重,城下的突厥弓箭手也開始大規模反擊,不斷有隋軍士兵慘叫着從城上摔下,死亡對突厥士兵來說,已經麻木,對隋軍士兵也是一樣,他們都只有一個信念,攻下城池,或者守住城池。

排梯衝過已被填平的護城河,緩緩停下,數百名突厥士兵拉動鐵鏈,匐倒在底座上排梯像巨龍般昂頭而起,轟然傾倒在城牆上,將城頭砸得碎石橫飛,又隨即慢慢後退,讓大鐵鉤鉤住城頭。

無數的突厥士兵手執盾牌戰刀登上排梯,瘋狂向城上衝鋒,一桶桶火油從城頭傾倒,黑色粘稠的火油順着排梯流下,緊接着火舌騰空而起,排梯上一片火海,衝在前面的數百突厥士兵被燒得嚎叫滾下,但依然有無數突厥人冒着烈火衝上城頭,與隋軍展開血腥拼殺。

越來越多的突厥軍衝上城頭,兩軍在城頭展開血腥搏殺。

攻打河口城的突厥軍主帥阿史那咄苾在數百親衛的簇擁下,騎馬站在一座土丘之上,目光焦慮地注視着城頭上的鏖戰。

他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憂心,他曾經勸過可汗,突厥軍可以放棄豐州,放棄靈武郡,不再考慮後勤輜重,橫掃關內、隴右和關中,以戰養戰,可以掠奪大量的財富和子女,回來時也可以避開豐州,這種突厥軍獲得巨大利益,而沒有任何損失。

但他的兄長不聽自己的勸告,一心要殲滅楊元慶,要徹底摧毀楊元慶的勢力,不惜放棄突厥軍強大的騎兵,和豐州隋軍展開突厥軍並不擅長的攻城戰。

當然,阿史那咄苾也理解兄長的戰略意圖,當整個大隋處於一片混亂,已漸漸淪爲突厥案上魚肉之時,惟獨豐州的楊元慶依然是一塊硬骨頭,是突厥腹下之芒刺,若不剷除他,突厥就無法享受大隋這塊無比美味的肥肉。

就像自己建議放棄豐州和靈武郡,橫掃關內、隴右和關中,而兄長的回答卻又有幾分道理,‘若不管豐州南下,楊元慶必會派重兵橫掃突厥,一樣地血腥殺戮。’

阿史那咄苾嘆了口氣,這樣不計傷亡地和楊元慶惡戰,會極大削弱突厥的實力,到時候又如何應對漸漸強大的西突厥和烏圖部?

歸根到底,是大哥發動豐州之戰的時機不對,應該等楊元慶參與中原爭霸,兵力被牽制在中原時,再來攻打豐州,那時他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狼狽,不會這樣損失慘重,還能滿載而歸。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指着後面的營帳驚恐大喊:“特勒快看!”

阿史那咄苾一回頭,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兩裡外,空虛的突厥大營內大火熊熊燃燒,數千隋軍騎兵在大營內飛馳放火,在羊馬圈內砍殺牛羊,而留在大營內的數千突厥士兵正和敵軍拼殺,他們攔不住隋軍的進攻。

一名百夫長飛奔來稟報,“稟報特勒,隋軍騎兵從後面突然殺來,約一萬人之多,大營空虛,我們抵擋不住。”

阿史那咄苾氣得幾乎暈倒,他大吼一聲,“收兵!”

‘當!當!當!’收兵的鐘聲敲響,正在排梯上和隋軍鏖戰突厥士兵紛紛奔下城頭,但登上城的數千人卻難以撤回,全部被隋軍殺死,隨着排梯緩緩放倒撤退,突厥士兵如退潮一般返回了大營。

城頭隋軍一片歡呼,裴仁基捋須微笑,這是李靖率領靈武郡的援軍到了。

【一如既往求推薦票!!】

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章 先攻內部第16章 宇文告密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9章 邙山遇故第45章 唐相之危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8章 百戰之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6章 內部決裂第9章 綠茶疑蹤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7章 爭奪鐵礦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4章 入伍斥候第56章 士信之擇第45章 不爲我用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1章 仇恨深化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章 上洛隱梟第13章 御房嘉獎第40章 朝堂之議第10章 除夕意外第26章 咬金爭功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25章 悲情男人第5章 咬金練箭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7章 一招險計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6章 小事化大第4章 啓用暗線第34章 知己知彼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1章 想走不易第8章 趁亂突圍第24章 等待機會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4章 海寺之戰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3章 無妄之災第5章 意外來客第15章 遭遇之戰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章 出征突厥第22章 不甘失礦第5章 元家造反第9章 生死之鬥第5章 重返大利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78章 攻而不克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7章 李淵失言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章 情報暗戰第46章 攻克平壤第25章 初有收穫第82章 收到假錢第63章 一支冷箭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章 一戰成名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章 雙瞳之將第51章 將星隕落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4章 草原天鵝第3章 唐魏結盟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6章 說服李靖第9章 攻心爲上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章 初使西域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9章 應對危機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5章 更深之秘
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章 先攻內部第16章 宇文告密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9章 邙山遇故第45章 唐相之危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8章 百戰之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6章 內部決裂第9章 綠茶疑蹤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7章 爭奪鐵礦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4章 入伍斥候第56章 士信之擇第45章 不爲我用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1章 仇恨深化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章 上洛隱梟第13章 御房嘉獎第40章 朝堂之議第10章 除夕意外第26章 咬金爭功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25章 悲情男人第5章 咬金練箭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7章 一招險計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6章 小事化大第4章 啓用暗線第34章 知己知彼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1章 想走不易第8章 趁亂突圍第24章 等待機會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4章 海寺之戰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3章 無妄之災第5章 意外來客第15章 遭遇之戰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章 出征突厥第22章 不甘失礦第5章 元家造反第9章 生死之鬥第5章 重返大利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78章 攻而不克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7章 李淵失言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章 情報暗戰第46章 攻克平壤第25章 初有收穫第82章 收到假錢第63章 一支冷箭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章 一戰成名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章 雙瞳之將第51章 將星隕落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4章 草原天鵝第3章 唐魏結盟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6章 說服李靖第9章 攻心爲上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章 初使西域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9章 應對危機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5章 更深之秘